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0 1 6 半 年 纪
趁着男友午睡,敲下欠下自己太久的这篇。
生活兜兜转转,对于太不安定的我来说,从来就不是单一的维度。
从高中毕业前那个小笼包麻辣烫很好吃的南方小城,到大学时那个潮湿炎热的盛夏海岛,在“说走就走的旅行”还没火起来之前带着纯粹的好奇一个人背包走过的东南亚,到大学毕业后的半夜撸串儿张口闭口一定要谈梦想的北京,再到博物馆和建筑都很美但因为天气太可怕再也不想回去的芝加哥,以及微醺着跳salsa跳到高跟鞋鞋跟断掉的墨西哥。
——镜头推到此时此刻,五月的一个阴天周末,旧金山SOMA区一个大大的loft台前,整个世界配合地静默不语。
还记得每个人在新年第一天写下的resolution吗?半年里,毕业,约会,搬一座城市,找工作,参加很多networking认识很多人,新的约会,搬家,面试,再搬家,拿到工作,告别,新的约会,餐厅和clubbing,学很多新东西,再搬家。resolution没完成一半,几乎所有发生的事情都是计划之外。
从2014年底就一直想去Uber,年底还没毕业就去面了芝加哥office,认识一堆在Uber工作的data analyst和general manager,结果面试拖了有两个月之久,直到我入职了半个月才安排了和hiring manager的电面。当时在创业公司成长超快,对Uber已经没有兴趣,但还是想试试。
半小时电面问了工作内容,Uber虽说team再小,每人的职能仍旧限于小小一块,那个hiring manager的team做的就只是payment和referral,问题问得倒是不错,只是职能实在太狭窄。身在一个真正的创业公司,是从我入职第一天才刚开始有order,入职第二周COO才从波兰飞过来把公司的key metrics定下来。随着公司的成长,做的事情也一直随着需求而变化。
现在回过头看,还挺惊的。那时候知道是创业公司,根本没意识到是几乎是创业公司第一天的创业公司。前几周拿到了签证,一丁点兴奋都没有。一直没关注自己有没有中签,老板是那种说一不二的人,招我的时候就说,抽不到签还有别的办法。递材料和律师谈了一下,也准备好了backup plan,也认识很多人以其他途径拿到各种稀奇古怪的身份。
男友本打算回法国,差点连H1B都没有file,在同事的劝说下特不情愿地递了个申请。后来遇到了我,又抽到了签,就决定再留几年,但很肯定说不想在旧金山呆一辈子。我问,如果我要留在这里怎么办?他说那我也会留在这里,but I can't be truly happy。作为一个自由至上的人,无意要求任何人为我留下,很感激他愿为我做出牺牲并且足够坦诚。
妈妈说,找一个ABC不好吗?会讲中文的话和我们交流也方便,法国人自己的身份还解决不了。我说,我找我的男朋友,你喜欢ABC你去找ABC。我妈被我噎得没话讲。签证有效期三年,续一次又三年。又觉得我也不会一辈子身在旧金山,不想为了排绿卡被桎梏在这里——世界那么大呢。
但叔说,拿到绿卡之后再说不想要绿卡吧。我吐吐舌头不置可否,到时候再说呗。迁徙好像一直是人生不变的主题,但终于,不出意外的话,这三年应该会留在旧金山了。短短的人生到现在为止一直被我人为割裂成一小段一小段,现在就想静下心来积累几年。
之前因为对编程感兴趣,加了一个硅谷的技术微信群,里面有个码农跑来加我微信,问说,你在FB吗?我说不是,在一家创业公司。然后就接着问:是独角兽吗?——好久身边没有中国人,突然被这么一问真是特别水土不服。一下子又掉回了我讨厌的那个物质和世俗得要死的中国社会。
似乎国人来美,都是走一条路:拿全A,八卦自己program的其他中国人,打听什么工作好留下,一窝蜂全去做data scientist或者software engineer,以进FLAG(Facebook, LinkedIn, Apple, Google)为荣,接着担心H1B,然后担心绿卡,买房买车,最后终于遂了心愿,提早过上与世无争的养老生活,同时不忘自以为是地“提点”一下国内水深火热的同胞们。
