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在维也纳遇见分离派
BBC曾经出过一部纪录片《Sex and Sensibility: The Allure of Art Nouveau》,刚刚翻到豆瓣这个片子的记录,红导的形容是美到膝盖颤抖。这部片子有一集就介绍了维也纳,这座为新艺术而生的城市保留了大量的新艺术的作品,在这个城市新艺术运动有自己的名字:分离派。wiki告诉我分离派是一群世纪之交的艺术家们声称要与传统的美学观决裂、与正统的学院派艺术分道扬镳,所以命名了分离派。在维也纳的美景宫下宫看画作的时候,有一间房间将同为分离派艺术大师以绚烂的金为代表的克里姆特和他阴暗夸张的徒弟席勒的作品放在一起,几乎是同样的母题,都是表现母亲和两个孩子的作品,表达出来的感情确是真真正正的分离,这也大概是分离派尊重艺术家各自不同发展所区别传统束缚所显示出的宽容吧。
分离派有属于自己的会馆,由奥布里希设计,内藏了克里姆特根据贝多芬的欢乐颂而绘制的华美壁画。欢乐颂位于四面墙上,有点像连环画的形式讲述渴望幸福的人类进过斗争后在诗与音乐的带领下进入极乐世界。克里姆特厅内贴心地提供中文导览的广告纸,供参观者阅读。
分离派会馆本身也是一件艺术品,金黄色的月桂球顶很吸引人的视线。门头上的字翻译成中文据说是“每个时期都有它自己的艺术,艺术有它的自由”,很分离派的感觉。美杜莎的头像不晓得是不是象征着潘多拉的盒子,打开新世界的大门即使是毒蛇也有它的自由?
分离派会馆将建筑设计师的名字刻在了建筑上,就像画作的签名一般,后面在邮政博物馆又见到同款,是尊重和欣赏。里面除了有克里姆特的展厅之外,还展示一些当代艺术。内部的总体感觉用白但不单调来形容,找这些展厅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一度走错楼梯,被管理人员吼住。在这个地方买了人生中最贵的一个杯子,留作金色的纪念。
分离派会馆附近有两处新艺术的建筑,一处是闪烁着欢乐的车站,另一处是满墙红花的公寓。
记得看纪录片的时候,当男主持人从卡尔广场车站走出来,当时真是惊艳,就暗暗下定决心要去。当它真的在我面前的时候,它依然很漂亮,可能到的太早,里面的小博物馆没有开。卡尔广场车站有两幢楼对面对矗立着,另一幢小楼里现在是个咖啡馆,终于得偿所愿进去看了内饰。金色和青铜色交响辉映,就像阳光一样让人欢乐,这是瓦格纳的作品。
满墙红花的公寓现场看比图片里漂亮好多,在公寓的墙上绘画也算是新艺术的一个创举。这座房子的栏杆、窗台包括入口及贴面的装饰都配合了满墙妖娆的红花,活脱脱是一副生活着的画,将装饰艺术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也是分离派艺术家孜孜不倦的追求吧。她隔壁邻居用了金色的抽象图案做装饰也非常美。
奥布里希的师傅奥托·瓦格纳在维也纳有两个重要的作品,一座远在某山上的华丽的教堂,认真地查了地址来不及去瞻仰,另一处已开始走简洁风的邮储银行就在戒指路的边上。屋顶上两位天使融合了女性的柔美和男性的刚强,内部的设计也是如此,简洁中有一丝柔和。为了纪念设计师,一样刻了设计师的名字和塑像。
不远处是维也纳应用与当代艺术博物馆,里面有一个展厅展示了1900年左右艺术作品,几乎涵盖了分离派的各个方面,包括克里姆特的装饰绘画,包括家具和工业设计。当天去的时候有一个儿童团,老师一个展厅一个展厅讲解,讲解完毕以后还能在博物馆的大厅里现场创作艺术作品,不少孩子自己穿上了纸盒子变身艺术作品。
最后还是用大师克里姆特来结束这篇日记,维也纳美术史博物馆的墙上,有大师为博物馆创作的壁画,在这个巴洛克王氏风的建筑里一点不逊色。
![]() |
![]() |
分离派有属于自己的会馆,由奥布里希设计,内藏了克里姆特根据贝多芬的欢乐颂而绘制的华美壁画。欢乐颂位于四面墙上,有点像连环画的形式讲述渴望幸福的人类进过斗争后在诗与音乐的带领下进入极乐世界。克里姆特厅内贴心地提供中文导览的广告纸,供参观者阅读。
![]() |
![]() |
![]() |
分离派会馆本身也是一件艺术品,金黄色的月桂球顶很吸引人的视线。门头上的字翻译成中文据说是“每个时期都有它自己的艺术,艺术有它的自由”,很分离派的感觉。美杜莎的头像不晓得是不是象征着潘多拉的盒子,打开新世界的大门即使是毒蛇也有它的自由?
![]() |
![]() |
![]() |
![]() |
分离派会馆将建筑设计师的名字刻在了建筑上,就像画作的签名一般,后面在邮政博物馆又见到同款,是尊重和欣赏。里面除了有克里姆特的展厅之外,还展示一些当代艺术。内部的总体感觉用白但不单调来形容,找这些展厅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一度走错楼梯,被管理人员吼住。在这个地方买了人生中最贵的一个杯子,留作金色的纪念。
![]() |
![]() |
分离派会馆附近有两处新艺术的建筑,一处是闪烁着欢乐的车站,另一处是满墙红花的公寓。
![]() |
![]() |
![]() |
记得看纪录片的时候,当男主持人从卡尔广场车站走出来,当时真是惊艳,就暗暗下定决心要去。当它真的在我面前的时候,它依然很漂亮,可能到的太早,里面的小博物馆没有开。卡尔广场车站有两幢楼对面对矗立着,另一幢小楼里现在是个咖啡馆,终于得偿所愿进去看了内饰。金色和青铜色交响辉映,就像阳光一样让人欢乐,这是瓦格纳的作品。
![]() |
![]() |
![]() |
满墙红花的公寓现场看比图片里漂亮好多,在公寓的墙上绘画也算是新艺术的一个创举。这座房子的栏杆、窗台包括入口及贴面的装饰都配合了满墙妖娆的红花,活脱脱是一副生活着的画,将装饰艺术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也是分离派艺术家孜孜不倦的追求吧。她隔壁邻居用了金色的抽象图案做装饰也非常美。
![]() |
![]() |
![]() |
![]() |
![]() |
奥布里希的师傅奥托·瓦格纳在维也纳有两个重要的作品,一座远在某山上的华丽的教堂,认真地查了地址来不及去瞻仰,另一处已开始走简洁风的邮储银行就在戒指路的边上。屋顶上两位天使融合了女性的柔美和男性的刚强,内部的设计也是如此,简洁中有一丝柔和。为了纪念设计师,一样刻了设计师的名字和塑像。
不远处是维也纳应用与当代艺术博物馆,里面有一个展厅展示了1900年左右艺术作品,几乎涵盖了分离派的各个方面,包括克里姆特的装饰绘画,包括家具和工业设计。当天去的时候有一个儿童团,老师一个展厅一个展厅讲解,讲解完毕以后还能在博物馆的大厅里现场创作艺术作品,不少孩子自己穿上了纸盒子变身艺术作品。
![]() |
![]() |
![]() |
最后还是用大师克里姆特来结束这篇日记,维也纳美术史博物馆的墙上,有大师为博物馆创作的壁画,在这个巴洛克王氏风的建筑里一点不逊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