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族尊严——平民的逆袭路径
吹笛在湖北 发表于独角兽博客 2015-11-14 9:42:00
原题:孔子、韩愈、毛泽东、鲁迅为什么出名 ——「一个平民获得尊严的方式」
一、阅读韩愈可以知道一个平民获得尊严的方式
一个地位低下的士人,一个富有野心的人,一个为其处境所抑制的人,怀着急切心情,如何寻找到能使自己出名、改变人生的机会或途径呢?
从社会学角度看,一般是走「读书改变命运」的科举之途。科举制度下,知识与人生就建立起了关系。其实,知识与人生的关系是丰富的。知识有不同的目的,人生便有不一样的样态。西方的士人,如苏格拉底、康德,知识用来孜孜以「研究问题」,获得的是知识人生,而中国士人则将知识用来求得「功成名就」,为的是获得伦理人生。西方「研究问题」是求真的人生,中国「功成名就」是求善的人生,中外士人的人生追求不是一个价值取向。
所以,中国的士人本质上就没有面向学问、以学术为业的知识性人生的一面。韩愈首创「道统说」、「不平则鸣说」,实质追求的是做圣贤、做人师、做新贵,立意在扬名立万的伦理一面。孔子这样,韩愈这样,毛泽东、鲁迅都这样。表面上看,韩愈愈是文章万丈,愈是俗不可耐。他的三上宰相书,哭穷文,五原和诗歌均现出鄙陋低俗的一面。但是韩愈流芳百世了。在世时作为庶士平民,他抵达了利禄富贵还有文化话语权,他的中唐古文运动叫后人折服,获得了当世和后世的尊严。
阅读韩愈的成功学,可以知道一个平民获得尊严的方式。
二、贵族的尊严来自哪里?
与平民艰难获得尊严相对的,是贵族尊严。贵族的尊严似乎是天生的。
孟子说:「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巨室之所慕,一国慕之;一国之所慕,天下慕之;故沛然德教溢乎四海。」所谓巨室,乃贵族也。安稳了贵族,就安稳了天下,足见贵族所具有的巨大向心召唤力。贵族是靠什么来获得和维护他那阶层的影响和尊严?答案是美德。贵族积代以致,一代代养成了每一个日常细节的习惯。微小的职责中也会按照极其严格的礼节履行,这就自然表现出一种翩翩风度和高雅神态。在一般情况下,贵族的气质仪表足以左右世人。
反之,一个地位低下的人,希望自己出名所靠的必然不是「伦理美德」的贵族伎俩。礼貌全然是大人物的美德,它不会使他们以外的任何人受到敬重。平民没有积累,平民是些无财产阶层。
「无恒产者无恒心」,首先没有社会荣誉。平民在物质上完全同资产贵族拴在一起,换言之,物质来源依附贵族。在经济上属于无财产阶层的平民,在物质上完全与贵族拴在一起的同时,精神上也必然依赖他们,便没有自身社会荣誉。譬如平民有一个嗜好,就是热烈围观和激动于贵族的每一项活动,出行、生日、婚礼等,并以之为公共节假日来庆祝。换言之,平民之所以贫穷,之所以对贵族(亦含富有者、权威者)处于依附地位,是因自己没有精神生产能力。确切说,平民不能给社会提供规则、给经济提供秩序、给伦理提供美德,最终自然也无法为本阶层提供社会荣誉,以之产生足够抗衡贵族的力量。
平民被贵族所左右这回事,马克思是从另一个角度谈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个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的资料。」
三、庶族获得影响和尊严靠的是另一个东西
庶族获得影响和尊严靠的是另一个东西,只有拼其一生的资源:勤奋读书、勇敢、聪明和慈悲,这些是穷人获得尊严的资本,是过渡到尊严境地的桥梁。这些东西是平民的专利,这些东西在贵族的美德面前都大为逊色,本身不会获得尊严。
