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武士千年談(十四)
賀蘭泰-原著
卷二、源平百年爭霸
第九話:治承壽永之亂爆發
在伊豆的源賴朝
源平合戰的正式開啟到結束的這段時間裡整個一連串的大小戰亂,在正統的歷史紀錄裡面統稱之為「治承壽永之亂」。基本上是以「以仁王的舉兵」開始,一直到「壇之浦之戰」平家一門被消滅為止,其中歷經五年左右的時間才結束。廣義的來說,算是把自源賴信與平忠常兩人交手開始,長達百年的日本早期兩大軍事貴族的因緣糾纏做了一個了斷。
平治之亂(平治元年,西元1159年)後意外保住一條小命而被流放到伊豆的源義朝之子源賴朝,當時才十三歲而已。到了以仁王發佈討平令旨的時候,他已是個三十出頭,心機深沉而且城府極重的一個青年。在他被流放到伊豆後,依令由伊東與北條兩家伊豆的豪族來看管,結果就先住去了伊東郡的豪族伊東祐親的府上。賴朝的各種出入行動祐親他是看住了,但是沒看住的卻是自己女兒八重跟賴朝之間萌生的愛情。
這對年輕的情侶就在佑親沒注意到的地方私通了起來,當然最後就是女方的肚子一天天大了起來而被識破。知道這件事情的祐親倒不是憤怒而是害怕,怕就此傳了出去讓清盛知道後說他有意袒護叛賊之子還想把八重嫁給他,這樣的後果可是會全家一起掉腦袋的。於是一方面把八重嫁給伊豆江間鄉的小土豪江間小四郎,至於生下的男嬰千鶴丸就包在籠子裏面投河溺斃。而闖禍的賴朝,祐親對他此時起了殺念準備要將他幹掉以絕後患。
「該死的祐親!早晚有一天要你知道我的厲害!」由於祐親家的老三祐清的密告而慌忙於半夜中游過狩野川逃到對岸北條莊之主北條四郎時政府上的賴朝,憤怒的發誓著早晚要跟佑親討回這筆帳。逃到時政府上的賴朝,恰好被時政的長男宗時給發現了。「快請進來,雖然敝宅簡陋還請先入內休息」知道了眼前這個渾身是水的落難貴公子的身分後,宗時不禁起了惻隱之心,雖然他老爹時政人被傳喚至京都輪值「大番役」(平安時期調遣各地武家豪族之長前往京都擔任警戒治安的工作)而不在家中,不過他當下做主就收留了賴朝。
北條家本是平家的遠親,祖上平維將跟平家的祖上平維衡是親兄弟。維衡去了伊勢開創出伊勢平氏,最後發展成以清勝為首的平家,而維將留在伊豆的北條莊,歷經六代後以地為姓改稱北條。過去河內源氏在源賴義與義家兩父子的勢力進入相模國鎌倉後,北條就一直從屬於源氏的勢力之下。到了義朝因平治之亂戰敗在尾張被誘殺,源氏的勢力整個垮台以後就以這個平家的遠親身分改從屬於平家。
雖然才剛經歷過喪失親生之子的痛苦,但是賴朝很快就脫離這種悲痛;他不但是個有著極高智謀與極深城府的青年,也是一個極為擅長調情風流的天才。才到北條家沒幾天,賴朝就發現時政有個小他十歲左右的長女政子,生的是花容月貌嬌豔動人,不但有著出色的外貌也有著精明的才智。於是字行間滿是愛意的情書就兩人間私下秘密的傳遞了起來,沒多久後就不需要情書,因為賴朝已經登堂入室進了政子的房間成了一對。
除此之外,賴朝還跟政子的大哥宗時與小弟義時意外的投緣,兩兄弟都被賴朝的氣度給深深折服。也就是說賴朝剛來時政家裡不久,就將北條兄姊弟三人變成自己的一黨。這時候人在京都準備返鄉的時政還什麼都不知道,剛好遇上了準備去伊豆上任的新任目代山木兼隆,這個兼隆是清盛的近親,時政為了跟清盛拉近點關係而把政子許配給他。
可是回到家裡的時政晴天霹靂的發現了政子跟賴朝有「關係」的事實後,也只能硬著頭皮裝傻把政子給嫁出去。不過就在出嫁前夕的晚上,由賴朝在外接應而宗時兄弟一起協助下,讓政子與賴朝兩個順利的溜走逃往伊豆的山裡面躲了起來。時政當然知道這件事情,只不過他繼續裝傻並且死活推說不知,也配合大怒的兼隆動員人力去搜山大索。從宗時兄弟處所聽來的有關賴朝的事情,讓時政也開始對這個河內源氏所留下的「御曹子」(即身分高貴的世家之嫡子)起了興趣。就在這個鬧哄哄的當口上,賴朝的叔父源行家帶著以仁王的令旨來到了伊豆,並且找上了北條家來。
此時攤在時政眼前的是人生中究極的二選一選擇題;要逮捕這個平治之亂的欽犯殘黨送往京都邀功,還是帶著行家去見那個自己送上門來的女婿而把未來都押上?父子三人的決議是賭上這一把,把行家秘密的帶去見躲在山裡的賴朝。收到叔父行家所拿出的以仁王令旨的賴朝,不改他謹慎小心的性格決定先隱忍著。他很清楚所謂的「棒打出頭鳥」指的是什麼,壯烈的先發第一砲不見得就會有好結果,說不定結果就是「壯烈而無謀的死於非命」。與其這樣,不如先乖一點張望一下時局再做打算。
