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里看山,山里看城——漫游重庆
二零一五年七月三十日,期待了许久的重庆之旅,在一个未亮的清晨开始,虚度了况呛况呛的时光,穿过数不清的隧道河流,赢过输过几把扑克,一天一夜的火车,终于到达。
重庆,初见,不见雾气只见骄阳,不见重山只见高楼,城市的道路在起起伏伏中延伸,倒也是另一番穿山越岭,不过穿的是楼房,越的是商场。
二零一五年七月三十一日,第一天上午,在小憩和一碗豆花饭中打发过去,第一次尝试豆花饭,难以理解重庆人的胃口,粗糙的豆花只蘸辣酱配饭,不似菜也不是主食,不伦不类,尝尝作罢。
下午,磁器口,同哥嫂,傍晚,骤雨,浅尝辄止。
尝过凉糕,觉得不错,红糖不腻,晚上没实现一路走一路吃的愿望,在一家挺小资的店填了肚子,回去洗澡道晚安。
二零一五年八月一日,第二天,约了小伙伴去解放碑,早早搭地铁赶去见面,在解放碑边上一家巷子老面试吃重庆小面,被舌尖上的中国费了大功夫推荐的美食,被重庆人奉为日常的面点,期待挺高。
吃面的小馆子生意不错,一个人,一碗面,高矮两张凳子,随意地在路边。油淋淋的面端上来,几片青菜,浮满花椒,我还一时不知怎么下嘴,几口以后,赶忙找水,面剩了大半,决心日后早餐清淡些。
一路以来,当地人无论男女老少,全操着一口重庆话,让我有些怕生。加上豆花饭和小面,让我这个习惯清汤小炒,豆浆油条的姑娘不适应了许久。
还好,小伙伴是重庆人,问路砍价他全包,我偷闲。
解放碑周围是商圈,不高不壮的解放碑在高楼大厦的环抱下着实不起眼,游客甚多,随意拍了几张照片,前往下一处,长江。
来重庆前就定好要去坐长江索道,平日里是重庆人的出行工具,乘缆车缓缓地从江面驶过,主要为赏景,但暑假里游客将小小的缆车挤得满满的,视线受阻,不很高兴,不过远远眺望长江大桥,确实是我想象中那样,不过正逢艳阳,若是微雨,更美。
后来乘公交晃荡到洋人街,游乐场而已,没什么风景,坐缆车看看全景,尝了尝酸辣粉,不知是我运气不好碰到不正宗的,还是不合我口味,酸多过辣,一般般。倒是凉面,挺惊艳的口感。
下午去洪崖洞,各式各样的小店,三楼是美食街,终于满足了我吃不停的意愿,尝了一家的血旺,真是不错,以致我回家许久,还甚是想念。
晚上同嫂子散步,在离家很近的烟灯山公园,拎着蒲扇,灯光很少,很安静。回家路上,学地道重庆人,在盛夏的夜晚,端着小碗,舒服的吃一碗冰粉凉虾,口感挺好,特别是在燥热的一天以后,算是意外之喜吧。
二零一五年八月二日,第三天,和小伙伴带着旅游的心,坐着崇敬的事——接受革命教育。拜访了位于歌乐山的烈士墓,白公馆,渣滓洞。参观的人很多,但大多是团队旅游,像我们这样的散客很少。
此行唯一想看的,香山别墅,确实是我想的那样,毕竟是大美女胡蝶住过的地方,但房间里的陈设全无,四面墙壁挂满了革命资料,人太多,无心细看。
在渣滓洞,遇到一队澳门来的学生,我不知道他们能在这人挤人的旅游景点获得多少感触,我实在无感。但从侧门出来准备离开的时候,俯视,看到昔日住满囚犯装满刑具的监狱,如今就像一座安于林中的恬淡小院,还是有几分唏嘘。
中午再游磁器口,找了一处评价不错的火锅店歇脚,安慰我爬一上午山的双腿。和小伙伴在鄙视的眼神下,点了全店独一份的鸳鸯火锅,不过后来我们挺庆幸这个决定的。重庆的地道老火锅,名不虚传,确实辣,太辣了,在清汤涮锅和一大瓶矿泉水的支撑下结束了这次重庆火锅初体验。
下午在磁器口溜溜达达,烤串刨冰啥的一直没断过,我还挺讶异于重庆人有了火锅和小面,还如此热衷于烧烤,没办法,入乡随俗,一路吃着。
在磁器口拐进了一条很文艺的小路,处处留影,只可惜我请的摄像师不好,不然还能拍出我和小狗的午后情调。
