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老师,您这么没技术含量的抄是欺负我们眼瞎吗?
刚才一读者发了这位“麦飞”老师的大作给我看:《秋深帖》——一抹千古风流https://www.douban.com/note/552310513/ 已截图,存证在此 https://www.douban.com/photos/album/1629581651/#new_album (以下简称“麦文“)说眼熟,我一看,这特么也太眼熟了,全文抄袭我2013年的【书画】愿得一心,白首不离——管道昇,赵孟頫与《秋深帖》 https://www.douban.com/note/307617581/ (以下简称”我文“)
从立意,到文章材料的布局仿写抄袭得这叫一个亦步亦趋。而很多我的推测他也搞不清楚得抄上去了。真是看得我,尴尬病都要犯了。
我开头写剩女,麦飞老师也要写:
我文:
曾经有个朋友说过,当一个三十岁的女人企图保持她的单身状态时,全世界就都站在了她的对面——这个世界对于“剩女”充满了恶毒的猜度,这是一种比失婚妇人更令人不谅解的状态。在号称自由和多元化的现代尚且如此,更何况八百多年前的管道昇。
管家的这位小女儿直到二十八岁也没有出阁——不跟十六岁就可以取字纳吉嫁作人妇的古代女子相比,就算放到现在,也到了被称作“剩女”的时候了。 大多数的时候,这些剩着的女孩子总会比一般的女孩子多一点才华,这多的一点才华就成了多的一点执念——或者对于人生有更深的追求,或者对于婚姻有更多的期盼,总之,睁着一双太过清澈的眼睛,总难在红尘中发现可以信赖的美满。从小就被称作“才女”的管道昇想必也是这样,她大概并不能肯定是否能等来理想中的幸福,但她却固执地相信,在青春年华时因为她执着的等待而错过的那些,也许都是很好的,可她不喜欢。
好在,上天总算眷顾这个兰心慧质的姑娘。他虽然让她长久的等待,但到底在她的坚持还没有因为渺茫而枯竭的时候出现——在她生命的第二十八个年头,管道昇终于确定,一切的等待都是为了这个叫赵孟頫的男人,尽管王子没有骑着白马,王子的国家早已覆亡,没有了贵族头衔的王子落魄非常。
麦文:
才女大抵都有一个特点:眼界高,在寻觅配偶一事上更是如此。故而才女多剩女,遇到中意的男子之前,不愿放下身段,屈就了自己。管道升在遇到赵孟頫之前,已经否定了无数媒人口中才高八斗、家财万贯的公子哥,这位大户人家的二小姐凭借天赋异禀的聪颖从对方的名字以及殷勤的诗篇中嗅出了庸俗的味道,这是她最无法忍受的。于是她依然选择了等待,等待一个她也不知道会何时到来的男子。一年年的杨柳春色中管道升就到了二八年华,可这二八不是花蕊初绽的十六岁,而是确确实实的二十八岁,放到今天,也算是大龄剩女了。不过她的等待获得了回报,就在这一年,她无意中见到了一幅字,从小在字画名帖中浸染长大的管道升一眼就被纸上圆润朗致的字吸引了,提笔揽袖挥毫写下如此之字的男子该是如何的气度啊。
==================
然后我介绍赵孟頫,麦文居然介绍的是完全一致的:
我文:
在遇见管道昇的时候,赵孟頫三十六岁,用孔子的话说早已过了而立之年。按理说,在他的时代,这样的一个不显赫的贵族,也应该有一个妻子,几个孩子,为官一方,过着体面的生活。但是,在赵孟頫的时代,事情是这样的:
赵孟頫的父亲在他十一岁的时候去世,在他十七岁的时候,摇摇欲坠的南宋朝廷终于土崩瓦解。少年丧父,而后丧国,赵孟頫一次又一次地失去一个男人在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精神支柱和道德标准,在家里闲着,日子很不好过。在管道昇遇见赵孟頫之前的两年,赵孟頫过得就是个落魄书生的生活,既不富,也不贵。等到他们在北京相遇,赵孟頫倒是被奉旨在江南选拔才子的御史推荐给了元世祖,做了一个从四品的官,可作为前朝皇孙在新朝做官,他老人家的名声在原先的朋友圈和文人圈里,就像坐了过山车一样一落千丈。同事圈里呢?蒙古贵族凭借着血缘优越感,对汉人有意无意地处处排挤,总之,是不顺心。
麦文:
