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草木歲時記:第七十候 款冬华 春天来敲门
![]() |
🍀大寒
大寒,从阳历1月20日左右开始,中国的《月令七十二候》对之无甚解释,因为真没啥可说的,就是冷极了。日本的《历便览》也只有一句话“寒冷至甚时”,一年中最寒的时节。
今年的天气似乎是用事实来告诉你什么叫大寒。从暖冬突然翻脸,寒潮凶猛,肆虐北半球,连广州台湾都下了雪。四季如春的昆明,最低气温竟低至零下六度,大量水管爆裂,令人难以置信!
诗人富安风生有句话:大寒と敵の如く対ひたり(与大寒相持,如临劲敌)。至少我是如此,对严寒只有全力抵御的份了,能穿的衣服都裹上身,怕感冒,至于美丽时髦则完全不在考虑当中。
京都也下起了鹅毛大雪。那天,一位朋友看看窗外,高兴地喊道:“啊,下起牡丹雪来了!”像这样大团大团飘下来的绵雪,日人把它比做“牡丹”。飘满白牡丹的天空,叫“美空”,佐藤红绿这样写道:“待春的人啊,请到美空之国来吧”。能够望着美空等待春天,是件开心的事。
以前看过一部苏联电影《办公室的故事》,里面的主题歌叫《自然界没有坏天气》,有句歌词说得好:“自然界里没有坏的天气,任何天气都是见面礼!”不愧是战斗民族。日本有位和尚最喜欢说的口头禅是:“暑い寒いは自然の法則、笑顔で暮らしゃ体にこたえぬ。”(寒暑是自然的法则,笑着过日子的话身体就不会难受了。)日人平时难免小家子气,但在面对自然变化和灾难时却出奇地淡定和豁达,从来不露狼狈相,真是潇洒。
写这篇东西时,正逢立春。是的,无论大寒的天气多么冷,也挡不住春天的脚步。在俳句中,大寒有个季语叫“春邻”,春天已经走到隔壁,你看,它派出使者来叩门,这个使者,就是款冬。
🍀款冬
![]() |
款,即叩,敲打的意思,如“款关而入”。大寒时节,冰冻三尺,款冬凌寒开放,如叩开坚冰代春来访的客人,故得名。它的别名有很多,冬花、看灯花、艾冬花,说的都是它开放的季节。
款冬破土而出时样子有点像福寿草,也是包着鳞片的花茎先冒出头来,开出黄色的菊状花,最近真有人拿它代替福寿草做迎春花卉呢,只不过一目了然就知是山寨版,花瓣细密柔弱,色彩单调,有贫相,如果说福寿草是贵妇人,富丽堂皇,款冬顶多就是旁边站着的小丫鬟,它更像路边野生着的蒲公英,所以日语叫它“蕗タンポポ”(蕗蒲公英)。
![]() |
款冬花长得平淡,药用价值却很高,最大的功效是镇咳祛痰,在原产地欧洲和中国,自古以来就用它治病,学名Tussilago在拉丁语里意味“镇咳”。宋代药学家苏颂在《图草本经》里也记载了它同样的药效,还介绍了具体的服用方法:取干燥款冬花少许,用蜂蜜拌匀,纳入一密闭铁铛内,在铁铛上钻孔,插入笔管,下面点上火,待款冬烧起冒烟后,用口含住笔管吸取烟雾,简言之就是把款冬当烟草吸。日本似乎也如法炮制,“烟草草”之别名从此而来。
传说唐朝著名诗人张籍患咳嗽久治不愈,某日在庙里遇一僧人试用款冬疗疾,果灵验。大喜之下,赋诗一首:
僧房逢着款冬花,
出寺吟行日已斜,
十二街人春雪遍,
马蹄今去人谁家。
不过,出了寺就能吟行,这药效也太灵了吧。
花语是:公平的裁决。
![]() |
🍀蕗之薹
日人听到“款冬华”这个节令语,脑子里浮现出的是“蕗”抽苔开花。大概因为当初款冬这个词传入时,款冬花尚未落户东瀛,他们看见同时期破土开放的蕗亦是淡黄色的花,加上叶子极其相似,故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错将蕗认为款冬。
蕗(フキ,念fuki)在中文里叫“蜂斗菜”,我在国内时既没听过也没见过,但在日本却是一种普通的蔬菜,超市里卖的是它的杆儿,我不会做,在便当里或和食店中常能吃到,今天中午吃饭时恰好有它。要说味道也没啥稀奇,很清淡,软软的,微甜,齿颊间些许清香。以前只有冬末初春才吃得到,现在已经人工培养了。
![]() |
蕗在大寒时候开始抽薹,起初是淡黄绿色的大片嫩叶破土而出,而后粗壮的嫩茎渐渐抽薹长高,薹的顶端出现花苞,这嫩叶和花苞是日本人喜爱的美味,得趁此时采下,做成天妇罗,在饭馆里放入“旬之味”的菜单里,咀嚼的是春来来临的喜悦。开花后便不可食用了。
它是雌雄异株,雌花和雄花略有不同,雌花白,雄花偏黄,据说“フキ”这个发音就是从“冬黄”(念フユキ)略音而来。
蕗薹的叶子与蕗本身的叶子完全不同,茎并不长出地面,而是像土豆一样的地下块茎,有时露出一点儿,酷似吃生鱼片时常配的wasabi,偶尔会被误食,但据说有毒呢。蕗先抽薹后长叶,花开了之后叶子才从块茎上长出,起初是淡绿色的叶柄,中有空洞,随后慢慢长成圆腰子般的大叶子。超市里卖的蕗杆儿其实是叶柄,必须焯烫后拔掉苦味才可食用。
![]() |
从学名Petasites Japonicus可以看出蕗原产日本,但在朝鲜半岛和中国也常见,除了蜂斗菜,我国人民还叫它水钟流头、野南瓜、野饭瓜、南瓜三七等等,看来也会食用的。
我没亲眼见过蕗之薹,只见过长大后的绿叶。想象着在冬末初春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走在河川两岸、林际山坡,突然看见一片嫩黄,不禁脱口而出的“你看,蜂斗菜出来了!”那叫声里,该有多少欣喜和快乐啊!
