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的朋友圈
关于写作,似乎又有了些新的认识。最近看一个朋友更新了她的朋友发表在一个公众号的文章,有些感触。
平时挺羡慕别人自我形成的一套完备理论,按照自我限定的标准生活,虽呈现的并不总是符合大众审美标准,但至少算是个性的独特之处。
朋友圈有时候会让人迷失,看见别人晒的美食,风景,对我们多少有点影响。我时常看见别人在朋友圈发表一段自己的感言,对于这些观点,我都会浏览一番,有些不敢苟同,有些留个赞然后离开。偏激的想法是这个时代大多愤青的共同处。不知道为什么,我总对一些无关于己的事情很淡漠,总认为言论的压力太大了,一言不和,你便会被推往风头浪尖处,任由世人围观你的生活,对你进行各种评论。
例如最近的高考事件。虽说我也是江苏出来的,如今在一个二流大学平平淡淡地生活。虽说不那么努力,偶尔却也会尽心尽力。一些同学虽说都是经历过沉重的高考,对这样江苏高考的减招仍然是义愤填膺,我对一个朋友调侃了一番,她说我是两耳不闻窗外事,却也没有一心只读圣贤书。我认为无关于己的事情就不要去徒增话题量了,她却说人家这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也许这种对与自己无利益关系的态度,是批判的。但我总觉得无关于己的事情,就别参与了。如今网络时代如此发达,愤青的力量也那么强大。一阵阵的言语攻击抑或是人身攻击,倘若能改变什么,那便是最好了,但一些决定往往真的是无可奈何,谁都想维护自己的利益,却又往往对一个乞丐表现自己的同情心,当这个“同情”的对象变得更加广大,主体中的个体变的更加渺小的时候,没有人会接受这样体现的善良。我们都在从自身的利益发展,而就我所知,哪怕是步入大学,干实事的我们又有多少,简单的就是混个文凭,而一个二三流大学的文凭于我们,又有多大的作用呢。
都只是看客,不必当真。
平时挺羡慕别人自我形成的一套完备理论,按照自我限定的标准生活,虽呈现的并不总是符合大众审美标准,但至少算是个性的独特之处。
朋友圈有时候会让人迷失,看见别人晒的美食,风景,对我们多少有点影响。我时常看见别人在朋友圈发表一段自己的感言,对于这些观点,我都会浏览一番,有些不敢苟同,有些留个赞然后离开。偏激的想法是这个时代大多愤青的共同处。不知道为什么,我总对一些无关于己的事情很淡漠,总认为言论的压力太大了,一言不和,你便会被推往风头浪尖处,任由世人围观你的生活,对你进行各种评论。
例如最近的高考事件。虽说我也是江苏出来的,如今在一个二流大学平平淡淡地生活。虽说不那么努力,偶尔却也会尽心尽力。一些同学虽说都是经历过沉重的高考,对这样江苏高考的减招仍然是义愤填膺,我对一个朋友调侃了一番,她说我是两耳不闻窗外事,却也没有一心只读圣贤书。我认为无关于己的事情就不要去徒增话题量了,她却说人家这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也许这种对与自己无利益关系的态度,是批判的。但我总觉得无关于己的事情,就别参与了。如今网络时代如此发达,愤青的力量也那么强大。一阵阵的言语攻击抑或是人身攻击,倘若能改变什么,那便是最好了,但一些决定往往真的是无可奈何,谁都想维护自己的利益,却又往往对一个乞丐表现自己的同情心,当这个“同情”的对象变得更加广大,主体中的个体变的更加渺小的时候,没有人会接受这样体现的善良。我们都在从自身的利益发展,而就我所知,哪怕是步入大学,干实事的我们又有多少,简单的就是混个文凭,而一个二三流大学的文凭于我们,又有多大的作用呢。
都只是看客,不必当真。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