元人统治下的社会风气并不像明清后世那般注重礼教大防,所以管道升很快见到了自己倾慕的“子昂”——我们还是说他更为人熟知的名字吧——赵孟頫。这个被后世尊奉为四大书家之一的男人,当时却颇为落魄,他已经三十六岁了,依然是个光棍,后来做了元世祖崇信的官员,出门却不好意思跟朋友打招呼了。姓氏和身世让他尴尬,刚被元灭掉的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是他的十一世祖。虽然顶着皇族公子的声名,但淡薄的血亲早已将他家的贵族血统稀释的只剩下传说,赵孟頫十一岁时,父亲去世,六年后,国家崩塌,国破家亡的巨大痛苦使极富艺术细胞的他更为敏感而隐忍,于是他赋闲在家,隐藏起本已展露的艺术锋芒。直到行台侍御史程钜夫“奉诏搜访遗逸于江南”,他才被推荐给元世祖。元世祖一见已过而立之年的赵孟頫,便惊呼其为“神仙中人”,赐他从四品的官。
=========
我写赵孟頫写《与山巨源绝交书》,麦文也要写。然而滚你的”四大书家好“吗!(哪个后世,谁给封的四大书家?) 至于赵孟頫抄与《山巨源绝交书》因为他郁闷这事儿,哈哈哈,这是我!自!己的推测!您这么熟悉赵孟頫怎么就不知道他爱抄魏晋名篇呢?人家说不定就是个审美爱好呢?
我文:
卓文君也选了一个落魄不得志的司马相如,但是凭借他的才华,一穷二白的司马相如很快就成了汉武帝宫廷的宠儿,但成为元朝公务员的赵孟頫越爬得高就越因为顶着前朝国姓在新朝做官而被瞧不起,也就在他赖以生存和留名后世的文化圈里越落魄。事实上,赵孟頫的精神世界也确实充满了怅惘,在专门写他的章节里,我们会看到他一丝不苟抄写魏晋的故事——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 作为一个跟山涛一样从政府的对面“投降”过去的人,赵孟頫在写这样内容的时候未尝不在内心自我厌弃,又自我怜悯。做这样一个人的妻子是需要智慧和勇气的,是吧?
麦文:
可是,别人并没有忘记他前朝皇孙的身份,曾经的朋友们提到他,竟然会露出鄙夷的神情。生活上的改善却加剧了他内心的痛苦,没人能理解他,他便在书房中愤而疾书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文章中嵇康厌弃从曹魏转事司马氏的山涛,写字的赵孟頫,是否也分裂出了两个自己,自我鞭挞,又自我怜悯呢?
==========
我写《渔父词》是管道升开导赵孟頫的,麦文也要跟上。但是,这也是我!的!推!测!谁跟你说《渔父词》一定是管道升写来开导赵孟頫的????
我文:
管道昇相夫教子的本事大概在古代中国漫长的历史里都能排到前十名。温柔却并不懦弱的管道昇曾经写过一首词,告诉赵孟頫,如果做官不开心的话,请学学晋代的张翰吧,他曾经为了吃到家乡的莼菜鲈鱼羹而辞职,你看现在鲈鱼正肥美,正是你返归田园的时候呢。诗是这样写的:“身在燕山近帝居。归心日夜忆东吴。斟美酒,脍新鱼。除却清闲总不如。”这是同主题的四首《渔父》中的一首。你看她多聪明,“渔父”这样的题名并不是随便起的,它出自屈原的那个故事:被放逐的楚大夫屈原愤懑不平,脸色憔悴地行走在江边,遇见了在江畔悠游自得的渔父,屈原向渔父抱怨官场上的肮脏和倾轧,抱怨他坚持自己道德与理想的艰难,渔父却只是唱着渔歌打桨而去,留下那首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这首歌啊,后来所有放逐的精英都吟诵着它自我开解:不要去管外物,管别人,只要安放好自己的灵魂,向着自然,田园和故土去寻得心灵的宁静。其中就有张翰,在洛阳做着官却归心日夜忆东吴的吴县人。他想着家乡的莼菜和鲈鱼,于是放下平生放不下的万事,便归来,得到了清闲。这是作为才女和妻子的劝解,充满隐喻却委婉,点到即止,所以不咄咄逼人。管道昇因为赵孟頫做官的关系,自己也被封为“魏国夫人”,这有官方头衔的人,对这个所谓“荣耀”的态度并不明确,可她却画竹子,并且画得极多,极好。中国的文人在竹子上赋予了太多关于理想人格的比喻,一个能画好竹子的人,内心也必然有清高并且坚韧的自许,这是管道昇巾帼不让须眉的地方,这是一个真正有才华却又聪明内敛地清楚自己位置的女人。
