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泰国非法入境缅甸是怎样一种体验?
这场旅行,过去也有两个月了。时常想起闷热的泰北山村里,山顶上那座如同《西游记》里妖怪幻化出的房子,继而想起那段折腾的旅行。想要安心写字,就不插图了。
1
假使要给你一个放弃首都曼谷和泰国海岛、而去泰国北部的理由,这个理由要怎样才够说服你?
好吧,首先要承认,泰国北部的风景并不会给你太多“wow”的体验,这里的交通也不如城市里那么方便。而让人忍受翻山越岭的痛苦去泰北乡村的原因,至少对我来说,可能仅仅、只是因为散落在泰北那六十几个国民党孤军的村庄。
六十几年前,一部分国民党军队从中国云南省,向西撤退到了缅甸。在缅甸与当地政府军和民族武装对抗了二十多年后,又翻阅群山来到泰国。之后,他们与泰国政府达成和解,开始能够在这里扎根。
泰缅边境的密窝村就是这六十几个村庄之一,也是我去的这个。在这里,也许有人会跟你聊聊那段历史,也许会有人向你展示当年的战壕、衣物和照片,也许会有人带你穿越泰缅边境去另一个国家“串门”,也许会有人与你讨论他们的生意经,也许会有人告诉你他们开华文学校的不易……你在这里的旅行,完全取决于你有缘遇见怎样的人。
2
从国内去密窝,首先得到达夜丰颂。从清迈乘车前往夜丰颂,需要花上6~9个小时。或者,你可以像我一样尽情享受一把乘坐小型飞机的快感。这辆小飞机每天有三趟,只能乘坐12人,费时约35分钟,如果天气不算太坏,你可以从空中俯瞰到泰北群山,这个时候,正是泰北人民焚烧秸秆的季节,烟雾缭绕,有时,坐在前面的机长副机长,也会忍不住低头看看这样的景色。
而从夜丰颂到密窝村,如果你是独自旅行的话,只能去夜丰颂菜市场对面的车站,乘坐一天只有一趟的双条车。坐双条车也是一个好玩的体验,车子后方和上头塞满了往来的货物,和人。司机熟知每一个人的目的地,并且一定会把他们送到家门口。开累了,就会在商店旁停下来吃个西瓜,车里的人也就那么安心等着,因为他们知道司机在酝酿稍后一个小时要盘旋的山路。山路,怎么说呢,夏日的泰北群山,树影斑驳,蝉鸣、鸟鸣混杂在一起,实在给人有种“鸡犬之声相闻”的安定感,让人忍不住想对着空气High Five。
顺便说一句,夜丰颂也是个好地方。古时的夜丰颂,长期和泰国本土隔绝,在1900年前一直是一个独立的王国。当时建立这个城市的目的,是为了在这里训练大象。19世纪中叶的缅甸内战,让数千名掸族人涌入夜丰颂,如今,掸族人占了夜丰颂人口的一半。清迈的喧闹在这里基本消失殆尽,早晨的时候,只需要骑着摩托车一路驶出城外。这里的马路让人心情愉悦,路边每隔几十米都会有木头搭起来的西瓜摊,摊贩要么懒散歇凉,要么不见踪影。天黑之前,远方的群山被夕阳映照成暖黄色。你可以租上摩托车,先在小城里转悠一圈,一定不能错过这里的湖边夜市。价钱比清迈便宜不少,就算不买东西,随意逛逛也会迎上当地商贩的笑脸。
3
密窝村,又被泰国人叫做拉泰村,位于夜丰颂以北43公里处,村里住着两百多户国民党九十三军的后代,在这里,你可以用中文与当地人交谈。和历史课本中描述的金三角地带相差甚远,当你忘记自己身在何处,那里俨然一个云南村庄。每天早晨,村里的广播叫醒熟睡的人们,晨雾缠绕在湖面化不开。
到达密窝已经是下午两点,正好遇到给凤梨田浇水的小哥,端着一盆刚摘的凤梨,一口一口的塞给我,这是我吃过最好吃的凤梨。这个小哥同时也负责给茶园浇水。密窝原本种植罂粟,现在村民们都纷纷种起了茶,最常见的是乌龙。和大多数中国人招待客人的方式一样,不管去哪里,村民都会沏壶茶招待客人。密窝的乌龙不算浓郁,喝起来甘中带甜。
