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高三班主任的 临别赠言
一位高三班主任的 临别赠言 【热点阅读】《读悦文摘》最近 刊载署名张彤的文章(原文)高考将至,高三学子们 对未来有什么打算呢?听听 广东省 名班主任 工作室 主持人、深圳实验学校语文老师,同时 也是一位 高三班主任的 张彤老师,给学生的 幽默、接地气的离别赠言吧!
大家好!又到毕业季。有幸站在这里,在诸位 即将翻开 人生新篇章时,和大家聊几句。首先 恭喜你们,穿过了 人生第一个 黑暗隧道,爬上了一个 小土坡。当人 从长时间的 紧张疲惫中 一下解脱出来,十有八九 会进入 失重状态,苦了那么久,你想尽情 吃喝玩乐,带点报复 和肆意的快感,很正常,我只想提醒你,安全至上,且乐且珍惜。
一.关于暑假。
这个假期,我给你一些可行的建议:报个名,去把驾照考了;约几个朋友 来趟 靠谱的旅行;去听音乐会、买畅销书、看热门电影;去把一直想学的吉他 学了,看你 想看的书,干你 一直想干的事儿。动起来,你会发现 生活很美好,干什么 都比在家傻宅着强。
但是,这个假期 最重要的事儿 不是瞎玩,而是陪父母,哄他们开心,修补一下 被应试教育 折磨的千疮百孔的亲子关系。你的人生,从某种意义上讲,和父母的分离 已然开始了。
二.关于大学。
人的核心竞争力,有一半以上 都来自专业以外的不急之务,譬如 多年阅读累积出来的大智慧、长期锻炼而来的好身体、良好的家庭教养 内涵、人际沟通 表达能力、人脉资源 等等。所以,在大学里,除了 专业学习外,你要做的事儿 还很多。
首先要 广泛阅读,读罗素 说的“没用的书”。俞敏洪谈到他的大学生活时 说:“不管北大 给了我什么样的影响,大学期间 读的500本书,才是真正 决定我 人生 和未来的关键。” 如果这四年 你没有荒废,未来四十年 你就有可能开始的相对从容。
去寻找 所有能营养你的东西,那些 跟艺术、美、普世价值 有关的东西。譬如 看一些经典好片,听一些 有质量的讲座 和公开课。
多读书、广交友、勤做事。跟有“料”的人 做朋友,他们刚从你的年纪走过,理解你的想法 和困惑,有很多经验 和教训 值得借鉴 吸取,这会让你 在未来 三五年内 少走不少弯路。
多做运动,切莫放纵。
三.关于处世。
越是年轻,越要有意识地 积累智慧,辩证思维,不偏激地看问题,尤其不要在网上 胡乱吐槽 泄愤,逞口舌之快,做无用之功。与其抱怨,不如实干。好好珍惜 这四年,这几年 在你整个人生过程中的影响之大,你以后就知道了。
感谢 在座的同学们,我们相伴三年,缘牵一生。青春是人生最美的歌,愿你们 好好谱写,唱响未来的每一个日子,无怨无悔!
(摘自《文摘周刊》5.20 第11版 “书香”)
大家好!又到毕业季。有幸站在这里,在诸位 即将翻开 人生新篇章时,和大家聊几句。首先 恭喜你们,穿过了 人生第一个 黑暗隧道,爬上了一个 小土坡。当人 从长时间的 紧张疲惫中 一下解脱出来,十有八九 会进入 失重状态,苦了那么久,你想尽情 吃喝玩乐,带点报复 和肆意的快感,很正常,我只想提醒你,安全至上,且乐且珍惜。
一.关于暑假。
这个假期,我给你一些可行的建议:报个名,去把驾照考了;约几个朋友 来趟 靠谱的旅行;去听音乐会、买畅销书、看热门电影;去把一直想学的吉他 学了,看你 想看的书,干你 一直想干的事儿。动起来,你会发现 生活很美好,干什么 都比在家傻宅着强。
但是,这个假期 最重要的事儿 不是瞎玩,而是陪父母,哄他们开心,修补一下 被应试教育 折磨的千疮百孔的亲子关系。你的人生,从某种意义上讲,和父母的分离 已然开始了。
二.关于大学。
人的核心竞争力,有一半以上 都来自专业以外的不急之务,譬如 多年阅读累积出来的大智慧、长期锻炼而来的好身体、良好的家庭教养 内涵、人际沟通 表达能力、人脉资源 等等。所以,在大学里,除了 专业学习外,你要做的事儿 还很多。
首先要 广泛阅读,读罗素 说的“没用的书”。俞敏洪谈到他的大学生活时 说:“不管北大 给了我什么样的影响,大学期间 读的500本书,才是真正 决定我 人生 和未来的关键。” 如果这四年 你没有荒废,未来四十年 你就有可能开始的相对从容。
去寻找 所有能营养你的东西,那些 跟艺术、美、普世价值 有关的东西。譬如 看一些经典好片,听一些 有质量的讲座 和公开课。
多读书、广交友、勤做事。跟有“料”的人 做朋友,他们刚从你的年纪走过,理解你的想法 和困惑,有很多经验 和教训 值得借鉴 吸取,这会让你 在未来 三五年内 少走不少弯路。
多做运动,切莫放纵。
三.关于处世。
越是年轻,越要有意识地 积累智慧,辩证思维,不偏激地看问题,尤其不要在网上 胡乱吐槽 泄愤,逞口舌之快,做无用之功。与其抱怨,不如实干。好好珍惜 这四年,这几年 在你整个人生过程中的影响之大,你以后就知道了。
感谢 在座的同学们,我们相伴三年,缘牵一生。青春是人生最美的歌,愿你们 好好谱写,唱响未来的每一个日子,无怨无悔!
(摘自《文摘周刊》5.20 第11版 “书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