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 Conrad, Experimental Filmmaker and Musician, Dies at 76
周日(4月9日),实验电影人、前卫音乐家、大学教授,1960年代曼哈顿下城艺术运动盛行时期的重要人物,托尼·康拉德,在纽约市奇克托瓦加镇(Cheektowaga),靠近布法罗(Buffalo)的一家养老院逝世,享年76岁。
曼哈顿Green Naftali画廊,康拉德先生的策展人卡罗尔·格林(Carol Greene)证实了他已逝去。她说,康拉德先生长久以来一直与前列腺癌作斗争。
康拉德先生在他所从事的领域里,坚持不懈,谨慎周密的探索开拓。他早期音乐作品,比如“四提琴(Four Violins)”(1964),充满了持续不断地高音蜂鸣。他的第一部电影,“闪烁(The Flicker)”(1966), 用轮流交替的黑白画面制造出颤抖的频闪仪效果。影片开始前是一段郑重警告,指出可能会引起一些观者癫痫发作,留在剧场观看的观众需自负风险。
他的“黄色电影(Yellow Movie)”系列,观众虽然不会对此产生不适感,但是更难观看到最终的效果。影片描述的是在帆布上涂有黑色边框的白色幕布,随着时间推移,最终会变成黄色。
笔者通过邮件联系到了“Beyond the Dream Syndicate: Tony Conrad and the Arts After Cage”的作者布兰登·W·约瑟夫(Branden W. Joseph),他认为康拉德先生是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秘密历史’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引述了他在“坎普风电影、结构化电影、极简音乐、实验摇滚、影像艺术以及其他”艺术形式上的影响。
六十年代早期,康拉德先生从哈佛毕业之后就搬到了纽约,成为曼哈顿下东城区艺术地的推动人物。他以小提琴手的身份参与作曲家拉·蒙特·杨的永恒音乐剧院(Theater of Eternal Music),也被称为the Dream Syndicate。他为杰克·史密斯(Jack Smith)的地下电影“热血造物”(Flaming Creatures)(同时也有所出镜)搜集原声音乐。与the Dream Syndicate的另一名成员约翰·凯尔(John Cale)参与the Primitives乐队,为乐队伴唱,卢•里德(Lou Reed)担任主唱。
卢•里德和约翰·凯尔随后组建了“地下丝绒”乐队。虽然康拉德从未加入过“地下丝绒”,却在无意之中对其产生了影响。乐队的名字取自一本通俗性学平装书的骇人标题。这本书是他在街上发现的,随后落在了与Cale共住的律路街(Ludlow Street)公寓里。
安东尼·施马尔茨·康拉德(Anthony Schmaltz "Tony" Conrad)1940年3月7日生于康科德 (新罕布夏州)(Concord N.H.),他是亚瑟·埃米尔·康拉德 (Arthur Emil Conrad)与前妻玛丽·伊丽莎白·帕菲特(Mary Elizabeth Parfitt)的长子。康拉德的父亲是一名画家,为南卡罗来纳州的参议院约翰·卡德威尔·卡尔霍恩(John Caldwell Calhoun)绘画过肖像,那幅画现在挂在美国参议院接待室。
康拉德先生在巴尔提莫(Baltimore)和北弗吉尼亚州(Northern Virginia)长大。在哈佛学习期间主修数学,接触到了在剑桥 (马萨诸塞州)教书的约翰·凯奇(John Cage)和卡尔海因茨·施托克豪森(Karlheinz Stockhausen)激进的非传统音乐理念。
1962年毕业后,康拉德做过一小阵电脑程序员,随后完全沉浸到了纽约实验音乐环境之中。作为拉·蒙特·杨乐团的一员,他演奏的似乎是即兴的作品,音乐中的延音让人觉得每次能有数小时之久。一些观众对此十分恼火,另一些却极为惊叹。
3月,康拉德先生接受了卫报的采访。“似乎就像是阿诺德·勋伯格(Schoenberg)毁掉了音乐”,谈及到这个革命性的奥地利作曲家如是说。“之后,又像是凯奇(Cage)毁掉了勋伯格,而我们的计划是毁掉凯奇。”