賴朝的舉兵與石橋山敗逃
可是就在行家改去其他關東的源氏殘黨與豪族之處傳佈密旨的時候,從西邊傳來了源賴政父子支持以仁王起兵戰敗斃命的消息。另外伴隨這個消息而來的,是火冒三丈的清盛所下達的「諸國源氏殘黨徒從討伐令」。這下賴朝要躲也躲不下去,因為他就是他老爹源義朝所遺留下來諸子中年紀最大也是最有資格被其他源氏殘黨擁戴成為新任一門總領來領導反平家的人。很顯然,清盛這棒子要敲的話肯定不會從其他人先敲起,第一個倒楣的絕對是他。
賴朝在此之前已經秘密的結交了許多原本從屬於他父祖的豪族中年輕的後輩,因此他有的是人替他四處收集情報打探消息與私下籌劃準備作戰。所以當賴朝決定要起事之後,就讓宗時兄弟四處把這些同志給招集過來。這時集合在賴朝周圍的人有北條父子、工藤茂光、佐佐木家四兄弟、加藤景廉、天野遠景、土肥實平、大庭景義等人。至於起兵後的頭一個目標不是別人,就是那個未過門的老婆北條政子跟賴朝跑了的山木兼隆。
治承四年(西元1180年)八月十七日夜間,賴朝一面使人至兼隆的住所「山木館」附近埋伏,一面又派遣佐佐木定綱等人率眾突擊。定綱領軍殺到後埋伏的人也跟著縱火亂燒來支援,一晚上混戰下來不但把山木館連同四周的武者屋敷都燒成白地,兼隆也戰敗丟了腦袋。賴朝初戰大勝,給了伊豆與鄰近的相模兩處反平家的豪族很大的鼓勵。至於那些更遠地方如武藏、房總等地原本持觀望態度的豪族也都舉兵呼應賴朝。不過伊豆與相模等處支持平家的豪族還是佔了大多數,因此在兵力方面賴朝這邊是極度吃虧的。
這時在相模東邊境內的三浦半島上的大豪族三浦氏也跟隨著賴朝舉兵,賴朝與他們約定在土肥實平的領地所在的土肥鄉會師。可是由於天雨難行,所以三浦的五百騎兵力並未能在約定時間內到達,這時候已經到達土肥鄉的石橋山那裏的賴朝,他手下的總兵力才約三百騎左右。而這時收到賴朝舉兵屯駐於石橋山這個消息的從屬平家之豪族,則在大庭景親(大庭景義之弟)的率領下很快的就聚集了約三千多騎的兵力前往石橋山鎮壓。除了景親的三千騎以外,當初想要殺掉賴朝卻沒有成功的伊東祐親自己也帶了三百騎繞路到石橋山的山後去包夾賴朝。
八月二十三這一天,對峙的兩軍開始作戰。賴朝這邊一開始就陷於人數上很大的不利,而三浦氏的援軍又卡在大雨還未渡過相模中部的酒勻川,因此剛接戰沒多久,賴朝這邊就近乎瓦解的狀況。這時時政、宗時、實平等人見勢不可為,紛紛勸說賴朝逃走;只要留得一命,往後一定還能夠東山再起。於是賴朝與這些重要的幹部們各自做鳥獸散;賴朝先是往鄰近的山裡躲去,但是在景義派來大批的人馬仔細的搜索下差一點就被逮個正著。之所以賴朝能逃過這一劫,是因為當時發現他的景親手下梶原景時故意指引後面追上來的人另一個方向,賴朝才能夠順利的逃走。也因此景時日後得到賴朝的重用,成為鎌倉幕府初期一個重要的人物。
賴朝逃出山裡後,就在伊豆南岸乘船越過相模灣與江戶灣到達東邊房總半島最南端的安房國。在那裡他得到了三浦氏的分家和田家的家督和田義盛的幫助,舉兵起來跟隨他。之後賴朝與義盛帶著和田、千葉、安西、安達等豪族北上進入總,上總的國守上總廣常也反了平家,燒了官舍起兵跟隨賴朝。廣常本來在保元之亂的時候就曾跟隨賴朝之父義朝作戰過,現在見賴朝到達當然跟著起兵相應。這時候在之前沒趕上石橋山會戰的三浦一族,被景親派來的追討軍擊敗不得不放棄他們的據點衣笠城,渡海逃到安房一路追著賴朝,好不容易終於也在上總與賴朝會合了。
石橋山戰敗時北條父子分做兩路逃命,時政因為跟甲斐的武田信義有交情,信義又與賴朝同為河內源氏之後(只是信義的先祖是新羅三郎義光,賴朝則是八幡太郎義家,兩人是親兄弟),因此時政帶著義時從山路逃去甲斐。而宗時則往武藏逃去,但是不幸的是還沒逃出石橋山,就遇上了伊東祐親而被殺害。其他如佐佐木兄弟、土肥實平、大庭景義等人都各自四散逃竄,之後聽聞賴朝在上總聚集反平家的勢力,都先後趕往上總會合。
這時候在上總的賴朝開始整軍向西進入了武藏,武藏的有力豪族如葛西、小山、豐島、江戶等都爭先恐後的加入賴朝的隊伍。賴朝的麾下部隊從進入武藏開始就猶如滾雪球一般越滾越大,當治承四年十月初賴朝的大軍席捲整個武藏進入相模的時候,總數已經超過十萬。他就此正大光明的將部隊開入他先祖傳下來的土地——鎌倉,在那邊開始將鎌倉建立成他創基立業的據點了。
富士川大捷
