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安德烈 第三十一封信 两只老虎跑得慢、跑得慢 龙应台
················
十四岁的MM,不见得知道所谓“在人生竞争的跑道上,跑得不够快就会被淘汰”,但是,城乡差距、贫富不均是什么意思,永远不会忘记。有意思的是,这次的“失败启蒙”教给我的,不是“你以后一定要做那城市的人”,而是,“你以后一定不能忍受城乡差距、贫富不均所带来的不公平”。也就是说,“失败启蒙”给我的教训,不是打入“成功者”的行列,而是,你要去挑战、去质疑“成功者”的定义。
··············
(读者来信)MM稍微敢回复的:
亲爱的MM:
未来是什么?我要做什么?答案是,我不知道。我毕业自台大,留学过美国,有硕士学位,现在有一份工作,看起来一切正常,但是,没有人知道我心中的恐惧。我每天准时上班,但是,在工作上没有任何成就感。我觉得,这个办公室里有我没我一点差别都没有。下班走在回家的路上,我又觉得,这个社会有我没我也没两样。
办公室里比我年长的人,显得很自信、成熟,好像很清楚自己在干什么。比我年轻的人,显得很有企图心,很有冲劲,好像很清楚自己要什么。只有我,彻底的“平庸”,没有人会问我在干什么,没有人对我有兴趣,没有人想跟我做朋友。我的老板看不见我,我的同僚也对我视若无睹。可以说,他们完全不认识我,或说,我根本不让他们认识我。
小时候写作文《我的志愿》,我就不知道要写什么,现在,我已经三十岁了,不再有人问我的“志愿”是什么,我仍旧不知道什么才是有意义的人生,半夜惊醒,一身冷汗,黑夜里坐起来,只有茫然和恐惧。
你问我有没有压力?有啊,我感觉到别人都在尽力表现,拼命向前。人生显然就是适者生存的竞争跑道,我觉得很害怕。我还很年轻,前面的路看起来很长,所有的人都在快跑,你一个人慢慢走,感觉很寂寞,心也很慌,好像随时会被淘汰,丢弃。我也想变成众人的一分子,跟着大家的速度跑步,可是··········我很平庸,没有自信·····写这封信,都让我颤抖。
PM(台北)
PM:
设想一个跑道上,有人正在跑五千米,有人在拼百米冲刺,也有人在做清晨的散步。那跑五千米的人,看见那跑百米的人全身紧张、满面通红,心里会“颤抖”吗?不会的,因为他知道自己是跑五千米的。
那清晨散步遛狗的人,看见那跑五千米的人气呼呼地追过来了,他会因而恐惧,觉得自己要被“淘汰”了吗?不会的,因为他知道自己是来散步的。
你真的“平庸”吗?其实要看你让自己站在哪一条跑道上。如果你决定做那清晨散步的人,怎么会有“平庸”的问题呢?会不会你的气定神闲,你的温和内敛,你的沉静谦逊,反而就是你最“杰出”的人格特质呢?
MM
MM其实不敢回复的:
龙博士:
我是香港人,今年二十五岁。最近读到你给安德烈的信,《给河马刷牙》,带给我难以抚平的思想震撼。你说给安德烈的话,就像对着我说的一样,我就像被当天棒打,从混乱中突然清醒下来,回头一看自身,顿时颓然·········就像自己以往一直向着错的方向走,虽然没有因挫折而放弃自己的人生,却是越走越错。
“我也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力,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这句话刺伤了我那潜藏的伤口,我正是每天在“被迫谋生”的痛苦中挣扎的人。
还不到十八岁的我,因为家庭环境不好,就辍学到一间小公司的工作。数年之后,就是我妈妈过世的那年,我半工半读考上了一所学院,可惜最终因为实在太累而放弃了。二十三岁的时候,我结婚了,我是为爱而结婚的,渴望拥有自己的家庭,而且以为,只要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扛起一个家是没有问题的。可是,现在我才真正体会到现实生活的沉重,压得我透不过气,抬不起头,简直无法呼吸。为了生活,所有的理想都不得不放弃,想再读书,也只是一场虚妄的梦。我认识到自己的卑微,失败,而且似乎将是永远的失败。
到今天才发现自己的将来没什么希望!叫我要怎么面对自己,我还有希望吗?希望在哪里呢?
