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杜琪峰电影中的文学性
大约在两年前,去当代MOMA的百老汇看过一场小型的放映,放的是关于杜琪峰的纪录片《无涯》。放映小到连影厅都没用,就在二楼的小场地挂块幕布,用投影仪放。结果来了许多人,预备的座位根本不够,几十号人靠墙站着或席地而坐。
作为银河铁粉,个人觉得这部纪录片还是很不错的。片子大致梳理了银河映像的历程和杜琪峰的创作理念,颇有迷影情节,后半段开始涉及一些尖锐的政治问题,熟悉的人都知道,杜sir外号“杜大炮”,出了名的直言不讳,当时的观众里有拍手叫好的,也有个别面露难色。
不过这些都不是重点,此处只想说一个极小的细节。在《无涯》的一段访谈里,杜琪峰说了这么一句话:我这人没什么文学修养,只擅长处理“人的处境”,以后还是要多读书,争取做些不同的东西。
碰巧这两天在读两本文学评论,其中一本提及一个观点:小说的文学性在于“无中生有”,我觉得有点道理,方才咂摸这句话时,不由联想到杜琪峰的电影中,正有两个绝好的例子。
一个就是被影迷奉为银河巅峰的《枪火》。拍摄《枪火》时其实正是银河最落魄的时候,财务紧张到发不出工资,置不齐道具,就连车子和服装都要向任达华借(征用)。拍出来的底片非常有限,除了一些NG的镜头,杜琪峰把能用的镜头差不多都用上了,结果刚好凑成一部电影。
片中有这样一段镜头,几个杀手在门外候着,地上有一个纸团,几个人便无聊地用脚踢来踢去,踢了大约一分来多钟,boss出门,游戏停止。
另一个例子,是PTU。警长任达华带夜巡小队调查一栋可疑的大楼,据说,剧本里这段戏只有一句:任达华上楼梯。
然后任达华就打着手电,一手持枪,在极为带感的BGM中开始爬楼,楼下几位小弟起初一脸冷漠,过了大约两分多钟,第一个小弟拔枪上楼,再一分钟,第二第三个小弟也紧随其后,开始全员爬楼。
这两段戏至今仍为众多影迷津津乐道。第一段戏有很强的即兴创作性质,除了卖弄情调,亦可凸显杀手小队的默契;第二段戏的言外之意则更为丰富,涉及人物心理及关系的微妙变化,这点看过全片才更容易理解。
这两段戏都可谓“无中生有”的典型,本来没什么信息量的一段空白戏,却因为杜导颇具文学性的处理,令其有了过目难忘的闪光点。
甩个链接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3153420/
![]() |
作为银河铁粉,个人觉得这部纪录片还是很不错的。片子大致梳理了银河映像的历程和杜琪峰的创作理念,颇有迷影情节,后半段开始涉及一些尖锐的政治问题,熟悉的人都知道,杜sir外号“杜大炮”,出了名的直言不讳,当时的观众里有拍手叫好的,也有个别面露难色。
不过这些都不是重点,此处只想说一个极小的细节。在《无涯》的一段访谈里,杜琪峰说了这么一句话:我这人没什么文学修养,只擅长处理“人的处境”,以后还是要多读书,争取做些不同的东西。
碰巧这两天在读两本文学评论,其中一本提及一个观点:小说的文学性在于“无中生有”,我觉得有点道理,方才咂摸这句话时,不由联想到杜琪峰的电影中,正有两个绝好的例子。
一个就是被影迷奉为银河巅峰的《枪火》。拍摄《枪火》时其实正是银河最落魄的时候,财务紧张到发不出工资,置不齐道具,就连车子和服装都要向任达华借(征用)。拍出来的底片非常有限,除了一些NG的镜头,杜琪峰把能用的镜头差不多都用上了,结果刚好凑成一部电影。
![]() |
片中有这样一段镜头,几个杀手在门外候着,地上有一个纸团,几个人便无聊地用脚踢来踢去,踢了大约一分来多钟,boss出门,游戏停止。
![]() |
另一个例子,是PTU。警长任达华带夜巡小队调查一栋可疑的大楼,据说,剧本里这段戏只有一句:任达华上楼梯。
![]() |
然后任达华就打着手电,一手持枪,在极为带感的BGM中开始爬楼,楼下几位小弟起初一脸冷漠,过了大约两分多钟,第一个小弟拔枪上楼,再一分钟,第二第三个小弟也紧随其后,开始全员爬楼。
![]() |
这两段戏至今仍为众多影迷津津乐道。第一段戏有很强的即兴创作性质,除了卖弄情调,亦可凸显杀手小队的默契;第二段戏的言外之意则更为丰富,涉及人物心理及关系的微妙变化,这点看过全片才更容易理解。
这两段戏都可谓“无中生有”的典型,本来没什么信息量的一段空白戏,却因为杜导颇具文学性的处理,令其有了过目难忘的闪光点。
甩个链接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3153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