梨园老骥,铁骨青松 | 悼王金璐先生
![]() |
王金璐先生1919年11月22日出生在北平东珠市口三里河。
这一年一共出生了两个京剧大武生,一是李少春,一是王金璐。那正是京剧的鼎盛时代。
然而,王金璐先生的家庭与京剧并没有什么渊源,甚至一开始并不想让他进入梨园行。
“家有三斗粮,不进梨园行”,这是那时候的俗谚。但得家里有窝头吃的人,多数不会叫孩子去从事这份又苦又累又叫人看不起的工作。那时候的京剧演员被叫做“唱玩意儿的”,即使是褒扬的话,也是一句“玩意儿好”、“真有玩意儿”。
呵,七年大狱,夏穿棉袄冬穿单衣练出的能耐,在有些人心里也不过就是茶余饭后消闲解闷的东西。
王金璐先生的母亲被生活早早地压垮了,病重垂危时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幼小而淘气的王金璐。邻居的大妈说;“是惦记小三吧?赶明儿让他学戏去,让你放心。”
王妈妈是怎么回答的呢?
她拼着全身力气摸到炕头的一只茶碗,朝着王金璐掷了过去。
梨园行是天赋好嗓音、长相俊秀的王金璐的生路。从此意味着,他要更艰难地生存,花更大努力去赢得别人的尊敬。
他做到了。
十一岁那年,王金璐考入中华戏曲专科学校,是“德、和、金、玉、永”的“和”字科,初学老生,拜师马连良,后又改武生,终成一代大家。
![]() |
王金璐 李玉茹《美人鱼》 |
也就是在中华戏校,王金璐认识了丁永利先生。
丁永利先生自幼学艺,博闻强记、见多识广,对于黄月山、杨小楼、俞振庭的表演特点都十分熟悉,并且能够抱总讲,调度一切,是武生行教学的权威。京津伶票两界学生众多:李万春、李少春、刘宗杨、高盛麟、孙毓堃……
他极钟爱王金璐。也许是因为久历世事的他看出了王金璐身上的灵气、永不服输的精神和知恩图报的品格。后来他又把王金璐介绍给了李洪春先生。这二位先生对于王金璐影响之大是艺术上的,但也并非全是艺术上的。
![]() |
1939年和李洪春(左)、丁永利二先生 |
丁永利不苟言笑,因为过于严厉甚至有学生躲开了他。但他护王金璐却是护得极严,不光教给王金璐黄、杨两派的武生戏,更是让王金璐走正路、做好人。
当时学戏,学生给老师束脩是理所当然的。丁永利先生却拿自己的钱贴补贫寒的王金璐,甚至和中华戏校校方闹翻了也会因为王金璐回来:“不是你在这儿,给六万八紫金子也不来!”
当时的梨园行,自家子弟,尤其是优秀的子弟,一旦出科,简直要“行监坐守”,寸步不离。这不是夸张,很多微小的罪恶开头能够毁了一个人的艺术乃至生命。
丁永利不是王金璐的父亲,但他代行父职。难怪在上海的时候李玉茹的母亲看见丁永利,笑着打趣王金璐:“去吧,你爹来了。”
很多年以后王金璐先生出演了一个叫《武生泰斗》的电视剧,里面有个情节,老林玉昆替小林玉昆请走了到后台“追星”的莺莺燕燕。
![]() |
1990年《武生泰斗》饰林玉昆 |
丁永利先生的教诲王金璐先生记得,记了一辈子。
虽然遇到了把他扶上千里马的引路人,他自己也极争气,1937年就当选了童伶大赛生行冠军,后来一路艺术越来越好,名气越来越大,而他这一生却是极其坎坷。却因为坎坷更看出他对京剧的热爱,对于生活道路和艺术道路的百折不挠与发光的人格。
他1959年因为腰受伤还坚持繁重的演出,耽误成了脊椎骨粘连肿大、腰背韧带大面积撕裂,大夫断言他再也唱不了武戏,他黯然回到了北京。
他当时只有四十上下年纪,北京又掀起一股上演武戏的高潮,师友们在舞台上大显身手。此时的王金璐却在一边养伤一边疲于奔命地落实户口,甚至连工资都没有。他心里是什么滋味可想而知。太太李墨璎尽管心里极苦,负担更大,却不断地安慰着他,陪他接受各种闻所未闻、惨无人道的治疗,硬是把腰重新扳直。
后来的戏迷送他一个诨号“铁老头”,是自古英雄有血性。
就在这个时候,马连良先生对他伸出了援手。原因是一句朴素的“你是我从小收的徒弟,我不能不管。”他不仅在生活上周济王金璐,还安排王金璐的妻子李墨璎做他的秘书,为他整理剧本,帮助他排戏。王金璐先生这一时期不仅读了很多书,“看”了很多戏,还收了徒弟杨少春,从门坎都迈不过去硬锻炼到了可以做比较复杂的动作。
![]() |
与恩师马连良、吴晓铃教授、夫人李墨璎 |
人若自己要强,没有人可以打倒。而王金璐先生不仅要强,还有很多难能可贵的品格。
他事师至孝。王金璐1935年拜马连良先生为师,因为他后改武生,这件事几乎已经鲜为人知,但他一直极孝顺马连良先生。
马连良先生一朝从受人尊敬的艺术家变成“黑帮”,昔日的亲朋好友有多少主动或者被迫地和他断了联系,没有“组织”的王金璐李墨璎夫妇偷偷去看他,虽然亦是相对无言。
1966年马先生身故,去八宝山送葬的人除了马家本家的亲族,还有王金璐和李墨璎。
经历过苦难的人,很多愿意把自己的苦难对人谈谈,这本没有什么。但王金璐先生更喜欢说的是人对他的帮助:侯宝林如何刚落实政策就跑去给他送东西,说愿意帮他解决困难;在样板团上班的谭元寿先生怎么偷偷教给他《沙家浜》,顺便传播点“小道消息”,他又把戏教给别人,为了停发工资的人有点收入……
是,人生的阴暗面极多,但人是靠这点互相搀扶的温暖活在世上。
![]() |
王金璐与李墨璎结婚,王金璐时年19岁 |
王金璐的太太李墨璎与他相识在1935年,李墨璎当时在北京一所教会学校读书,是一位大家闺秀,从喜欢王金璐的戏到喜欢王金璐。这桩婚姻外人撇嘴不看好,李墨璎家里的人要与她断绝关系,然而李墨璎还是嫁给了王金璐。
相守相爱,凡八十年。
说王金璐命运坎坷,他却也是幸运的。
八十年代后,王金璐先生重登舞台,焕发了艺术青春,演《战宛城》、《走麦城》,改《潞安州》、《雁荡山》,以八十高龄饰演《八蜡庙》中的褚彪,尚能翻高难的“抢背”。
他是王金璐,他也只能是王金璐。
王先生在我的印象里永远是那个身材笔直,精神矫健的老者。永远记得他在梅兰芳大戏院二楼包厢向着大家挥手,大家鼓掌叫好,潮水般的掌声证明着这个老者一生的努力绝没有白费。
王金璐先生以九十六岁的高龄安详登仙,他不会寂寞,杨小楼、丁永利、高盛麟诸先生已经接着了他,锣鼓声又响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