韩愈是一个庶士,所靠的不可能是「翩翩风度和高雅神态」。他没有积代而来的贵族美德,更没有支撑这些美德的政治、文化和经济资源。那么,他这么一个庶士获得尊严的方式,具体说,后来得到了当朝和后世的名声,获得声望的方式,是什么?答案是:
勤奋读书,获得结构知识。
不平则鸣,写放胆文。
著书授徒,搞「运动」。
卑谦、无耻、勤奋和不怕死。
读书有思想。韩愈从小父母双亡,读书不要人劝,非常勤奋。而且会读书,读他后来写的《师说》,就知道他的思想站到了时代潮头上。他的《师说》锐利,站到了儒释道争夺话语权,背后是庶族新官僚向世族士大夫展开压迫和挑战的转型十字路口。他要做新潮流的领军人。所以,韩愈一是会读书,解决了衣食温饱,获得起码的尊严。韩愈读书勤奋,也读书有思想,埋下了发展的草蛇灰线。这是人生发展基础。
写放胆文。唐代做官需要干谒,韩愈给朝官写信悲天呛地,哀怨又不屑,很会做游戏。「今阁下为辅相亦近耳。天下之贤才岂尽举用?」还有我这样一个贤才在野,您能说您尽职了吗?符合圣人贤者所为吗?韩愈敢说、能说、说得不愈矩。「枪打出头鸟」的反意,是不出头没人注意。鲁迅五四新文学运动所以引人注目,就是他的一番淋漓说辞:「不读中国书」、「娜拉出走后不是当妓女,就是回来」、「这孩子会死的」和「我一个也不饶恕」这样的说话方式和精神,引人侧目,也是引人注目的一种。李敖说「鲁迅第一,我第二」,原来是个修辞,但从此人们记住了这个修辞和修辞者。
搞运动。韩愈振臂一呼,搞了一个「中唐复古运动」。毛泽东也喜欢搞运动,最早的中央执委成员,只怕是搞了个「湖南农民运动」、搞了个农民运动讲习所才进入党中枢的。鲁迅也参加和领导运动,鲁迅喜欢演讲,也善于演讲,办杂志是一生的爱好,最大的运动组织,是参加了极左翼作家联盟,左翼运动。没有左联,不会有后世的宣传,「三个最,六个核心词」对他的褒奖。那时能说会写的多了,唯有鲁迅如日中天一百年。这是参加运动的好处。孔子弟子三千、门徒七十二,实际是孔子的强大布道团。研究者就认为孔子杏林立坛培育孔门,周游列国,实际是搞了一场儒学宣讲运动。为什么要搞运动?天主教、基督教有今天,就是多亏基督的门徒保罗。答案是获得影响力和合法性,促使事业代代传。
韩愈在一份干谒信《给于襄阳书》中,呼吁于襄阳提携后人给一个机会,这个提携不是白给的:你死了之后,我可以继续为你传名。
「莫为之前,虽美而不彰;莫为之后,虽盛而不传」(《与于襄阳书》)
拉队伍。一个人在前没有人提携,长的再俊美奇葩也没有人知道;一个人在后没有人承传其事业,再隆盛也就人走茶凉、过眼云烟了。这就是为什么韩愈要立门授徒,建立自己的「韩门」子弟兵的原因。李翱、张籍、孟郊、李贺等都是韩门子弟。实际上,一个平民要获得尊严,就是要建立学说、拉帮结派。韩愈进士及第,诠试不过关,在阳山幕府佐僚打工的任上,著《原道》「五原」韩学,提出正当性,为新儒学立法。空闲时加紧做文坛「师者」,招收信徒门生,口号是「续接孔道的」。行文说话「敢为天下先」,加上才气。刘禹锡说韩愈,「手持文柄,高视寰海。权衡低昂,瞻我所在。三十馀年,声名塞天」,头顶已经有了光环。
讲才干不讲道德。最后,卑谦、勤奋、不怕死和隐忍,会来事,这是有野心平民的先天伎俩。韩愈娴熟得很,一点不会不好意思。譬如鲁迅拒绝上街游行,拒绝绝交日本人,拒绝搬离租界,拒绝不骂人,鲁迅都有理由,没有一点不好意思。平民没有荣誉可讲,刮人眼目是硬道理,我是流氓我怕谁。所以平民不看荣誉道德,只看能力才干。卑谦、苦斗、不怕死和忍受,这是平民一代人完成三代人的积累,必须在才能、学识、功绩上超级赶工而刺目,给人产生的影响。
造神美化。韩愈还会搞造神运动。远贬潮州时,强盗不走白路。那里不是地势偏远,民人愚昧不开化吗?好。韩愈就搞出个鳄鱼听令的传说,立祠以塑像,散布拜像者有人中了状元的舆论。他侧面蛊惑国子监的一众师生,聚集皇城,伏阙示威:请求皇上让德高望重的韩先生来教诲吧,否则罢课罢教。韩愈在世就有了神话性,又有圣贤性了。
四、仅讲尊严已不够了,你打算做哪一级别的人物?