康拉德认为《闪烁》是与杨分享众多想法中的一个延伸,影片中的原声被他称为“私房电子乐”。1966年,在接受村声(Village Voice)的评论家乔纳斯·梅卡斯 (Jonas Mekas)采访时,他解释说“所用的灯,不是按区域或颜色划分,而是根据频率分成了不同种类”
事实上,尽管单调,“闪烁”却可以使观众看到有色彩的图案,甚至幻象。尽管有些人认为“闪烁”完全算不上是电影。但影片仍在1966年纽约电影节(New York Film Festival)的名单上。在一张电影节观众在观看影片的照片上,大多数人要么是挡住眼睛要么是捂住耳朵,还有一位观众看上去像是吓坏了。
1970年,总部位于纽约负责保存研究、展示电影与影像的机构—选集电影档案管(Anthology Film Archives),将“闪烁”列在电影艺术核心作品的名单中。
康拉德先生和第一任夫人贝弗莉·格兰特(Beverly Grant)继续创作一系列电影。这个超外百老汇(Off-Off-Broadway)女演员在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早期多部电影中出镜。二人是在杰克·史密斯未完成的影片“正常爱恋”(Normal Love)片场相遇的。该影片于1963年开机,是向史密斯先生童年时期的影片致敬。康拉德先生在当中扮演木乃伊(Mummy);格兰特小姐饰演蛇蝎美人(Cobra Woman)。
她出演康拉德的电影包括“Coming Attractions”,在广告中是这样描述的:“关于弗朗西斯·弗朗辛(Francis Francine),这个年老的易性癖者过去的爱情与经历。”1971年1月在惠特尼博物馆(Whitney Museum of American Art)放映。批评家罗杰·格林斯潘(Roger Greenspun)在纽约时报撰文评论“每一刻都是十分有趣精彩,不同寻常且精彩绝伦,颓废萎靡且生机勃勃,展现并证明了非凡而复杂的技术。”
那段期间,康拉德很多时候在公开场合下不再是演奏音乐。但是,在1972年与妻子访问西德时,他与德国前卫摇滚乐队浮士德乐队(Faust)合作录制了被认为具有重要影响的专辑“Outside the Dream Syndicate”。
1976年,他进入了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University at Buffalo)加入传媒研究部门开始教学工作,该部门还包括前卫电影人荷利斯·法朗普顿 (Hollis Frampton)和保罗·沙利特(Paul Sharits)。康拉德致力于研究影像与影像装置,与此同时用超8毫米胶片拍摄电影。
同年,他与妻子格兰特离婚。后者于1990年逝世。他的第二次婚姻,是与艺术家芭芭拉·布劳格海尔(barbara broughel),同样也以离婚告终。最终,他的遗属包括第三任夫人,电影制作人兼大学研究员佩琪·塞林(Paige Sarlin)、他的儿子西奥多(Theodore)、以及两个孙子。
1980年代晚期,由于杨拒绝发行现有的the Dream Syndicate演出磁带录音,康拉德只得开始重新制作、录制这些演出录音。1990年代晚期,他以CD的形式发行这些录音,还有杰克·史密斯和其他人的一些老旧磁带录音。
据作家约瑟夫书中记录:在取得商业上的成功之后,过度曝光和迅速消融的垃圾摇滚输送了一整代寻求’新鲜血液’的音乐家和听众。“Outside the Dream Syndicate”再版CD的利润暴涨。
康拉德先生在艺术领域同样达到了一定高度。与年轻艺术家合作,如麦克·凯利(Mike Kelley)和托尼·奥斯勒(Tony Oursler)。
2012年,康拉德先生在80WSE美术馆的个人展览,评论家霍兰德·考特(Holland Cotter)在《时代周刊》对此这样评价:“在过去几年甚至更久以前,托尼·康拉德从默默无闻的前卫艺术家逐渐为人所知。作为实验电影人、影像创作者、作曲家、音乐家以及声音艺术家的多领域生涯里,看起来仍十分激进和预见性,他所做的至少提前了半个世纪”。
今年在Greene Naftali美术馆举行了他最后一场展览—“未完成”(Undone)。
或许这是康拉德进行的最后一次采访,他对卫报(The Guardian)说“你不知道我是谁。但是某种程度上,潜移默化的,你已经受到我做的那些事情的影响。”
原文:
