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已去,处处蔷薇花
看到蔷薇花,却老是想着白居易的诗“紫薇花对紫微郎”,但是只在心里想想,不敢说出,恐怕蔷薇知道了会不高兴。
北京的蔷薇真是开得好极了,安定门外大街,地坛正门前一溜都是开得顶茂盛的蔷薇,前几日在通州的时候也看到这样一大片蔷薇,那时还和潇然约定晚上去偷摘几朵回去插在瓶子里,不过我只是说说罢了,没想真去摘,潇然却是真地想去摘,坐车路过那片蔷薇时,潇然就撺掇我去摘,我说我只是开玩笑罢了,潇然皱着眉头说,我可是说的真的,我不信地问,真是真的吗?潇然就郑重点头说是真的。我就苦口婆心地说,这是公共的,怎么能摘呢?看看就好了,潇然一笑,也不再说了。
前几日重温《水浒传》,宋江一干人等见了宋徽宗出来后,各自都簪花而出,想来也是风雅至极。以前总有一种感觉,觉得男儿要是爱花的话就不好,显得过于柔婉或者伤情,现在看来,爱花也不见得是坏事,毕竟像是李逵那样的人物也是簪过花的。我现在倒是越来越爱花了,填词时,总爱那个花字,大概花最能引起人的情绪变动吧。走在路上,见到花也不禁多看几眼,若是看到满地残红,也不禁伤感己身,这些倒不是虚话,我总是如此的。
李白的《忆东山二首》其一中有句: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全诗读后真有心旷神怡之感,蔷薇也有了仙风道骨的味道。前日和朋友走路见蔷薇,朋友说蔷薇格调不高,不管开得多热闹,不过路边俗物,只入俗人之眼耳。我却不然,花开自然需要人赏,既要人赏,何必开在深山老林,不让人见呢?这样的话就失之可爱了,很像是钟南山隐士,待价而沽罢了。反倒是不避俗事,贴近人们的花显得更可爱。一株株长在路边,一朵朵开在路边,过路的人不舍地看着,花也不骄矜,向看她的人笑笑,又在风中沉默了。蔷薇就是这样啊,虽然色可夺牡丹芍药,却无二者的傲然,不必非长在园圃,也不必非长在深宫,就在路边也能开得热热闹闹,毫不挑剔,所以我觉得蔷薇有灵气,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蔷薇才是大隐士呢。
在我故乡似乎不常见蔷薇,反正我印象里不多,也或许那时尚不爱花,不多留意罢了。在北京来后,却发现蔷薇广植于街衢。于是写了一首诗说:今年春已去,处处蔷薇花。何必伤零落,折枝帝王家。我见别花倒是多伤感,见蔷薇却多豁达,不知道为什么,但是我又隐隐担心,要是等到蔷薇花落去的时候,怕是真要伤感一阵。
蔷薇花开恰是春尽时,所以蔷薇多给人伤感之情,这也可见蔷薇的与众不同,百花皆是春天开,别的花纵然不是春天开,那也不会专挑春初尽夏初来的时候开,唯独蔷薇,就在这个时候开了,似乎在说,百花只爱春风,我独不爱矣。为了显示自己的不爱,就专挑这个时候开,似乎有和春风赌气的样子,绝然一娇憨佳人也。
蔷薇花花色极多,红白黄紫皆有,远远看去,蔚然如云,风过处,朵朵微颤,犹有清香,人不禁张眼吸鼻。蔷薇似乎和北京的景色很相宜,样子也够雍容,但心底却让人亲近,所以北京才会广植蔷薇吧。
蔷薇很入诗人的眼睛,中国自古以来吟诵蔷薇的诗词就极多,比如李白写蔷薇的,就有数首,国外诗人吟诵蔷薇的也极多,我最近在做一本国外的诗歌选集,里面竟然也有数首蔷薇的诗,且大都直接以蔷薇命名,时间跨度也很久,从古希腊的萨福到现在的诗人都有写蔷薇。诗人写蔷薇,大都是褒扬的,可见蔷薇虽然开满寻常人家,倒也不染俗气。
前几日看到蔷薇盛开,心中有所感,于是归来填了一首词,竟一扫平日的哀婉之气,蔷薇于我,真君子之交也。
[鹧鸪天 蔷薇]
紫紫红红锦样妆,熏风底下对斜阳。清芳不与攀高客,自在几时赋断肠?
