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让步从句的分类
摘要:在语义学的框架下,结合交际中的语用,运用列举、对比等分析方法,对英语中的让步从句作基于语义内容的分类,归纳出六种类型的让步从句,并分析指出让步从句的预期与主句内容不一致。
关键词:让步从句 主句 让步复句 预期
一、理论基础
让步复句的主句语义与从句的预期语义不一致。例如:Though he got poor grades, he was still happy. 通常情况下,考得不好,心情沮丧,可是主句结果与从句的预期不一致,他并不沮丧,仍然高兴,从句预期与实际结果不符。一般情况下,根据该语境,“happy”的前提应该是“good grades”. 可语句中却是“poor grades”, “poor grades”是对“good grades”的退让,即即使在不利于happy心情产生的情形下,仍然具有“happy”的心情。所以,邢福义认为,让步句式是先让步后转折的复句句式。美国语言学家Douglas Biber分析了主从句间的语义关系,认为主句结果与从句条件间是对比,相反或出乎意料的语义关系。徐阳春则进一步指出,对于让步从句的内容P, 存在非P,非P是主句结果的促进因素,而P是主句结果的非促进因素,从句表达从促进退到不促进,形成让步。这些论述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让步复句的语义特点。总体上说来,让步从句中的内容表述的是让步内容,通常情况下不促成主句事实的产生(或主句情境的产生),不引发主句事实;但在语义上与主句内容有一定的联系,因而组合为一个复句。
让步复句作为复句的一种,其描述的内容涉及多方面。因为影响事物发生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并且让步从句描述的是让步性的、对主句事物的发生发展不促进的因素,所以对应促进因素来说,非促进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具体可以分为原因,时间,地点,结果。条件与方式等等。下面具体探讨这六种类型的让步从句。
二. 让步从句的分类
1.原因让步句
让步复句的主句往往表述事件的结果,而从句在表达其预期与主句不一致的同时,可以从原因的角度表达,即该原因预期的结果与主句结果不同、所以称为原因让步句。请看下例:
Though it is fine , I donot go camping. (1)
Though he waters the flowers often, they donot look very well. (2)
“donot go camping” 的原因很多,可以是“be busy working”, “go to the parents’ ”,“bad weather”...等等。这里是根据第三项原因,“weather”进行描述,好天气,自然会促使人们去郊游野营,其预期通常是“I’m happy to go camping” or“It’s good to go camping”. 但主句结果却出乎意外,“I donot go camping”,与从句的预期相反,原因预期与实际结果不符。
例(2)也是如此,花长得好,经常浇水是一个主要原因,但是主句结果与从句预期不一致,花看上去不是很好。原因并没有产生预期的结果,花仍然长得不好,主从句间为让步原因——结果的关系。
2. 时间让步句
时间让步句通常表示从时间的角度,对事件的预期不同于主句事实,具体可以是,从时间上看,主句中的事件一般不太可能发生,然而却真实发生了。反之也可。预期可能发生,实际却没发生。例如:
Though it was ten o’clock, Wang Pin went to school.(in the morning) (3)
反之,Though it is only half past seven, Wang Pin did not go to school. (4)
Though he is over sixty, John can still run 3000 meters. (5)
一般说来,上午的上学时间通常是八点左右。例(3)中,Wang Pin在10点去上学,显然不合常理,一般这个时间点不会去上学,然而主句结果却是“Wang Pin went to school”(上学去了),违背时间的预期。
反过来也一样,时间预期该去上学,实际却没去上学,如例(4)
同时,时间的跨度可长可短,不一定是某个时间点。如例(5)。 60多岁(时间跨度为连续的几年),上岁数了,跑步不行了。可主句事实仍然是能跑3000多米,与从句的预期语义相反。
3.地点让步句
对某个时间的事件可作预期,通过地点也可对在该地点的事件(或情景)进行预期。当然,预期与实际结果是不符的。例如:
Though this is not at home, Susan still feels easy. (at friend’s) (6)
Though it is not at station, it is still noisy.(at campus) (7)
在自己家可以随便,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在朋友家就不能这么随便,有些约束和束缚。不可能像在自己家那样随意。但是主句中的Susan,“still feel easy”,在这样的场合通常不会这样,这与从句预期不符,为地点让步句。
例(7)也是这样,火车站人多,人声嘈杂,比一般的公共场所都要吵闹一些。而校园通常则安静一些,尽管人也很多。按常理,主句的预期应该是less noisy than at station 或者quiet. 实际情境却与该预期不符,“still noisy”. 对该地点的情境预期与实际情境不符,是地点让步句。