http://www.nytimes.com/2016/04/10/arts/artsspecial/tony-conrad-experimental-filmmaker-and-musician-dies-at-76.html
曼哈顿Green Naftali画廊,康拉德先生的策展人卡罗尔·格林(Carol Greene)证实了他已逝去。她说,康拉德先生长久以来一直与前列腺癌作斗争。
康拉德先生在他所从事的领域里,坚持不懈,谨慎周密的探索开拓。他早期音乐作品,比如“四提琴(Four Violins)”(1964),充满了持续不断地高音蜂鸣。他的第一部电影,“闪烁(The Flicker)”(1966), 用轮流交替的黑白画面制造出颤抖的频闪仪效果。影片开始前是一段郑重警告,指出可能会引起一些观者癫痫发作,留在剧场观看的观众需自负风险。
他的“黄色电影(Yellow Movie)”系列,观众虽然不会对此产生不适感,但是更难观看到最终的效果。影片描述的是在帆布上涂有黑色边框的白色幕布,随着时间推移,最终会变成黄色。
笔者通过邮件联系到了“Beyond the Dream Syndicate: Tony Conrad and the Arts After Cage”的作者布兰登·W·约瑟夫(Branden W. Joseph),他认为康拉德先生是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秘密历史’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引述了他在“坎普风电影、结构化电影、极简音乐、实验摇滚、影像艺术以及其他”艺术形式上的影响。
六十年代早期,康拉德先生从哈佛毕业之后就搬到了纽约,成为曼哈顿下东城区艺术地的推动人物。他以小提琴手的身份参与作曲家拉·蒙特·杨的永恒音乐剧院(Theater of Eternal Music),也被称为the Dream Syndicate。他为杰克·史密斯(Jack Smith)的地下电影“热血造物”(Flaming Creatures)(同时也有所出镜)搜集原声音乐。与the Dream Syndicate的另一名成员约翰·凯尔(John Cale)参与the Primitives乐队,为乐队伴唱,卢•里德(Lou Reed)担任主唱。
卢•里德和约翰·凯尔随后组建了“地下丝绒”乐队。虽然康拉德从未加入过“地下丝绒”,却在无意之中对其产生了影响。乐队的名字取自一本通俗性学平装书的骇人标题。这本书是他在街上发现的,随后落在了与Cale共住的律路街(Ludlow Street)公寓里。
安东尼·施马尔茨·康拉德(Anthony Schmaltz "Tony" Conrad)1940年3月7日生于康科德 (新罕布夏州)(Concord N.H.),他是亚瑟·埃米尔·康拉德 (Arthur Emil Conrad)与前妻玛丽·伊丽莎白·帕菲特(Mary Elizabeth Parfitt)的长子。康拉德的父亲是一名画家,为南卡罗来纳州的参议院约翰·卡德威尔·卡尔霍恩(John Caldwell Calhoun)绘画过肖像,那幅画现在挂在美国参议院接待室。
康拉德先生在巴尔提莫(Baltimore)和北弗吉尼亚州(Northern Virginia)长大。在哈佛学习期间主修数学,接触到了在剑桥 (马萨诸塞州)教书的约翰·凯奇(John Cage)和卡尔海因茨·施托克豪森(Karlheinz Stockhausen)激进的非传统音乐理念。
1962年毕业后,康拉德做过一小阵电脑程序员,随后完全沉浸到了纽约实验音乐环境之中。作为拉·蒙特·杨乐团的一员,他演奏的似乎是即兴的作品,音乐中的延音让人觉得每次能有数小时之久。一些观众对此十分恼火,另一些却极为惊叹。
3月,康拉德先生接受了卫报的采访。“似乎就像是阿诺德·勋伯格(Schoenberg)毁掉了音乐”,谈及到这个革命性的奥地利作曲家如是说。“之后,又像是凯奇(Cage)毁掉了勋伯格,而我们的计划是毁掉凯奇。”
康拉德认为《闪烁》是与杨分享众多想法中的一个延伸,影片中的原声被他称为“私房电子乐”。1966年,在接受村声(Village Voice)的评论家乔纳斯·梅卡斯 (Jonas Mekas)采访时,他解释说“所用的灯,不是按区域或颜色划分,而是根据频率分成了不同种类”
