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转载】NO.3《自制力》——引子 问题三:“什么是自制力?”
本文转载自 高原 写的《自制力》,喜欢的朋友可以上卓越或京东上购买喔
---------------------------------------------------------------
引子 问题三:“什么是自制力?”
自制就是“自我控制”,指的是人们能够自觉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动,成为自己的方向盘,既善于激励自己勇敢地去执行某些决定,又可以抑制那些不符合既定目的的愿望、动机、行为和情绪,进而成为一个理性的人。
也就是说,自制力是一个人是否坚强的重要判断标志,代表着一个人的意志力,以及他控制自己和事情的能力。与之相反的则是任性,一个人会对自己持一种完全放纵的态度,他对自己的言行不加约束,做事时任意胡为,天马行空,丝毫不考虑行为的后果。前者的生活是理性的,后者的生活则是失控的。
自制力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点之一。为什么这么说呢?人富有思想和智慧,因而可以按照一定的目的、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感情和行动。然而,这并不代表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够自制,并且聪明地自制,这也正是我们的课程会有如此多的参与者的原因。
比如,我们有时会看到一些淘气的孩子。在父母和长辈的宠爱下,他们特别活泼——这只是表面现象,他们不但说话没大没小,做事还颠三倒四,让人既头疼,又无可奈何。我曾在一次做客时,看到主人家的六岁小孩毫无征兆地跳到餐桌上,将一桌美味佳肴全部“破坏”。
如果你需要一个自制力差的例子,这就是最鲜活的证明。当然,孩子在这方面有天然的免罪权,因为他们的自制力本来就比较弱,他们的行为失控情有可原的。但是,为什么成人还不能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呢?
大多数成人自制力较差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放任自己。
我在国内时有一位朋友赵先生,我们关系密切。他的性格很受欢迎,每个与他接触的人都觉得他风趣,随和,善良, 为人大方,性格豪爽,人生经验和社会阅历也比较丰富。
听起来,这样的人应该会很容易成功。事实呢?他不是,我只看到他一次次地铩羽而归,每一次都跌得很惨,而且过了很久都振作不起来。比如有一次,他突然找我帮忙在美国介绍一个项目,工作进行到一半时,他突然告诉我:“我要做笔大生意,这个项目麻烦你脱手给别人吧,我不想做了。”然后甩手走人。
他认为新的项目更好,成功几率更高,只要做成,他的下半辈子就不用再奔波了。我无奈地接受了他的决定。几个月后,我就再也联系不到他了,他从国内来到美国后,就跟我接触了那一次,将一个项目做得虎头蛇尾,就关掉电话,人间蒸发,没有丝毫信息。
两年后,赵先生又到洛杉矶找我。他向我道出了原委,他的事业失败了,没做多久就发现风险很大,只好放弃,欠了银行一笔巨债。他觉得自己没有颜面再回中国,又没有能力留在美国,只好再一次来找我寻求帮助。
我同情心顿起,因为他在失败后每天都过着浑浑噩噩的生活,最近才勉强摆脱掉了负面情绪,在纽约找了一份月入两千美金的工作,希望可以从头再来。我觉得以他过去的经历和能力,应该可以做得更好一些,尽快还上欠款,做出一点成就。如果就此沉沦下去,他的人生就真的失败了。
当时,洛城有一家公司的总裁在我的课程中给他的手下做培训,告诉我缺一个行政经理。我就介绍赵先生过去,让他尝试一下。我想,以赵先生近20年的各种工作经历的积累,做好行政经理的工作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果然,在开始时,他做得非常不错,很得总裁先生的赏识,数次在与我的电话沟通中对他大加称赞。但还没有持续半年,总裁先生就有微词了:“高,我觉得这个人方法很多,办事也有能力,但就是有些三心二意。”言外之意,赵先生在总裁先生的眼中,是一个野心很高、却又心浮气躁的人。
半年后,赵先生辞职了。确切地说,是他自己十分兴奋地递上了辞职信,主动离开公司,因为他要去“寻找更好的事业”。他在写给我的邮件中说:“高,我表示歉意,但我发现华盛顿有一家公司,他们希望从中国进口手机芯片,却没有渠道,我可以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难题。”
瞧,又是一个新主意。赵先生就是这样,永远在没有做好这件事的时候,就开始对另一件事充满期待,然后放弃现在,去追求虚幻的明天。结果就是他什么都做不好,始终在兴奋——失败——反醒——再次兴奋的恶性状态中循环,永远走不出来。
赵先生的自制力如此之差,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这可能也是你关心的问题。
一个人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人生,首先跟他的家庭成长背景和教育有关。比如赵先生的父亲在军队任职,作为职业军人十分强势,赵先生从小没有自主选择权。他30岁之前的一切都是父母安排的,他养成了不负责任、任由别人安排的软弱性格。
其次,当他离开父母独立生活时,如果缺乏像他父母那样强势的人进行管制,自己又不能通过后天的练习、改变来提升自制力,在独立做事时就无法坚持下去,毫无意志力。所以他做事不长久。只要给了他独立宽松的工作环境,他就会完全失控,变得不能自制。
---------------------------------------------------------------
引子 问题三:“什么是自制力?”