上述,就是一个平民获得尊严的方式。核心是「莫为之前,虽美而不彰;莫为之后,虽盛而不传」, 做人要抢在众人前面,才出人头地;做事要培养后续者,才事业不衰。所以他振臂一呼,有云集响应。说到底,一个个人奋斗的故事背后,韩愈踏对世族社会向庶士社会转型的节奏。韩愈代表的是一个新兴社会阶层,名望也来自这个阶层。他的成功也预告了这个未来社会主干阶层的来临。
一个倚重平民的时代渐渐来临了。平民时代上下通道打通,是一个出人物的时代。因为仅讲尊严、流芳百世是不够的。似乎无形的尊严已经不吸引人,做一个现世的呼风唤雨的人物才有意思。你打算做哪一级别的人物呢?
时下,是平民时代的继续,而且更加飞奔在平民时代。1)读书有思想,2)写放胆文,3)搞运动,4)拉队伍,5)讲才干不讲道德,6)造神美化。做到这六点,小则获得无形尊严;大者称为在世人物。孔子三千年出一个,韩愈五百年出一个,毛泽东一百年出一个,鲁迅五十年出一个,大凡草民一年出几百万个。从三千年到一年,你打算做多少年出一个的人物呢?
原文链接:http://www.jiluzhe.net/archives/2521
原题:孔子、韩愈、毛泽东、鲁迅为什么出名 ——「一个平民获得尊严的方式」
一、阅读韩愈可以知道一个平民获得尊严的方式
一个地位低下的士人,一个富有野心的人,一个为其处境所抑制的人,怀着急切心情,如何寻找到能使自己出名、改变人生的机会或途径呢?
从社会学角度看,一般是走「读书改变命运」的科举之途。科举制度下,知识与人生就建立起了关系。其实,知识与人生的关系是丰富的。知识有不同的目的,人生便有不一样的样态。西方的士人,如苏格拉底、康德,知识用来孜孜以「研究问题」,获得的是知识人生,而中国士人则将知识用来求得「功成名就」,为的是获得伦理人生。西方「研究问题」是求真的人生,中国「功成名就」是求善的人生,中外士人的人生追求不是一个价值取向。
所以,中国的士人本质上就没有面向学问、以学术为业的知识性人生的一面。韩愈首创「道统说」、「不平则鸣说」,实质追求的是做圣贤、做人师、做新贵,立意在扬名立万的伦理一面。孔子这样,韩愈这样,毛泽东、鲁迅都这样。表面上看,韩愈愈是文章万丈,愈是俗不可耐。他的三上宰相书,哭穷文,五原和诗歌均现出鄙陋低俗的一面。但是韩愈流芳百世了。在世时作为庶士平民,他抵达了利禄富贵还有文化话语权,他的中唐古文运动叫后人折服,获得了当世和后世的尊严。
阅读韩愈的成功学,可以知道一个平民获得尊严的方式。
二、贵族的尊严来自哪里?
