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继续前行
文/Lemon
属于自己的梦想时间
不知道一线城市的小伙伴有没有午休时间,不过应该可以变通的。
柠檬以前在P记的时候,惯例是12点吃饭,1点半开始大家陆续回来上班;是没有严格区分的午休时间,应该说是午餐时间。最享受的就是自己带饭,省去很多排队的时间。(虽然偶尔帝都籍的自我感觉超级良好的个头不高的gentleman每次都要自我感觉很幽默地说一句哟,又带饭啊,快省下首付了吧。有些人就是缺什么就越要急迫地证明些什么。笑而不语,哈哈哈!)约上带饭的同事一起,吃完饭还能有一点自己的时间。因为整层楼的人都去吃饭啦,感觉这个时候是属于自己的时刻,觉得非常宁静,心也安定下来。
然而现在有从12点到2点的午休时间,夏令时会从12点休息到到2点半。一开始柠檬对这突如其来的两小时空档就懵掉了,不习惯睡午觉,又不知道该做什么。慢慢找到一点适合自己的节奏。不睡午觉是个偏执又没道理但柠檬却非常坚定的想法,总要有一点生活习惯保持和在帝都一致,以此来始终提醒自己不忘初心吧。
午休的时间很宝贵,整块大时间,又刚好不被打扰,但这个时间又不好回家。而且柠檬回头想一想,自己好难打卡神马的,一直在找自己为什么每天抽出半个小时focus人生梦想的事情都做不到呢。其实感觉自己时间挺多的啊,不用怀疑,返乡青年在工作日的晚上可以先约朋友A吃饭,再约朋友B看电影,最后和CDFE泡café或者唱K之后12点肥家的节奏。所以要有意识的从日常生活抽离出来,隔离出一小块时间来专注一件事情。
There is no overnight success.和身体健康一样,先天的基因重要,但是决定更多的是每个人的生活环境和每一天24小时的生活习惯积累的合集。看起来的overnight success其实更多时候是一个长期专注的结果。最近深刻体会到在最开始建立好习惯,会帮助我们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好习惯的养成其实就是将行动程序在大脑中自动化运行,那么在同样的时间内,养成好习惯的人,也就是大脑自动化运行程度更高的人,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去评估当下环境做决策。比如柳时镇大尉,比如姜暮烟医森,他们的危机处理就很果断。用脑科学解读就是这么个意思啦!如果再简单一点的栗子就是大家刚学完车刚上路的时候,那个紧张,全神贯注,放音乐你也肯定听不到。慢慢地就可以分心做点别的事情撒,边聊天边听歌也可以同时进行,其实就是大脑对于驾驶已经进入自动化运行的程序。(开车真心不提倡接电话。)
Noon time对我而言就是最好的那个专注时间。当然大家也可以按照自己的生活习惯,穿插一个一个小小的focus time。举个栗子,起床定闹钟的时候提前十分钟,然后闹钟响后,就再设一个10分钟后的闹钟。就可以四仰八叉躺着,关注呼吸做早起冥想10分钟(为了多睡十分钟,找的理由真多(⊙o⊙)…),然后刷牙时间是回顾昨天,或者做self pep talk,给自己五分钟调整状态的时间,接着去单位的小电车十分钟时间就是自我英语对话时间,等红绿灯的时候可以继续关注呼吸。
柠檬一般12点到12点半吃饭,有时候话多会吃到1点。Never eat alone.建议大家不要固定每天都和一样的小伙伴吃饭,可以不时和不同的同事一起吃饭聊聊天,交换一下两座孤岛之间的信息,update一下不同的八卦来源,美其名曰碰撞不同的思想火花,充分运用经济学边际效用递减的原理哈,每天惯性见不如偶尔深度聊天。这就是为什么有时候会吃到1点的原因啦。
然后30min-45min梦想时间,是用来专注人生梦想的。如果人生梦想太过宏大,可以用来关注年度计划。关于找到自己的calling,可以用书上看到的一个例子。想象一下你自己80岁的生日晚宴,你会如何总结自己的岁月,如何make a toast,希望自己是怎样的一个状态。如果觉得80岁太过遥远,不妨分别想象一下5年后,10年后以及15年后的今天,细节越清晰越好!倘若想不出来,也许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人生规划并不是很清晰哦。
其实不清晰也没关系啊,那就把这个问题放在心中,不断去尝试不断去体验。毕竟喜欢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人生以及什么样的事物,都是在体验和实践行进过程中诚实地与自己对话后确定的。那么就想尝试什么就放在这个只属于自己的focus time来尝试吧!某本专治拖延症的书中提过,想要不拖延,不管再难再大的梦想,先让自己每天坚持15min吧!