SS
SS:
大树,有大树的长法;小草,有小草的长法。这世上大部分的人,都是小草。你不是孤独的。 MM
MM:
我读了《给河马刷牙》,边读边哭,足足哭了三分钟。我不可克制地在检查自己的灵魂:我每天在想什么,在做什么,说什么,梦什么,我所有的愤怒、挫折,我的伤心和失望·········好些年了,我觉得我一直没法找到一种语言去表达或者释放积压在我心里的感受,我觉得我一直在绝对的孤独里跟自己挣扎——一直到我读了你的《给河马刷牙》。
你对“平庸”的说法,使我心中涌上一股痛苦的感激。我是一个结了婚的三十岁的女人。婚姻生活并没有让我觉得幸福,反而使我紧张、暴躁、不安。家务事琐碎复杂,想到要生孩子更让我充满恐惧。丈夫回家往往累得倒头就睡,我一个人要面对生活中所有的问题。我常觉得,我不是他的妻,我是要承担一切重担的妈。
我发现自己每天都在一种紧张、混乱、无助、激动的情绪里。对丈夫,我不是在吼叫就是在哭。最好笑的是,我自己是一个社会工作者,专门协助情绪不稳定的儿童,辅导他们理解自己的情绪,调节自己的情感表达,可是我对自己的挫折,那么无助。我很想、很想知道,比我年长的女性如你,是不是也经历过这个阶段?二十一世纪的新女性,在她三十岁的时候,要怎么做人生的种种决定?
婷婷
婷婷:
如果我说,是的,MM也经历过这样的痛苦和迷茫,你是否会觉得多一点力量呢?是的,我经历过。而且,很多我的女性朋友们,不论她们现在如何“成功”,也都走过这样的黑暗。
MM
龙教授:
我们应往哪里去?
年轻的我们不是平庸,不是失败,而是看不到现实的出路。
在你成长的时代,不论是身处台湾还是香港,只要努力和勤奋就不会有太差的回报。一个中学毕业生,凭着虚心学习和敢于抓着机遇的自信,不难成为老板/管理层,在社会的阶梯向上爬·······那是因为那时大家的起点都低。
但我们这一辈,在全球化的洪流中,却要跟世上所有的人竞争。在讲求品牌和格调的消费市场,后进者多么的无能为力。还有以往养尊处优的专业人士,一下子要跟大陆和印度的人竞争······我们渐渐失去大声表达的勇气。
过往的教育令我们的价值包含自由、真理、平等,但现实的压迫使我们在功能组别分组投票时,还是会选一个捍卫自己专业界别利益和这畸形选举制度的候选人。或许我们对他的政治立场有意见,但他毕竟能保护我们的利益。“自私”被放在“平等‘之上,可惜我们没有太多选择。
老师念的“先天下之忧而忧”,本应要使我们争取、抗争,但经济的紧张力早使我们失去大声表达的勇气。工作害怕输给印度和大陆;投票没有依照心里的价值;“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更像是午夜的梦话。这可能不是失败,可能不是平庸,但足够使我们觉得自己很逊。
年轻的一代,纵然受过了高等教育,却茫然无法前进,快乐似乎是很远很远。我很茫然。
YP (台北)
十四岁的MM,不见得知道所谓“在人生竞争的跑道上,跑得不够快就会被淘汰”,但是,城乡差距、贫富不均是什么意思,永远不会忘记。有意思的是,这次的“失败启蒙”教给我的,不是“你以后一定要做那城市的人”,而是,“你以后一定不能忍受城乡差距、贫富不均所带来的不公平”。也就是说,“失败启蒙”给我的教训,不是打入“成功者”的行列,而是,你要去挑战、去质疑“成功者”的定义。
··············
(读者来信)MM稍微敢回复的:
亲爱的MM:
未来是什么?我要做什么?答案是,我不知道。我毕业自台大,留学过美国,有硕士学位,现在有一份工作,看起来一切正常,但是,没有人知道我心中的恐惧。我每天准时上班,但是,在工作上没有任何成就感。我觉得,这个办公室里有我没我一点差别都没有。下班走在回家的路上,我又觉得,这个社会有我没我也没两样。
办公室里比我年长的人,显得很自信、成熟,好像很清楚自己在干什么。比我年轻的人,显得很有企图心,很有冲劲,好像很清楚自己要什么。只有我,彻底的“平庸”,没有人会问我在干什么,没有人对我有兴趣,没有人想跟我做朋友。我的老板看不见我,我的同僚也对我视若无睹。可以说,他们完全不认识我,或说,我根本不让他们认识我。
小时候写作文《我的志愿》,我就不知道要写什么,现在,我已经三十岁了,不再有人问我的“志愿”是什么,我仍旧不知道什么才是有意义的人生,半夜惊醒,一身冷汗,黑夜里坐起来,只有茫然和恐惧。
你问我有没有压力?有啊,我感觉到别人都在尽力表现,拼命向前。人生显然就是适者生存的竞争跑道,我觉得很害怕。我还很年轻,前面的路看起来很长,所有的人都在快跑,你一个人慢慢走,感觉很寂寞,心也很慌,好像随时会被淘汰,丢弃。我也想变成众人的一分子,跟着大家的速度跑步,可是··········我很平庸,没有自信·····写这封信,都让我颤抖。
PM(台北)
PM:
设想一个跑道上,有人正在跑五千米,有人在拼百米冲刺,也有人在做清晨的散步。那跑五千米的人,看见那跑百米的人全身紧张、满面通红,心里会“颤抖”吗?不会的,因为他知道自己是跑五千米的。
那清晨散步遛狗的人,看见那跑五千米的人气呼呼地追过来了,他会因而恐惧,觉得自己要被“淘汰”了吗?不会的,因为他知道自己是来散步的。
你真的“平庸”吗?其实要看你让自己站在哪一条跑道上。如果你决定做那清晨散步的人,怎么会有“平庸”的问题呢?会不会你的气定神闲,你的温和内敛,你的沉静谦逊,反而就是你最“杰出”的人格特质呢?
