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生01
有一种无法抑制的冲动,想写下这段文字,好能在恍惚的岁月中提醒自己,对于金钱应该有的态度,以及对于如何扩大收入的想法。
为了更好分辨就用甲和乙来称呼我下面提到的两个人,他们都是使用滴滴打车平台在赚钱,只是各自怀有不同的动机在做着这件事,暂且不用工作来形容,工作是有雇佣关系的约束,对于这种自营的事情,感觉不适合用在这上面。回到正题,接着说事。
甲呢,一个退伍军人,退伍后进入机关,按理说应该是风吹不着,雨打不着,旱涝保收的一个职业,毕竟吃的国家饭,甲却选择了离开,离开原因从甲的话中感觉到,是机关仍是有分层的,而底层是大多数,而甲自觉是底层。甲称之后他贷款购买挖掘机,出资3、40万,其余贷款购买约80万的挖机一台,雇佣一个人开挖机,每月工资5千,因挖机不需要保养维修,所以每月净赚3万,2年还清贷款,以租赁的方式提供给工程方,付款为月付,这行甲做了有5年,去年才将挖机以20万的金额转让,问其转让原因,甲说是现在工程越来越难做,款难收,本来去年脱手挖机后计划和朋友合伙开茶楼,但是眼见经济下滑,大伙的腰包都瘪了,茶楼预感生意也不会如以前,见滴滴打车能收现钱,甲就放弃了开茶楼的念头,买了车做起了滴滴打车生意,甲的朋友也不约而同的选择了买车加入滴滴司机大军。
滴滴目前是很火的项目,甲称出租车保存量有1.5万辆,而目前重庆从事滴滴或者其它打车平台的汽车也预计达到上万台,他只是其中的一员,目前这个行业在重庆,做到好的能做到月收入上万,做得差的也能做到几千,而甲习惯了他长期保持的生活习惯,每天下午才开始做,所以目前的收入尽管不是很高,但仍能看出他还是比较满意的。目前重庆滴滴在做自己的专车,车有滴滴公司提供,司机只需每月缴纳6千元给滴滴公司,3年之后车的产权归司机,貌似似一个对于需要稳定的职业的人来说,这是一个比较双赢的项目,唯一的缺点就是感觉这又成了变相的“出租车公司”,只是隐藏了身份而已。
说完甲,说另外的一个人,就是乙,乙看上去比较年轻,儿子有3岁,开着一个国产众泰,车价格约7万。
乙做这一行完全是周末出来挣点油钱,而且对于客户的需求,没有强烈的争取感,更多的是想赚点油钱,然后完成滴滴所谓的任务,以获得任务的奖励,任务大概是4万后能奖励10元,9单后奖励20元,乙说仅依靠客户支付的打车钱,折算下来每公里只能赚几毛钱,让他有动力做这事的原因主要还是来自滴滴公司对他们完成订单的奖励。我想可能有爱车的成分在那里,否则谁会抱着能挣钱的机会不做呢,但是如果尽可能的接单,那车不是变成了生产工具,我想这可能是那些业余时间想挣点外快的人说接受不了的。乙说今天挣到了200块就不做了,这200块里包括了油钱、停车费还有汽车的保养费,尽管保养费可能很低,一个月下来差不多能挣到1千块左右,乙很满足。乙说滴滴平台是共享经济,滴滴对他们接的单每单抽取20%的管理费,他们能拿到余下的80%,对于乙来说,这已经让他比较满足。他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孩子的外公和外婆都还在做工程,这一切都是为能够给孩子提供优越的生产环境,周末的两天时间看来对他来说不是休息的时间,他更愿意用来挣钱,毕竟1千多看似不多,但是以年为计算,那么这也算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呢!
任何一行都算是一门营生,只要能够产生持续的现金流,为了维持住这种持续的现金流需要投入时间,这个时间可以是晚上,可以是周末,可以是任何时刻。
为了更好分辨就用甲和乙来称呼我下面提到的两个人,他们都是使用滴滴打车平台在赚钱,只是各自怀有不同的动机在做着这件事,暂且不用工作来形容,工作是有雇佣关系的约束,对于这种自营的事情,感觉不适合用在这上面。回到正题,接着说事。
甲呢,一个退伍军人,退伍后进入机关,按理说应该是风吹不着,雨打不着,旱涝保收的一个职业,毕竟吃的国家饭,甲却选择了离开,离开原因从甲的话中感觉到,是机关仍是有分层的,而底层是大多数,而甲自觉是底层。甲称之后他贷款购买挖掘机,出资3、40万,其余贷款购买约80万的挖机一台,雇佣一个人开挖机,每月工资5千,因挖机不需要保养维修,所以每月净赚3万,2年还清贷款,以租赁的方式提供给工程方,付款为月付,这行甲做了有5年,去年才将挖机以20万的金额转让,问其转让原因,甲说是现在工程越来越难做,款难收,本来去年脱手挖机后计划和朋友合伙开茶楼,但是眼见经济下滑,大伙的腰包都瘪了,茶楼预感生意也不会如以前,见滴滴打车能收现钱,甲就放弃了开茶楼的念头,买了车做起了滴滴打车生意,甲的朋友也不约而同的选择了买车加入滴滴司机大军。
滴滴目前是很火的项目,甲称出租车保存量有1.5万辆,而目前重庆从事滴滴或者其它打车平台的汽车也预计达到上万台,他只是其中的一员,目前这个行业在重庆,做到好的能做到月收入上万,做得差的也能做到几千,而甲习惯了他长期保持的生活习惯,每天下午才开始做,所以目前的收入尽管不是很高,但仍能看出他还是比较满意的。目前重庆滴滴在做自己的专车,车有滴滴公司提供,司机只需每月缴纳6千元给滴滴公司,3年之后车的产权归司机,貌似似一个对于需要稳定的职业的人来说,这是一个比较双赢的项目,唯一的缺点就是感觉这又成了变相的“出租车公司”,只是隐藏了身份而已。
说完甲,说另外的一个人,就是乙,乙看上去比较年轻,儿子有3岁,开着一个国产众泰,车价格约7万。
乙做这一行完全是周末出来挣点油钱,而且对于客户的需求,没有强烈的争取感,更多的是想赚点油钱,然后完成滴滴所谓的任务,以获得任务的奖励,任务大概是4万后能奖励10元,9单后奖励20元,乙说仅依靠客户支付的打车钱,折算下来每公里只能赚几毛钱,让他有动力做这事的原因主要还是来自滴滴公司对他们完成订单的奖励。我想可能有爱车的成分在那里,否则谁会抱着能挣钱的机会不做呢,但是如果尽可能的接单,那车不是变成了生产工具,我想这可能是那些业余时间想挣点外快的人说接受不了的。乙说今天挣到了200块就不做了,这200块里包括了油钱、停车费还有汽车的保养费,尽管保养费可能很低,一个月下来差不多能挣到1千块左右,乙很满足。乙说滴滴平台是共享经济,滴滴对他们接的单每单抽取20%的管理费,他们能拿到余下的80%,对于乙来说,这已经让他比较满足。他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孩子的外公和外婆都还在做工程,这一切都是为能够给孩子提供优越的生产环境,周末的两天时间看来对他来说不是休息的时间,他更愿意用来挣钱,毕竟1千多看似不多,但是以年为计算,那么这也算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呢!
任何一行都算是一门营生,只要能够产生持续的现金流,为了维持住这种持续的现金流需要投入时间,这个时间可以是晚上,可以是周末,可以是任何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