君莫羡,我疏狂,人间何恨醉千场?他年若得他乡老,懒向梅花问洛阳。
2016/5/13于北京
公众号:生云楼
北京的蔷薇真是开得好极了,安定门外大街,地坛正门前一溜都是开得顶茂盛的蔷薇,前几日在通州的时候也看到这样一大片蔷薇,那时还和潇然约定晚上去偷摘几朵回去插在瓶子里,不过我只是说说罢了,没想真去摘,潇然却是真地想去摘,坐车路过那片蔷薇时,潇然就撺掇我去摘,我说我只是开玩笑罢了,潇然皱着眉头说,我可是说的真的,我不信地问,真是真的吗?潇然就郑重点头说是真的。我就苦口婆心地说,这是公共的,怎么能摘呢?看看就好了,潇然一笑,也不再说了。
前几日重温《水浒传》,宋江一干人等见了宋徽宗出来后,各自都簪花而出,想来也是风雅至极。以前总有一种感觉,觉得男儿要是爱花的话就不好,显得过于柔婉或者伤情,现在看来,爱花也不见得是坏事,毕竟像是李逵那样的人物也是簪过花的。我现在倒是越来越爱花了,填词时,总爱那个花字,大概花最能引起人的情绪变动吧。走在路上,见到花也不禁多看几眼,若是看到满地残红,也不禁伤感己身,这些倒不是虚话,我总是如此的。
李白的《忆东山二首》其一中有句: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全诗读后真有心旷神怡之感,蔷薇也有了仙风道骨的味道。前日和朋友走路见蔷薇,朋友说蔷薇格调不高,不管开得多热闹,不过路边俗物,只入俗人之眼耳。我却不然,花开自然需要人赏,既要人赏,何必开在深山老林,不让人见呢?这样的话就失之可爱了,很像是钟南山隐士,待价而沽罢了。反倒是不避俗事,贴近人们的花显得更可爱。一株株长在路边,一朵朵开在路边,过路的人不舍地看着,花也不骄矜,向看她的人笑笑,又在风中沉默了。蔷薇就是这样啊,虽然色可夺牡丹芍药,却无二者的傲然,不必非长在园圃,也不必非长在深宫,就在路边也能开得热热闹闹,毫不挑剔,所以我觉得蔷薇有灵气,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蔷薇才是大隐士呢。
在我故乡似乎不常见蔷薇,反正我印象里不多,也或许那时尚不爱花,不多留意罢了。在北京来后,却发现蔷薇广植于街衢。于是写了一首诗说:今年春已去,处处蔷薇花。何必伤零落,折枝帝王家。我见别花倒是多伤感,见蔷薇却多豁达,不知道为什么,但是我又隐隐担心,要是等到蔷薇花落去的时候,怕是真要伤感一阵。
蔷薇花开恰是春尽时,所以蔷薇多给人伤感之情,这也可见蔷薇的与众不同,百花皆是春天开,别的花纵然不是春天开,那也不会专挑春初尽夏初来的时候开,唯独蔷薇,就在这个时候开了,似乎在说,百花只爱春风,我独不爱矣。为了显示自己的不爱,就专挑这个时候开,似乎有和春风赌气的样子,绝然一娇憨佳人也。
蔷薇花花色极多,红白黄紫皆有,远远看去,蔚然如云,风过处,朵朵微颤,犹有清香,人不禁张眼吸鼻。蔷薇似乎和北京的景色很相宜,样子也够雍容,但心底却让人亲近,所以北京才会广植蔷薇吧。
蔷薇很入诗人的眼睛,中国自古以来吟诵蔷薇的诗词就极多,比如李白写蔷薇的,就有数首,国外诗人吟诵蔷薇的也极多,我最近在做一本国外的诗歌选集,里面竟然也有数首蔷薇的诗,且大都直接以蔷薇命名,时间跨度也很久,从古希腊的萨福到现在的诗人都有写蔷薇。诗人写蔷薇,大都是褒扬的,可见蔷薇虽然开满寻常人家,倒也不染俗气。
前几日看到蔷薇盛开,心中有所感,于是归来填了一首词,竟一扫平日的哀婉之气,蔷薇于我,真君子之交也。
[鹧鸪天 蔷薇]
紫紫红红锦样妆,熏风底下对斜阳。清芳不与攀高客,自在几时赋断肠?
君莫羡,我疏狂,人间何恨醉千场?他年若得他乡老,懒向梅花问洛阳。
2016/5/13于北京
公众号:生云楼
骆瑞生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生云楼诗词小辑(2024.11.26-2025.4.20) (1人喜欢)
- 生云楼诗词小辑(2024.6.28-2024.11.25) (3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