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途旅行
快又要再进行长途旅行了,年纪越大对这件事容忍度越低,大概也说明了腰骨肩颈越来越差,愈发容易体会“一把老骨头经不起折腾”这句话。
长途旅行我最讨厌的两件事:
1,别人的体味。
一般遇到这个问题的几率是不大的!现在文明程度很高,人人都重视清洁。体味在这里主要指人天生的,与生俱来的身体异味,而不是指因为不清洁而产生的异味。大家先想到的大概是狐臭和脚臭,这两点我比较幸运,只有一次在火车上遇到脚臭的邻座。其它时候都还好,偶尔在飞机上穿过走道去洗手间,路过某小块狐臭或脚臭灾区,只对那一块的乘客产生深深的同情。
屁就真的没办法了,没有人是不放屁的,这取决于乘客的公德心了。连我老公这样的屁王到了飞机上,一旦预感到自己将有什么飞沙走石易燃易爆的惊天大作,都会主动起身去洗手间放。
还有一种体味是普遍性的,跟人种和饮食结构密切相关。和礼仪文化也相关,一般越是来自这类人种或地区的人,越是喜欢喷浓郁的香水,无论男女。体味混杂着浓郁的香水,可想而知其杀伤力。这类灾难一般发生在通往文明古国,浪漫洪荒之旅的航线上。比如南亚航线,北非中非南非航线,中亚西亚航线。我妈妈对这种味道非常敏感,超过一分钟就会吐,完全是生理反应无法控制。我和她一起去毛里求斯旅行时,她和我及其他友人求助,换了三四次座位,然而邻座都是一个样儿,最终她还是冲到洗手间吐了干净,脸色煞白极其痛苦地在座位上躺了十几个小时,一点东西也没能吃进去。
2,话痨的邻座。
独自旅行的时候我特别不爱讲话,电子书永远下够,电子产品永远充足电。这个问题在国内旅行遇到的不多,因为我们中国人到底比较含蓄,且戒心重,喜欢与陌生人保持距离。一般大肆在交通工具上与陌生人搭话的,都有点别的目的,或从事一些特殊工作(这里只说几率,不包括所有人),除非两相发生兴趣,或真的是缘分推使。普通陌生人开始大聊特聊并不多见。
一旦出国旅行,遇到这种情况就多了。尤其邻座是中老年男性长辈的话,搭话率几乎80%。
即使作为一个外国乘客,我戴着耳机听着音乐,专心致志地阅读电子书籍,浑身上下发出的信号是“我正在专心阅读”,他们毅然能毫无心理负担地打断我的阅读,开始面露微笑跟我打招呼,迫使我摘下耳机开始一段礼貌的,但是他妈的没完没了的对话。
惯常套路一:“小姐你是中国人吗?你们中国的文字真是太精深了啊,我已经看了好一会儿了,发现自己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学习这种语言啊,你是如何开始学习的呢?”
惯常套路二:不分青红皂白忽然用手指着我的屏幕,自以为幽默地说,“我懂这句话的意思!这句话是说今天天气不错,哈哈哈哈哈哈。”
虽然可以理解一种好奇,友好,热情,但我依然觉得,无论你是否懂那种语言,去盯着陌生人的通讯工具屏幕看都是不礼貌的,真的,无论你看不看得懂。
“友好礼貌”的对话一旦开展了,很快也会抛出一些问题,比如个人隐私:我从哪里来,我来干什么,我是否是一个人,我在这里有无亲朋,我从事什么工作,我如何学的外语,甚至我的年龄。
或者一些议题很大,回答起来很耗精力,比如涉及到政治和文化的问题:我是否是独生子女,中国为什么有独生子女政策,作为一个独生子女我从小到大感受如何,是否感到遗憾,在中国,是否这样,是否那样,为何这样,为何那样,你觉得我们国家和中国区别在哪里。。。。
甚至一些乱judge个人行为的问题: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闷头玩手机,玩iPad,完全没有与真实的人交流的欲望,我觉得这个现象很不好啊,人与人应该面对面地交流啊。。。。
这类事情可以披着各种外衣,比如对外国人友好,主动和外国年轻人交流等等。。。但归根结底我觉得有几点是很失礼的,无论披着什么外衣也还是失礼:
1,在非求助,非提醒危险事项,纯粹找话闲聊的情况下,贸然打断陌生人的阅读;
2,窥视别人的私人通讯工具屏幕;
3,问大量涉及到个人隐私和宗教政治的问题,而且在彼此全无交情,完全是陌生人的情况下。
相比之下,年轻人就普遍好得多了。年轻人比较少大惊小怪,也相对更尊重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旅行中不乏关于陌生人的美好回忆,但是无聊冗长,侵犯隐私,纯属耗能的对话还是占了大多数。