而旅行的人来密窝,就是想住一住这些茶园中的“别墅”。这是村子里李家人开的酒店,我订的房子在茶园顶上,这样夏天的午后实在忍不住要睡个午觉。不要担心在你房前时不时出现的嘈杂声,那只是四处踱步的公鸡。
4
在密窝的第一天早晨,六点就爬起来去茶园顶拍延时,立好三脚架,剩下的时间只是足足呆坐,一个人静静看着星辰褪去、太阳初升,听着此起彼伏的公鸡报晓,然后,身后屋子里的高僧推开房门,囧。
泰北密窝村的清晨(嗯这就是我作死拍的延时)
讲真,阳光照在茶叶上真特么美。
值得一提的是,密窝也种植咖啡。这里有家叫做“山谷之家”的民宿,开民宿的是一个玩摇滚的帅哥和他的美丽女朋友,这家民宿,是帅哥亲手设计的。走去河的另一边,你就可以品尝到他亲手种植、亲手冲泡的咖啡。再厚脸皮一点如我,可以缠着帅哥做午饭,真特么好吃啊。
5
早晨喝完茶,就该干正事了。
密窝的文史馆,是由当地村民自发组织修建。这个文史馆建在山顶,爬上去需要费些时间。然而登上去你会发现,这座文史馆就像《西游记》里妖怪吹口气变出来的建筑,有些不切实际。
这是一个还未修建完全,可以说是简陋的文史馆,很多照片都还没有来得及挂到墙上,这里没有中文解说,放置的大部分是密窝村的历史图片。文史馆是由当地一名叫黄加达的叔叔修建的,因为少人来,所以他在文史馆上的土墙上写上了自己的电话。黄叔叔11岁便跟着一名缅甸人从军,随后跟着部队来到了泰国。他认真诉说着每一张照片背后的故事,用不太标准的中文。讲真,我很佩服他们,因为复杂的身世,会讲普通话、云南话、泰国话、掸族话。
文史馆外,有当年关押偷盗者的监狱,抗日战争时期的战壕边已经长满了杂草。这里可以俯瞰到整个密窝村,要知道,山的那头,就是缅甸了。
密窝村有一条土路直通缅甸,如果你得到了当地人的带领,就可以轻松穿越边境。谢谢黄叔叔,放下手中的工作,带着我非法入境了缅甸。说来也是神奇,一条简单木制的栏杆,一个士兵,就阻拦住了两个国家。
边境的那头,住着一群掸邦人,他们住着简陋的土屋,过着相对贫穷的生活。其实掸邦人在整个夜丰颂府都很常见,只是这里驻扎了反抗缅甸主流政府的军队。当地的士兵带着我们参观了他们展览馆(对真的是展览馆)。登上山头,又是另一个部落。黄叔叔和他在这里朋友喝茶聊天,我就四处看看。他们都是历经沧桑的样子,随口诉说在这个山头打了多少年的仗、在那个山头又待了多少年,那是我无法感同身受的历史,要我这样的人在这里住上一个月都会崩溃,何况一待就是几十年,军队里士兵的牺牲精神真是让人不得不肃然起敬啊。
6
如果你想靠密窝村更近一点的话,这里孩子们就读的华校值得一看。孩子们早上上泰文学校,晚上上中文学校。这里的华校很简陋,但是有种迷之复古感。每天晚上六点准时开课,老师很少,也就两个,却要带六个年级。天底下的孩子都很闹腾,跟他们熟起来也特别快,如果你有意想来这里,可以准备些文具。
7
美斯乐已经为人熟知,密窝却一直默默无闻。后来我才知道,黄叔叔最近,在忙着建新加坡国立大学学生的教室和宿舍。每一年,这个大学都会有学生和老师来密窝调研,也算是给这个宁静的村庄注入活力吧。
怎么说呢,虽然只在密窝待了三天,却感觉认识了一村子的人。这里和大多数中国村庄好像也没什么不一样,我喜欢在这里四处溜达,和便利店的老爷爷聊天,和民宿的老板搭讪,和小孩子们眉来眼去。似乎,在那些个时候,关于这个村庄的前世今生都不重要了。写这篇文章,是因为黄叔叔曾说,密窝不像美斯乐,有那么多人知道,这里连建一个像样的文史馆都是困难的。我不希望这样一个美丽的村庄,因为贫穷而让孩子上不起学。有心的人去密窝看看吧,那里真的挺美的。
1
假使要给你一个放弃首都曼谷和泰国海岛、而去泰国北部的理由,这个理由要怎样才够说服你?