麦文:
虽然随着赵孟頫官爵的升迁,管道升也成为命妇,日常起居洒扫自不用她管,但对丈夫精神上的扶持,她却超越了中国历史上的大多数女人。赵孟頫一直过得不舒坦,即便有皇帝的崇信,他身为文人从小培养起来的道德标准也始终在诘难着他的内心,更何况,一个汉人在元人的朝廷中,受排挤也是免不了的。回到家的赵孟頫愁眉不展,管道升对他的痛苦感同身受,便悄悄地走进书房,拿出墨迹淋漓的一首词,让丈夫品评:“南望吴兴路四千。几时回去霅溪边。名与利,付之天。笑把渔竿上画船。”夫妇二人都是湖州吴兴人,却多年身居元大都,当时的北京没有雾霾,却干燥多风,让人倍加想念江南小桥流水的温润。管道升这是在给丈夫指出一条可望可及的退路:官做得不爽,大不了咱们回老家,到霅溪边买条渔船,你做渔翁,我做渔妇,名利欲望,让老天爷去管吧!这首词的词牌名为《渔父》,缘起自屈原在汨罗江畔遇到的唱着“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的渔父。字面的意思和背后的深意,赵孟頫不可能不懂,虽然他不能真的“名与利,付之天”,但起码能在字里行间找到了心灵的宁静。赵孟頫的字在婚后越发的圆熟,带出一份浑然天成的贵气,这贵气不是来源于他的身世,而是来源于内心的力量。
==========
我写卓文君,麦文也要写,我写白头吟,麦文也要写。我以卓文君引出我侬词,麦文跟得也是亦步亦趋。这真是巧到姥姥家去了。
我文:
有一个略为老套的故事证明了她的温柔。赵孟頫和管道昇的婚姻跟司马相如与卓文君一样,也大概出现了七年之痒、中年危机,结果就是赵孟頫想要再纳几个年轻漂亮的妾室。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把这故事拿出来说恰恰证明在中国古代没有妾室男人的稀有:中国古代的男人多数都实现了一面红旗不倒外加彩旗飘飘的人生理想。父母之命的妻子娶来做正室,作为家族利益的维系,家庭和子女事务的免费秘书,是属于家庭的;浪漫邂逅的妾室作为个人的财产,满足男人对爱情的向往,如花美眷围绕着带出去游山玩水应酬唱和,又有面子上的风光。总之在传统上是心照不宣的默契结构。但是管道昇不愿意。如果执着等待二十八年等来的是这样一个结果,那所有的付出可不是一个笑话嘛。还记得这状况发生时候卓文君的反应吗?那首十分锋利决绝的《白头吟》这么写: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下略)。
但是管道昇呢,她也写了一首曲子词表达了她的意见。但是温柔的管夫人没有向她老公发出严肃的通牒,相反,她温柔地细细回顾了他们曾经两情缱绻时候的感觉:
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如火。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麦文:
要是放到卓文君身上,她肯定笔锋如刀地写下“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了,但管道升在婚姻生活上的智慧再次显露得淋漓尽致,她很失望,很痛苦,想到赵孟頫面前声泪俱下地痛斥一番,但她没有,而是又静静地走进书房,提起了笔。
文字的力量不仅能纾解一个人内心的抑郁,还能清透被欲望壅塞的心窍。赵孟頫在惴惴不安的等待中拿到了妻子的回帖,依然是一首词:
“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似火,拿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然后,将咱们两个一起打破,用水调和;再捏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没有哀怨的泣诉,没有生冷的决绝,只是回忆起当年你侬我侬的甜蜜,那时恨不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生同衾、死同穴。你还记得吗?