晚上被哥嫂带去一家他们认可过的串串香店,怪我孤陋寡闻,没吃过。和火锅相似的感觉,变成了小串放在锅里煮,辣是我可以接受的范围,然而在我飞速填满签筒之后,饱饱的满足感还是让我有一种,不枉做过重庆人的感觉。
二零一五年八月三日,第四天,重庆市区最高点,南山,和小伙伴。
从公交驶进林区,就是反反复复的盘山路,清清爽爽的山风,满心满眼的绿意。
南山植物园,算是我挺喜欢的一个景点,虽然和许多不同城市的不同园林十分相似,但是我还是喜欢这种行走在绿色之中的感觉,爱满树深红浅黄,连呼吸都变得轻快而舒畅,饱满而丰富。然而相似的走走停停,花鸟虫鱼,不必赘述,留白最好。
晚餐吃了万州烤鱼,鲜辣味浓,果然名菜风范。
在重庆的晚餐,除了自家的家常菜,几乎无辣不欢,我也不再管上火长痘,敞开了吃。
二零一五年八月四日,第五天,哪也没去,悠闲虚度。
二零一五年八月五日,第六天,收拾妥当,入蜀。去的是嫂子老家,四川离重庆最近的一个县,邻水,见小美女。
嫂子爸爸热情好客,晚上,一同去公园散步。本来散步很是寻常,但去公园的路倒是不寻常。走得是那号称,世界上本没有路,走得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的小径。惊险地爬上小山包,像是偷渡客般,窃喜。
公园也是寻常,傍晚,散步的人很多,但小县城里最热闹,最繁华,也就如此了吧。
二零一五年八月六日,第七天,天意谷,天意天意,天遂人意。
名字已经很美,景色更胜。
天意谷以瀑布闻名,处处可见瀑布,清潭,绿树就更不用说了,小孩爱玩水,带着水枪,哪哪都要下水比划一番。对于我,踏在湿滑的台阶上,山间的水汽和凉意附上我的头发,就已经要醉了,再脱了鞋袜,踩进清凉的水中,亲切地体会到石砾与肌肤摩擦,坐在水边石块上,捉小虾小蟹,再痛快吃一碗和赣南不同的凉粉,更是惬意。
爬过许多台阶,再沿贴着石壁而建的阶梯往上,向更深的洞穴中探索,我笑称为盗墓笔记。看过洞穴顶端飞驰而下的瀑布,银光闪闪,我想,该是仙人的琼浆玉液被调皮的小人儿偷到这儿来浪费了吧,确实是倾泻呀,恩赐呀。
如果要把这次计划外的旅行算作是天意,那真不虚此行。
二零一五年八月七日,第八天,早餐吃了从没听过的肉汤圆,川地的人们还真是奇怪,汤圆包肉也是新奇,不过味道不错,可以发扬。
下午告别了小美女回重庆。重庆暴雨,我坐在公交上,靠着窗,第一次领略了山城烟雨,城市被笼罩在雾气中,那是我无法言说的美丽,之前对城市的印象都被这一种朦胧而掩盖。
嘉陵江,一座桥,半座城,乌云几片,闪电一道,就这样,一幅画。大概这是我见过最美的重庆,半城烟雨半城雾。
二零一五年八月八日,第九天,武隆。来重庆最不想错过的一个地方,就是武隆,哥嫂也很大方的满足我,驱车近三小时,到仙女山落脚,开车上山,云海翻腾,雾气重重,毫不夸张,重山隐藏其间,不见崖底,美到相机都不想收起来,只想一路看一路拍。
中午尝了哥嫂一直念念不忘的土豆,的确美味,不知做法,有点可惜。
下午去武隆最富盛名的景点,天生三桥,和照片里看的一模一样,我想,这就是对一个地方最高的评价了吧。
天然形成的三座桥,典型丹霞地貌,但又能让人屡屡折服在大自然的造物神奇之上,无法言喻。
最欣喜莫过俯拍到驿站全貌,和电影里的一样,安静的坐落在群山脚下,住在那多好。
晚上在烧烤摊上吃过晚饭,略有遗憾。
二零一五年八月九日,第十天,驱车去芙蓉洞。
沿路风景很美,青山相连,略无阙处,渔人垂钓,碧波泛泛。乌江画廊,名副其实。
芙蓉洞是典型喀斯特地貌溶洞,有几处甚为震撼,洞内竟有悬泉瀑布,飞漱其间,也是造物者之奇妙,只是无人同游,颇为寂寥。
回到重庆,已是下午,到商圈逛逛商场,也算重庆之行面面皆观。