賴朝在石橋山戰敗之時,遠在福原的清盛還在為了建立新都而跟自己兒子親戚吵鬧不休。這時候賴朝敗走的消息已經以最快的速度傳到了福原,並說賴朝已經戰死,殘黨也大多四處逃散。清盛聞報後大喜;這個不自量力的小鬼也敢跟人家扯大旗起兵反他,現在吃到了教訓而那些還不肯乖乖聽話的傢伙也該知道厲害了。沒想到高興沒多久,賴朝在上總捲土重來的的消息就傳到他面前。而且賴朝的捲土重來非同小可,距離他在石橋山被大庭景親打個屁滾尿流的四散逃竄還不過兩個多月而已,在這個短短的時間內他就拉起一支人數超過十萬的大部隊。假如放任不管,很有可能就會讓他繼續再這樣下去,然後沿著東海道一路西上打過來。
這時候清盛才開始後悔當初放了賴朝一條小命,而且還把他流放到自源賴義開始接連數代都出力經營過的關東地區,清盛對當時也在場的家人承認說當初把賴朝流放到伊豆的決定是「如同將鑰匙借給盜賊的蠢事」。清盛在府內抱怨完後,就驅駕前往宮中找他女婿高倉上皇,把高倉當成出氣筒一樣又發了一頓脾氣後取得討伐詔令,指派嫡孫平維盛、四子「新中納言」平知盛、六弟「薩摩守」平忠度領兵三萬出戰。
這支部隊從京都出發沿東海道東下,沿途經過的各分國的豪族都被他們強拉湊人,於是當大軍開拔到駿河國清見的時候人數已經超過七萬人。這時候在甲斐策動武田信義的北條時政有了成果;他成功的說服信義,拉起兩萬人以上的大軍,並且掃平了甲斐國內親平家的豪族勢力,然後率軍越過足柄嶺與前往駿河迎敵的賴朝大軍會合。
信義的甲斐軍先到達駿河,然後就跟十月十四日與駿河方面從屬平家勢力的橘遠茂在富士山的山腳下展開大戰並且順利的將對方擊潰。藉由戰勝的氣勢,時政建議信義送上了一封切辭極度傲慢的挑戰書給維盛。這封討戰書果然把維盛激怒的直跳腳,讓他對於手下副將如齋藤實盛等人的建議置若罔聞。
實盛等人的建議是繞過富士川不要正面與賴朝與信義的大軍正面接觸,趁夜一股作氣突擊賴朝的本陣造成賴朝軍的大混亂。可是維盛絲毫不理,堅持要在富士川的西岸佈陣,等待賴朝與信義的大軍到達東岸後堂堂正正的對決。當然維盛也絕對沒考慮到,此時他的大軍打從進了遠江國開始就為了軍糧不足的問題而開始士氣逐日消減,如果還要佈好陣曠日費時的等對方前來再正面交鋒的話,很可能還沒打起來大軍就整個散掉。
十月十八日時,曾經在石橋山痛擊賴朝的大庭景親率領了一千騎想要越過足柄領繞過賴朝大軍的後方前往與維盛會合結果被發現,很快的就被超過他們十倍以上的兵力給包圍然後全部殲滅,景親也被捉到拉去了賴朝本陣。次日則是伊東祐親想從伊豆乘船往駿河燒津登陸與維盛會合,這當然也逃不過賴朝設下的埋伏,還沒出港就通通被攔截下來,祐親也被綁去見賴朝。二十日賴朝在黃瀨川設下本陣,派遣前鋒部隊進駐富士川東岸。這時剛設好本陣的賴朝就見到當初在石橋山把他打的跟狗一樣亂竄的景親與殺了他頭一個兒子以及大舅子宗時的祐親。以賴朝的個性當然不會放過他們兩個;連讓他們有尊嚴的切腹都不許,兩人都拉出帳外砍了腦袋示眾。
這時的賴朝下令給信義,要他率領甲斐軍趁夜繞過富士川由維盛的背後加以夜襲。信義依令而行,當夜就率軍由富士川上游的淺灘處強行渡過。正當他們順利的靠近維盛軍的外圍時,那邊恰好有一處水沼,裡面滿是在那裡過夜的大批水鳥。這時人馬的行徑聲驚醒了這批水鳥,於是邊鼓譟著邊飛起避難。龐大的水鳥群這時候一批接著一批的鼓譟聲也嚇醒了在睡夢中的維盛軍,慌亂之中以為是賴朝的部隊大舉渡河夜襲。本來就已經士氣極度低落的他們根本經不起這一嚇,連一絲抵抗的氣力都沒有就這麼的拋盔棄甲的落荒而逃。七萬多的大軍僅這麼一個晚上的時間內就散的乾乾淨淨,只剩下維盛等領兵大將以及直屬的數百名手下。
清盛之死
連一矢一箭都沒發就失去了大軍吃了超級大敗仗的維盛此時又驚又恐,但此時也只能灰頭土臉的撤離了戰場往京都敗逃。更慘的是,等維盛狼狽不堪的抵達京都時,身邊只剩連同知盛、忠度等人在內的十餘騎。附帶一提,如此丟臉到家的敗績還真是在日本史上少有見到,不過倒也不是頭一次;前一次打都還沒打起來就半路潰散的是大同五年(西元810年)的時候由平城上皇所率領要去與他弟弟嵯峨天皇對決的部隊。
清盛此時怒極了,把維盛抓來在一家人面前又踹又罵就像是尋常人家的祖父在教訓不成材的孫子那樣。可是打罵完了之後,竟然就沒有了下文。於公應當是要將這個吃了大敗仗的維盛拖去殺頭,但是清盛他沒有這種公私分明的器度來對自己的孫子,因此就這麼的不了了之。旁人觀之都私下議論著說由此可知平家必亡,而這件事情傳出去後果然也成了平家毀滅的另一記喪鐘。
