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Way I Am | Ep.3「Chloe」
关于开启这个系列的初衷,请戳「相关豆列」或「第一期」。
筹划这个系列时第一个想采访的就是Chloe,无奈错过了在她纽约家中拍摄的机会,只好趁她回到湾区时匆忙地做一期on-the-go版本。
Chloe从小的梦想是讲故事拍电影,是个有很多想法、特别敢折腾的姑娘。认识她之后连我自己的生活也被她带得折腾起来。读书时厌学的我在她怂恿下一起办过创意工作室,接活给人拍照剪片子,一起在机房度过了很多个晚上;如今毕业后又在和她一起做一个短视频账号(@chloe.ative)。她身上总散发着对创作的热情和让人无法拒绝的艺术家气质,明明是和专业学科不相关的事,我却被她的能量感染,做得津津有味。
毕业后她和未婚夫立刻搬去了心之所向的纽约,继续追逐她讲故事拍电影的梦想,在光和影的世界里不断探索,短短一年进步飞速。这一年虽和她相隔整个北美大陆,每天却无所不聊,甚至见了三次面。离开校园后还能有这样保持密切联系的朋友,真是难得。
聊起这个系列时,她点评前两期没有很好地突出采访对象的特色,建议给每期嘉宾定一个形容词,围绕着这个词的感觉创作。
——「那你这期应该配什么词?」
——「我是个像风一样的女子!」她笑着说。
> 身为一个女性亚洲摄影师,在这个领域里并不是一个常见的现象。诚然随着整个行业技术的发展,这一现象正在好转,但是女性从业者一般都是制片和造型。像导演,摄影师以及艺术指导很多还是男性。以及这个行业现在政治正确般地推崇男性gay的审美,这也给这个行业带来了大量不平等竞争。因为本来就是一个艺术作品非常主观的行业,更多时候不是看作品,it’s all about who you know。我有在着手学习一些新技能,以及秋季就要去NYU读交互艺术研究生,让自己变得更有发言权而不只是被选择。同时也继续拍摄作品,多看多创作培养审美。
> 喜欢纽约因为纽约的多元性,可以在这个城市里听到最离奇的个人经历,看到无数前仆后继的理想主义的人冲过来企图征服它。觉得充满活力,每一天都是新鲜的不同的。每一天都有可能遇到有趣的人,听到他们的故事。每一天都有新的机会和挑战,你甚至无法知道第二天会发什么。我是一个喜欢刺激的人,不喜欢一成不变一眼看得到10年后的生活。
至于那句话,我觉得这世界上从没有城市是艺术家的乐园,他如果是你灵感的来源,就是乐园。向往纽约的艺术家还是每天都在前往或离开着这个城市。而有钱人,任何一个城市都是有钱人的天堂。我不喜欢过多赋予一个城市多余它自身的意义。每个地方都一样,每个地方都不同,谁也不比谁好。你需要它,它就是最好的。
> 我觉得一切的不公正都让我感到困扰,性别以及种族可能是我最关注的方面。我在伯克利的时候拍过一个探讨种族问题的纪录片,意识到自己的观点不够成熟,主要缘于自己读的看的以及经历的还是比较少。喜欢纽约的另一个原因也是因为这个吧,可以见到人生百态,听到万千种经历,也可以让自己更全面更包容,少些狭隘和偏激。最近在计划拍一个新的纪录片,讨论一下「New Asian」这个话题。
> 在即将要去读的项目的春季展上看到了一个迷你VR电影院,看了一部360度镜头拍摄的全景小短篇。比起动画我个人更喜欢real life image,所以看到的时候还是很兴奋的,真的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以第一人称视角在地铁上,海边,街边的游乐场里,故事性还是弱一些更像是一片电影散文,但是所带出的连贯性还是让人很惊艳。VR电影目前最大的两个壁垒一个是叙事角度一个是如何有效地跟游戏区别开,所以看到有人在探索觉得非常开心。
Chloe @ 个人网站 | Instagram
The Way I Am 豆列 | 相册
上一期「Finn」| 下一期 「Mia」
![]() |
筹划这个系列时第一个想采访的就是Chloe,无奈错过了在她纽约家中拍摄的机会,只好趁她回到湾区时匆忙地做一期on-the-go版本。