二零一五年八月十日,第十一天,机场,重庆到赣州,一小时四十分钟。这场盛满了重庆夏日的阳光和骤雨的旅行,ending。
重庆,初见,不见雾气只见骄阳,不见重山只见高楼,城市的道路在起起伏伏中延伸,倒也是另一番穿山越岭,不过穿的是楼房,越的是商场。
二零一五年七月三十一日,第一天上午,在小憩和一碗豆花饭中打发过去,第一次尝试豆花饭,难以理解重庆人的胃口,粗糙的豆花只蘸辣酱配饭,不似菜也不是主食,不伦不类,尝尝作罢。
下午,磁器口,同哥嫂,傍晚,骤雨,浅尝辄止。
尝过凉糕,觉得不错,红糖不腻,晚上没实现一路走一路吃的愿望,在一家挺小资的店填了肚子,回去洗澡道晚安。
二零一五年八月一日,第二天,约了小伙伴去解放碑,早早搭地铁赶去见面,在解放碑边上一家巷子老面试吃重庆小面,被舌尖上的中国费了大功夫推荐的美食,被重庆人奉为日常的面点,期待挺高。
吃面的小馆子生意不错,一个人,一碗面,高矮两张凳子,随意地在路边。油淋淋的面端上来,几片青菜,浮满花椒,我还一时不知怎么下嘴,几口以后,赶忙找水,面剩了大半,决心日后早餐清淡些。
一路以来,当地人无论男女老少,全操着一口重庆话,让我有些怕生。加上豆花饭和小面,让我这个习惯清汤小炒,豆浆油条的姑娘不适应了许久。
还好,小伙伴是重庆人,问路砍价他全包,我偷闲。
解放碑周围是商圈,不高不壮的解放碑在高楼大厦的环抱下着实不起眼,游客甚多,随意拍了几张照片,前往下一处,长江。
来重庆前就定好要去坐长江索道,平日里是重庆人的出行工具,乘缆车缓缓地从江面驶过,主要为赏景,但暑假里游客将小小的缆车挤得满满的,视线受阻,不很高兴,不过远远眺望长江大桥,确实是我想象中那样,不过正逢艳阳,若是微雨,更美。
后来乘公交晃荡到洋人街,游乐场而已,没什么风景,坐缆车看看全景,尝了尝酸辣粉,不知是我运气不好碰到不正宗的,还是不合我口味,酸多过辣,一般般。倒是凉面,挺惊艳的口感。
下午去洪崖洞,各式各样的小店,三楼是美食街,终于满足了我吃不停的意愿,尝了一家的血旺,真是不错,以致我回家许久,还甚是想念。
晚上同嫂子散步,在离家很近的烟灯山公园,拎着蒲扇,灯光很少,很安静。回家路上,学地道重庆人,在盛夏的夜晚,端着小碗,舒服的吃一碗冰粉凉虾,口感挺好,特别是在燥热的一天以后,算是意外之喜吧。
二零一五年八月二日,第三天,和小伙伴带着旅游的心,坐着崇敬的事——接受革命教育。拜访了位于歌乐山的烈士墓,白公馆,渣滓洞。参观的人很多,但大多是团队旅游,像我们这样的散客很少。
此行唯一想看的,香山别墅,确实是我想的那样,毕竟是大美女胡蝶住过的地方,但房间里的陈设全无,四面墙壁挂满了革命资料,人太多,无心细看。
在渣滓洞,遇到一队澳门来的学生,我不知道他们能在这人挤人的旅游景点获得多少感触,我实在无感。但从侧门出来准备离开的时候,俯视,看到昔日住满囚犯装满刑具的监狱,如今就像一座安于林中的恬淡小院,还是有几分唏嘘。
中午再游磁器口,找了一处评价不错的火锅店歇脚,安慰我爬一上午山的双腿。和小伙伴在鄙视的眼神下,点了全店独一份的鸳鸯火锅,不过后来我们挺庆幸这个决定的。重庆的地道老火锅,名不虚传,确实辣,太辣了,在清汤涮锅和一大瓶矿泉水的支撑下结束了这次重庆火锅初体验。
下午在磁器口溜溜达达,烤串刨冰啥的一直没断过,我还挺讶异于重庆人有了火锅和小面,还如此热衷于烧烤,没办法,入乡随俗,一路吃着。
在磁器口拐进了一条很文艺的小路,处处留影,只可惜我请的摄像师不好,不然还能拍出我和小狗的午后情调。
晚上被哥嫂带去一家他们认可过的串串香店,怪我孤陋寡闻,没吃过。和火锅相似的感觉,变成了小串放在锅里煮,辣是我可以接受的范围,然而在我飞速填满签筒之后,饱饱的满足感还是让我有一种,不枉做过重庆人的感觉。
