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是好
午后,一位年轻的妈妈推着一个一岁多的男孩子来我菜摊买菜,她停下来选玉米,孩子开始好奇地东看西看,然后两只脚伸进同一个分腿放的空洞,身体往下滑。我提醒妈妈孩子要下车,妈妈不慌不忙地解开分腿的带子,放他下来,然后继续选菜。看来孩子不是第一次这样下车,而他第一次尝试这样下车是怎么想到这个办法的呢?小男孩可真聪明!我问妈妈才知道他不过一岁两个多月。小男孩一手拿一个土豆,望着妈妈,我笑着问他:“你想吃土豆吗?”妈妈转过头立即从他手里夺过土豆放回去:“不许拿,阿姨卖钱的。”还大声呵斥孩子,小男孩望着妈妈,眼睛那么清亮……我想说点什么,又没有说。可是妈妈付完玉米的钱又叫我拿袋子给她选土豆!不管她本来就计划买土豆还是看孩子拿土豆提醒了她,何不让孩子参与选购呢?这样从小就锻炼孩子自主选择和帮助妈妈的意识和能力,俯下身去,笑对孩子,一起参与,多愉快的亲子教育和生活体验呀!
再后来孩子好奇地去拿小番茄(红红的小番茄很是引诱小孩子,我一般让他们自己或者带孩子的大人拿一两个。)妈妈的呵斥变成了怒斥,用手指着孩子吓唬他,打他的手!不许拿!!孩子还是用清亮的眼睛望着妈妈,没有无辜委屈的表情,也没有哭。或许他已经习惯了!然后她又决定买点小番茄给孩子!!
可能妈妈的本意是想教育孩子: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拿,但自始自终她都没有明确地这样告诉孩子,反而在她一次又一次地呵斥中孩子对她的反应习以为常,可他对这个新新世界充满了强烈的好奇,所以下一次他还是会去看,去拿,去摸,而他探索的积极性会渐渐失去。或许他会变成一个听妈妈的话的乖孩子,可是,妈妈的话都是对的吗?都是真正对孩子好的吗?
再后来孩子好奇地去拿小番茄(红红的小番茄很是引诱小孩子,我一般让他们自己或者带孩子的大人拿一两个。)妈妈的呵斥变成了怒斥,用手指着孩子吓唬他,打他的手!不许拿!!孩子还是用清亮的眼睛望着妈妈,没有无辜委屈的表情,也没有哭。或许他已经习惯了!然后她又决定买点小番茄给孩子!!
可能妈妈的本意是想教育孩子: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拿,但自始自终她都没有明确地这样告诉孩子,反而在她一次又一次地呵斥中孩子对她的反应习以为常,可他对这个新新世界充满了强烈的好奇,所以下一次他还是会去看,去拿,去摸,而他探索的积极性会渐渐失去。或许他会变成一个听妈妈的话的乖孩子,可是,妈妈的话都是对的吗?都是真正对孩子好的吗?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