好吧,首先要承认,泰国北部的风景并不会给你太多“wow”的体验,这里的交通也不如城市里那么方便。而让人忍受翻山越岭的痛苦去泰北乡村的原因,至少对我来说,可能仅仅、只是因为散落在泰北那六十几个国民党孤军的村庄。
六十几年前,一部分国民党军队从中国云南省,向西撤退到了缅甸。在缅甸与当地政府军和民族武装对抗了二十多年后,又翻阅群山来到泰国。之后,他们与泰国政府达成和解,开始能够在这里扎根。
泰缅边境的密窝村就是这六十几个村庄之一,也是我去的这个。在这里,也许有人会跟你聊聊那段历史,也许会有人向你展示当年的战壕、衣物和照片,也许会有人带你穿越泰缅边境去另一个国家“串门”,也许会有人与你讨论他们的生意经,也许会有人告诉你他们开华文学校的不易……你在这里的旅行,完全取决于你有缘遇见怎样的人。
2
从国内去密窝,首先得到达夜丰颂。从清迈乘车前往夜丰颂,需要花上6~9个小时。或者,你可以像我一样尽情享受一把乘坐小型飞机的快感。这辆小飞机每天有三趟,只能乘坐12人,费时约35分钟,如果天气不算太坏,你可以从空中俯瞰到泰北群山,这个时候,正是泰北人民焚烧秸秆的季节,烟雾缭绕,有时,坐在前面的机长副机长,也会忍不住低头看看这样的景色。
而从夜丰颂到密窝村,如果你是独自旅行的话,只能去夜丰颂菜市场对面的车站,乘坐一天只有一趟的双条车。坐双条车也是一个好玩的体验,车子后方和上头塞满了往来的货物,和人。司机熟知每一个人的目的地,并且一定会把他们送到家门口。开累了,就会在商店旁停下来吃个西瓜,车里的人也就那么安心等着,因为他们知道司机在酝酿稍后一个小时要盘旋的山路。山路,怎么说呢,夏日的泰北群山,树影斑驳,蝉鸣、鸟鸣混杂在一起,实在给人有种“鸡犬之声相闻”的安定感,让人忍不住想对着空气High Five。
顺便说一句,夜丰颂也是个好地方。古时的夜丰颂,长期和泰国本土隔绝,在1900年前一直是一个独立的王国。当时建立这个城市的目的,是为了在这里训练大象。19世纪中叶的缅甸内战,让数千名掸族人涌入夜丰颂,如今,掸族人占了夜丰颂人口的一半。清迈的喧闹在这里基本消失殆尽,早晨的时候,只需要骑着摩托车一路驶出城外。这里的马路让人心情愉悦,路边每隔几十米都会有木头搭起来的西瓜摊,摊贩要么懒散歇凉,要么不见踪影。天黑之前,远方的群山被夕阳映照成暖黄色。你可以租上摩托车,先在小城里转悠一圈,一定不能错过这里的湖边夜市。价钱比清迈便宜不少,就算不买东西,随意逛逛也会迎上当地商贩的笑脸。
3
密窝村,又被泰国人叫做拉泰村,位于夜丰颂以北43公里处,村里住着两百多户国民党九十三军的后代,在这里,你可以用中文与当地人交谈。和历史课本中描述的金三角地带相差甚远,当你忘记自己身在何处,那里俨然一个云南村庄。每天早晨,村里的广播叫醒熟睡的人们,晨雾缠绕在湖面化不开。
到达密窝已经是下午两点,正好遇到给凤梨田浇水的小哥,端着一盆刚摘的凤梨,一口一口的塞给我,这是我吃过最好吃的凤梨。这个小哥同时也负责给茶园浇水。密窝原本种植罂粟,现在村民们都纷纷种起了茶,最常见的是乌龙。和大多数中国人招待客人的方式一样,不管去哪里,村民都会沏壶茶招待客人。密窝的乌龙不算浓郁,喝起来甘中带甜。
而旅行的人来密窝,就是想住一住这些茶园中的“别墅”。这是村子里李家人开的酒店,我订的房子在茶园顶上,这样夏天的午后实在忍不住要睡个午觉。不要担心在你房前时不时出现的嘈杂声,那只是四处踱步的公鸡。
4