=======================
然后,太特么搞笑了,我开始写《秋深帖》,麦文也要写。秋深帖写在一个夜晚完全是我!的!推!测! 《深秋贴》文本的字里行间完全没说,结果麦文也巧到姥姥家写了一个深秋夜晚的场景。
我文:
她正强打着精神想要咬牙把任务完成,一直想要帮忙却笨手笨脚地被妻子赶回书房的丈夫这会儿终于等来了献殷勤的机会,于是妻子终于捉到一个稍事休息喘口气儿的机会,丈夫援笔濡墨将要代笔这封口述的回信,信是这样写的:
道昇跪复婶婶夫 人妆前,道昇久不奉字,不胜驰想,秋深渐寒,计惟淑履请安。近尊堂太夫人与令侄吉师父,皆在此一再相会,想婶婶亦已知之,兹有蜜果四盝,糖霜饼四包,郎君 鲞廿尾,烛百条拜纳,聊见微意,辱略物领,诚感当何如。未会晤间,冀对时珍爱,官人不别作书,附此致意,三总管想即日安胜,郎娘悉佳。不宣,九月廿日。道升跪复。
在这样一个静谧的夜里,偶尔有微凉的秋风吹进微开的窗户,烛火下是中国文明里最出色的书法家在按着妻子的嘱咐写一封家信……
但是这封信他写得轻松,字与字之间都有了弹性,字的浓淡,笔与笔之间的连或断都有一种随性。这时候的赵孟頫不属于被家国价值观笼罩的朝廷,也不属于他在自怜与自厌之间的自己,这会儿他属于管道昇,所以优雅轻松,从容展现作为丈夫的魅力。可惜,他实在是太轻松了,以至于落款的时候顺手就写了自己的名字,子昂两字落下,赵孟頫惊觉失笔,偷偷看了一眼似未发觉的妻子,悄悄地把“子昂”两字就着原样改成了“道昇”。
麦文:
收拾好要送的礼物,已经到了点灯时分,夫妇来到书房,铺展下信纸。窗外秋风习习,吹来草叶的味道和秋虫的鸣声,管道升一边研墨,一边娓娓道来,身边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书法家之一则用他龙翔凤翥的字记录下这些家长里短絮絮叨叨:
道昇跪复婶婶夫人妆前,道昇久不奉字,不胜驰想,秋深渐寒,计惟淑履请安。近尊堂太夫人与令侄吉师父,皆在此一再相会,想婶婶亦已知之,兹有蜜果四盝,糖霜饼四包,郎君 鲞廿尾,烛百条拜纳,聊见微意,辱略物领,诚感当何如。未会晤间,冀对时珍爱,官人不别作书,附此致意,三总管想即日安胜,郎娘悉佳。不宣,九月廿日。道升跪复。
这样的家书,当然要用最舒服的行书来写。然而赵孟頫的这幅行书不像为人题字时那样略带有几分矜持的雅致,而是在横竖撇捺间无不自在舒展,就像是王羲之在看到大雪初晴时的豁然开朗,或是杨凝式肚子饿时尝到了美味韭花的欣然快意。他下笔如飞,妻子话音刚落,字已写完。当然,还少不了落款,笔走龙蛇间,赵孟頫想也没想地写上了“子昂”两个字。他猛然惊觉,哎呀,这不是帮妻子的代笔么!妻子那里却还没有发现,他便轻轻地用“道昇”二字覆盖住了“子昂”。他有些惊讶,这么多年了,没发现“昂”字与“昇”字竟是如此相似呢!
===============
我最后说管道升和赵孟頫的名字相互保存,应了《我侬词》,巧到姥姥家了麦文也这么觉得。
我文:
这事情很有意思:在那些传世的书帖里,宝贵如同《兰亭序》和《祭侄文稿》都有涂改的痕迹,写错了往上糊一团墨再写就是了。但是赵孟頫他是太轻松以至于懒得写,还是他觉得在自己的名字上写下管道昇的名字是一件表达自己温情的把戏,总之,夫妻俩的名字你中有我的保存了千年。也许,赵孟頫用行动回应了管道昇那篇温柔里有辛酸的词—— 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
麦文:
赵孟頫存世的书画不算多,而这幅代笔书信《秋深帖》却难得地留存了下来。后人在揣摩这幅字时,发现了落款上的小秘密,并挖掘出了背后的故事。或许管道升到最后也没有发现丈夫耍的这个无伤大雅的小把戏。不过,即便发现又会怎样呢,这位温柔的妻子至多会戳着丈夫额头说:看吧,我不是早就说过,“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
==============
麦飞这篇文,从立意,到文章材料的布局亦步亦趋跟着我的文,这是啥?习作仿写?那您也得知会我一声儿啊,您知会了我,我铁定不答应啊!