4. 结果让步句
实际中很多结果不尽如人意,尽管人们做了努力。虽然努力了,却达不到预期结果,而产生另外一种结果。并且这种结果通常不是人们原本想得到的。不过毕竟也是一种结果,也可以接受。所以对这两种结果可以用让步复句的形式表达。从句表达原本想得到的结果,主句表达实际结果。例如:
Though Tom did not go to college at last, he went to technical school. (8)
Though Smith did not get the general manager position after the election, he got the section chief position. (9)
例(8)中的Tom本想上大学,由于种种原因,最后去了技校。从句表达理想结果,主句表达实际结果。因为理想结果没有达到,所以产生实际结果。通常没有得到理想结果,受事一般要“depressed”或“gloomy”,而句中的“Tom”却“went to technical school.”, 做出了另一种选择,没有阴郁消沉,语义转折。
例(9)也是一样, Smith通过竞选没有获得总经理的职位,(这当然是他本想得到的职位),但却得到了部门经理的职位。虽然没有得到“general manager” 的职位,并没有灰心丧气,接受了“section chief”的职位,语义扭转。
5.条件让步句
很多事件的完成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只有在相应的条件下,才能做好某些事情。如果条件不具备或者条件没有完全具备,做好事情有一定的难度。然而人们却可以克服条件的简陋,设备的不完善,尽心尽力地去做,最终做成了,获得了成功。例如:
Though Mike had not new equipment to help him do the test, he finished the research through observation and man-made test. (10)
Though there was no computer then, John did the calculation with paper and pen, and he proved the existence of this function at last.. (11)
这两例中,从句表达的都是主句结果产生的条件。例(10)中是“new equipment”,例(11)中是“computer”. 通常情况下,“doing test”需要相应的设备,否则结果和性能都无法显示和测定。但是Mike 克服了这种种困难,通过观察和手工测试完成了研究。从句的预期是研究工作不好完成,因为缺乏相应条件。而主句却指出研究完成了,与预期不同。
例(11)也是一样。“computer”通常是“calculation”的必备条件。没有这一条件,会增加“calculation”的复杂性和难度。然而“John”就是在不具备这一条件的情况下,完成了计算工作,证明了函数的存在。所以从句是对应该具备条件而实际上不具备的事实的让步性表达,也就是对主句结果所需条件的承让性表达,以便更好的强调结果。
6.方式让步句
完成具体事件需要运用一定的工具、怎样运用以及采用什么姿势或态度进行等(包括肢体动作),这些就构成了做事的方式方法。如果没有运用相应的工具,或者没有采取相应的姿势态度,仍然完成某件事情,就形成了对方式方法的让步。例如:
Though he did not hold the old man’s hand, he still felt his hand
Ice-cold.. (12)
Though he put the heavy box on his shoulder, he can only walk several steps. (13)
要感觉到人体的温度,通常要通过“touch”(皮肤接触)来感受。而例(12)却不通过接触,仅凭外在的感觉感知老人的手冰冷。从句的预期应该不知道老人手的冷热,主句却转而明确感知老人的手冰冷,与预期不一致。
例(13)也是如此,把重物放在肩上,双腿走路灵活些,没有拖沓。
从句的预期应该是“he can walk quickly” or“he can walk a distance”.但主句却转而不同,“he can only walk several steps”,他还是只能走几步,结果出乎预料。
所以,通过对上述六个方面的让步内容进行描述,发现无论从哪方面进行让步,其主句事实都与从句预期的事实不同,有的差别很大,有的有一定的差别,存在程度不同。
三. 结语
通过对不同让步从句的让步语义分析,发现让步从句的让步内容可以分多个方面,根据语境,确定其语义内容,从而划分其语义类型。同时,不管从哪方面进行让步,其预期都与主句事实不一致。
参考文献:
[1]邢福义. 汉语复句研究[M].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1
[2]徐阳春,侯友兰. 论让步[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5(1)
[3]Douglas Biber, Johansson S,Leech G,Longman Grammar of Spoken and Written English[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4]Renaat Declerck and Susan Reed. Some Truths and Nontruths about Even if [J]. Linguistics, 2001(2)