此時先將場面拉到東邊黃瀨川的賴朝本陣。維盛潰敗的當晚,賴朝的本陣就來了幾個從陸奧而來的不速之客。領頭的不是別人,就是日後成為一代奇襲戰名將的賴朝之異母弟,有著「九郎判官」之稱的源義經。兩兄弟這時在黃瀨川的本陣相會,這被日後的日本人形容為不亞於當初後三年之戰時孤身一人拚死前往陸奧與長兄義家會面的義光之兄弟會面。兩兄弟會面完畢後,賴朝就下令除部分駐守駿河的兵力外,其他的大軍都隨他退回相模鎌倉。賴朝這時不急著發兵追殺敗逃的維盛與趁勝攻打平家,他知道「廣積糧,緩稱王」的道理,此時整個關東還有好幾處的大勢力尚未降服在他腳下,現在的首要目標應當是先穩定根據地站穩了腳跟,然後其次才是征討平家進圖天下。
十一月底清盛才剛把首都遷回京都,馬上若狹國那邊平家派任的在廳官人一個個都跳起來反了,而園城寺、興福寺、東大寺等南都(奈良)各寺也跟大和等地的源氏豪族聯合起兵反平。被孫子吃大敗仗還有遷都等事搞到焦頭爛額一肚子窩囊氣沒處發的清盛這時候大大的發起飆來,派任五子頭中將平重衡率軍四萬南下,一路上攻破各處僧兵所建築的防禦據點,最後殺入奈良內。進入奈良後重衡的大軍在清盛的授意下,把南都反平家的各大寺大肆燒殺,連東大寺最重要也是日本第一座的毗盧舍那佛大佛像都給燒掉。而那些僧兵與一般的僧侶則是死傷慘重,幾乎為之滅絕。
南都燒討戰沒多久後治承四年就結束,次年改元「養和元年」(西元1181年)。這時正月新春都還沒過完,年輕的高倉上皇就駕崩了。他死了之後有謠傳說這是因為前不久連續燒殺了南都各大寺院的報應。清盛聽到後心理也涼了個半截,萬一下一個是他自己也就算了,如果是還年幼的安德天皇,那豈不是讓他費盡心力才達成的「天皇外祖」之身分就此終結了嗎?於是他又想到了個爛招,把被他幽閉了快兩年的後白河法皇給放了出來,奏請他再開院政。這樣一來如果說報應還是會報在當今「掌權」的皇上的話,那也是後白河這個礙眼的老傢伙先「中標」。
但後白河不是傻子,雖然不知道清盛又想把他拉出來是何企圖,但他也有他的尊嚴在,哪能讓清盛這樣呼來喚去說關就關說復政就復政。因此清盛碰了大釘子後大發怒火又要發作,這時他左右的人只好勸他說應當放低姿態去與後白河妥協為上,別再像過去那樣又來硬的為妙。
沒辦法之下的清盛,只好接受親信們的提議堆著笑臉去向後白河認錯,並且進貢名駒珍寶,特別是把美濃國跟讚歧國兩處的平家莊園都寄進給後白河一起當作賠罪禮。後白河也是個見錢眼開的傢伙,見有好處入手就真的答應重出復政。而且他一復政,平家的部隊就在尾張、美濃、越前等地順利擊潰想要進犯京都的源氏各勢力。清盛聞報後十分開心,認為把後白河再度拉出來果然是對的。只可惜他高興沒多久,他的大限就來了。
「平家物語」裡面說,清盛發病的前幾天在家中無事閒坐著,突然間他家的庭院地下冒出了許多的有著眼珠子骷髏頭,最後匯聚起來變成一個超大的骷髏頭。這個超大的骷髏頭張口直瞪著清盛,清盛也不害怕,也對著骷髏頭惡狠狠的瞪了回去。大概是也畏懼清盛的霸氣,這個超大的骷髏頭沒過多久就逐漸變小然後消失不見。再過了幾天,已經是養和元年的閏二月,這時清盛就發病了。
「平家物語」又說清盛因為作孽太多罪惡滔天,所以要將死的時候就有地獄的業火在無形中燒著他的身體,因此把他放入冷水裡面冷水都會逐漸沸騰起來。這時清盛痛苦的嚎叫聲連府邸外頭的路上都聽的見,沒過多久他就這樣的被燒死。
事實上就當時的一些日記文學所記載的來判斷,清盛發病的時候時而高燒時而發冷盜汗,這個很明顯的是傷寒的顯性症狀。但是日本屬於高緯度的國家,過去未曾聽過有這種病的紀錄,因此合理的推斷來說,非常有可能是清盛長期都待在福原那邊主管著對南宋與更遠的安南等處的貿易,因此非常有可能是患有傷寒的貿易者到達日本後當地的蚊子叮咬染上傷寒桿菌再叮咬清盛,才讓清盛染上這種當時只傳佈在南洋諸國與中國南方的地區性傳染病。
清盛死後整個平家的運氣就徹底的用完了;先是驍勇過人的木曾義仲如疾風般的從信濃至北陸,在由北陸直攻京都迫使平家上下倉皇西逃。再來就是源義經的西征;這場西征不但把木曾義仲給打垮,就連平家也最後被逼在壇之浦那裡壯烈的全族一起下水死絕。自清盛死後開始算起,平家的天下也只剩四年左右的天壽,然後就連同整個平安時代與貴族政治一起被歷史給淘汰掉,徹底的讓武士的天下就此降臨。
卷二、源平百年爭霸
第九話:治承壽永之亂爆發
在伊豆的源賴朝