最后,抄就抄呗,但您一定不知道吧,赵孟頫传世的书画不是”不算多“而是,”非常多”。 顺手丢一个豆瓣网友“春和”做的简目,给耐心看到此刻的小伙伴们一个学习的彩蛋:https://www.douban.com/note/369917942/
装得了一时您装得了一辈子?
Shame on You!
从立意,到文章材料的布局仿写抄袭得这叫一个亦步亦趋。而很多我的推测他也搞不清楚得抄上去了。真是看得我,尴尬病都要犯了。
我开头写剩女,麦飞老师也要写:
我文:
曾经有个朋友说过,当一个三十岁的女人企图保持她的单身状态时,全世界就都站在了她的对面——这个世界对于“剩女”充满了恶毒的猜度,这是一种比失婚妇人更令人不谅解的状态。在号称自由和多元化的现代尚且如此,更何况八百多年前的管道昇。
管家的这位小女儿直到二十八岁也没有出阁——不跟十六岁就可以取字纳吉嫁作人妇的古代女子相比,就算放到现在,也到了被称作“剩女”的时候了。 大多数的时候,这些剩着的女孩子总会比一般的女孩子多一点才华,这多的一点才华就成了多的一点执念——或者对于人生有更深的追求,或者对于婚姻有更多的期盼,总之,睁着一双太过清澈的眼睛,总难在红尘中发现可以信赖的美满。从小就被称作“才女”的管道昇想必也是这样,她大概并不能肯定是否能等来理想中的幸福,但她却固执地相信,在青春年华时因为她执着的等待而错过的那些,也许都是很好的,可她不喜欢。
好在,上天总算眷顾这个兰心慧质的姑娘。他虽然让她长久的等待,但到底在她的坚持还没有因为渺茫而枯竭的时候出现——在她生命的第二十八个年头,管道昇终于确定,一切的等待都是为了这个叫赵孟頫的男人,尽管王子没有骑着白马,王子的国家早已覆亡,没有了贵族头衔的王子落魄非常。
麦文:
才女大抵都有一个特点:眼界高,在寻觅配偶一事上更是如此。故而才女多剩女,遇到中意的男子之前,不愿放下身段,屈就了自己。管道升在遇到赵孟頫之前,已经否定了无数媒人口中才高八斗、家财万贯的公子哥,这位大户人家的二小姐凭借天赋异禀的聪颖从对方的名字以及殷勤的诗篇中嗅出了庸俗的味道,这是她最无法忍受的。于是她依然选择了等待,等待一个她也不知道会何时到来的男子。一年年的杨柳春色中管道升就到了二八年华,可这二八不是花蕊初绽的十六岁,而是确确实实的二十八岁,放到今天,也算是大龄剩女了。不过她的等待获得了回报,就在这一年,她无意中见到了一幅字,从小在字画名帖中浸染长大的管道升一眼就被纸上圆润朗致的字吸引了,提笔揽袖挥毫写下如此之字的男子该是如何的气度啊。
==================
然后我介绍赵孟頫,麦文居然介绍的是完全一致的:
我文:
在遇见管道昇的时候,赵孟頫三十六岁,用孔子的话说早已过了而立之年。按理说,在他的时代,这样的一个不显赫的贵族,也应该有一个妻子,几个孩子,为官一方,过着体面的生活。但是,在赵孟頫的时代,事情是这样的:
赵孟頫的父亲在他十一岁的时候去世,在他十七岁的时候,摇摇欲坠的南宋朝廷终于土崩瓦解。少年丧父,而后丧国,赵孟頫一次又一次地失去一个男人在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精神支柱和道德标准,在家里闲着,日子很不好过。在管道昇遇见赵孟頫之前的两年,赵孟頫过得就是个落魄书生的生活,既不富,也不贵。等到他们在北京相遇,赵孟頫倒是被奉旨在江南选拔才子的御史推荐给了元世祖,做了一个从四品的官,可作为前朝皇孙在新朝做官,他老人家的名声在原先的朋友圈和文人圈里,就像坐了过山车一样一落千丈。同事圈里呢?蒙古贵族凭借着血缘优越感,对汉人有意无意地处处排挤,总之,是不顺心。
麦文:
元人统治下的社会风气并不像明清后世那般注重礼教大防,所以管道升很快见到了自己倾慕的“子昂”——我们还是说他更为人熟知的名字吧——赵孟頫。这个被后世尊奉为四大书家之一的男人,当时却颇为落魄,他已经三十六岁了,依然是个光棍,后来做了元世祖崇信的官员,出门却不好意思跟朋友打招呼了。姓氏和身世让他尴尬,刚被元灭掉的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是他的十一世祖。虽然顶着皇族公子的声名,但淡薄的血亲早已将他家的贵族血统稀释的只剩下传说,赵孟頫十一岁时,父亲去世,六年后,国家崩塌,国破家亡的巨大痛苦使极富艺术细胞的他更为敏感而隐忍,于是他赋闲在家,隐藏起本已展露的艺术锋芒。直到行台侍御史程钜夫“奉诏搜访遗逸于江南”,他才被推荐给元世祖。元世祖一见已过而立之年的赵孟頫,便惊呼其为“神仙中人”,赐他从四品的官。
=========
我写赵孟頫写《与山巨源绝交书》,麦文也要写。然而滚你的”四大书家好“吗!(哪个后世,谁给封的四大书家?) 至于赵孟頫抄与《山巨源绝交书》因为他郁闷这事儿,哈哈哈,这是我!自!己的推测!您这么熟悉赵孟頫怎么就不知道他爱抄魏晋名篇呢?人家说不定就是个审美爱好呢?