在密窝的第一天早晨,六点就爬起来去茶园顶拍延时,立好三脚架,剩下的时间只是足足呆坐,一个人静静看着星辰褪去、太阳初升,听着此起彼伏的公鸡报晓,然后,身后屋子里的高僧推开房门,囧。
泰北密窝村的清晨(嗯这就是我作死拍的延时)
讲真,阳光照在茶叶上真特么美。
值得一提的是,密窝也种植咖啡。这里有家叫做“山谷之家”的民宿,开民宿的是一个玩摇滚的帅哥和他的美丽女朋友,这家民宿,是帅哥亲手设计的。走去河的另一边,你就可以品尝到他亲手种植、亲手冲泡的咖啡。再厚脸皮一点如我,可以缠着帅哥做午饭,真特么好吃啊。
5
早晨喝完茶,就该干正事了。
密窝的文史馆,是由当地村民自发组织修建。这个文史馆建在山顶,爬上去需要费些时间。然而登上去你会发现,这座文史馆就像《西游记》里妖怪吹口气变出来的建筑,有些不切实际。
这是一个还未修建完全,可以说是简陋的文史馆,很多照片都还没有来得及挂到墙上,这里没有中文解说,放置的大部分是密窝村的历史图片。文史馆是由当地一名叫黄加达的叔叔修建的,因为少人来,所以他在文史馆上的土墙上写上了自己的电话。黄叔叔11岁便跟着一名缅甸人从军,随后跟着部队来到了泰国。他认真诉说着每一张照片背后的故事,用不太标准的中文。讲真,我很佩服他们,因为复杂的身世,会讲普通话、云南话、泰国话、掸族话。
文史馆外,有当年关押偷盗者的监狱,抗日战争时期的战壕边已经长满了杂草。这里可以俯瞰到整个密窝村,要知道,山的那头,就是缅甸了。
密窝村有一条土路直通缅甸,如果你得到了当地人的带领,就可以轻松穿越边境。谢谢黄叔叔,放下手中的工作,带着我非法入境了缅甸。说来也是神奇,一条简单木制的栏杆,一个士兵,就阻拦住了两个国家。
边境的那头,住着一群掸邦人,他们住着简陋的土屋,过着相对贫穷的生活。其实掸邦人在整个夜丰颂府都很常见,只是这里驻扎了反抗缅甸主流政府的军队。当地的士兵带着我们参观了他们展览馆(对真的是展览馆)。登上山头,又是另一个部落。黄叔叔和他在这里朋友喝茶聊天,我就四处看看。他们都是历经沧桑的样子,随口诉说在这个山头打了多少年的仗、在那个山头又待了多少年,那是我无法感同身受的历史,要我这样的人在这里住上一个月都会崩溃,何况一待就是几十年,军队里士兵的牺牲精神真是让人不得不肃然起敬啊。
6
如果你想靠密窝村更近一点的话,这里孩子们就读的华校值得一看。孩子们早上上泰文学校,晚上上中文学校。这里的华校很简陋,但是有种迷之复古感。每天晚上六点准时开课,老师很少,也就两个,却要带六个年级。天底下的孩子都很闹腾,跟他们熟起来也特别快,如果你有意想来这里,可以准备些文具。
7
美斯乐已经为人熟知,密窝却一直默默无闻。后来我才知道,黄叔叔最近,在忙着建新加坡国立大学学生的教室和宿舍。每一年,这个大学都会有学生和老师来密窝调研,也算是给这个宁静的村庄注入活力吧。
怎么说呢,虽然只在密窝待了三天,却感觉认识了一村子的人。这里和大多数中国村庄好像也没什么不一样,我喜欢在这里四处溜达,和便利店的老爷爷聊天,和民宿的老板搭讪,和小孩子们眉来眼去。似乎,在那些个时候,关于这个村庄的前世今生都不重要了。写这篇文章,是因为黄叔叔曾说,密窝不像美斯乐,有那么多人知道,这里连建一个像样的文史馆都是困难的。我不希望这样一个美丽的村庄,因为贫穷而让孩子上不起学。有心的人去密窝看看吧,那里真的挺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