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人·玻璃心》专栏——被侵犯,让我缺乏爱的能力
【独白】
前几天,我看到一篇报道,说一个女孩在公交车上被人性侵犯,她让司机关门,直接把车开到派出所去,可是,司机不睬她,照样停车开门放走那个人,其他人也都不帮她。看到这里,我突然就崩溃了,不停地哭,很多以前的经历,一下子就被唤醒。我觉得委屈,被莫名其妙的恐惧包围,晚上不敢入睡,害怕见人。
我出生在湖南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外公和爷爷都是种田的。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妈妈爸爸去广州打工,将我和弟弟寄养在了爷爷奶奶家。奶奶开了个商店,要做生意,根本没有时间办法照顾我们。每天早上,奶奶只准我吃一个馒头。
亲戚对我和弟弟也没有什么爱的感觉,伯母说我一天到晚只知道哭,她讨厌我哭。婶婶更不用提。她可以让我看着她吃饭,都不请我喝口水。她们看到我和弟弟伤心难过,并不太在意。大家觉得我们的爸爸妈妈不在家,没有必要表现。好像他们做什么事情,都是为了给大人看。如果大人没有看到,他们就不会去做。因此,我很少觉得亲情是一种心安理得的享受,也感觉不到情感的温度。我只知道,只有带着笑脸去讨好别人,别人才会对我好点。有时候,我觉得钱比人更可靠,钱,在你努力之后,更有回报,而亲情,却要付出钱来换取。
让我对人性更加绝望的事还在后头,小学期间,叔叔侵犯了我。从此,我再也无法真正相信任何人了,包括我自己。
妈妈三年才回来一次,小学五年级,趁着她回来的时候,我将奶奶带我的真实状况,告诉了她,她们的关系就此破裂。我搬到外公家,一直住到初二。在那期间,我照顾自己、弟弟和外公,自己洗衣做饭,得了肝炎,自己去看病,打针。
上初中时,因为自己不是处女,我患了偏头疼。平时,只要看到黑板,月亮,门口等类似的环境,以及与叔叔相同气质的人,我的脑子就会一片空白,然后被强烈的恐惧感包围,无法在公众场合做任何事。
如今,每次上街,看到母亲们带着孩子,母女很开心的样子,我都好羡慕,尤其是六一节的时候,我希望我的爸爸妈妈对我相亲相爱,可是想到家,感到冰冷黑暗。有时候,在街上看到怀里抱着洋娃娃的孩子,我心里会滋生出有很邪恶的想法,想要上去把洋娃娃扯掉。
我从来不觉得自己长得漂亮,直到有朋友建议我去参加选美,说身材条件不如我的人,都参选还得了名次,我这才知道自己长得比较好看,但我不敢穿短裤短裙,喜欢把自己扮丑,让异性讨厌,觉得这样才安心。
我觉得自己很难适应社会和人际交往,在工作上缺乏核心竞争力,可能只是一个花瓶。在生活上,我也缺乏爱的能力。跟男朋友谈恋爱的时候,不知道他什么时候是在开玩笑,什么时候需要我付出真情。只要男朋友向我索爱,我就逃跑,因为我没有。我觉得自卑,配不上他,也不敢强求他爱我。
记得,十几岁的时候,有次去买鸡蛋,我忽然明白了,其实每个人都像鸡蛋,外壳是硬的,里面是软的。但两个鸡蛋要怎样才能在一起,成为一个双黄蛋?
【回响】
因为留守儿童的童年经历,使女主角“感觉不到情感的温度”。对她来说,感情是需要交换的,不是用金钱换取,就是“只有带着笑脸去讨好别人,别人才会对我好点。”所以,她向往那种无须交换,天然就能在一起的双黄蛋关系:两个柔软的鸡蛋,共生在一个硬的外壳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交融交汇,不分彼此。
但在现实生活中,她并不能与男友心有灵犀一点通,因为她不知道二人之间什么时候应该真情相对,什么时候应该保持二人之间的边界。她在男友开玩笑的时候过度认真,反应激烈;又在男友真情表白,需要自己真情回应的时候逃跑开溜,也不能心安理得地去享受亲情。她自己说,这是因为她缺乏爱的能力,也就是缺乏对情感的正确理解与回应的能力。
为什么会这样呢?