我文:
卓文君也选了一个落魄不得志的司马相如,但是凭借他的才华,一穷二白的司马相如很快就成了汉武帝宫廷的宠儿,但成为元朝公务员的赵孟頫越爬得高就越因为顶着前朝国姓在新朝做官而被瞧不起,也就在他赖以生存和留名后世的文化圈里越落魄。事实上,赵孟頫的精神世界也确实充满了怅惘,在专门写他的章节里,我们会看到他一丝不苟抄写魏晋的故事——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 作为一个跟山涛一样从政府的对面“投降”过去的人,赵孟頫在写这样内容的时候未尝不在内心自我厌弃,又自我怜悯。做这样一个人的妻子是需要智慧和勇气的,是吧?
麦文:
可是,别人并没有忘记他前朝皇孙的身份,曾经的朋友们提到他,竟然会露出鄙夷的神情。生活上的改善却加剧了他内心的痛苦,没人能理解他,他便在书房中愤而疾书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文章中嵇康厌弃从曹魏转事司马氏的山涛,写字的赵孟頫,是否也分裂出了两个自己,自我鞭挞,又自我怜悯呢?
==========
我写《渔父词》是管道升开导赵孟頫的,麦文也要跟上。但是,这也是我!的!推!测!谁跟你说《渔父词》一定是管道升写来开导赵孟頫的????
我文:
管道昇相夫教子的本事大概在古代中国漫长的历史里都能排到前十名。温柔却并不懦弱的管道昇曾经写过一首词,告诉赵孟頫,如果做官不开心的话,请学学晋代的张翰吧,他曾经为了吃到家乡的莼菜鲈鱼羹而辞职,你看现在鲈鱼正肥美,正是你返归田园的时候呢。诗是这样写的:“身在燕山近帝居。归心日夜忆东吴。斟美酒,脍新鱼。除却清闲总不如。”这是同主题的四首《渔父》中的一首。你看她多聪明,“渔父”这样的题名并不是随便起的,它出自屈原的那个故事:被放逐的楚大夫屈原愤懑不平,脸色憔悴地行走在江边,遇见了在江畔悠游自得的渔父,屈原向渔父抱怨官场上的肮脏和倾轧,抱怨他坚持自己道德与理想的艰难,渔父却只是唱着渔歌打桨而去,留下那首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这首歌啊,后来所有放逐的精英都吟诵着它自我开解:不要去管外物,管别人,只要安放好自己的灵魂,向着自然,田园和故土去寻得心灵的宁静。其中就有张翰,在洛阳做着官却归心日夜忆东吴的吴县人。他想着家乡的莼菜和鲈鱼,于是放下平生放不下的万事,便归来,得到了清闲。这是作为才女和妻子的劝解,充满隐喻却委婉,点到即止,所以不咄咄逼人。管道昇因为赵孟頫做官的关系,自己也被封为“魏国夫人”,这有官方头衔的人,对这个所谓“荣耀”的态度并不明确,可她却画竹子,并且画得极多,极好。中国的文人在竹子上赋予了太多关于理想人格的比喻,一个能画好竹子的人,内心也必然有清高并且坚韧的自许,这是管道昇巾帼不让须眉的地方,这是一个真正有才华却又聪明内敛地清楚自己位置的女人。
麦文:
虽然随着赵孟頫官爵的升迁,管道升也成为命妇,日常起居洒扫自不用她管,但对丈夫精神上的扶持,她却超越了中国历史上的大多数女人。赵孟頫一直过得不舒坦,即便有皇帝的崇信,他身为文人从小培养起来的道德标准也始终在诘难着他的内心,更何况,一个汉人在元人的朝廷中,受排挤也是免不了的。回到家的赵孟頫愁眉不展,管道升对他的痛苦感同身受,便悄悄地走进书房,拿出墨迹淋漓的一首词,让丈夫品评:“南望吴兴路四千。几时回去霅溪边。名与利,付之天。笑把渔竿上画船。”