我妈讽刺我——就你不俗,就你与众不同。我笑。妈妈又说,女孩子还是要定下来,好好过日子。我反问:为什么一定要定下来?我现在不是在好好过日子吗?为什么一定要生小孩?我倒愿意领养一个。我妈特别无语,说,我也没有这么“有创意”,你爸也没有,怎么就生了你这么个“有创意”的小孩。我又笑。
回过头来看,老人说的一句都没错,性格决定命运,性格决定做出什么选择,而每个选择都在冥冥之中决定着命运的走向。
一月和一个小我五岁的男生dating,本打算约会三个月,结果一不小心两人都走了心,第一次认识到亲密感情真的会让人觉得更加幸福和情绪稳定。以前对谈恋爱这种事情很不屑一顾,经历了这段感情,倒是从那个年纪轻轻的男孩子身上学到不少。他拥有很多我缺少的特质。
因为他要实习结束要回圣地亚哥,我周末飞去和他度过最后一个周末,两人促膝长谈,感受到很多年都没有过的connection,非常appreciate这段经历。之后跟我妈说,我开始认真考虑找男友这件事情,计划是每三个月约会一个男生,不合适就下一个,喜欢的话续约三个月。出乎意料,我妈说,挺好的,好歹你有个计划了。
去年九月回国的时候跟爸妈说:你们想,我要是留在北京,也不过半年回家一次。我留在美国也没有很远,我保证半年回家一次。还能见几次爷爷奶奶和外婆呢?以我现在回家的频率来看,可能十次都不到,见一次少一次。如果不努力腾出时间来陪家人,以后真的没什么机会了。
还记得小学和中学的日子吗?早上起床总是很艰难,晚上回家总要赖到电视节目播完才去写作业,一写作业就犯困,睡到第二天早上满肚子自责去上学。好在就这样成绩也一直都不差。后来大学离家,工作离家,出国离家,现在干脆漂着不回来了。我妈说,别回来了,以你的性格,回来不会开心的。挺感激我妈的理解和支持。只是如今才意识到,那是人生里唯一一段能和爸妈朝夕相处的日子。
前两天男朋友发烧,我去Walgreens给他买体温计。架子上一圈电子体温计,可以切换华氏和摄氏,量完体温自动嘀嘀嘀。突然想起来美国前的夏天,妈妈给准备行李,带我去药房买那种最原始的水银体温计带来美国,因为本人身体强壮,一次没发烧,搬来旧金山前嫌行李累赘,药和体温计全都丢了。突然就忍不住哭了。我哭不出声儿,男朋友转头跟我说话,看我掉眼泪,走过来抱我。
清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眼睛很少再看别人的生活。看到朋友圈的人凹造型拍照片,选好九张图P完,想好一个文案发出来,真心觉得大家都不容易——自嘲自己半年前也还有那种闲情雅致呢。昨天和男朋友坐在沙发上翻他的建筑书和宇宙书,盯着那个星云看很久。人很小很小,宇宙很大。还有好多好多东西要去学,还有好多好多事情要去经历。想想就觉得很期待。
朋友圈不刷了,除了iMessage、邮件和Slack,所有的消息提醒全都关了。基本上没有时间社交,除了工作,周末和男友一起玩儿,就是零星见一些朋友。拒绝很多人的见面,不是清高,是真的觉得没必要。人生太短,我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是不是人到了一定年纪都会觉得社交媒体毫无意义?
每周末穿得特别美去clubbing,喝得微醺和男朋友在club里make out,跟他笑说别人可能以为我们刚勾搭上呢——可不是,老板说,谁特么会带男朋友去泡吧啊。旧金山常有不错的DJ来打碟,EDM特别赞,每周末都跳得浑身舒爽。涂上口红,穿上美美的裙子和高跟鞋,觉得自己年轻又美丽。
给发烧的男友做粥,买不到皮蛋瘦肉,去Whole Foods买了蔬菜海鲜,做了一锅海鲜粥。男友很给面子,全吃完了。我又学着爸妈的样子逼他喝很多热水,在他头上敷冰毛巾。记得小时候每年差不多都要发一次烧,妈妈总做粥给我喝。把做好的粥发给我妈看,我妈说,你什么时候也给我熬个粥啊?我没回话。对男人太过多情,对家人却总是表现冷漠。
谢谢妈妈把青春奉献给我,希望妈妈永远年轻快乐。
刚泡完吧回到家的鹿君
于 凌晨5点的旧金山
5 / 8 / 2016
配图:Bee Watchman II, Jorg Immendörff.
