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帝王眼中的镇江竟然是这样的!
1、始皇帝嬴政
最早重视镇江要地的应数秦始皇了。 据传,秦始皇南巡到镇江,发现镇江这地方有王者之气,命赭衣囚徒凿断京岘山以破王气,此后把朱方改为丹徒,丹徒之名直至现在都在使用。
2、东吴大帝孙权
汉末,孙权自苏州徙治于丹徒西徐陵,发现此地居高临江,便改名为京口,并筑铁瓮城,让其侄坚守。同时,为使镇江不轻易失手,孙权多次亲临镇江检查防务,以提高应战能力。
3、宋武帝刘裕
刘裕是镇江出生的帝王,他借助镇江这一宝地发迹,胸怀大志,十几岁开始充军,历经20多年的征战,终于在公元420年,登基称帝,建立了南朝宋。刘裕出身苦寒,深知百姓之苦,执政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减轻杂税、徭役,促进了当时的经济发展。刘裕称帝前后,十分注意节俭。他的节俭施政策略,为元嘉之治奠定了基础。
4、梁武帝萧衍
梁武帝萧衍对镇江这地方十分看重,他坐上皇位后,把自己的太子萧统安置在镇江南山专心读书。尽管萧统没有继位,但却在镇江南山留下了读书台,并主持编选了《昭明文选》。
5、唐太宗李世民
茅山,在梁唐时被称作“秦汉神仙府,梁唐宰相家”。唐王朝建立后,李世民为稳定天下,招贤纳士,广招人才。一日,他想起茅山高道王远知,于是便同谋士房玄龄一道,微服直奔茅山,拜会王远知。李世民见到王远知后,邀请他参与国家大事。王远知一再推辞,表示年岁已高,只想崇扬道教,为国效力。唐太宗李世民只得依从,并为王远知修建了太平观。公元635年,王远知百岁时搬入太平观,他是茅山道教第十代宗师。
6、宋真宗赵恒
焦山,最早称作樵山,南朝时更名为浮玉。宋真宗赵恒时,为纪念东汉末年处士焦光隐居在此,专门赐名焦山。从那以后,焦山之名一直用到今。
7、明太祖朱元璋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非常看重镇江的地理环境,定都南京后,十分重视镇江的防务,曾在北固山下的凤凰池边,召集大臣们议政。
8、清圣祖康熙
清朝的康熙皇帝在位61年,曾几次南巡。康熙二十八年正月初八那次南巡,从瓜洲渡江登金山,从镇江去常州。在镇江金山脚下北侧,仍保留御码头原址。这次康熙南巡可谓声势浩大,每到一地都有画工将场景绘画出来。从留传的绘画上可以看到,从瓜洲往镇江金山时,大船搏击江涛的画面清晰可见。
9、清高宗乾隆
乾隆在位时南巡次数更多。1751年,也就是乾隆十六年,下江南时第一次上焦山,乾隆并作《游焦山歌》评述金焦二山。以后每次到江南,必临焦山,在第三次南巡前一年,南巡大吏到焦山建造行宫。行宫建成后,乾隆只在宫中小憩,直到第六次南巡时才驻焦山。可以看出乾隆皇帝对镇江,特别是对金焦二山,十分留念
作者:曹树高
来源:金山网
最早重视镇江要地的应数秦始皇了。 据传,秦始皇南巡到镇江,发现镇江这地方有王者之气,命赭衣囚徒凿断京岘山以破王气,此后把朱方改为丹徒,丹徒之名直至现在都在使用。
2、东吴大帝孙权
汉末,孙权自苏州徙治于丹徒西徐陵,发现此地居高临江,便改名为京口,并筑铁瓮城,让其侄坚守。同时,为使镇江不轻易失手,孙权多次亲临镇江检查防务,以提高应战能力。
3、宋武帝刘裕
刘裕是镇江出生的帝王,他借助镇江这一宝地发迹,胸怀大志,十几岁开始充军,历经20多年的征战,终于在公元420年,登基称帝,建立了南朝宋。刘裕出身苦寒,深知百姓之苦,执政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减轻杂税、徭役,促进了当时的经济发展。刘裕称帝前后,十分注意节俭。他的节俭施政策略,为元嘉之治奠定了基础。
4、梁武帝萧衍
梁武帝萧衍对镇江这地方十分看重,他坐上皇位后,把自己的太子萧统安置在镇江南山专心读书。尽管萧统没有继位,但却在镇江南山留下了读书台,并主持编选了《昭明文选》。
5、唐太宗李世民
茅山,在梁唐时被称作“秦汉神仙府,梁唐宰相家”。唐王朝建立后,李世民为稳定天下,招贤纳士,广招人才。一日,他想起茅山高道王远知,于是便同谋士房玄龄一道,微服直奔茅山,拜会王远知。李世民见到王远知后,邀请他参与国家大事。王远知一再推辞,表示年岁已高,只想崇扬道教,为国效力。唐太宗李世民只得依从,并为王远知修建了太平观。公元635年,王远知百岁时搬入太平观,他是茅山道教第十代宗师。
6、宋真宗赵恒
焦山,最早称作樵山,南朝时更名为浮玉。宋真宗赵恒时,为纪念东汉末年处士焦光隐居在此,专门赐名焦山。从那以后,焦山之名一直用到今。
7、明太祖朱元璋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非常看重镇江的地理环境,定都南京后,十分重视镇江的防务,曾在北固山下的凤凰池边,召集大臣们议政。
8、清圣祖康熙
清朝的康熙皇帝在位61年,曾几次南巡。康熙二十八年正月初八那次南巡,从瓜洲渡江登金山,从镇江去常州。在镇江金山脚下北侧,仍保留御码头原址。这次康熙南巡可谓声势浩大,每到一地都有画工将场景绘画出来。从留传的绘画上可以看到,从瓜洲往镇江金山时,大船搏击江涛的画面清晰可见。
9、清高宗乾隆
乾隆在位时南巡次数更多。1751年,也就是乾隆十六年,下江南时第一次上焦山,乾隆并作《游焦山歌》评述金焦二山。以后每次到江南,必临焦山,在第三次南巡前一年,南巡大吏到焦山建造行宫。行宫建成后,乾隆只在宫中小憩,直到第六次南巡时才驻焦山。可以看出乾隆皇帝对镇江,特别是对金焦二山,十分留念
作者:曹树高
来源:金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