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蚊子飞过都是一首诗 ----读《杜诗详注》有感
翻看吉川幸次郎的《读杜札记》时,看到他关于《同诸公登慈恩寺塔》的评论:杜甫有一个诗人的良心,作为诗人的良心就是要关心广大人民的不幸。由自身的不幸,而想到广大人民的不幸,这也正是杜甫的思想主张。只是这首诗的结尾是一个例外而已。“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因为诗歌落脚点是诗人自己。其实翻开很多评论,杜甫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一直是以一个道德楷模而高居,成为了正能量的挑夫。我们崇敬杜甫,其实更像是崇敬我们套在他身上的道德光环,对于他其人,却了解甚少。世界上,千千万万的人喜欢杜甫,而我最喜欢、崇敬的不过是老杜的细腻与深情。
杜甫早期的《房兵曹胡马》《画鹰》,都是少年意气的一种表达。在《房兵曹胡马》中有这样一句“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其中“批”字很是传神。批,削也。给人刀起刀落般的力量感,让这匹胡马的精神通过一双耳朵提了起来,也让“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的壮言自然而生。同样《画鹰》中“竦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一个“竦”字感觉苍鹰的肌肉开始收缩,翅膀慢慢合束,马上就要迸力前击。让原本静态的死物充满了生命的张力。也注定了全诗昂扬的基调。不像许多诗人那样起兴,这两首诗歌全篇写的不过就是长安的一匹马,画上的一只鹰,但杜甫却用细腻的笔触,深情的眼界看到了一种生命的活力,也自然地抒发了青春的意气。
陈寅恪先生讲“同情之理解”,就是在强调一种情感的共鸣。佛家里讲“他人之命运即我之命运”,于是才有普渡众生。杜甫一生,或许好恶在变,对帝王朝廷的认识在变,但对于人民大众的悲悯同情却从未改变。在一些关于杜甫的传记中,常可以看见这样的话语“这些磨难对于他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但他没有意识到,他从那狭窄的天地中解放出来了,对于他诗歌的发展是一个巨大的恩惠”。杜甫成为了我们设定的英雄,似乎少了九九八十一难,他就注定平庸一生。然而在那段岁月里,还存活或新生着很多诗人,可面对战乱频繁,民生哀苦,也只有杜甫发出了最尖锐、最沉重的喟叹。因为最终造就人的不是经历,而是心境,对杜甫而言,即是深情。杜甫的诗歌中有一首很特别,《又呈吴郎》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沾巾。
在战乱年代,每个人都是颠沛流离,悲苦生存。杜甫如是,但他却专门写信给这位新的房主:原是无食无儿一妇人,就不要再阻栏她扑枣了。诗中用尽委婉,不过只为寡妇求得几颗枣而已。在奔波逃亡的路上,有多少人是擦肩而过便生死相隔,生命是如此卑微。可杜甫却愿意为一位偷枣的寡妇申述,了解她、同情她、帮助她。尾联“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沾巾”说的是那位妇人,但或许更是自己。由一位妇人便发出如此沉重的喟叹,不是深情怕不至于此。
