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回首——读杨绛先生《走到人生边上》 (2014-04-27 10:51:44)
——我们一辈子都在找归宿,一辈子都在找理想。家在哪?灵魂走向何处?解决了这个问题,就了解了生命的本源。我们恐惧,我们迷茫,我们寻寻觅觅,我们唠唠叨叨;我们奋斗,我们欣喜,我们失落,我们不甘;再回首,辽阔大地上深深浅浅、歪歪扭扭的足迹,奏出每个生命特有的旋律-有开始,有终止。
我是偶然间发现杨绛先生还在世的,也是偶然间对她充满兴趣的。偶然到我已经想不起来是怎样的偶然。
我先是读梁漱溟的《这个世界会好吗》,他讨论关于灵魂和鬼魂的问题,然后又看了同样是高龄的杨绛《走到人生边上》(96岁写)也涉及了关于灵与肉的问题,看完这两本书,突然发现两个人在这两本书上的思路框架大致是相同的。难道人在年纪很大时考虑的都是类似的问题吗,比如:灵与肉、天命、人类文明、修身之道和人生价值。关于人生,他们俩太有发言权了。都是知识分子,都德高望重,都是极有修养的人。
他们都说,人生就是修炼,不悲不喜、平平淡淡地顺从天意、珍惜时间。
他们都说,人的身体与灵魂是两个不相同但相辅相成的部分。
我对《走到人生边上》期待很高,因为这是一个耄耋老人的终生体悟,也许我们活不到那么大年纪,但是早懂得这些人生的道理,可以让我们的路少一些遗憾。
杨绛说,她又老又病又忙,《走到人生边上》是她和自己的老病忙斗争中挣扎着写成的。
这年她96岁高龄。很忙,却淡然。
摘抄:
1.活着的人尽管舍不得病人死,但病人死了总说“解脱了”。解脱的是谁呢?……(各家之言,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也体现了不同人的人生观。)
2.人死留名,雁过留声,人世间之多也只是留下些声名罢了。(某人问我,你说我能出名吗?我说能,只要你想。可我在心里又觉得难过和痛惜。这曾经是怎样一个恬淡的人呐,如今要混入这江湖去争名逐利。转念又一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可是,出了名又怎样呢)
3.我相信这个秩序井然的大自然,不可能是偶然,该是有规划、有主宰的吧?(典型的封建。其实我有时也会转这样的念头,我始终怀疑进化论。但我不对此展开深入探讨,因为我没有足够的依据)
4.人有两部分,一是看得见的身体,一是看不见的灵魂。(同意这一观点。所谓灵魂,通俗一点就是精神。不是形而上的东西)
5.婴儿有“天使的微笑”,是无法形容的宁静甜美。但婴儿期很短,赤子之心很快就会消失。(人作为自身和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大不相同。所谓融入社会,有入世的优势也有出世的哀伤。)
6.灵性良心属于灵,“食色性也”属于肉,灵与肉是不和谐的。(生活处处是不和谐)
7.柏拉图对真正的哲学家要求,灵魂能“凝静自守,处于死的状态”,才不受肉体的干扰。(有多少人能让灵魂独立出来,守望可怜地堕在尘世的肉体,有多少灵魂能不受肉体的干扰,有多少人?几乎没有人能做到。所以这才是哲学)
8.认识自己,岂是容易!患不自知也。
9.人在当时处境中,像漩涡中的一片落叶或枯草,身不由己。(这是很多小说叙事的主线)
10.做主的是人,不是命。然而,命由天定。
11.造化小儿的胡作非为,造成了一个不合理的人世。但是让我们生存的这么一个小小的地球,能是世人的归宿处吗?又安知这个不合理的人间,正是神明的大自然故意安排的呢?(何处是归宿,谁又能说得清楚)
12.人虽然渺小,人生虽然短促,但是人能学,人能修身,人能自我完善。人的可贵在人自身。(好吧,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3.人生实苦。(卓越如杨绛者,生在显赫的家庭,嫁了显赫又和谐的钟书,生了聪明又疼娘的女儿,读了
N多书,去了N个国家,雇了N个阿姨,也说人生实在是苦,可见人生的苦是毋庸置疑的,是普遍规律)
14.一个人经管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休养,不同程度的效益。
15.肢体能伤残,意志却与生命通村,这是不容置疑的。(意志崩溃了,肢体也就坍塌了)
16.人的劣根性是顽强的。少年贪玩,青年迷恋爱情,壮年汲汲于成名成家,暮年自安于自欺欺人。(每个阶段都有让人迷恋的东西,只有少数人清醒)
17,据说,一个人在急难中,或困顿苦恼的时候,上帝会去敲他的门——敲他的心扉。他如果开门接纳,上帝就在他心上了,也就是这个人有了信仰。一般人的信心,时有时无,若有若无,或是时过境迁,就淡忘了,或是有求不应,就怀疑了。这是一般人的常态。没经锻炼,信心是不会坚定的。(我是一般人,最近纠结于自己是否需要找寻一种信仰,仅凭自己生命微弱的光,照不见前方的路。我常常迷路,庆幸时而迷途知返)
18.一辈子锻炼灵魂的人,对自己的信念,必老而弥坚。(杨绛先生有信仰吗?她可曾动摇过?)
19.佛说人生如空花泡影,一切皆空。……耶稣大叫生的时候,是否失去信心了?