长途旅行我最讨厌的两件事:
1,别人的体味。
一般遇到这个问题的几率是不大的!现在文明程度很高,人人都重视清洁。体味在这里主要指人天生的,与生俱来的身体异味,而不是指因为不清洁而产生的异味。大家先想到的大概是狐臭和脚臭,这两点我比较幸运,只有一次在火车上遇到脚臭的邻座。其它时候都还好,偶尔在飞机上穿过走道去洗手间,路过某小块狐臭或脚臭灾区,只对那一块的乘客产生深深的同情。
屁就真的没办法了,没有人是不放屁的,这取决于乘客的公德心了。连我老公这样的屁王到了飞机上,一旦预感到自己将有什么飞沙走石易燃易爆的惊天大作,都会主动起身去洗手间放。
还有一种体味是普遍性的,跟人种和饮食结构密切相关。和礼仪文化也相关,一般越是来自这类人种或地区的人,越是喜欢喷浓郁的香水,无论男女。体味混杂着浓郁的香水,可想而知其杀伤力。这类灾难一般发生在通往文明古国,浪漫洪荒之旅的航线上。比如南亚航线,北非中非南非航线,中亚西亚航线。我妈妈对这种味道非常敏感,超过一分钟就会吐,完全是生理反应无法控制。我和她一起去毛里求斯旅行时,她和我及其他友人求助,换了三四次座位,然而邻座都是一个样儿,最终她还是冲到洗手间吐了干净,脸色煞白极其痛苦地在座位上躺了十几个小时,一点东西也没能吃进去。
2,话痨的邻座。
独自旅行的时候我特别不爱讲话,电子书永远下够,电子产品永远充足电。这个问题在国内旅行遇到的不多,因为我们中国人到底比较含蓄,且戒心重,喜欢与陌生人保持距离。一般大肆在交通工具上与陌生人搭话的,都有点别的目的,或从事一些特殊工作(这里只说几率,不包括所有人),除非两相发生兴趣,或真的是缘分推使。普通陌生人开始大聊特聊并不多见。
一旦出国旅行,遇到这种情况就多了。尤其邻座是中老年男性长辈的话,搭话率几乎80%。
即使作为一个外国乘客,我戴着耳机听着音乐,专心致志地阅读电子书籍,浑身上下发出的信号是“我正在专心阅读”,他们毅然能毫无心理负担地打断我的阅读,开始面露微笑跟我打招呼,迫使我摘下耳机开始一段礼貌的,但是他妈的没完没了的对话。
惯常套路一:“小姐你是中国人吗?你们中国的文字真是太精深了啊,我已经看了好一会儿了,发现自己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学习这种语言啊,你是如何开始学习的呢?”
惯常套路二:不分青红皂白忽然用手指着我的屏幕,自以为幽默地说,“我懂这句话的意思!这句话是说今天天气不错,哈哈哈哈哈哈。”
虽然可以理解一种好奇,友好,热情,但我依然觉得,无论你是否懂那种语言,去盯着陌生人的通讯工具屏幕看都是不礼貌的,真的,无论你看不看得懂。
“友好礼貌”的对话一旦开展了,很快也会抛出一些问题,比如个人隐私:我从哪里来,我来干什么,我是否是一个人,我在这里有无亲朋,我从事什么工作,我如何学的外语,甚至我的年龄。
或者一些议题很大,回答起来很耗精力,比如涉及到政治和文化的问题:我是否是独生子女,中国为什么有独生子女政策,作为一个独生子女我从小到大感受如何,是否感到遗憾,在中国,是否这样,是否那样,为何这样,为何那样,你觉得我们国家和中国区别在哪里。。。。
甚至一些乱judge个人行为的问题: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闷头玩手机,玩iPad,完全没有与真实的人交流的欲望,我觉得这个现象很不好啊,人与人应该面对面地交流啊。。。。
这类事情可以披着各种外衣,比如对外国人友好,主动和外国年轻人交流等等。。。但归根结底我觉得有几点是很失礼的,无论披着什么外衣也还是失礼:
1,在非求助,非提醒危险事项,纯粹找话闲聊的情况下,贸然打断陌生人的阅读;
2,窥视别人的私人通讯工具屏幕;
3,问大量涉及到个人隐私和宗教政治的问题,而且在彼此全无交情,完全是陌生人的情况下。
相比之下,年轻人就普遍好得多了。年轻人比较少大惊小怪,也相对更尊重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旅行中不乏关于陌生人的美好回忆,但是无聊冗长,侵犯隐私,纯属耗能的对话还是占了大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