晚年的杜甫漂泊夔州湖湘,没有有了壮年时的尖锐激烈,他的心开始收束,厚重,但内心却越发饱满深情。《江南逢李龟年》写作于杜甫逝世的前几个月,李龟年是杜甫年少时在洛阳很著名的一位音乐家,时年开元盛世,少年杜甫才华洋溢,颇受赏识,经常出入一些名家候宅,自然也常见到这位音乐家,可国事骤变,命运坎坷,少年不在,当四十多年后,再度相遇,又是怎样的情感呀,“寻常”“几度”分明就有一种恍然如梦、世事难料之感。可杜甫却荡开一笔,“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不谈过去,也不想未来。梁文道先生评论这首诗曾说:从来谈历代兴亡、感时伤怀的诗太多太多,杜甫的这首诗这么有名,是因为他藏的最深。
除却对人生经历的深情体悟,在杜甫的景物诗中也常能发现很纤细的一笔。早期的如“暗水流花径,春星带草堂” 。在夜宴之上,一个暗字,从听觉上,带来了一股纯净潺潺的流水声,一个花字让我们嗅到了一丝缥缈隐约的幽香。“春星带草堂”是星光闪烁,映带出草堂剪影,光影斑斓,似乎微风过处,还有影辉摇荡。仅仅是坐于夜宴之中,杜甫便敏锐地察觉到了周围这个纯净饱满的世界。后期成熟的描写如“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这是自然生活中,极易看到的景色,于我们叫自然现象,对于杜甫,却别有审美风情。在这句诗中,我们可以感觉到,草尖的露珠在视野中被放大了:一滴滴露珠缓缓地在草尖汇集,压弯了草叶,终于倏忽一下消逝在黑夜中。这个原本的短暂的自然过程在诗中被延宕了,正如张爱玲《金锁记》中“酸梅汤沿着桌子一滴一滴朝下滴,像迟迟的夜漏——一滴,一滴……一更,二更……一年,一百年。真长,这寂寂的一刹那。” 它使时间的长度感转化为强度感,使最为美好的瞬间从现实时间的线性之中解放出来,不再是绝对的前后相继的时间链条中的一环。 “稀星乍有无” 则给人很遥远渺小之感。这一句诗,打破自然理性,似乎一颗露水比星星来得大,时间过得比一般都长,诗人久久矗立于此,在审美时间中深情感悟。
第一次认识杜甫,觉得这个人太过伟大,在众生奔波的路上,他居然愿意为他人而思,没有“我执”,没有“墙隙”。今天,流行解构与建构,当我们剥掉杜甫的道德光环,将他还原成一个普通人时,他又会给予我们怎样的生命指引?现在的我们每天都在奔忙,用实用的态度审视周围的一切,不懂老庄的“无用之用”,也不明白博尔赫斯的“水消失在了水里”,我们似乎让生命变得很单薄,慢慢走向宗白华先生说的那条“平淡幻灭的路”。所以,杜甫的细腻与深情便显得尤为可贵。室友开玩笑说:深情的人,是蚊子飞过也是一首诗。杜甫就是那样的人吧,那只蚊子也应该要偷着乐吧。
杜甫早期的《房兵曹胡马》《画鹰》,都是少年意气的一种表达。在《房兵曹胡马》中有这样一句“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其中“批”字很是传神。批,削也。给人刀起刀落般的力量感,让这匹胡马的精神通过一双耳朵提了起来,也让“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的壮言自然而生。同样《画鹰》中“竦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一个“竦”字感觉苍鹰的肌肉开始收缩,翅膀慢慢合束,马上就要迸力前击。让原本静态的死物充满了生命的张力。也注定了全诗昂扬的基调。不像许多诗人那样起兴,这两首诗歌全篇写的不过就是长安的一匹马,画上的一只鹰,但杜甫却用细腻的笔触,深情的眼界看到了一种生命的活力,也自然地抒发了青春的意气。
陈寅恪先生讲“同情之理解”,就是在强调一种情感的共鸣。佛家里讲“他人之命运即我之命运”,于是才有普渡众生。杜甫一生,或许好恶在变,对帝王朝廷的认识在变,但对于人民大众的悲悯同情却从未改变。在一些关于杜甫的传记中,常可以看见这样的话语“这些磨难对于他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但他没有意识到,他从那狭窄的天地中解放出来了,对于他诗歌的发展是一个巨大的恩惠”。杜甫成为了我们设定的英雄,似乎少了九九八十一难,他就注定平庸一生。然而在那段岁月里,还存活或新生着很多诗人,可面对战乱频繁,民生哀苦,也只有杜甫发出了最尖锐、最沉重的喟叹。因为最终造就人的不是经历,而是心境,对杜甫而言,即是深情。杜甫的诗歌中有一首很特别,《又呈吴郎》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沾巾。