15min-30min午休冥想和小憩,相当于充电,而且是非常高效的充电。午休时间其实15min-30min是最理想的时间长度。柠檬看过这样一个科研结果就是说午休不宜超过1小时。嘿嘿,当然柠檬的小伙伴都宁愿选择美美地睡个午觉,柠檬估计是自我催眠的结果就是困就睡个15min-30min。
最后放一个TED视频,嘿嘿(没错,TED的脑残粉!)。
5 ways to kill your dreams
https://www.ted.com/talks/bel_pesce_5_ways_to_kill_your_dreams/transcript?language=en#t-121980
属于自己的梦想时间
不知道一线城市的小伙伴有没有午休时间,不过应该可以变通的。
柠檬以前在P记的时候,惯例是12点吃饭,1点半开始大家陆续回来上班;是没有严格区分的午休时间,应该说是午餐时间。最享受的就是自己带饭,省去很多排队的时间。(虽然偶尔帝都籍的自我感觉超级良好的个头不高的gentleman每次都要自我感觉很幽默地说一句哟,又带饭啊,快省下首付了吧。有些人就是缺什么就越要急迫地证明些什么。笑而不语,哈哈哈!)约上带饭的同事一起,吃完饭还能有一点自己的时间。因为整层楼的人都去吃饭啦,感觉这个时候是属于自己的时刻,觉得非常宁静,心也安定下来。
然而现在有从12点到2点的午休时间,夏令时会从12点休息到到2点半。一开始柠檬对这突如其来的两小时空档就懵掉了,不习惯睡午觉,又不知道该做什么。慢慢找到一点适合自己的节奏。不睡午觉是个偏执又没道理但柠檬却非常坚定的想法,总要有一点生活习惯保持和在帝都一致,以此来始终提醒自己不忘初心吧。
午休的时间很宝贵,整块大时间,又刚好不被打扰,但这个时间又不好回家。而且柠檬回头想一想,自己好难打卡神马的,一直在找自己为什么每天抽出半个小时focus人生梦想的事情都做不到呢。其实感觉自己时间挺多的啊,不用怀疑,返乡青年在工作日的晚上可以先约朋友A吃饭,再约朋友B看电影,最后和CDFE泡café或者唱K之后12点肥家的节奏。所以要有意识的从日常生活抽离出来,隔离出一小块时间来专注一件事情。
There is no overnight success.和身体健康一样,先天的基因重要,但是决定更多的是每个人的生活环境和每一天24小时的生活习惯积累的合集。看起来的overnight success其实更多时候是一个长期专注的结果。最近深刻体会到在最开始建立好习惯,会帮助我们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好习惯的养成其实就是将行动程序在大脑中自动化运行,那么在同样的时间内,养成好习惯的人,也就是大脑自动化运行程度更高的人,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去评估当下环境做决策。比如柳时镇大尉,比如姜暮烟医森,他们的危机处理就很果断。用脑科学解读就是这么个意思啦!如果再简单一点的栗子就是大家刚学完车刚上路的时候,那个紧张,全神贯注,放音乐你也肯定听不到。慢慢地就可以分心做点别的事情撒,边聊天边听歌也可以同时进行,其实就是大脑对于驾驶已经进入自动化运行的程序。(开车真心不提倡接电话。)
Noon time对我而言就是最好的那个专注时间。当然大家也可以按照自己的生活习惯,穿插一个一个小小的focus time。举个栗子,起床定闹钟的时候提前十分钟,然后闹钟响后,就再设一个10分钟后的闹钟。就可以四仰八叉躺着,关注呼吸做早起冥想10分钟(为了多睡十分钟,找的理由真多(⊙o⊙)…),然后刷牙时间是回顾昨天,或者做self pep talk,给自己五分钟调整状态的时间,接着去单位的小电车十分钟时间就是自我英语对话时间,等红绿灯的时候可以继续关注呼吸。
柠檬一般12点到12点半吃饭,有时候话多会吃到1点。Never eat alone.建议大家不要固定每天都和一样的小伙伴吃饭,可以不时和不同的同事一起吃饭聊聊天,交换一下两座孤岛之间的信息,update一下不同的八卦来源,美其名曰碰撞不同的思想火花,充分运用经济学边际效用递减的原理哈,每天惯性见不如偶尔深度聊天。这就是为什么有时候会吃到1点的原因啦。
然后30min-45min梦想时间,是用来专注人生梦想的。如果人生梦想太过宏大,可以用来关注年度计划。关于找到自己的calling,可以用书上看到的一个例子。想象一下你自己80岁的生日晚宴,你会如何总结自己的岁月,如何make a toast,希望自己是怎样的一个状态。如果觉得80岁太过遥远,不妨分别想象一下5年后,10年后以及15年后的今天,细节越清晰越好!倘若想不出来,也许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人生规划并不是很清晰哦。
其实不清晰也没关系啊,那就把这个问题放在心中,不断去尝试不断去体验。毕竟喜欢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人生以及什么样的事物,都是在体验和实践行进过程中诚实地与自己对话后确定的。那么就想尝试什么就放在这个只属于自己的focus time来尝试吧!某本专治拖延症的书中提过,想要不拖延,不管再难再大的梦想,先让自己每天坚持15min吧!
15min-30min午休冥想和小憩,相当于充电,而且是非常高效的充电。午休时间其实15min-30min是最理想的时间长度。柠檬看过这样一个科研结果就是说午休不宜超过1小时。嘿嘿,当然柠檬的小伙伴都宁愿选择美美地睡个午觉,柠檬估计是自我催眠的结果就是困就睡个15min-30min。
最后放一个TED视频,嘿嘿(没错,TED的脑残粉!)。
5 ways to kill your dreams
https://www.ted.com/talks/bel_pesce_5_ways_to_kill_your_dreams/transcript?language=en#t-12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