源平合戰的正式開啟到結束的這段時間裡整個一連串的大小戰亂,在正統的歷史紀錄裡面統稱之為「治承壽永之亂」。基本上是以「以仁王的舉兵」開始,一直到「壇之浦之戰」平家一門被消滅為止,其中歷經五年左右的時間才結束。廣義的來說,算是把自源賴信與平忠常兩人交手開始,長達百年的日本早期兩大軍事貴族的因緣糾纏做了一個了斷。
平治之亂(平治元年,西元1159年)後意外保住一條小命而被流放到伊豆的源義朝之子源賴朝,當時才十三歲而已。到了以仁王發佈討平令旨的時候,他已是個三十出頭,心機深沉而且城府極重的一個青年。在他被流放到伊豆後,依令由伊東與北條兩家伊豆的豪族來看管,結果就先住去了伊東郡的豪族伊東祐親的府上。賴朝的各種出入行動祐親他是看住了,但是沒看住的卻是自己女兒八重跟賴朝之間萌生的愛情。
這對年輕的情侶就在佑親沒注意到的地方私通了起來,當然最後就是女方的肚子一天天大了起來而被識破。知道這件事情的祐親倒不是憤怒而是害怕,怕就此傳了出去讓清盛知道後說他有意袒護叛賊之子還想把八重嫁給他,這樣的後果可是會全家一起掉腦袋的。於是一方面把八重嫁給伊豆江間鄉的小土豪江間小四郎,至於生下的男嬰千鶴丸就包在籠子裏面投河溺斃。而闖禍的賴朝,祐親對他此時起了殺念準備要將他幹掉以絕後患。
「該死的祐親!早晚有一天要你知道我的厲害!」由於祐親家的老三祐清的密告而慌忙於半夜中游過狩野川逃到對岸北條莊之主北條四郎時政府上的賴朝,憤怒的發誓著早晚要跟佑親討回這筆帳。逃到時政府上的賴朝,恰好被時政的長男宗時給發現了。「快請進來,雖然敝宅簡陋還請先入內休息」知道了眼前這個渾身是水的落難貴公子的身分後,宗時不禁起了惻隱之心,雖然他老爹時政人被傳喚至京都輪值「大番役」(平安時期調遣各地武家豪族之長前往京都擔任警戒治安的工作)而不在家中,不過他當下做主就收留了賴朝。
北條家本是平家的遠親,祖上平維將跟平家的祖上平維衡是親兄弟。維衡去了伊勢開創出伊勢平氏,最後發展成以清勝為首的平家,而維將留在伊豆的北條莊,歷經六代後以地為姓改稱北條。過去河內源氏在源賴義與義家兩父子的勢力進入相模國鎌倉後,北條就一直從屬於源氏的勢力之下。到了義朝因平治之亂戰敗在尾張被誘殺,源氏的勢力整個垮台以後就以這個平家的遠親身分改從屬於平家。
雖然才剛經歷過喪失親生之子的痛苦,但是賴朝很快就脫離這種悲痛;他不但是個有著極高智謀與極深城府的青年,也是一個極為擅長調情風流的天才。才到北條家沒幾天,賴朝就發現時政有個小他十歲左右的長女政子,生的是花容月貌嬌豔動人,不但有著出色的外貌也有著精明的才智。於是字行間滿是愛意的情書就兩人間私下秘密的傳遞了起來,沒多久後就不需要情書,因為賴朝已經登堂入室進了政子的房間成了一對。
![]() |
石橋山古戦場(神奈川県小田原市) |
除此之外,賴朝還跟政子的大哥宗時與小弟義時意外的投緣,兩兄弟都被賴朝的氣度給深深折服。也就是說賴朝剛來時政家裡不久,就將北條兄姊弟三人變成自己的一黨。這時候人在京都準備返鄉的時政還什麼都不知道,剛好遇上了準備去伊豆上任的新任目代山木兼隆,這個兼隆是清盛的近親,時政為了跟清盛拉近點關係而把政子許配給他。
可是回到家裡的時政晴天霹靂的發現了政子跟賴朝有「關係」的事實後,也只能硬著頭皮裝傻把政子給嫁出去。不過就在出嫁前夕的晚上,由賴朝在外接應而宗時兄弟一起協助下,讓政子與賴朝兩個順利的溜走逃往伊豆的山裡面躲了起來。時政當然知道這件事情,只不過他繼續裝傻並且死活推說不知,也配合大怒的兼隆動員人力去搜山大索。從宗時兄弟處所聽來的有關賴朝的事情,讓時政也開始對這個河內源氏所留下的「御曹子」(即身分高貴的世家之嫡子)起了興趣。就在這個鬧哄哄的當口上,賴朝的叔父源行家帶著以仁王的令旨來到了伊豆,並且找上了北條家來。
此時攤在時政眼前的是人生中究極的二選一選擇題;要逮捕這個平治之亂的欽犯殘黨送往京都邀功,還是帶著行家去見那個自己送上門來的女婿而把未來都押上?父子三人的決議是賭上這一把,把行家秘密的帶去見躲在山裡的賴朝。收到叔父行家所拿出的以仁王令旨的賴朝,不改他謹慎小心的性格決定先隱忍著。他很清楚所謂的「棒打出頭鳥」指的是什麼,壯烈的先發第一砲不見得就會有好結果,說不定結果就是「壯烈而無謀的死於非命」。與其這樣,不如先乖一點張望一下時局再做打算。
賴朝的舉兵與石橋山敗逃
可是就在行家改去其他關東的源氏殘黨與豪族之處傳佈密旨的時候,從西邊傳來了源賴政父子支持以仁王起兵戰敗斃命的消息。另外伴隨這個消息而來的,是火冒三丈的清盛所下達的「諸國源氏殘黨徒從討伐令」。這下賴朝要躲也躲不下去,因為他就是他老爹源義朝所遺留下來諸子中年紀最大也是最有資格被其他源氏殘黨擁戴成為新任一門總領來領導反平家的人。很顯然,清盛這棒子要敲的話肯定不會從其他人先敲起,第一個倒楣的絕對是他。