二零一五年八月三日,第四天,重庆市区最高点,南山,和小伙伴。
从公交驶进林区,就是反反复复的盘山路,清清爽爽的山风,满心满眼的绿意。
南山植物园,算是我挺喜欢的一个景点,虽然和许多不同城市的不同园林十分相似,但是我还是喜欢这种行走在绿色之中的感觉,爱满树深红浅黄,连呼吸都变得轻快而舒畅,饱满而丰富。然而相似的走走停停,花鸟虫鱼,不必赘述,留白最好。
晚餐吃了万州烤鱼,鲜辣味浓,果然名菜风范。
在重庆的晚餐,除了自家的家常菜,几乎无辣不欢,我也不再管上火长痘,敞开了吃。
二零一五年八月四日,第五天,哪也没去,悠闲虚度。
二零一五年八月五日,第六天,收拾妥当,入蜀。去的是嫂子老家,四川离重庆最近的一个县,邻水,见小美女。
嫂子爸爸热情好客,晚上,一同去公园散步。本来散步很是寻常,但去公园的路倒是不寻常。走得是那号称,世界上本没有路,走得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的小径。惊险地爬上小山包,像是偷渡客般,窃喜。
公园也是寻常,傍晚,散步的人很多,但小县城里最热闹,最繁华,也就如此了吧。
二零一五年八月六日,第七天,天意谷,天意天意,天遂人意。
名字已经很美,景色更胜。
天意谷以瀑布闻名,处处可见瀑布,清潭,绿树就更不用说了,小孩爱玩水,带着水枪,哪哪都要下水比划一番。对于我,踏在湿滑的台阶上,山间的水汽和凉意附上我的头发,就已经要醉了,再脱了鞋袜,踩进清凉的水中,亲切地体会到石砾与肌肤摩擦,坐在水边石块上,捉小虾小蟹,再痛快吃一碗和赣南不同的凉粉,更是惬意。
爬过许多台阶,再沿贴着石壁而建的阶梯往上,向更深的洞穴中探索,我笑称为盗墓笔记。看过洞穴顶端飞驰而下的瀑布,银光闪闪,我想,该是仙人的琼浆玉液被调皮的小人儿偷到这儿来浪费了吧,确实是倾泻呀,恩赐呀。
如果要把这次计划外的旅行算作是天意,那真不虚此行。
二零一五年八月七日,第八天,早餐吃了从没听过的肉汤圆,川地的人们还真是奇怪,汤圆包肉也是新奇,不过味道不错,可以发扬。
下午告别了小美女回重庆。重庆暴雨,我坐在公交上,靠着窗,第一次领略了山城烟雨,城市被笼罩在雾气中,那是我无法言说的美丽,之前对城市的印象都被这一种朦胧而掩盖。
嘉陵江,一座桥,半座城,乌云几片,闪电一道,就这样,一幅画。大概这是我见过最美的重庆,半城烟雨半城雾。
二零一五年八月八日,第九天,武隆。来重庆最不想错过的一个地方,就是武隆,哥嫂也很大方的满足我,驱车近三小时,到仙女山落脚,开车上山,云海翻腾,雾气重重,毫不夸张,重山隐藏其间,不见崖底,美到相机都不想收起来,只想一路看一路拍。
中午尝了哥嫂一直念念不忘的土豆,的确美味,不知做法,有点可惜。
下午去武隆最富盛名的景点,天生三桥,和照片里看的一模一样,我想,这就是对一个地方最高的评价了吧。
天然形成的三座桥,典型丹霞地貌,但又能让人屡屡折服在大自然的造物神奇之上,无法言喻。
最欣喜莫过俯拍到驿站全貌,和电影里的一样,安静的坐落在群山脚下,住在那多好。
晚上在烧烤摊上吃过晚饭,略有遗憾。
二零一五年八月九日,第十天,驱车去芙蓉洞。
沿路风景很美,青山相连,略无阙处,渔人垂钓,碧波泛泛。乌江画廊,名副其实。
芙蓉洞是典型喀斯特地貌溶洞,有几处甚为震撼,洞内竟有悬泉瀑布,飞漱其间,也是造物者之奇妙,只是无人同游,颇为寂寥。
回到重庆,已是下午,到商圈逛逛商场,也算重庆之行面面皆观。
二零一五年八月十日,第十一天,机场,重庆到赣州,一小时四十分钟。这场盛满了重庆夏日的阳光和骤雨的旅行,ending。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