配乐:That Look You Give That Guy - Eels
生活兜兜转转,对于太不安定的我来说,从来就不是单一的维度。
从高中毕业前那个小笼包麻辣烫很好吃的南方小城,到大学时那个潮湿炎热的盛夏海岛,在“说走就走的旅行”还没火起来之前带着纯粹的好奇一个人背包走过的东南亚,到大学毕业后的半夜撸串儿张口闭口一定要谈梦想的北京,再到博物馆和建筑都很美但因为天气太可怕再也不想回去的芝加哥,以及微醺着跳salsa跳到高跟鞋鞋跟断掉的墨西哥。
——镜头推到此时此刻,五月的一个阴天周末,旧金山SOMA区一个大大的loft台前,整个世界配合地静默不语。
![]() |
还记得每个人在新年第一天写下的resolution吗?半年里,毕业,约会,搬一座城市,找工作,参加很多networking认识很多人,新的约会,搬家,面试,再搬家,拿到工作,告别,新的约会,餐厅和clubbing,学很多新东西,再搬家。resolution没完成一半,几乎所有发生的事情都是计划之外。
从2014年底就一直想去Uber,年底还没毕业就去面了芝加哥office,认识一堆在Uber工作的data analyst和general manager,结果面试拖了有两个月之久,直到我入职了半个月才安排了和hiring manager的电面。当时在创业公司成长超快,对Uber已经没有兴趣,但还是想试试。
半小时电面问了工作内容,Uber虽说team再小,每人的职能仍旧限于小小一块,那个hiring manager的team做的就只是payment和referral,问题问得倒是不错,只是职能实在太狭窄。身在一个真正的创业公司,是从我入职第一天才刚开始有order,入职第二周COO才从波兰飞过来把公司的key metrics定下来。随着公司的成长,做的事情也一直随着需求而变化。
现在回过头看,还挺惊的。那时候知道是创业公司,根本没意识到是几乎是创业公司第一天的创业公司。前几周拿到了签证,一丁点兴奋都没有。一直没关注自己有没有中签,老板是那种说一不二的人,招我的时候就说,抽不到签还有别的办法。递材料和律师谈了一下,也准备好了backup plan,也认识很多人以其他途径拿到各种稀奇古怪的身份。
男友本打算回法国,差点连H1B都没有file,在同事的劝说下特不情愿地递了个申请。后来遇到了我,又抽到了签,就决定再留几年,但很肯定说不想在旧金山呆一辈子。我问,如果我要留在这里怎么办?他说那我也会留在这里,but I can't be truly happy。作为一个自由至上的人,无意要求任何人为我留下,很感激他愿为我做出牺牲并且足够坦诚。
妈妈说,找一个ABC不好吗?会讲中文的话和我们交流也方便,法国人自己的身份还解决不了。我说,我找我的男朋友,你喜欢ABC你去找ABC。我妈被我噎得没话讲。签证有效期三年,续一次又三年。又觉得我也不会一辈子身在旧金山,不想为了排绿卡被桎梏在这里——世界那么大呢。
但叔说,拿到绿卡之后再说不想要绿卡吧。我吐吐舌头不置可否,到时候再说呗。迁徙好像一直是人生不变的主题,但终于,不出意外的话,这三年应该会留在旧金山了。短短的人生到现在为止一直被我人为割裂成一小段一小段,现在就想静下心来积累几年。
之前因为对编程感兴趣,加了一个硅谷的技术微信群,里面有个码农跑来加我微信,问说,你在FB吗?我说不是,在一家创业公司。然后就接着问:是独角兽吗?——好久身边没有中国人,突然被这么一问真是特别水土不服。一下子又掉回了我讨厌的那个物质和世俗得要死的中国社会。
似乎国人来美,都是走一条路:拿全A,八卦自己program的其他中国人,打听什么工作好留下,一窝蜂全去做data scientist或者software engineer,以进FLAG(Facebook, LinkedIn, Apple, Google)为荣,接着担心H1B,然后担心绿卡,买房买车,最后终于遂了心愿,提早过上与世无争的养老生活,同时不忘自以为是地“提点”一下国内水深火热的同胞们。