賴朝在此之前已經秘密的結交了許多原本從屬於他父祖的豪族中年輕的後輩,因此他有的是人替他四處收集情報打探消息與私下籌劃準備作戰。所以當賴朝決定要起事之後,就讓宗時兄弟四處把這些同志給招集過來。這時集合在賴朝周圍的人有北條父子、工藤茂光、佐佐木家四兄弟、加藤景廉、天野遠景、土肥實平、大庭景義等人。至於起兵後的頭一個目標不是別人,就是那個未過門的老婆北條政子跟賴朝跑了的山木兼隆。
![]() |
源頼朝像(中村不折画) |
治承四年(西元1180年)八月十七日夜間,賴朝一面使人至兼隆的住所「山木館」附近埋伏,一面又派遣佐佐木定綱等人率眾突擊。定綱領軍殺到後埋伏的人也跟著縱火亂燒來支援,一晚上混戰下來不但把山木館連同四周的武者屋敷都燒成白地,兼隆也戰敗丟了腦袋。賴朝初戰大勝,給了伊豆與鄰近的相模兩處反平家的豪族很大的鼓勵。至於那些更遠地方如武藏、房總等地原本持觀望態度的豪族也都舉兵呼應賴朝。不過伊豆與相模等處支持平家的豪族還是佔了大多數,因此在兵力方面賴朝這邊是極度吃虧的。
這時在相模東邊境內的三浦半島上的大豪族三浦氏也跟隨著賴朝舉兵,賴朝與他們約定在土肥實平的領地所在的土肥鄉會師。可是由於天雨難行,所以三浦的五百騎兵力並未能在約定時間內到達,這時候已經到達土肥鄉的石橋山那裏的賴朝,他手下的總兵力才約三百騎左右。而這時收到賴朝舉兵屯駐於石橋山這個消息的從屬平家之豪族,則在大庭景親(大庭景義之弟)的率領下很快的就聚集了約三千多騎的兵力前往石橋山鎮壓。除了景親的三千騎以外,當初想要殺掉賴朝卻沒有成功的伊東祐親自己也帶了三百騎繞路到石橋山的山後去包夾賴朝。
八月二十三這一天,對峙的兩軍開始作戰。賴朝這邊一開始就陷於人數上很大的不利,而三浦氏的援軍又卡在大雨還未渡過相模中部的酒勻川,因此剛接戰沒多久,賴朝這邊就近乎瓦解的狀況。這時時政、宗時、實平等人見勢不可為,紛紛勸說賴朝逃走;只要留得一命,往後一定還能夠東山再起。於是賴朝與這些重要的幹部們各自做鳥獸散;賴朝先是往鄰近的山裡躲去,但是在景義派來大批的人馬仔細的搜索下差一點就被逮個正著。之所以賴朝能逃過這一劫,是因為當時發現他的景親手下梶原景時故意指引後面追上來的人另一個方向,賴朝才能夠順利的逃走。也因此景時日後得到賴朝的重用,成為鎌倉幕府初期一個重要的人物。
![]() |
石橋山の戦い |
賴朝逃出山裡後,就在伊豆南岸乘船越過相模灣與江戶灣到達東邊房總半島最南端的安房國。在那裡他得到了三浦氏的分家和田家的家督和田義盛的幫助,舉兵起來跟隨他。之後賴朝與義盛帶著和田、千葉、安西、安達等豪族北上進入總,上總的國守上總廣常也反了平家,燒了官舍起兵跟隨賴朝。廣常本來在保元之亂的時候就曾跟隨賴朝之父義朝作戰過,現在見賴朝到達當然跟著起兵相應。這時候在之前沒趕上石橋山會戰的三浦一族,被景親派來的追討軍擊敗不得不放棄他們的據點衣笠城,渡海逃到安房一路追著賴朝,好不容易終於也在上總與賴朝會合了。
石橋山戰敗時北條父子分做兩路逃命,時政因為跟甲斐的武田信義有交情,信義又與賴朝同為河內源氏之後(只是信義的先祖是新羅三郎義光,賴朝則是八幡太郎義家,兩人是親兄弟),因此時政帶著義時從山路逃去甲斐。而宗時則往武藏逃去,但是不幸的是還沒逃出石橋山,就遇上了伊東祐親而被殺害。其他如佐佐木兄弟、土肥實平、大庭景義等人都各自四散逃竄,之後聽聞賴朝在上總聚集反平家的勢力,都先後趕往上總會合。
![]() |
治承4年の関東 |
這時候在上總的賴朝開始整軍向西進入了武藏,武藏的有力豪族如葛西、小山、豐島、江戶等都爭先恐後的加入賴朝的隊伍。賴朝的麾下部隊從進入武藏開始就猶如滾雪球一般越滾越大,當治承四年十月初賴朝的大軍席捲整個武藏進入相模的時候,總數已經超過十萬。他就此正大光明的將部隊開入他先祖傳下來的土地——鎌倉,在那邊開始將鎌倉建立成他創基立業的據點了。
富士川大捷