自制就是“自我控制”,指的是人们能够自觉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动,成为自己的方向盘,既善于激励自己勇敢地去执行某些决定,又可以抑制那些不符合既定目的的愿望、动机、行为和情绪,进而成为一个理性的人。
也就是说,自制力是一个人是否坚强的重要判断标志,代表着一个人的意志力,以及他控制自己和事情的能力。与之相反的则是任性,一个人会对自己持一种完全放纵的态度,他对自己的言行不加约束,做事时任意胡为,天马行空,丝毫不考虑行为的后果。前者的生活是理性的,后者的生活则是失控的。
自制力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点之一。为什么这么说呢?人富有思想和智慧,因而可以按照一定的目的、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感情和行动。然而,这并不代表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够自制,并且聪明地自制,这也正是我们的课程会有如此多的参与者的原因。
比如,我们有时会看到一些淘气的孩子。在父母和长辈的宠爱下,他们特别活泼——这只是表面现象,他们不但说话没大没小,做事还颠三倒四,让人既头疼,又无可奈何。我曾在一次做客时,看到主人家的六岁小孩毫无征兆地跳到餐桌上,将一桌美味佳肴全部“破坏”。
如果你需要一个自制力差的例子,这就是最鲜活的证明。当然,孩子在这方面有天然的免罪权,因为他们的自制力本来就比较弱,他们的行为失控情有可原的。但是,为什么成人还不能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呢?
大多数成人自制力较差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放任自己。
我在国内时有一位朋友赵先生,我们关系密切。他的性格很受欢迎,每个与他接触的人都觉得他风趣,随和,善良, 为人大方,性格豪爽,人生经验和社会阅历也比较丰富。
听起来,这样的人应该会很容易成功。事实呢?他不是,我只看到他一次次地铩羽而归,每一次都跌得很惨,而且过了很久都振作不起来。比如有一次,他突然找我帮忙在美国介绍一个项目,工作进行到一半时,他突然告诉我:“我要做笔大生意,这个项目麻烦你脱手给别人吧,我不想做了。”然后甩手走人。
他认为新的项目更好,成功几率更高,只要做成,他的下半辈子就不用再奔波了。我无奈地接受了他的决定。几个月后,我就再也联系不到他了,他从国内来到美国后,就跟我接触了那一次,将一个项目做得虎头蛇尾,就关掉电话,人间蒸发,没有丝毫信息。
两年后,赵先生又到洛杉矶找我。他向我道出了原委,他的事业失败了,没做多久就发现风险很大,只好放弃,欠了银行一笔巨债。他觉得自己没有颜面再回中国,又没有能力留在美国,只好再一次来找我寻求帮助。
我同情心顿起,因为他在失败后每天都过着浑浑噩噩的生活,最近才勉强摆脱掉了负面情绪,在纽约找了一份月入两千美金的工作,希望可以从头再来。我觉得以他过去的经历和能力,应该可以做得更好一些,尽快还上欠款,做出一点成就。如果就此沉沦下去,他的人生就真的失败了。
当时,洛城有一家公司的总裁在我的课程中给他的手下做培训,告诉我缺一个行政经理。我就介绍赵先生过去,让他尝试一下。我想,以赵先生近20年的各种工作经历的积累,做好行政经理的工作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果然,在开始时,他做得非常不错,很得总裁先生的赏识,数次在与我的电话沟通中对他大加称赞。但还没有持续半年,总裁先生就有微词了:“高,我觉得这个人方法很多,办事也有能力,但就是有些三心二意。”言外之意,赵先生在总裁先生的眼中,是一个野心很高、却又心浮气躁的人。
半年后,赵先生辞职了。确切地说,是他自己十分兴奋地递上了辞职信,主动离开公司,因为他要去“寻找更好的事业”。他在写给我的邮件中说:“高,我表示歉意,但我发现华盛顿有一家公司,他们希望从中国进口手机芯片,却没有渠道,我可以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难题。”
瞧,又是一个新主意。赵先生就是这样,永远在没有做好这件事的时候,就开始对另一件事充满期待,然后放弃现在,去追求虚幻的明天。结果就是他什么都做不好,始终在兴奋——失败——反醒——再次兴奋的恶性状态中循环,永远走不出来。
赵先生的自制力如此之差,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这可能也是你关心的问题。
一个人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人生,首先跟他的家庭成长背景和教育有关。比如赵先生的父亲在军队任职,作为职业军人十分强势,赵先生从小没有自主选择权。他30岁之前的一切都是父母安排的,他养成了不负责任、任由别人安排的软弱性格。
其次,当他离开父母独立生活时,如果缺乏像他父母那样强势的人进行管制,自己又不能通过后天的练习、改变来提升自制力,在独立做事时就无法坚持下去,毫无意志力。所以他做事不长久。只要给了他独立宽松的工作环境,他就会完全失控,变得不能自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