[5]Stephen C Levinson. Pragmatic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
关键词:让步从句 主句 让步复句 预期
一、理论基础
让步复句的主句语义与从句的预期语义不一致。例如:Though he got poor grades, he was still happy. 通常情况下,考得不好,心情沮丧,可是主句结果与从句的预期不一致,他并不沮丧,仍然高兴,从句预期与实际结果不符。一般情况下,根据该语境,“happy”的前提应该是“good grades”. 可语句中却是“poor grades”, “poor grades”是对“good grades”的退让,即即使在不利于happy心情产生的情形下,仍然具有“happy”的心情。所以,邢福义认为,让步句式是先让步后转折的复句句式。美国语言学家Douglas Biber分析了主从句间的语义关系,认为主句结果与从句条件间是对比,相反或出乎意料的语义关系。徐阳春则进一步指出,对于让步从句的内容P, 存在非P,非P是主句结果的促进因素,而P是主句结果的非促进因素,从句表达从促进退到不促进,形成让步。这些论述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让步复句的语义特点。总体上说来,让步从句中的内容表述的是让步内容,通常情况下不促成主句事实的产生(或主句情境的产生),不引发主句事实;但在语义上与主句内容有一定的联系,因而组合为一个复句。
让步复句作为复句的一种,其描述的内容涉及多方面。因为影响事物发生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并且让步从句描述的是让步性的、对主句事物的发生发展不促进的因素,所以对应促进因素来说,非促进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具体可以分为原因,时间,地点,结果。条件与方式等等。下面具体探讨这六种类型的让步从句。
二. 让步从句的分类
1.原因让步句
让步复句的主句往往表述事件的结果,而从句在表达其预期与主句不一致的同时,可以从原因的角度表达,即该原因预期的结果与主句结果不同、所以称为原因让步句。请看下例:
Though it is fine , I donot go camping. (1)
Though he waters the flowers often, they donot look very well. (2)
“donot go camping” 的原因很多,可以是“be busy working”, “go to the parents’ ”,“bad weather”...等等。这里是根据第三项原因,“weather”进行描述,好天气,自然会促使人们去郊游野营,其预期通常是“I’m happy to go camping” or“It’s good to go camping”. 但主句结果却出乎意外,“I donot go camping”,与从句的预期相反,原因预期与实际结果不符。
例(2)也是如此,花长得好,经常浇水是一个主要原因,但是主句结果与从句预期不一致,花看上去不是很好。原因并没有产生预期的结果,花仍然长得不好,主从句间为让步原因——结果的关系。
2. 时间让步句
时间让步句通常表示从时间的角度,对事件的预期不同于主句事实,具体可以是,从时间上看,主句中的事件一般不太可能发生,然而却真实发生了。反之也可。预期可能发生,实际却没发生。例如:
Though it was ten o’clock, Wang Pin went to school.(in the morning) (3)
反之,Though it is only half past seven, Wang Pin did not go to school. (4)
Though he is over sixty, John can still run 3000 meters. (5)
一般说来,上午的上学时间通常是八点左右。例(3)中,Wang Pin在10点去上学,显然不合常理,一般这个时间点不会去上学,然而主句结果却是“Wang Pin went to school”(上学去了),违背时间的预期。
反过来也一样,时间预期该去上学,实际却没去上学,如例(4)
同时,时间的跨度可长可短,不一定是某个时间点。如例(5)。 60多岁(时间跨度为连续的几年),上岁数了,跑步不行了。可主句事实仍然是能跑3000多米,与从句的预期语义相反。
3.地点让步句
对某个时间的事件可作预期,通过地点也可对在该地点的事件(或情景)进行预期。当然,预期与实际结果是不符的。例如:
Though this is not at home, Susan still feels easy. (at friend’s) (6)
Though it is not at station, it is still noisy.(at campus) (7)
在自己家可以随便,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在朋友家就不能这么随便,有些约束和束缚。不可能像在自己家那样随意。但是主句中的Susan,“still feel easy”,在这样的场合通常不会这样,这与从句预期不符,为地点让步句。
例(7)也是这样,火车站人多,人声嘈杂,比一般的公共场所都要吵闹一些。而校园通常则安静一些,尽管人也很多。按常理,主句的预期应该是less noisy than at station 或者quiet. 实际情境却与该预期不符,“still noisy”. 对该地点的情境预期与实际情境不符,是地点让步句。
4. 结果让步句