事实上,尽管单调,“闪烁”却可以使观众看到有色彩的图案,甚至幻象。尽管有些人认为“闪烁”完全算不上是电影。但影片仍在1966年纽约电影节(New York Film Festival)的名单上。在一张电影节观众在观看影片的照片上,大多数人要么是挡住眼睛要么是捂住耳朵,还有一位观众看上去像是吓坏了。
1970年,总部位于纽约负责保存研究、展示电影与影像的机构—选集电影档案管(Anthology Film Archives),将“闪烁”列在电影艺术核心作品的名单中。
康拉德先生和第一任夫人贝弗莉·格兰特(Beverly Grant)继续创作一系列电影。这个超外百老汇(Off-Off-Broadway)女演员在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早期多部电影中出镜。二人是在杰克·史密斯未完成的影片“正常爱恋”(Normal Love)片场相遇的。该影片于1963年开机,是向史密斯先生童年时期的影片致敬。康拉德先生在当中扮演木乃伊(Mummy);格兰特小姐饰演蛇蝎美人(Cobra Woman)。
她出演康拉德的电影包括“Coming Attractions”,在广告中是这样描述的:“关于弗朗西斯·弗朗辛(Francis Francine),这个年老的易性癖者过去的爱情与经历。”1971年1月在惠特尼博物馆(Whitney Museum of American Art)放映。批评家罗杰·格林斯潘(Roger Greenspun)在纽约时报撰文评论“每一刻都是十分有趣精彩,不同寻常且精彩绝伦,颓废萎靡且生机勃勃,展现并证明了非凡而复杂的技术。”
那段期间,康拉德很多时候在公开场合下不再是演奏音乐。但是,在1972年与妻子访问西德时,他与德国前卫摇滚乐队浮士德乐队(Faust)合作录制了被认为具有重要影响的专辑“Outside the Dream Syndicate”。
1976年,他进入了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University at Buffalo)加入传媒研究部门开始教学工作,该部门还包括前卫电影人荷利斯·法朗普顿 (Hollis Frampton)和保罗·沙利特(Paul Sharits)。康拉德致力于研究影像与影像装置,与此同时用超8毫米胶片拍摄电影。
同年,他与妻子格兰特离婚。后者于1990年逝世。他的第二次婚姻,是与艺术家芭芭拉·布劳格海尔(barbara broughel),同样也以离婚告终。最终,他的遗属包括第三任夫人,电影制作人兼大学研究员佩琪·塞林(Paige Sarlin)、他的儿子西奥多(Theodore)、以及两个孙子。
1980年代晚期,由于杨拒绝发行现有的the Dream Syndicate演出磁带录音,康拉德只得开始重新制作、录制这些演出录音。1990年代晚期,他以CD的形式发行这些录音,还有杰克·史密斯和其他人的一些老旧磁带录音。
据作家约瑟夫书中记录:在取得商业上的成功之后,过度曝光和迅速消融的垃圾摇滚输送了一整代寻求’新鲜血液’的音乐家和听众。“Outside the Dream Syndicate”再版CD的利润暴涨。
康拉德先生在艺术领域同样达到了一定高度。与年轻艺术家合作,如麦克·凯利(Mike Kelley)和托尼·奥斯勒(Tony Oursler)。
2012年,康拉德先生在80WSE美术馆的个人展览,评论家霍兰德·考特(Holland Cotter)在《时代周刊》对此这样评价:“在过去几年甚至更久以前,托尼·康拉德从默默无闻的前卫艺术家逐渐为人所知。作为实验电影人、影像创作者、作曲家、音乐家以及声音艺术家的多领域生涯里,看起来仍十分激进和预见性,他所做的至少提前了半个世纪”。
今年在Greene Naftali美术馆举行了他最后一场展览—“未完成”(Undone)。
或许这是康拉德进行的最后一次采访,他对卫报(The Guardian)说“你不知道我是谁。但是某种程度上,潜移默化的,你已经受到我做的那些事情的影响。”
原文:
http://www.nytimes.com/2016/04/10/arts/artsspecial/tony-conrad-experimental-filmmaker-and-musician-dies-at-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