与平民艰难获得尊严相对的,是贵族尊严。贵族的尊严似乎是天生的。
孟子说:「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巨室之所慕,一国慕之;一国之所慕,天下慕之;故沛然德教溢乎四海。」所谓巨室,乃贵族也。安稳了贵族,就安稳了天下,足见贵族所具有的巨大向心召唤力。贵族是靠什么来获得和维护他那阶层的影响和尊严?答案是美德。贵族积代以致,一代代养成了每一个日常细节的习惯。微小的职责中也会按照极其严格的礼节履行,这就自然表现出一种翩翩风度和高雅神态。在一般情况下,贵族的气质仪表足以左右世人。
反之,一个地位低下的人,希望自己出名所靠的必然不是「伦理美德」的贵族伎俩。礼貌全然是大人物的美德,它不会使他们以外的任何人受到敬重。平民没有积累,平民是些无财产阶层。
「无恒产者无恒心」,首先没有社会荣誉。平民在物质上完全同资产贵族拴在一起,换言之,物质来源依附贵族。在经济上属于无财产阶层的平民,在物质上完全与贵族拴在一起的同时,精神上也必然依赖他们,便没有自身社会荣誉。譬如平民有一个嗜好,就是热烈围观和激动于贵族的每一项活动,出行、生日、婚礼等,并以之为公共节假日来庆祝。换言之,平民之所以贫穷,之所以对贵族(亦含富有者、权威者)处于依附地位,是因自己没有精神生产能力。确切说,平民不能给社会提供规则、给经济提供秩序、给伦理提供美德,最终自然也无法为本阶层提供社会荣誉,以之产生足够抗衡贵族的力量。
平民被贵族所左右这回事,马克思是从另一个角度谈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个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的资料。」
三、庶族获得影响和尊严靠的是另一个东西
庶族获得影响和尊严靠的是另一个东西,只有拼其一生的资源:勤奋读书、勇敢、聪明和慈悲,这些是穷人获得尊严的资本,是过渡到尊严境地的桥梁。这些东西是平民的专利,这些东西在贵族的美德面前都大为逊色,本身不会获得尊严。
韩愈是一个庶士,所靠的不可能是「翩翩风度和高雅神态」。他没有积代而来的贵族美德,更没有支撑这些美德的政治、文化和经济资源。那么,他这么一个庶士获得尊严的方式,具体说,后来得到了当朝和后世的名声,获得声望的方式,是什么?答案是:
勤奋读书,获得结构知识。
不平则鸣,写放胆文。
著书授徒,搞「运动」。
卑谦、无耻、勤奋和不怕死。
读书有思想。韩愈从小父母双亡,读书不要人劝,非常勤奋。而且会读书,读他后来写的《师说》,就知道他的思想站到了时代潮头上。他的《师说》锐利,站到了儒释道争夺话语权,背后是庶族新官僚向世族士大夫展开压迫和挑战的转型十字路口。他要做新潮流的领军人。所以,韩愈一是会读书,解决了衣食温饱,获得起码的尊严。韩愈读书勤奋,也读书有思想,埋下了发展的草蛇灰线。这是人生发展基础。
写放胆文。唐代做官需要干谒,韩愈给朝官写信悲天呛地,哀怨又不屑,很会做游戏。「今阁下为辅相亦近耳。天下之贤才岂尽举用?」还有我这样一个贤才在野,您能说您尽职了吗?符合圣人贤者所为吗?韩愈敢说、能说、说得不愈矩。「枪打出头鸟」的反意,是不出头没人注意。鲁迅五四新文学运动所以引人注目,就是他的一番淋漓说辞:「不读中国书」、「娜拉出走后不是当妓女,就是回来」、「这孩子会死的」和「我一个也不饶恕」这样的说话方式和精神,引人侧目,也是引人注目的一种。李敖说「鲁迅第一,我第二」,原来是个修辞,但从此人们记住了这个修辞和修辞者。