![]() |
🍀石蕗
中文名字叫“大吴风草”,这个名字有古意,只不过它并不是“草”,说花也不确切,因为一年当中它大都以“叶”的形式存在着。叶子长在基部,团团大大的仿佛莲叶,极似蕗,又喜欢长在岩石边,故得名。
![]() |
书上说石蕗原产东亚,但学名上写的是日本。它比蕗可招摇多了,也许是太容易适应环境,所以变种很多,叶子的形状除了各种圆外,还有心形、扇形、菱形、甚至出现狭叶现象变得很窄,比如冲绳有一个变种,琉球方言叫“チィパッパ”(发音chi-papa),很可爱,现在是濒危品种。叶子上还会出现点斑,花斑,卷边等等。石蕗的叶子四季常青,日本人最爱用它为庭院打底,种一棵在石山旁,永远绿油油的在那里,为庭院增添无限生机。
石蕗与蕗是亲戚,都是菊科,秋末开花,从宽大的叶子中亭亭长出花茎,顶上一丛金黄色的花,像菊,但是十来朵挤在一起开,花茎也粗壮,跟一般菊花明显不同。
普通的石蕗,花开过,谢了,长出带绵毛的种子,像蒲公英一样被风吹散,可是种在避风处的石蕗,借不到风势,只好孤独地留在枝头,怪可怜的。有些花却一直开到现在,花瓣虽有些残破,但就是不凋落,倔强地跟冬天搏斗着,令人敬佩。
![]() |
石蕗也可以吃,九州名产キャラブキ的原材料就是它,只不过一定要在初春茎叶很嫩的时候才行。根茎叶都是草药,可杀菌消炎,消肿,对皮肤湿疹也非常有效。
它的日语名发音据说从其肥厚叶子上富有光泽而来,“艶葉蕗”(念ツヤハブキ)讹变为“ツワブキ”(tuwabuki),但写成汉字还是要强调一个石字,因为只有长在石头旁的它才最具风韵,没有院子的人家就种在墙下,依然很有味道。
石蕗是日本文人喜欢吟咏的对象,如小林一茶,夏目漱石等都写过多首,我觉得这与“石蕗の花”正好是七个音节有关,符合俳句的“五七五”要求,但更多的应该是石蕗给人带来的那种意像:寂静中带着一点温暖和热情,淡定自若而不冷漠,画面感十足。
![]() |
学名Farfugium japonicum ,后者表明产地,前者是farius (列)和fugus (驱除),列是花的形态,驱除的含义不懂,也许是说它的药效。
中文名字除了大吴风草外,还有许多别名,八角乌,活雪莲,独角莲,一叶莲,大马蹄香,金铎盂等等。
英文名Leopard plant(豹植物),一定觉得是叶子带斑似豹纹吧。
花语是“不为困难所伤害”,“苏醒吧,爱”,“谦让”和“先见之明”。
🍀寒天
![]() |
大寒是节气,寒天却是一种食物。
用海藻(日语叫天草)煮后,凝固,在寒气下反复晾晒、受冻,最后得到的白色透明的干燥物,就是寒天。
也许你会想到在青岛吃到的“凉粉”,对,它们有相似之处,不过寒天作为一种天然添加物,可以放入许多食物里,做成饮料、糖果、点心、果冻、菜品,甚至在煮饭时放入少许,也会使米饭变得香粘可口。它的原料是一种特殊的红藻,有多种营养,富胶原蛋白,卡路里低,是减肥美容至宝,台湾把它叫菜燕,意思是素燕窝,国人叫琼脂。如今在日本,寒天可是最流行的健康食品。
寒天得来十分偶然,据说是江户时代的岛津侯在进京参勤交代途中,把吃剩的海藻凉粉扔在户外,晒干后偶然被人发现的。“寒天”,真是寒天送给人们的礼物。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