实际中很多结果不尽如人意,尽管人们做了努力。虽然努力了,却达不到预期结果,而产生另外一种结果。并且这种结果通常不是人们原本想得到的。不过毕竟也是一种结果,也可以接受。所以对这两种结果可以用让步复句的形式表达。从句表达原本想得到的结果,主句表达实际结果。例如:
Though Tom did not go to college at last, he went to technical school. (8)
Though Smith did not get the general manager position after the election, he got the section chief position. (9)
例(8)中的Tom本想上大学,由于种种原因,最后去了技校。从句表达理想结果,主句表达实际结果。因为理想结果没有达到,所以产生实际结果。通常没有得到理想结果,受事一般要“depressed”或“gloomy”,而句中的“Tom”却“went to technical school.”, 做出了另一种选择,没有阴郁消沉,语义转折。
例(9)也是一样, Smith通过竞选没有获得总经理的职位,(这当然是他本想得到的职位),但却得到了部门经理的职位。虽然没有得到“general manager” 的职位,并没有灰心丧气,接受了“section chief”的职位,语义扭转。
5.条件让步句
很多事件的完成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只有在相应的条件下,才能做好某些事情。如果条件不具备或者条件没有完全具备,做好事情有一定的难度。然而人们却可以克服条件的简陋,设备的不完善,尽心尽力地去做,最终做成了,获得了成功。例如:
Though Mike had not new equipment to help him do the test, he finished the research through observation and man-made test. (10)
Though there was no computer then, John did the calculation with paper and pen, and he proved the existence of this function at last.. (11)
这两例中,从句表达的都是主句结果产生的条件。例(10)中是“new equipment”,例(11)中是“computer”. 通常情况下,“doing test”需要相应的设备,否则结果和性能都无法显示和测定。但是Mike 克服了这种种困难,通过观察和手工测试完成了研究。从句的预期是研究工作不好完成,因为缺乏相应条件。而主句却指出研究完成了,与预期不同。
例(11)也是一样。“computer”通常是“calculation”的必备条件。没有这一条件,会增加“calculation”的复杂性和难度。然而“John”就是在不具备这一条件的情况下,完成了计算工作,证明了函数的存在。所以从句是对应该具备条件而实际上不具备的事实的让步性表达,也就是对主句结果所需条件的承让性表达,以便更好的强调结果。
6.方式让步句
完成具体事件需要运用一定的工具、怎样运用以及采用什么姿势或态度进行等(包括肢体动作),这些就构成了做事的方式方法。如果没有运用相应的工具,或者没有采取相应的姿势态度,仍然完成某件事情,就形成了对方式方法的让步。例如:
Though he did not hold the old man’s hand, he still felt his hand
Ice-cold.. (12)
Though he put the heavy box on his shoulder, he can only walk several steps. (13)
要感觉到人体的温度,通常要通过“touch”(皮肤接触)来感受。而例(12)却不通过接触,仅凭外在的感觉感知老人的手冰冷。从句的预期应该不知道老人手的冷热,主句却转而明确感知老人的手冰冷,与预期不一致。
例(13)也是如此,把重物放在肩上,双腿走路灵活些,没有拖沓。
从句的预期应该是“he can walk quickly” or“he can walk a distance”.但主句却转而不同,“he can only walk several steps”,他还是只能走几步,结果出乎预料。
所以,通过对上述六个方面的让步内容进行描述,发现无论从哪方面进行让步,其主句事实都与从句预期的事实不同,有的差别很大,有的有一定的差别,存在程度不同。
三. 结语
通过对不同让步从句的让步语义分析,发现让步从句的让步内容可以分多个方面,根据语境,确定其语义内容,从而划分其语义类型。同时,不管从哪方面进行让步,其预期都与主句事实不一致。
参考文献:
[1]邢福义. 汉语复句研究[M].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1
[2]徐阳春,侯友兰. 论让步[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5(1)
[3]Douglas Biber, Johansson S,Leech G,Longman Grammar of Spoken and Written English[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4]Renaat Declerck and Susan Reed. Some Truths and Nontruths about Even if [J]. Linguistics, 2001(2)
[5]Stephen C Levinson. Pragmatic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