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七八糟笔记2
上次还留着俩,当时没怎么听明白,后来也没再看笔记,只是瞅着觉得它们挺厉害。
以下记点Maxism。
络腮胡子看起来挺朋克,在伦敦地下室呆了好几年,结果作品有点“中庸的傲慢”。觉得马克思作为文科生,要是考个概率论啥的,恐怕也能挂。虽然也有牛人持续不断从Marxism发掘新材料,怕是史学材料重于辨证,或者真是在一丝一缕地捋,我也不了解了,但是了解一点我觉得马克思的‘朋克’有点假,因为听着就乱。
这周看了大张伟一访谈,说当年混地下摇滚,后来被挖掘,出了商业唱片,结果原来一起混摇滚圈子的特别不屑,觉得大张伟他们违反了摇滚守则第101条——摇滚见光死,就得在地下,不能向市场屈服,如同窦唯淘宝330卖光碟踏着摩托车买大葱,这范儿正。大张伟反正也没给个准回复,呵呵说自己反正就是爱钱。
按马克思的理论怎么解释?
关于价值,马克思有一套中学生耳熟能详的价值评价体系(不是计算体系,因为其中未对‘价值’仔细考量,是包含着主观评价的体系,认为活人的劳动是他妈有价值的,老子说有就是有,老子是上帝,人类是上帝,死了的人没法干活所以他们不算 mark1),就是劳动剥削理论,出发点是人的劳动价值受制于社会平均劳动时间,而不是劳动时间。就是说,在马克思看来,别人怎么评价我的价值,得按照平均水平。如果我落后大家的工作效率,那么很有可能我的劳动价值就不怎么高。
那么就比较容易地下摇滚。我觉得他们是在反提出一种观点,即我的价值为什么要依从于其他人?别人像傻子一样拼命干活,我如果不服从,我的价值就被贬低了吗?或者,如果我做不出活、效率低但是有趣的事等等,我的价值就要比别人少吗?摇滚可能是表达一种对个体价值社会化的抗议吧。
另外,其实从这比较能看出来为什么马克思有时候算社会学鼻祖。他不像再以前的政治哲学那么比较平衡看待个体社会关系,尤其是个体的主动自由,而是更加侧重人的社会性(所以可能问题不少);马克思的其实也是看重freedom的,但是他是从 反 对 剥 削 的角度,也就是是完全社会化的个体对于其社会性带来的强制工作的反抗(但他也没给出一个比较有力的反抗指南,主要体现在他追求资源完全平等配置,但是我们实际所消费或者所需要的资源的总量总是不一定、资源分配不均衡、对于各种资源的价值界定也未有绝对标准)。
学者认为,马克思理论最终fail,也差不多fail在说不清我们的价值到底何处安放,以及大大忽视了government在其中的协调角色(我觉得这部分不是最重要的,一个government理论,能在理论批判中分量多少都是个问题,也就是实践中出现政府介入,属于实证问题,如果什么理论都要用实证举反例,太没劲)。
所以,带来的异化理论、利润理论、竞争理论,马克思的分析会比较松散。
没听懂的地方
the distinction: class in itself 和 class for itself
一个是讲共同利益体,一个是讲共同认同体。——所以distinction是和布尔笛厄的那个有关系?文化认同的class问题?顺便吐个槽,以前道听途说一些taste的知识,都他妈挺恶心的——你们不觉得自己高人一等,怎么会想这么一出把人划分开,聪明的脑瓜飞速运转,在知识卖不了钱了觉得有危机感了吧,所以用尽法子把广大劳动人民的最后一根稻草压断。
没怎么太听懂,这种dinstinction貌似是理论上工人反抗的重要来源之一。
反抗啊我也不太懂,学的不够用的。人怎么能尽力不像猴子不互相伤害地反抗,还能依旧维护世界和平,感觉这问题挺难的。
mark1 这真不是我说的,是马克思说的。
以下记点Maxism。
络腮胡子看起来挺朋克,在伦敦地下室呆了好几年,结果作品有点“中庸的傲慢”。觉得马克思作为文科生,要是考个概率论啥的,恐怕也能挂。虽然也有牛人持续不断从Marxism发掘新材料,怕是史学材料重于辨证,或者真是在一丝一缕地捋,我也不了解了,但是了解一点我觉得马克思的‘朋克’有点假,因为听着就乱。
这周看了大张伟一访谈,说当年混地下摇滚,后来被挖掘,出了商业唱片,结果原来一起混摇滚圈子的特别不屑,觉得大张伟他们违反了摇滚守则第101条——摇滚见光死,就得在地下,不能向市场屈服,如同窦唯淘宝330卖光碟踏着摩托车买大葱,这范儿正。大张伟反正也没给个准回复,呵呵说自己反正就是爱钱。
按马克思的理论怎么解释?
关于价值,马克思有一套中学生耳熟能详的价值评价体系(不是计算体系,因为其中未对‘价值’仔细考量,是包含着主观评价的体系,认为活人的劳动是他妈有价值的,老子说有就是有,老子是上帝,人类是上帝,死了的人没法干活所以他们不算 mark1),就是劳动剥削理论,出发点是人的劳动价值受制于社会平均劳动时间,而不是劳动时间。就是说,在马克思看来,别人怎么评价我的价值,得按照平均水平。如果我落后大家的工作效率,那么很有可能我的劳动价值就不怎么高。
那么就比较容易地下摇滚。我觉得他们是在反提出一种观点,即我的价值为什么要依从于其他人?别人像傻子一样拼命干活,我如果不服从,我的价值就被贬低了吗?或者,如果我做不出活、效率低但是有趣的事等等,我的价值就要比别人少吗?摇滚可能是表达一种对个体价值社会化的抗议吧。
另外,其实从这比较能看出来为什么马克思有时候算社会学鼻祖。他不像再以前的政治哲学那么比较平衡看待个体社会关系,尤其是个体的主动自由,而是更加侧重人的社会性(所以可能问题不少);马克思的其实也是看重freedom的,但是他是从 反 对 剥 削 的角度,也就是是完全社会化的个体对于其社会性带来的强制工作的反抗(但他也没给出一个比较有力的反抗指南,主要体现在他追求资源完全平等配置,但是我们实际所消费或者所需要的资源的总量总是不一定、资源分配不均衡、对于各种资源的价值界定也未有绝对标准)。
学者认为,马克思理论最终fail,也差不多fail在说不清我们的价值到底何处安放,以及大大忽视了government在其中的协调角色(我觉得这部分不是最重要的,一个government理论,能在理论批判中分量多少都是个问题,也就是实践中出现政府介入,属于实证问题,如果什么理论都要用实证举反例,太没劲)。
所以,带来的异化理论、利润理论、竞争理论,马克思的分析会比较松散。
没听懂的地方
the distinction: class in itself 和 class for itself
一个是讲共同利益体,一个是讲共同认同体。——所以distinction是和布尔笛厄的那个有关系?文化认同的class问题?顺便吐个槽,以前道听途说一些taste的知识,都他妈挺恶心的——你们不觉得自己高人一等,怎么会想这么一出把人划分开,聪明的脑瓜飞速运转,在知识卖不了钱了觉得有危机感了吧,所以用尽法子把广大劳动人民的最后一根稻草压断。
没怎么太听懂,这种dinstinction貌似是理论上工人反抗的重要来源之一。
反抗啊我也不太懂,学的不够用的。人怎么能尽力不像猴子不互相伤害地反抗,还能依旧维护世界和平,感觉这问题挺难的。
mark1 这真不是我说的,是马克思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