Chloe从小的梦想是讲故事拍电影,是个有很多想法、特别敢折腾的姑娘。认识她之后连我自己的生活也被她带得折腾起来。读书时厌学的我在她怂恿下一起办过创意工作室,接活给人拍照剪片子,一起在机房度过了很多个晚上;如今毕业后又在和她一起做一个短视频账号(@chloe.ative)。她身上总散发着对创作的热情和让人无法拒绝的艺术家气质,明明是和专业学科不相关的事,我却被她的能量感染,做得津津有味。
毕业后她和未婚夫立刻搬去了心之所向的纽约,继续追逐她讲故事拍电影的梦想,在光和影的世界里不断探索,短短一年进步飞速。这一年虽和她相隔整个北美大陆,每天却无所不聊,甚至见了三次面。离开校园后还能有这样保持密切联系的朋友,真是难得。
聊起这个系列时,她点评前两期没有很好地突出采访对象的特色,建议给每期嘉宾定一个形容词,围绕着这个词的感觉创作。
——「那你这期应该配什么词?」
——「我是个像风一样的女子!」她笑着说。
![]() |
![]() |
![]() |
![]() |
![]() |
> 身为一个女性亚洲摄影师,在这个领域里并不是一个常见的现象。诚然随着整个行业技术的发展,这一现象正在好转,但是女性从业者一般都是制片和造型。像导演,摄影师以及艺术指导很多还是男性。以及这个行业现在政治正确般地推崇男性gay的审美,这也给这个行业带来了大量不平等竞争。因为本来就是一个艺术作品非常主观的行业,更多时候不是看作品,it’s all about who you know。我有在着手学习一些新技能,以及秋季就要去NYU读交互艺术研究生,让自己变得更有发言权而不只是被选择。同时也继续拍摄作品,多看多创作培养审美。
![]() |
![]() |
> 喜欢纽约因为纽约的多元性,可以在这个城市里听到最离奇的个人经历,看到无数前仆后继的理想主义的人冲过来企图征服它。觉得充满活力,每一天都是新鲜的不同的。每一天都有可能遇到有趣的人,听到他们的故事。每一天都有新的机会和挑战,你甚至无法知道第二天会发什么。我是一个喜欢刺激的人,不喜欢一成不变一眼看得到10年后的生活。
至于那句话,我觉得这世界上从没有城市是艺术家的乐园,他如果是你灵感的来源,就是乐园。向往纽约的艺术家还是每天都在前往或离开着这个城市。而有钱人,任何一个城市都是有钱人的天堂。我不喜欢过多赋予一个城市多余它自身的意义。每个地方都一样,每个地方都不同,谁也不比谁好。你需要它,它就是最好的。
![]() |
![]() |
> 我觉得一切的不公正都让我感到困扰,性别以及种族可能是我最关注的方面。我在伯克利的时候拍过一个探讨种族问题的纪录片,意识到自己的观点不够成熟,主要缘于自己读的看的以及经历的还是比较少。喜欢纽约的另一个原因也是因为这个吧,可以见到人生百态,听到万千种经历,也可以让自己更全面更包容,少些狭隘和偏激。最近在计划拍一个新的纪录片,讨论一下「New Asian」这个话题。
![]() |
> 在即将要去读的项目的春季展上看到了一个迷你VR电影院,看了一部360度镜头拍摄的全景小短篇。比起动画我个人更喜欢real life image,所以看到的时候还是很兴奋的,真的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以第一人称视角在地铁上,海边,街边的游乐场里,故事性还是弱一些更像是一片电影散文,但是所带出的连贯性还是让人很惊艳。VR电影目前最大的两个壁垒一个是叙事角度一个是如何有效地跟游戏区别开,所以看到有人在探索觉得非常开心。
![]() |
![]() |
![]() |
![]() |
![]() |
Chloe @ 个人网站 | Instagram
![]() |
The Way I Am 豆列 | 相册
上一期「Finn」| 下一期 「Mia」
小捌
(San Francisco Bay Area, United States)
> “Identity is like a mousetrap in which more and more mice have t...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