夫妇二人都是湖州吴兴人,却多年身居元大都,当时的北京没有雾霾,却干燥多风,让人倍加想念江南小桥流水的温润。管道升这是在给丈夫指出一条可望可及的退路:官做得不爽,大不了咱们回老家,到霅溪边买条渔船,你做渔翁,我做渔妇,名利欲望,让老天爷去管吧!这首词的词牌名为《渔父》,缘起自屈原在汨罗江畔遇到的唱着“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的渔父。字面的意思和背后的深意,赵孟頫不可能不懂,虽然他不能真的“名与利,付之天”,但起码能在字里行间找到了心灵的宁静。赵孟頫的字在婚后越发的圆熟,带出一份浑然天成的贵气,这贵气不是来源于他的身世,而是来源于内心的力量。
==========
我写卓文君,麦文也要写,我写白头吟,麦文也要写。我以卓文君引出我侬词,麦文跟得也是亦步亦趋。这真是巧到姥姥家去了。
我文:
有一个略为老套的故事证明了她的温柔。赵孟頫和管道昇的婚姻跟司马相如与卓文君一样,也大概出现了七年之痒、中年危机,结果就是赵孟頫想要再纳几个年轻漂亮的妾室。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把这故事拿出来说恰恰证明在中国古代没有妾室男人的稀有:中国古代的男人多数都实现了一面红旗不倒外加彩旗飘飘的人生理想。父母之命的妻子娶来做正室,作为家族利益的维系,家庭和子女事务的免费秘书,是属于家庭的;浪漫邂逅的妾室作为个人的财产,满足男人对爱情的向往,如花美眷围绕着带出去游山玩水应酬唱和,又有面子上的风光。总之在传统上是心照不宣的默契结构。但是管道昇不愿意。如果执着等待二十八年等来的是这样一个结果,那所有的付出可不是一个笑话嘛。还记得这状况发生时候卓文君的反应吗?那首十分锋利决绝的《白头吟》这么写: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下略)。
但是管道昇呢,她也写了一首曲子词表达了她的意见。但是温柔的管夫人没有向她老公发出严肃的通牒,相反,她温柔地细细回顾了他们曾经两情缱绻时候的感觉:
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如火。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麦文:
要是放到卓文君身上,她肯定笔锋如刀地写下“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了,但管道升在婚姻生活上的智慧再次显露得淋漓尽致,她很失望,很痛苦,想到赵孟頫面前声泪俱下地痛斥一番,但她没有,而是又静静地走进书房,提起了笔。
文字的力量不仅能纾解一个人内心的抑郁,还能清透被欲望壅塞的心窍。赵孟頫在惴惴不安的等待中拿到了妻子的回帖,依然是一首词:
“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似火,拿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然后,将咱们两个一起打破,用水调和;再捏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没有哀怨的泣诉,没有生冷的决绝,只是回忆起当年你侬我侬的甜蜜,那时恨不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生同衾、死同穴。你还记得吗?