在战乱年代,每个人都是颠沛流离,悲苦生存。杜甫如是,但他却专门写信给这位新的房主:原是无食无儿一妇人,就不要再阻栏她扑枣了。诗中用尽委婉,不过只为寡妇求得几颗枣而已。在奔波逃亡的路上,有多少人是擦肩而过便生死相隔,生命是如此卑微。可杜甫却愿意为一位偷枣的寡妇申述,了解她、同情她、帮助她。尾联“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沾巾”说的是那位妇人,但或许更是自己。由一位妇人便发出如此沉重的喟叹,不是深情怕不至于此。
晚年的杜甫漂泊夔州湖湘,没有有了壮年时的尖锐激烈,他的心开始收束,厚重,但内心却越发饱满深情。《江南逢李龟年》写作于杜甫逝世的前几个月,李龟年是杜甫年少时在洛阳很著名的一位音乐家,时年开元盛世,少年杜甫才华洋溢,颇受赏识,经常出入一些名家候宅,自然也常见到这位音乐家,可国事骤变,命运坎坷,少年不在,当四十多年后,再度相遇,又是怎样的情感呀,“寻常”“几度”分明就有一种恍然如梦、世事难料之感。可杜甫却荡开一笔,“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不谈过去,也不想未来。梁文道先生评论这首诗曾说:从来谈历代兴亡、感时伤怀的诗太多太多,杜甫的这首诗这么有名,是因为他藏的最深。
除却对人生经历的深情体悟,在杜甫的景物诗中也常能发现很纤细的一笔。早期的如“暗水流花径,春星带草堂” 。在夜宴之上,一个暗字,从听觉上,带来了一股纯净潺潺的流水声,一个花字让我们嗅到了一丝缥缈隐约的幽香。“春星带草堂”是星光闪烁,映带出草堂剪影,光影斑斓,似乎微风过处,还有影辉摇荡。仅仅是坐于夜宴之中,杜甫便敏锐地察觉到了周围这个纯净饱满的世界。后期成熟的描写如“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这是自然生活中,极易看到的景色,于我们叫自然现象,对于杜甫,却别有审美风情。在这句诗中,我们可以感觉到,草尖的露珠在视野中被放大了:一滴滴露珠缓缓地在草尖汇集,压弯了草叶,终于倏忽一下消逝在黑夜中。这个原本的短暂的自然过程在诗中被延宕了,正如张爱玲《金锁记》中“酸梅汤沿着桌子一滴一滴朝下滴,像迟迟的夜漏——一滴,一滴……一更,二更……一年,一百年。真长,这寂寂的一刹那。” 它使时间的长度感转化为强度感,使最为美好的瞬间从现实时间的线性之中解放出来,不再是绝对的前后相继的时间链条中的一环。 “稀星乍有无” 则给人很遥远渺小之感。这一句诗,打破自然理性,似乎一颗露水比星星来得大,时间过得比一般都长,诗人久久矗立于此,在审美时间中深情感悟。
第一次认识杜甫,觉得这个人太过伟大,在众生奔波的路上,他居然愿意为他人而思,没有“我执”,没有“墙隙”。今天,流行解构与建构,当我们剥掉杜甫的道德光环,将他还原成一个普通人时,他又会给予我们怎样的生命指引?现在的我们每天都在奔忙,用实用的态度审视周围的一切,不懂老庄的“无用之用”,也不明白博尔赫斯的“水消失在了水里”,我们似乎让生命变得很单薄,慢慢走向宗白华先生说的那条“平淡幻灭的路”。所以,杜甫的细腻与深情便显得尤为可贵。室友开玩笑说:深情的人,是蚊子飞过也是一首诗。杜甫就是那样的人吧,那只蚊子也应该要偷着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