搞运动。韩愈振臂一呼,搞了一个「中唐复古运动」。毛泽东也喜欢搞运动,最早的中央执委成员,只怕是搞了个「湖南农民运动」、搞了个农民运动讲习所才进入党中枢的。鲁迅也参加和领导运动,鲁迅喜欢演讲,也善于演讲,办杂志是一生的爱好,最大的运动组织,是参加了极左翼作家联盟,左翼运动。没有左联,不会有后世的宣传,「三个最,六个核心词」对他的褒奖。那时能说会写的多了,唯有鲁迅如日中天一百年。这是参加运动的好处。孔子弟子三千、门徒七十二,实际是孔子的强大布道团。研究者就认为孔子杏林立坛培育孔门,周游列国,实际是搞了一场儒学宣讲运动。为什么要搞运动?天主教、基督教有今天,就是多亏基督的门徒保罗。答案是获得影响力和合法性,促使事业代代传。
韩愈在一份干谒信《给于襄阳书》中,呼吁于襄阳提携后人给一个机会,这个提携不是白给的:你死了之后,我可以继续为你传名。
「莫为之前,虽美而不彰;莫为之后,虽盛而不传」(《与于襄阳书》)
拉队伍。一个人在前没有人提携,长的再俊美奇葩也没有人知道;一个人在后没有人承传其事业,再隆盛也就人走茶凉、过眼云烟了。这就是为什么韩愈要立门授徒,建立自己的「韩门」子弟兵的原因。李翱、张籍、孟郊、李贺等都是韩门子弟。实际上,一个平民要获得尊严,就是要建立学说、拉帮结派。韩愈进士及第,诠试不过关,在阳山幕府佐僚打工的任上,著《原道》「五原」韩学,提出正当性,为新儒学立法。空闲时加紧做文坛「师者」,招收信徒门生,口号是「续接孔道的」。行文说话「敢为天下先」,加上才气。刘禹锡说韩愈,「手持文柄,高视寰海。权衡低昂,瞻我所在。三十馀年,声名塞天」,头顶已经有了光环。
讲才干不讲道德。最后,卑谦、勤奋、不怕死和隐忍,会来事,这是有野心平民的先天伎俩。韩愈娴熟得很,一点不会不好意思。譬如鲁迅拒绝上街游行,拒绝绝交日本人,拒绝搬离租界,拒绝不骂人,鲁迅都有理由,没有一点不好意思。平民没有荣誉可讲,刮人眼目是硬道理,我是流氓我怕谁。所以平民不看荣誉道德,只看能力才干。卑谦、苦斗、不怕死和忍受,这是平民一代人完成三代人的积累,必须在才能、学识、功绩上超级赶工而刺目,给人产生的影响。
造神美化。韩愈还会搞造神运动。远贬潮州时,强盗不走白路。那里不是地势偏远,民人愚昧不开化吗?好。韩愈就搞出个鳄鱼听令的传说,立祠以塑像,散布拜像者有人中了状元的舆论。他侧面蛊惑国子监的一众师生,聚集皇城,伏阙示威:请求皇上让德高望重的韩先生来教诲吧,否则罢课罢教。韩愈在世就有了神话性,又有圣贤性了。
四、仅讲尊严已不够了,你打算做哪一级别的人物?
上述,就是一个平民获得尊严的方式。核心是「莫为之前,虽美而不彰;莫为之后,虽盛而不传」, 做人要抢在众人前面,才出人头地;做事要培养后续者,才事业不衰。所以他振臂一呼,有云集响应。说到底,一个个人奋斗的故事背后,韩愈踏对世族社会向庶士社会转型的节奏。韩愈代表的是一个新兴社会阶层,名望也来自这个阶层。他的成功也预告了这个未来社会主干阶层的来临。
一个倚重平民的时代渐渐来临了。平民时代上下通道打通,是一个出人物的时代。因为仅讲尊严、流芳百世是不够的。似乎无形的尊严已经不吸引人,做一个现世的呼风唤雨的人物才有意思。你打算做哪一级别的人物呢?
时下,是平民时代的继续,而且更加飞奔在平民时代。1)读书有思想,2)写放胆文,3)搞运动,4)拉队伍,5)讲才干不讲道德,6)造神美化。做到这六点,小则获得无形尊严;大者称为在世人物。孔子三千年出一个,韩愈五百年出一个,毛泽东一百年出一个,鲁迅五十年出一个,大凡草民一年出几百万个。从三千年到一年,你打算做多少年出一个的人物呢?
原文链接:http://www.jiluzhe.net/archives/2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