=======================
然后,太特么搞笑了,我开始写《秋深帖》,麦文也要写。秋深帖写在一个夜晚完全是我!的!推!测! 《深秋贴》文本的字里行间完全没说,结果麦文也巧到姥姥家写了一个深秋夜晚的场景。
我文:
她正强打着精神想要咬牙把任务完成,一直想要帮忙却笨手笨脚地被妻子赶回书房的丈夫这会儿终于等来了献殷勤的机会,于是妻子终于捉到一个稍事休息喘口气儿的机会,丈夫援笔濡墨将要代笔这封口述的回信,信是这样写的:
道昇跪复婶婶夫 人妆前,道昇久不奉字,不胜驰想,秋深渐寒,计惟淑履请安。近尊堂太夫人与令侄吉师父,皆在此一再相会,想婶婶亦已知之,兹有蜜果四盝,糖霜饼四包,郎君 鲞廿尾,烛百条拜纳,聊见微意,辱略物领,诚感当何如。未会晤间,冀对时珍爱,官人不别作书,附此致意,三总管想即日安胜,郎娘悉佳。不宣,九月廿日。道升跪复。
在这样一个静谧的夜里,偶尔有微凉的秋风吹进微开的窗户,烛火下是中国文明里最出色的书法家在按着妻子的嘱咐写一封家信……
但是这封信他写得轻松,字与字之间都有了弹性,字的浓淡,笔与笔之间的连或断都有一种随性。这时候的赵孟頫不属于被家国价值观笼罩的朝廷,也不属于他在自怜与自厌之间的自己,这会儿他属于管道昇,所以优雅轻松,从容展现作为丈夫的魅力。可惜,他实在是太轻松了,以至于落款的时候顺手就写了自己的名字,子昂两字落下,赵孟頫惊觉失笔,偷偷看了一眼似未发觉的妻子,悄悄地把“子昂”两字就着原样改成了“道昇”。
麦文:
收拾好要送的礼物,已经到了点灯时分,夫妇来到书房,铺展下信纸。窗外秋风习习,吹来草叶的味道和秋虫的鸣声,管道升一边研墨,一边娓娓道来,身边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书法家之一则用他龙翔凤翥的字记录下这些家长里短絮絮叨叨:
道昇跪复婶婶夫人妆前,道昇久不奉字,不胜驰想,秋深渐寒,计惟淑履请安。近尊堂太夫人与令侄吉师父,皆在此一再相会,想婶婶亦已知之,兹有蜜果四盝,糖霜饼四包,郎君 鲞廿尾,烛百条拜纳,聊见微意,辱略物领,诚感当何如。未会晤间,冀对时珍爱,官人不别作书,附此致意,三总管想即日安胜,郎娘悉佳。不宣,九月廿日。道升跪复。
这样的家书,当然要用最舒服的行书来写。然而赵孟頫的这幅行书不像为人题字时那样略带有几分矜持的雅致,而是在横竖撇捺间无不自在舒展,就像是王羲之在看到大雪初晴时的豁然开朗,或是杨凝式肚子饿时尝到了美味韭花的欣然快意。他下笔如飞,妻子话音刚落,字已写完。当然,还少不了落款,笔走龙蛇间,赵孟頫想也没想地写上了“子昂”两个字。他猛然惊觉,哎呀,这不是帮妻子的代笔么!妻子那里却还没有发现,他便轻轻地用“道昇”二字覆盖住了“子昂”。他有些惊讶,这么多年了,没发现“昂”字与“昇”字竟是如此相似呢!
===============
我最后说管道升和赵孟頫的名字相互保存,应了《我侬词》,巧到姥姥家了麦文也这么觉得。
我文:
这事情很有意思:在那些传世的书帖里,宝贵如同《兰亭序》和《祭侄文稿》都有涂改的痕迹,写错了往上糊一团墨再写就是了。但是赵孟頫他是太轻松以至于懒得写,还是他觉得在自己的名字上写下管道昇的名字是一件表达自己温情的把戏,总之,夫妻俩的名字你中有我的保存了千年。也许,赵孟頫用行动回应了管道昇那篇温柔里有辛酸的词—— 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
麦文:
赵孟頫存世的书画不算多,而这幅代笔书信《秋深帖》却难得地留存了下来。后人在揣摩这幅字时,发现了落款上的小秘密,并挖掘出了背后的故事。或许管道升到最后也没有发现丈夫耍的这个无伤大雅的小把戏。不过,即便发现又会怎样呢,这位温柔的妻子至多会戳着丈夫额头说:看吧,我不是早就说过,“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
==============
麦飞这篇文,从立意,到文章材料的布局亦步亦趋跟着我的文,这是啥?习作仿写?那您也得知会我一声儿啊,您知会了我,我铁定不答应啊!
最后,抄就抄呗,但您一定不知道吧,赵孟頫传世的书画不是”不算多“而是,”非常多”。 顺手丢一个豆瓣网友“春和”做的简目,给耐心看到此刻的小伙伴们一个学习的彩蛋:https://www.douban.com/note/369917942/
装得了一时您装得了一辈子?
Shame on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