MM
MM其实不敢回复的:
龙博士:
我是香港人,今年二十五岁。最近读到你给安德烈的信,《给河马刷牙》,带给我难以抚平的思想震撼。你说给安德烈的话,就像对着我说的一样,我就像被当天棒打,从混乱中突然清醒下来,回头一看自身,顿时颓然·········就像自己以往一直向着错的方向走,虽然没有因挫折而放弃自己的人生,却是越走越错。
“我也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力,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这句话刺伤了我那潜藏的伤口,我正是每天在“被迫谋生”的痛苦中挣扎的人。
还不到十八岁的我,因为家庭环境不好,就辍学到一间小公司的工作。数年之后,就是我妈妈过世的那年,我半工半读考上了一所学院,可惜最终因为实在太累而放弃了。二十三岁的时候,我结婚了,我是为爱而结婚的,渴望拥有自己的家庭,而且以为,只要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扛起一个家是没有问题的。可是,现在我才真正体会到现实生活的沉重,压得我透不过气,抬不起头,简直无法呼吸。为了生活,所有的理想都不得不放弃,想再读书,也只是一场虚妄的梦。我认识到自己的卑微,失败,而且似乎将是永远的失败。
到今天才发现自己的将来没什么希望!叫我要怎么面对自己,我还有希望吗?希望在哪里呢?
SS
SS:
大树,有大树的长法;小草,有小草的长法。这世上大部分的人,都是小草。你不是孤独的。 MM
MM:
我读了《给河马刷牙》,边读边哭,足足哭了三分钟。我不可克制地在检查自己的灵魂:我每天在想什么,在做什么,说什么,梦什么,我所有的愤怒、挫折,我的伤心和失望·········好些年了,我觉得我一直没法找到一种语言去表达或者释放积压在我心里的感受,我觉得我一直在绝对的孤独里跟自己挣扎——一直到我读了你的《给河马刷牙》。
你对“平庸”的说法,使我心中涌上一股痛苦的感激。我是一个结了婚的三十岁的女人。婚姻生活并没有让我觉得幸福,反而使我紧张、暴躁、不安。家务事琐碎复杂,想到要生孩子更让我充满恐惧。丈夫回家往往累得倒头就睡,我一个人要面对生活中所有的问题。我常觉得,我不是他的妻,我是要承担一切重担的妈。
我发现自己每天都在一种紧张、混乱、无助、激动的情绪里。对丈夫,我不是在吼叫就是在哭。最好笑的是,我自己是一个社会工作者,专门协助情绪不稳定的儿童,辅导他们理解自己的情绪,调节自己的情感表达,可是我对自己的挫折,那么无助。我很想、很想知道,比我年长的女性如你,是不是也经历过这个阶段?二十一世纪的新女性,在她三十岁的时候,要怎么做人生的种种决定?
婷婷
婷婷:
如果我说,是的,MM也经历过这样的痛苦和迷茫,你是否会觉得多一点力量呢?是的,我经历过。而且,很多我的女性朋友们,不论她们现在如何“成功”,也都走过这样的黑暗。
MM
龙教授:
我们应往哪里去?
年轻的我们不是平庸,不是失败,而是看不到现实的出路。
在你成长的时代,不论是身处台湾还是香港,只要努力和勤奋就不会有太差的回报。一个中学毕业生,凭着虚心学习和敢于抓着机遇的自信,不难成为老板/管理层,在社会的阶梯向上爬·······那是因为那时大家的起点都低。
但我们这一辈,在全球化的洪流中,却要跟世上所有的人竞争。在讲求品牌和格调的消费市场,后进者多么的无能为力。还有以往养尊处优的专业人士,一下子要跟大陆和印度的人竞争······我们渐渐失去大声表达的勇气。
过往的教育令我们的价值包含自由、真理、平等,但现实的压迫使我们在功能组别分组投票时,还是会选一个捍卫自己专业界别利益和这畸形选举制度的候选人。或许我们对他的政治立场有意见,但他毕竟能保护我们的利益。“自私”被放在“平等‘之上,可惜我们没有太多选择。
老师念的“先天下之忧而忧”,本应要使我们争取、抗争,但经济的紧张力早使我们失去大声表达的勇气。工作害怕输给印度和大陆;投票没有依照心里的价值;“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更像是午夜的梦话。这可能不是失败,可能不是平庸,但足够使我们觉得自己很逊。
年轻的一代,纵然受过了高等教育,却茫然无法前进,快乐似乎是很远很远。我很茫然。
YP (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