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诗歌的课堂
大学所修的那么多课程,我大多是随着专业所需或单纯因为学分规定而去上课,自然也没有什么自觉得意愿,但我却偏偏执着的去旁听他的课。这位诗歌鉴赏老师的课每一节都会让你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即使我并未选择他的课程,但我依然欣然地前往。他或许不知道,我是这样热衷于听他讲课,即使很多时候我只是木然地听他在讲台说着一些意味深长的活,对于诗歌,我并没有十分的热衷,它于我就像是空中阁楼,可望而不可即。我喜欢听他在讲诗歌时无意中牵扯到的那么多有关文学,有关人生的话题,他的每一句话背后都好似藏着一片汪洋,装着人生的许多大智慧。
突然想,将这节课听到的知识整理整理,以为自己,为日后留下一些记忆和智慧。
这次课堂的话题是:大美无言——新诗与语言审美。美是一个抽象的定义,此中的无言却不是不用一个字表达,恰恰是以一种诗性的语言去表达。老师从这里说到了道家的哲学,即《庄子·天道篇》:“语之所贵着意也,意有所随也。意之所随着,不可以言传也。”还有“道可道,非常道'等等。老师谈到言,意,物三种对象及其互动关系,"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以此开头,老师的讲解引起了我们的思考,接着便一一展开话题。
一、新诗与语言存在:一切要表达的东西得回到语言本身,探求内涵。
二、新诗语言审美特质:1、隐喻和象征(这里老师举了一首北岛的诗——《生活》仅以一字“网”为诗,却正是诗人对语言敏锐的把握,引人深思。2、通感和意识流;3、打破时空秩序与蒙太奇手法(这是艺术表现的一个重要的手法,特别是电影里的碎片剪辑拼接成的具有的艺术整体效果)。
三、陌生化(超常话):这里老师举了一首长诗来分析——冰岛的《岛》,听着他分析,我似懂非懂,有些迷糊了。从这首诗可以知道语符的能指与所指不断切换的表意过程中,产生朦胧诗语言的诗性。
四、隐喻与张力表达
我的文学老师也常说诗歌时文学中的文学,果不其然,若要读懂一首诗,或者自己去尝试写一首诗,需要的文学造诣一定很深吧。最后,老师为我们讲授了一些诗歌写作的一些技巧,一些建议。我认真的记了下来,但重要的是自己去实践。
我在等,等我的内心出现诗意的花火,享受一次作诗的快感。当然,这种等,是在潜心学习后,直到可以支撑自己的世界。
感谢这位姚老师打开我的脑洞,我的生活不是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可以追寻!
突然想,将这节课听到的知识整理整理,以为自己,为日后留下一些记忆和智慧。
这次课堂的话题是:大美无言——新诗与语言审美。美是一个抽象的定义,此中的无言却不是不用一个字表达,恰恰是以一种诗性的语言去表达。老师从这里说到了道家的哲学,即《庄子·天道篇》:“语之所贵着意也,意有所随也。意之所随着,不可以言传也。”还有“道可道,非常道'等等。老师谈到言,意,物三种对象及其互动关系,"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以此开头,老师的讲解引起了我们的思考,接着便一一展开话题。
一、新诗与语言存在:一切要表达的东西得回到语言本身,探求内涵。
二、新诗语言审美特质:1、隐喻和象征(这里老师举了一首北岛的诗——《生活》仅以一字“网”为诗,却正是诗人对语言敏锐的把握,引人深思。2、通感和意识流;3、打破时空秩序与蒙太奇手法(这是艺术表现的一个重要的手法,特别是电影里的碎片剪辑拼接成的具有的艺术整体效果)。
三、陌生化(超常话):这里老师举了一首长诗来分析——冰岛的《岛》,听着他分析,我似懂非懂,有些迷糊了。从这首诗可以知道语符的能指与所指不断切换的表意过程中,产生朦胧诗语言的诗性。
四、隐喻与张力表达
我的文学老师也常说诗歌时文学中的文学,果不其然,若要读懂一首诗,或者自己去尝试写一首诗,需要的文学造诣一定很深吧。最后,老师为我们讲授了一些诗歌写作的一些技巧,一些建议。我认真的记了下来,但重要的是自己去实践。
我在等,等我的内心出现诗意的花火,享受一次作诗的快感。当然,这种等,是在潜心学习后,直到可以支撑自己的世界。
感谢这位姚老师打开我的脑洞,我的生活不是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可以追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