賴朝在石橋山戰敗之時,遠在福原的清盛還在為了建立新都而跟自己兒子親戚吵鬧不休。這時候賴朝敗走的消息已經以最快的速度傳到了福原,並說賴朝已經戰死,殘黨也大多四處逃散。清盛聞報後大喜;這個不自量力的小鬼也敢跟人家扯大旗起兵反他,現在吃到了教訓而那些還不肯乖乖聽話的傢伙也該知道厲害了。沒想到高興沒多久,賴朝在上總捲土重來的的消息就傳到他面前。而且賴朝的捲土重來非同小可,距離他在石橋山被大庭景親打個屁滾尿流的四散逃竄還不過兩個多月而已,在這個短短的時間內他就拉起一支人數超過十萬的大部隊。假如放任不管,很有可能就會讓他繼續再這樣下去,然後沿著東海道一路西上打過來。
這時候清盛才開始後悔當初放了賴朝一條小命,而且還把他流放到自源賴義開始接連數代都出力經營過的關東地區,清盛對當時也在場的家人承認說當初把賴朝流放到伊豆的決定是「如同將鑰匙借給盜賊的蠢事」。清盛在府內抱怨完後,就驅駕前往宮中找他女婿高倉上皇,把高倉當成出氣筒一樣又發了一頓脾氣後取得討伐詔令,指派嫡孫平維盛、四子「新中納言」平知盛、六弟「薩摩守」平忠度領兵三萬出戰。
![]() |
頼朝挙兵(1180年) |
這支部隊從京都出發沿東海道東下,沿途經過的各分國的豪族都被他們強拉湊人,於是當大軍開拔到駿河國清見的時候人數已經超過七萬人。這時候在甲斐策動武田信義的北條時政有了成果;他成功的說服信義,拉起兩萬人以上的大軍,並且掃平了甲斐國內親平家的豪族勢力,然後率軍越過足柄嶺與前往駿河迎敵的賴朝大軍會合。
信義的甲斐軍先到達駿河,然後就跟十月十四日與駿河方面從屬平家勢力的橘遠茂在富士山的山腳下展開大戰並且順利的將對方擊潰。藉由戰勝的氣勢,時政建議信義送上了一封切辭極度傲慢的挑戰書給維盛。這封討戰書果然把維盛激怒的直跳腳,讓他對於手下副將如齋藤實盛等人的建議置若罔聞。
實盛等人的建議是繞過富士川不要正面與賴朝與信義的大軍正面接觸,趁夜一股作氣突擊賴朝的本陣造成賴朝軍的大混亂。可是維盛絲毫不理,堅持要在富士川的西岸佈陣,等待賴朝與信義的大軍到達東岸後堂堂正正的對決。當然維盛也絕對沒考慮到,此時他的大軍打從進了遠江國開始就為了軍糧不足的問題而開始士氣逐日消減,如果還要佈好陣曠日費時的等對方前來再正面交鋒的話,很可能還沒打起來大軍就整個散掉。
十月十八日時,曾經在石橋山痛擊賴朝的大庭景親率領了一千騎想要越過足柄領繞過賴朝大軍的後方前往與維盛會合結果被發現,很快的就被超過他們十倍以上的兵力給包圍然後全部殲滅,景親也被捉到拉去了賴朝本陣。次日則是伊東祐親想從伊豆乘船往駿河燒津登陸與維盛會合,這當然也逃不過賴朝設下的埋伏,還沒出港就通通被攔截下來,祐親也被綁去見賴朝。二十日賴朝在黃瀨川設下本陣,派遣前鋒部隊進駐富士川東岸。這時剛設好本陣的賴朝就見到當初在石橋山把他打的跟狗一樣亂竄的景親與殺了他頭一個兒子以及大舅子宗時的祐親。以賴朝的個性當然不會放過他們兩個;連讓他們有尊嚴的切腹都不許,兩人都拉出帳外砍了腦袋示眾。
![]() |
富士川 |
這時的賴朝下令給信義,要他率領甲斐軍趁夜繞過富士川由維盛的背後加以夜襲。信義依令而行,當夜就率軍由富士川上游的淺灘處強行渡過。正當他們順利的靠近維盛軍的外圍時,那邊恰好有一處水沼,裡面滿是在那裡過夜的大批水鳥。這時人馬的行徑聲驚醒了這批水鳥,於是邊鼓譟著邊飛起避難。龐大的水鳥群這時候一批接著一批的鼓譟聲也嚇醒了在睡夢中的維盛軍,慌亂之中以為是賴朝的部隊大舉渡河夜襲。本來就已經士氣極度低落的他們根本經不起這一嚇,連一絲抵抗的氣力都沒有就這麼的拋盔棄甲的落荒而逃。七萬多的大軍僅這麼一個晚上的時間內就散的乾乾淨淨,只剩下維盛等領兵大將以及直屬的數百名手下。
清盛之死
連一矢一箭都沒發就失去了大軍吃了超級大敗仗的維盛此時又驚又恐,但此時也只能灰頭土臉的撤離了戰場往京都敗逃。更慘的是,等維盛狼狽不堪的抵達京都時,身邊只剩連同知盛、忠度等人在內的十餘騎。附帶一提,如此丟臉到家的敗績還真是在日本史上少有見到,不過倒也不是頭一次;前一次打都還沒打起來就半路潰散的是大同五年(西元810年)的時候由平城上皇所率領要去與他弟弟嵯峨天皇對決的部隊。
清盛此時怒極了,把維盛抓來在一家人面前又踹又罵就像是尋常人家的祖父在教訓不成材的孫子那樣。可是打罵完了之後,竟然就沒有了下文。於公應當是要將這個吃了大敗仗的維盛拖去殺頭,但是清盛他沒有這種公私分明的器度來對自己的孫子,因此就這麼的不了了之。旁人觀之都私下議論著說由此可知平家必亡,而這件事情傳出去後果然也成了平家毀滅的另一記喪鐘。