正常情形下,两个试图彼此融合的人,要像两枚试图融合的鸡蛋那样,必须先打碎各自的“蛋壳”,把柔软的内里,倾倒进同一个容器里,让两颗相爱的心,赤诚相见。但女主角却喜欢“双黄蛋”式的关系,这个比喻精妙地贴合了她的实际。
双黄蛋是两枚鸡蛋从一开始,就没有分化成功,没有形成各自保护自我的外壳,才导致的过度融合的鸡蛋,其隐喻是共生于一个蛋壳,女主角喜欢“双黄蛋”式的关系,说明她喜欢共生于一个蛋壳,是早年没有与重要的照料者完成分离,形成独立的表现,这导致了她形成依赖型人格。
表面上看,她从小就“自己洗衣做饭,得了肝炎自己去看病,打针”,貌似非常独立,实则在这种独立外表的假象下,掩盖着她内心强烈的依赖。她依赖父母,渴望得到父母的照顾和保护。
再加上,在传统的观念中,未婚女性所谓的核心竞争力是她是否为“处女”,而她曾被叔叔强奸,已经不是处女了,这件事损伤了她的自尊,使她患上长期的偏头疼,并损害了她的爱情,使她觉得自己配不上男友。
性侵犯像梦魇或魔咒,使她生活于阴影下。她贬低自己,不敢承认自己的美丽,认为自己就算好看,也只是一个花瓶。觉得自己在工作上“没有核心竞争力”,这和她“觉得自己是个没有未来的人”如出一辙。连无意中看到的一则类似的社会新闻,都能引发她强烈的情绪反应,并引爆她压抑多年的恐惧,造成社会功能受损,使她“晚上不敢入睡,害怕见人”。
也正因为她小时候没有得到父母提供的基本照顾和保护,不为亲戚所容,以及曾被侵犯,才会导致她内心有那种看到洋娃娃就想把她扯掉的想法,其实她自身就是小女孩怀里的洋娃娃,那股指向洋娃娃的强烈攻击,真正要指向的是没有好好照顾她的母亲,以及被叔叔强奸而没有了未来的自己。在她的内心深处,她是被撕裂了的。
如今,已经成年的她,发出了“钱比人更可靠,钱,在你努力之后,更有回报,而亲情,要付出钱来换取”之感。试问,我们的社会,都做了什么?让一位鲜花般的女孩儿,有了这么痛的领悟!
本文为作者为高铁《旅伴》杂志撰写的专栏《城里人•玻璃心》留守儿童成长系列。《城里人•玻璃心》心理访谈专栏,寻找曾经有过留守儿童经历的成年人,探寻目前工作生活中的烦恼困惑,联系方式直接回复“黄鑫写作自疗社”微信后台即可。
《旅伴》杂志由中国铁道出版社主办,发行于每日441趟高铁动车组列车上,覆盖经济发达地区一百多个一、二线城市,为中国高铁渠道杂志影响力最大的刊物。
黄鑫
作家,心理咨询师。畅销书《让文字在指尖流淌——写作心理自疗课》《女性心理成长自疗课》作者,另著有心理治疗小说《草人》《白骨波罗蜜》,专注于写作与精神分析,国内首创写作心理治疗研修班。
前几天,我看到一篇报道,说一个女孩在公交车上被人性侵犯,她让司机关门,直接把车开到派出所去,可是,司机不睬她,照样停车开门放走那个人,其他人也都不帮她。看到这里,我突然就崩溃了,不停地哭,很多以前的经历,一下子就被唤醒。我觉得委屈,被莫名其妙的恐惧包围,晚上不敢入睡,害怕见人。
我出生在湖南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外公和爷爷都是种田的。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妈妈爸爸去广州打工,将我和弟弟寄养在了爷爷奶奶家。奶奶开了个商店,要做生意,根本没有时间办法照顾我们。每天早上,奶奶只准我吃一个馒头。
亲戚对我和弟弟也没有什么爱的感觉,伯母说我一天到晚只知道哭,她讨厌我哭。婶婶更不用提。她可以让我看着她吃饭,都不请我喝口水。她们看到我和弟弟伤心难过,并不太在意。大家觉得我们的爸爸妈妈不在家,没有必要表现。好像他们做什么事情,都是为了给大人看。如果大人没有看到,他们就不会去做。因此,我很少觉得亲情是一种心安理得的享受,也感觉不到情感的温度。我只知道,只有带着笑脸去讨好别人,别人才会对我好点。有时候,我觉得钱比人更可靠,钱,在你努力之后,更有回报,而亲情,却要付出钱来换取。
让我对人性更加绝望的事还在后头,小学期间,叔叔侵犯了我。从此,我再也无法真正相信任何人了,包括我自己。
妈妈三年才回来一次,小学五年级,趁着她回来的时候,我将奶奶带我的真实状况,告诉了她,她们的关系就此破裂。我搬到外公家,一直住到初二。在那期间,我照顾自己、弟弟和外公,自己洗衣做饭,得了肝炎,自己去看病,打针。
上初中时,因为自己不是处女,我患了偏头疼。平时,只要看到黑板,月亮,门口等类似的环境,以及与叔叔相同气质的人,我的脑子就会一片空白,然后被强烈的恐惧感包围,无法在公众场合做任何事。
如今,每次上街,看到母亲们带着孩子,母女很开心的样子,我都好羡慕,尤其是六一节的时候,我希望我的爸爸妈妈对我相亲相爱,可是想到家,感到冰冷黑暗。有时候,在街上看到怀里抱着洋娃娃的孩子,我心里会滋生出有很邪恶的想法,想要上去把洋娃娃扯掉。
我从来不觉得自己长得漂亮,直到有朋友建议我去参加选美,说身材条件不如我的人,都参选还得了名次,我这才知道自己长得比较好看,但我不敢穿短裤短裙,喜欢把自己扮丑,让异性讨厌,觉得这样才安心。
我觉得自己很难适应社会和人际交往,在工作上缺乏核心竞争力,可能只是一个花瓶。在生活上,我也缺乏爱的能力。跟男朋友谈恋爱的时候,不知道他什么时候是在开玩笑,什么时候需要我付出真情。只要男朋友向我索爱,我就逃跑,因为我没有。我觉得自卑,配不上他,也不敢强求他爱我。
记得,十几岁的时候,有次去买鸡蛋,我忽然明白了,其实每个人都像鸡蛋,外壳是硬的,里面是软的。但两个鸡蛋要怎样才能在一起,成为一个双黄蛋?