20.我站在人生边上,向后看,是要探索人生的价值。人活一辈子,锻炼了一辈子,总会有或多或少的成绩。能有成绩,就不是虚生此世了。……这个世界好比一座大熔炉,烧炼出一批又一批品质不同而且和原先的品质也不相同的灵魂。
注释:
1.一夕风雨,旧巢洗得无影无踪。五月六日,窗前雀巢已了无痕迹。过去的悲欢、希望、忧伤,恍如一梦,都成过去了。
2.我常想,甩掉了肉体,灵魂彼此间都是认识的,而且是熟识的、永远不变的,就像梦里相见时一样。
我是偶然间发现杨绛先生还在世的,也是偶然间对她充满兴趣的。偶然到我已经想不起来是怎样的偶然。
我先是读梁漱溟的《这个世界会好吗》,他讨论关于灵魂和鬼魂的问题,然后又看了同样是高龄的杨绛《走到人生边上》(96岁写)也涉及了关于灵与肉的问题,看完这两本书,突然发现两个人在这两本书上的思路框架大致是相同的。难道人在年纪很大时考虑的都是类似的问题吗,比如:灵与肉、天命、人类文明、修身之道和人生价值。关于人生,他们俩太有发言权了。都是知识分子,都德高望重,都是极有修养的人。
他们都说,人生就是修炼,不悲不喜、平平淡淡地顺从天意、珍惜时间。
他们都说,人的身体与灵魂是两个不相同但相辅相成的部分。
我对《走到人生边上》期待很高,因为这是一个耄耋老人的终生体悟,也许我们活不到那么大年纪,但是早懂得这些人生的道理,可以让我们的路少一些遗憾。
杨绛说,她又老又病又忙,《走到人生边上》是她和自己的老病忙斗争中挣扎着写成的。
这年她96岁高龄。很忙,却淡然。
摘抄:
1.活着的人尽管舍不得病人死,但病人死了总说“解脱了”。解脱的是谁呢?……(各家之言,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也体现了不同人的人生观。)
2.人死留名,雁过留声,人世间之多也只是留下些声名罢了。(某人问我,你说我能出名吗?我说能,只要你想。可我在心里又觉得难过和痛惜。这曾经是怎样一个恬淡的人呐,如今要混入这江湖去争名逐利。转念又一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可是,出了名又怎样呢)
3.我相信这个秩序井然的大自然,不可能是偶然,该是有规划、有主宰的吧?(典型的封建。其实我有时也会转这样的念头,我始终怀疑进化论。但我不对此展开深入探讨,因为我没有足够的依据)
4.人有两部分,一是看得见的身体,一是看不见的灵魂。(同意这一观点。所谓灵魂,通俗一点就是精神。不是形而上的东西)
5.婴儿有“天使的微笑”,是无法形容的宁静甜美。但婴儿期很短,赤子之心很快就会消失。(人作为自身和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大不相同。所谓融入社会,有入世的优势也有出世的哀伤。)
6.灵性良心属于灵,“食色性也”属于肉,灵与肉是不和谐的。(生活处处是不和谐)
7.柏拉图对真正的哲学家要求,灵魂能“凝静自守,处于死的状态”,才不受肉体的干扰。(有多少人能让灵魂独立出来,守望可怜地堕在尘世的肉体,有多少灵魂能不受肉体的干扰,有多少人?几乎没有人能做到。所以这才是哲学)
8.认识自己,岂是容易!患不自知也。
9.人在当时处境中,像漩涡中的一片落叶或枯草,身不由己。(这是很多小说叙事的主线)
10.做主的是人,不是命。然而,命由天定。
11.造化小儿的胡作非为,造成了一个不合理的人世。但是让我们生存的这么一个小小的地球,能是世人的归宿处吗?又安知这个不合理的人间,正是神明的大自然故意安排的呢?(何处是归宿,谁又能说得清楚)
12.人虽然渺小,人生虽然短促,但是人能学,人能修身,人能自我完善。人的可贵在人自身。(好吧,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3.人生实苦。(卓越如杨绛者,生在显赫的家庭,嫁了显赫又和谐的钟书,生了聪明又疼娘的女儿,读了
N多书,去了N个国家,雇了N个阿姨,也说人生实在是苦,可见人生的苦是毋庸置疑的,是普遍规律)
14.一个人经管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休养,不同程度的效益。
15.肢体能伤残,意志却与生命通村,这是不容置疑的。(意志崩溃了,肢体也就坍塌了)
16.人的劣根性是顽强的。少年贪玩,青年迷恋爱情,壮年汲汲于成名成家,暮年自安于自欺欺人。(每个阶段都有让人迷恋的东西,只有少数人清醒)
17,据说,一个人在急难中,或困顿苦恼的时候,上帝会去敲他的门——敲他的心扉。他如果开门接纳,上帝就在他心上了,也就是这个人有了信仰。一般人的信心,时有时无,若有若无,或是时过境迁,就淡忘了,或是有求不应,就怀疑了。这是一般人的常态。没经锻炼,信心是不会坚定的。(我是一般人,最近纠结于自己是否需要找寻一种信仰,仅凭自己生命微弱的光,照不见前方的路。我常常迷路,庆幸时而迷途知返)
18.一辈子锻炼灵魂的人,对自己的信念,必老而弥坚。(杨绛先生有信仰吗?她可曾动摇过?)
19.佛说人生如空花泡影,一切皆空。……耶稣大叫生的时候,是否失去信心了?
20.我站在人生边上,向后看,是要探索人生的价值。人活一辈子,锻炼了一辈子,总会有或多或少的成绩。能有成绩,就不是虚生此世了。……这个世界好比一座大熔炉,烧炼出一批又一批品质不同而且和原先的品质也不相同的灵魂。
注释:
1.一夕风雨,旧巢洗得无影无踪。五月六日,窗前雀巢已了无痕迹。过去的悲欢、希望、忧伤,恍如一梦,都成过去了。
2.我常想,甩掉了肉体,灵魂彼此间都是认识的,而且是熟识的、永远不变的,就像梦里相见时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