此時先將場面拉到東邊黃瀨川的賴朝本陣。維盛潰敗的當晚,賴朝的本陣就來了幾個從陸奧而來的不速之客。領頭的不是別人,就是日後成為一代奇襲戰名將的賴朝之異母弟,有著「九郎判官」之稱的源義經。兩兄弟這時在黃瀨川的本陣相會,這被日後的日本人形容為不亞於當初後三年之戰時孤身一人拚死前往陸奧與長兄義家會面的義光之兄弟會面。兩兄弟會面完畢後,賴朝就下令除部分駐守駿河的兵力外,其他的大軍都隨他退回相模鎌倉。賴朝這時不急著發兵追殺敗逃的維盛與趁勝攻打平家,他知道「廣積糧,緩稱王」的道理,此時整個關東還有好幾處的大勢力尚未降服在他腳下,現在的首要目標應當是先穩定根據地站穩了腳跟,然後其次才是征討平家進圖天下。
![]() |
黄瀬川にある頼朝と義経が対面し平家打倒を誓ったとされる対面石 |
十一月底清盛才剛把首都遷回京都,馬上若狹國那邊平家派任的在廳官人一個個都跳起來反了,而園城寺、興福寺、東大寺等南都(奈良)各寺也跟大和等地的源氏豪族聯合起兵反平。被孫子吃大敗仗還有遷都等事搞到焦頭爛額一肚子窩囊氣沒處發的清盛這時候大大的發起飆來,派任五子頭中將平重衡率軍四萬南下,一路上攻破各處僧兵所建築的防禦據點,最後殺入奈良內。進入奈良後重衡的大軍在清盛的授意下,把南都反平家的各大寺大肆燒殺,連東大寺最重要也是日本第一座的毗盧舍那佛大佛像都給燒掉。而那些僧兵與一般的僧侶則是死傷慘重,幾乎為之滅絕。
南都燒討戰沒多久後治承四年就結束,次年改元「養和元年」(西元1181年)。這時正月新春都還沒過完,年輕的高倉上皇就駕崩了。他死了之後有謠傳說這是因為前不久連續燒殺了南都各大寺院的報應。清盛聽到後心理也涼了個半截,萬一下一個是他自己也就算了,如果是還年幼的安德天皇,那豈不是讓他費盡心力才達成的「天皇外祖」之身分就此終結了嗎?於是他又想到了個爛招,把被他幽閉了快兩年的後白河法皇給放了出來,奏請他再開院政。這樣一來如果說報應還是會報在當今「掌權」的皇上的話,那也是後白河這個礙眼的老傢伙先「中標」。
![]() |
東大寺盧舎那仏像 |
但後白河不是傻子,雖然不知道清盛又想把他拉出來是何企圖,但他也有他的尊嚴在,哪能讓清盛這樣呼來喚去說關就關說復政就復政。因此清盛碰了大釘子後大發怒火又要發作,這時他左右的人只好勸他說應當放低姿態去與後白河妥協為上,別再像過去那樣又來硬的為妙。
沒辦法之下的清盛,只好接受親信們的提議堆著笑臉去向後白河認錯,並且進貢名駒珍寶,特別是把美濃國跟讚歧國兩處的平家莊園都寄進給後白河一起當作賠罪禮。後白河也是個見錢眼開的傢伙,見有好處入手就真的答應重出復政。而且他一復政,平家的部隊就在尾張、美濃、越前等地順利擊潰想要進犯京都的源氏各勢力。清盛聞報後十分開心,認為把後白河再度拉出來果然是對的。只可惜他高興沒多久,他的大限就來了。
「平家物語」裡面說,清盛發病的前幾天在家中無事閒坐著,突然間他家的庭院地下冒出了許多的有著眼珠子骷髏頭,最後匯聚起來變成一個超大的骷髏頭。這個超大的骷髏頭張口直瞪著清盛,清盛也不害怕,也對著骷髏頭惡狠狠的瞪了回去。大概是也畏懼清盛的霸氣,這個超大的骷髏頭沒過多久就逐漸變小然後消失不見。再過了幾天,已經是養和元年的閏二月,這時清盛就發病了。
「平家物語」又說清盛因為作孽太多罪惡滔天,所以要將死的時候就有地獄的業火在無形中燒著他的身體,因此把他放入冷水裡面冷水都會逐漸沸騰起來。這時清盛痛苦的嚎叫聲連府邸外頭的路上都聽的見,沒過多久他就這樣的被燒死。
![]() |
能福寺にある平相國廟(兵庫県神戸市) |
事實上就當時的一些日記文學所記載的來判斷,清盛發病的時候時而高燒時而發冷盜汗,這個很明顯的是傷寒的顯性症狀。但是日本屬於高緯度的國家,過去未曾聽過有這種病的紀錄,因此合理的推斷來說,非常有可能是清盛長期都待在福原那邊主管著對南宋與更遠的安南等處的貿易,因此非常有可能是患有傷寒的貿易者到達日本後當地的蚊子叮咬染上傷寒桿菌再叮咬清盛,才讓清盛染上這種當時只傳佈在南洋諸國與中國南方的地區性傳染病。
清盛死後整個平家的運氣就徹底的用完了;先是驍勇過人的木曾義仲如疾風般的從信濃至北陸,在由北陸直攻京都迫使平家上下倉皇西逃。再來就是源義經的西征;這場西征不但把木曾義仲給打垮,就連平家也最後被逼在壇之浦那裡壯烈的全族一起下水死絕。自清盛死後開始算起,平家的天下也只剩四年左右的天壽,然後就連同整個平安時代與貴族政治一起被歷史給淘汰掉,徹底的讓武士的天下就此降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