【回响】
因为留守儿童的童年经历,使女主角“感觉不到情感的温度”。对她来说,感情是需要交换的,不是用金钱换取,就是“只有带着笑脸去讨好别人,别人才会对我好点。”所以,她向往那种无须交换,天然就能在一起的双黄蛋关系:两个柔软的鸡蛋,共生在一个硬的外壳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交融交汇,不分彼此。
但在现实生活中,她并不能与男友心有灵犀一点通,因为她不知道二人之间什么时候应该真情相对,什么时候应该保持二人之间的边界。她在男友开玩笑的时候过度认真,反应激烈;又在男友真情表白,需要自己真情回应的时候逃跑开溜,也不能心安理得地去享受亲情。她自己说,这是因为她缺乏爱的能力,也就是缺乏对情感的正确理解与回应的能力。
为什么会这样呢?
正常情形下,两个试图彼此融合的人,要像两枚试图融合的鸡蛋那样,必须先打碎各自的“蛋壳”,把柔软的内里,倾倒进同一个容器里,让两颗相爱的心,赤诚相见。但女主角却喜欢“双黄蛋”式的关系,这个比喻精妙地贴合了她的实际。
双黄蛋是两枚鸡蛋从一开始,就没有分化成功,没有形成各自保护自我的外壳,才导致的过度融合的鸡蛋,其隐喻是共生于一个蛋壳,女主角喜欢“双黄蛋”式的关系,说明她喜欢共生于一个蛋壳,是早年没有与重要的照料者完成分离,形成独立的表现,这导致了她形成依赖型人格。
表面上看,她从小就“自己洗衣做饭,得了肝炎自己去看病,打针”,貌似非常独立,实则在这种独立外表的假象下,掩盖着她内心强烈的依赖。她依赖父母,渴望得到父母的照顾和保护。
再加上,在传统的观念中,未婚女性所谓的核心竞争力是她是否为“处女”,而她曾被叔叔强奸,已经不是处女了,这件事损伤了她的自尊,使她患上长期的偏头疼,并损害了她的爱情,使她觉得自己配不上男友。
性侵犯像梦魇或魔咒,使她生活于阴影下。她贬低自己,不敢承认自己的美丽,认为自己就算好看,也只是一个花瓶。觉得自己在工作上“没有核心竞争力”,这和她“觉得自己是个没有未来的人”如出一辙。连无意中看到的一则类似的社会新闻,都能引发她强烈的情绪反应,并引爆她压抑多年的恐惧,造成社会功能受损,使她“晚上不敢入睡,害怕见人”。
也正因为她小时候没有得到父母提供的基本照顾和保护,不为亲戚所容,以及曾被侵犯,才会导致她内心有那种看到洋娃娃就想把她扯掉的想法,其实她自身就是小女孩怀里的洋娃娃,那股指向洋娃娃的强烈攻击,真正要指向的是没有好好照顾她的母亲,以及被叔叔强奸而没有了未来的自己。在她的内心深处,她是被撕裂了的。
如今,已经成年的她,发出了“钱比人更可靠,钱,在你努力之后,更有回报,而亲情,要付出钱来换取”之感。试问,我们的社会,都做了什么?让一位鲜花般的女孩儿,有了这么痛的领悟!
本文为作者为高铁《旅伴》杂志撰写的专栏《城里人•玻璃心》留守儿童成长系列。《城里人•玻璃心》心理访谈专栏,寻找曾经有过留守儿童经历的成年人,探寻目前工作生活中的烦恼困惑,联系方式直接回复“黄鑫写作自疗社”微信后台即可。
《旅伴》杂志由中国铁道出版社主办,发行于每日441趟高铁动车组列车上,覆盖经济发达地区一百多个一、二线城市,为中国高铁渠道杂志影响力最大的刊物。
黄鑫
作家,心理咨询师。畅销书《让文字在指尖流淌——写作心理自疗课》《女性心理成长自疗课》作者,另著有心理治疗小说《草人》《白骨波罗蜜》,专注于写作与精神分析,国内首创写作心理治疗研修班。
![]() |
“黄鑫写作自疗社”微信公号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