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兆骞《小乌稽 》笺注
小乌稽 即前史所称黑松林也。(1)
连峰如黛逐人来,一到频惊暝色催。(2)
坏道沙喧天外雨,崩崖石走地中雷。
千年冰雪晴还湿,万木云霾午未开。
明发前林更巉绝,侧身修坂倍生哀。(3)
【笺注】
(1)小乌稽:曹延杰《东三省舆地图说》窝稽“今辽水东北尽海滨诸地,凡林木丛杂。夏多哈汤,人马难以通行之处皆称窝稽,亦曰乌稽、亦曰阿集。”《扈从东巡日录》:“在松花江东可百里许,一曰小乌稽。乌稽者,汉言大林也。中皆乔松及桦、柞树,间有榆、椴。鳞接虬蟠,缨山带石间,蒙密纷纠,白昼日奄日孛,霜旦叶凋,略见曦月。树根乱石,石累石危错落,疑无道路,车马过此,为之踌躇,为之屡顾矣。人参生椴树下,翠蕤绛实,烂然灌莽。”《黑龙江外记》:“山中林木蓊郁,水泽沮洳之区,号窝稽。”《柳边纪略》:“边外多山,山外多树木者曰窝稽,亦曰阿机。”小乌稽,又名纳穆窝集。乌稽,又作阿稽、窝集。方拱乾《绝域纪略》:“四百余里外,皆有大树林,曰大阿稽、小阿稽,千章之木,杀其皮以令之朽,万牛不能送,时令人发深叹焉。”又“自混同江至宁古塔,窝集凡二:曰那木窝集(即小乌稽)、色出窝集(即大乌稽)。那木窝集四十里,色出窝集六十里,各有岭界。其中万木参天,排比联络,间不容尺。”《盛京志》记述:“那木窝集四十里,色出窝集六十里,各有领界,其中万木参天、排比联络,间不容尺,,,而树根盘错、乱石坑牙,秋冬则冰雪凝结,不受马蹄。春夏高处泥淖数尺,低处汇为波涛,或数日或数十日,不得达。蚊虻白戟之类,攒啮人马。马畏之不前。有死者,乃焚青草,骤烟以驱之。”大致今位于今蛟河市西部的老爷岭山脉。蛟河市天岗镇今有窝集口村,即昔日进入小乌稽的驿路入口处。康熙三十七年(1698),康熙帝第二次北巡驻跸吉林期间,曾亲到纳穆窝集(小乌稽)这里来驰马、狩猎,并亲自写下了《阅窝集》一诗:“松林黯黯百十里,罕境偏为麋鹿游。雨雪飘萧难到地,啼鸟野草自春秋。”
(2)暝色:暮色;夜色。谢灵运《石壁精舍还湖中作》诗:“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
(3)巉绝:险峻陡峭。李白《江上望皖公山》诗:“清宴皖公山 ,巉絶称人意。”修坂:同“脩坂”。长长的山坡。侧身修坂倍生哀:《诗·大雅·云汉序》:“遇烖而惧,侧身修行。”孔颖达疏:“侧者,不正之言,谓反侧也。忧不自安,故处身反侧。”
连峰如黛逐人来,一到频惊暝色催。(2)
坏道沙喧天外雨,崩崖石走地中雷。
千年冰雪晴还湿,万木云霾午未开。
明发前林更巉绝,侧身修坂倍生哀。(3)
【笺注】
(1)小乌稽:曹延杰《东三省舆地图说》窝稽“今辽水东北尽海滨诸地,凡林木丛杂。夏多哈汤,人马难以通行之处皆称窝稽,亦曰乌稽、亦曰阿集。”《扈从东巡日录》:“在松花江东可百里许,一曰小乌稽。乌稽者,汉言大林也。中皆乔松及桦、柞树,间有榆、椴。鳞接虬蟠,缨山带石间,蒙密纷纠,白昼日奄日孛,霜旦叶凋,略见曦月。树根乱石,石累石危错落,疑无道路,车马过此,为之踌躇,为之屡顾矣。人参生椴树下,翠蕤绛实,烂然灌莽。”《黑龙江外记》:“山中林木蓊郁,水泽沮洳之区,号窝稽。”《柳边纪略》:“边外多山,山外多树木者曰窝稽,亦曰阿机。”小乌稽,又名纳穆窝集。乌稽,又作阿稽、窝集。方拱乾《绝域纪略》:“四百余里外,皆有大树林,曰大阿稽、小阿稽,千章之木,杀其皮以令之朽,万牛不能送,时令人发深叹焉。”又“自混同江至宁古塔,窝集凡二:曰那木窝集(即小乌稽)、色出窝集(即大乌稽)。那木窝集四十里,色出窝集六十里,各有岭界。其中万木参天,排比联络,间不容尺。”《盛京志》记述:“那木窝集四十里,色出窝集六十里,各有领界,其中万木参天、排比联络,间不容尺,,,而树根盘错、乱石坑牙,秋冬则冰雪凝结,不受马蹄。春夏高处泥淖数尺,低处汇为波涛,或数日或数十日,不得达。蚊虻白戟之类,攒啮人马。马畏之不前。有死者,乃焚青草,骤烟以驱之。”大致今位于今蛟河市西部的老爷岭山脉。蛟河市天岗镇今有窝集口村,即昔日进入小乌稽的驿路入口处。康熙三十七年(1698),康熙帝第二次北巡驻跸吉林期间,曾亲到纳穆窝集(小乌稽)这里来驰马、狩猎,并亲自写下了《阅窝集》一诗:“松林黯黯百十里,罕境偏为麋鹿游。雨雪飘萧难到地,啼鸟野草自春秋。”
(2)暝色:暮色;夜色。谢灵运《石壁精舍还湖中作》诗:“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
(3)巉绝:险峻陡峭。李白《江上望皖公山》诗:“清宴皖公山 ,巉絶称人意。”修坂:同“脩坂”。长长的山坡。侧身修坂倍生哀:《诗·大雅·云汉序》:“遇烖而惧,侧身修行。”孔颖达疏:“侧者,不正之言,谓反侧也。忧不自安,故处身反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