我妈讽刺我——就你不俗,就你与众不同。我笑。妈妈又说,女孩子还是要定下来,好好过日子。我反问:为什么一定要定下来?我现在不是在好好过日子吗?为什么一定要生小孩?我倒愿意领养一个。我妈特别无语,说,我也没有这么“有创意”,你爸也没有,怎么就生了你这么个“有创意”的小孩。我又笑。
回过头来看,老人说的一句都没错,性格决定命运,性格决定做出什么选择,而每个选择都在冥冥之中决定着命运的走向。
一月和一个小我五岁的男生dating,本打算约会三个月,结果一不小心两人都走了心,第一次认识到亲密感情真的会让人觉得更加幸福和情绪稳定。以前对谈恋爱这种事情很不屑一顾,经历了这段感情,倒是从那个年纪轻轻的男孩子身上学到不少。他拥有很多我缺少的特质。
因为他要实习结束要回圣地亚哥,我周末飞去和他度过最后一个周末,两人促膝长谈,感受到很多年都没有过的connection,非常appreciate这段经历。之后跟我妈说,我开始认真考虑找男友这件事情,计划是每三个月约会一个男生,不合适就下一个,喜欢的话续约三个月。出乎意料,我妈说,挺好的,好歹你有个计划了。
去年九月回国的时候跟爸妈说:你们想,我要是留在北京,也不过半年回家一次。我留在美国也没有很远,我保证半年回家一次。还能见几次爷爷奶奶和外婆呢?以我现在回家的频率来看,可能十次都不到,见一次少一次。如果不努力腾出时间来陪家人,以后真的没什么机会了。
还记得小学和中学的日子吗?早上起床总是很艰难,晚上回家总要赖到电视节目播完才去写作业,一写作业就犯困,睡到第二天早上满肚子自责去上学。好在就这样成绩也一直都不差。后来大学离家,工作离家,出国离家,现在干脆漂着不回来了。我妈说,别回来了,以你的性格,回来不会开心的。挺感激我妈的理解和支持。只是如今才意识到,那是人生里唯一一段能和爸妈朝夕相处的日子。
前两天男朋友发烧,我去Walgreens给他买体温计。架子上一圈电子体温计,可以切换华氏和摄氏,量完体温自动嘀嘀嘀。突然想起来美国前的夏天,妈妈给准备行李,带我去药房买那种最原始的水银体温计带来美国,因为本人身体强壮,一次没发烧,搬来旧金山前嫌行李累赘,药和体温计全都丢了。突然就忍不住哭了。我哭不出声儿,男朋友转头跟我说话,看我掉眼泪,走过来抱我。
清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眼睛很少再看别人的生活。看到朋友圈的人凹造型拍照片,选好九张图P完,想好一个文案发出来,真心觉得大家都不容易——自嘲自己半年前也还有那种闲情雅致呢。昨天和男朋友坐在沙发上翻他的建筑书和宇宙书,盯着那个星云看很久。人很小很小,宇宙很大。还有好多好多东西要去学,还有好多好多事情要去经历。想想就觉得很期待。
![]() |
朋友圈不刷了,除了iMessage、邮件和Slack,所有的消息提醒全都关了。基本上没有时间社交,除了工作,周末和男友一起玩儿,就是零星见一些朋友。拒绝很多人的见面,不是清高,是真的觉得没必要。人生太短,我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是不是人到了一定年纪都会觉得社交媒体毫无意义?
每周末穿得特别美去clubbing,喝得微醺和男朋友在club里make out,跟他笑说别人可能以为我们刚勾搭上呢——可不是,老板说,谁特么会带男朋友去泡吧啊。旧金山常有不错的DJ来打碟,EDM特别赞,每周末都跳得浑身舒爽。涂上口红,穿上美美的裙子和高跟鞋,觉得自己年轻又美丽。
给发烧的男友做粥,买不到皮蛋瘦肉,去Whole Foods买了蔬菜海鲜,做了一锅海鲜粥。男友很给面子,全吃完了。我又学着爸妈的样子逼他喝很多热水,在他头上敷冰毛巾。记得小时候每年差不多都要发一次烧,妈妈总做粥给我喝。把做好的粥发给我妈看,我妈说,你什么时候也给我熬个粥啊?我没回话。对男人太过多情,对家人却总是表现冷漠。
谢谢妈妈把青春奉献给我,希望妈妈永远年轻快乐。
刚泡完吧回到家的鹿君
于 凌晨5点的旧金山
5 / 8 / 2016
配图:Bee Watchman II, Jorg Immendörff.
配乐:That Look You Give That Guy - E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