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季
2016年才过去四个月,但已经像走完了一年。
一.
元旦在别人家的沙发上醒来,别人家客厅吃早饭,临走前偷拍了别人家的窗帘,暗自下决心,新的一年要有新气象。就去了三亚出差。
录完今年最初的两集,开始寒假前闲适的日子。约会大约一时好,一时坏,好是正常的好,坏起来却可以破纪录的坏,没来由,不能修复,只能装忘记。
庆幸一月份的生日是一起过的。那一天就是正常的好。正常的吃饭,正常的坐在沙发上聊天看电影,正常的互相揶揄又撒娇,说着以为永远说不完的闲话。因为他所成长的文化里没有过生日这一说,所以自以为蜡烛一定要在12点正吹,像迎接新年那样煞有其事倒数五四三二一才准我许愿。
也会有片刻的感动。睡前说了句谢谢你,大约是能说出口的最真心的话。
二.
三月初,无锡录完,早晨的大巴赶回上海。一颗心扑通扑通在高速公路上狂奔。
第一次去新住处,快两个月没见,再见,就是一时坏。怎么坏,坏在哪里,却说不上来。
在马路上并肩行很久,手也并不想伸出来,或许因为天冷,或许因为懒。
现在想起来,再往前追溯,一段超过两年的恋爱关系,最后两人去电影院,欣然接受各自坐一排座位两端,看完一场两个半小时的电影,毫无埋怨。其实就是有你没你都一样,有时候有了你,还能多出一团无名火。
然而来不及细想,因为我从来不是有无名火的那一个。我所有的烦恼忧愁都说得出缘由,爱恨也是。必须说出口来了,才想得清楚哦这是爱与恨。
三月中旬去台湾堪景,在台北林投的仓库里收到信息,不如我们做朋友吧,
回,好。但是有喜欢过我吗?
不回有或没有,回的是,我不恨你。末了附一句,我不在上海,请不要来我家找我。
像是受到了天大的羞辱,近半年所有相处的坏全在眼前过了一遍,便把事情理解成了用一个大的羞辱来终结无止境的迂回和我永远不能理解的抑郁。
这个人,正式的和我没关系了,他的郁郁寡欢我再也不用承受了,不用去费心猜他到底是嫌我太近还是生气我太远,不用再担着负疚感谈论他的朋友,不用小心翼翼的谈论我的朋友。
在台北的晚上,和政大的同学们见面,用的就是这种调调。(可以分手的原因太多了,不分开才是奇怪)
席间谈起六年前,我离开台湾的前几晚,我们在谁家里开趴,看了一部女同志片(并不是我记忆中的哈利波特),打了一些荒唐的赌,我输了。她们到2016年还记得,我夸下的海口(原来都是信口雌黄)。时间在她们那里,好像停住了一样。六年前邀请我喝酒的人们,六年后还是亲如姐妹,就连小团体的新成员,也是原本谁的谁,绕不开一个圈。可是问到我呢,六年前我躲在卧室里打电话的人,早就分开啦,三年前带来台北和你们一起喝酒的人,也不在啦,这次再和你们见面,又恰逢被甩,简直像是用聚会来为人生打卡留念一样。
喝得上头,回酒店依然开了短会,做了excel, 第二天继续堪景。不像三年前或六年前,失眠接失眠。
到垦丁,垦丁大街上住过的那家民宿还在,招牌装潢都没变。(同事也这么说,四年前做假纹身的摊主,还坐在那) 夜晚又喝酒,有同事还有上司。男上司大约是借着酒意,问我私生活,我给了真实答案,他又表现出不能接受的样子,指着我鼻子说,你这样不会得到幸福的。
眼泪唰的下来,还是要镇定,反驳,你这样一个把娶妻生子当任务完成的人,有什么资格告诉我幸福的事呢。
上司也欲反驳,被同事拦住。吵成一团,都惊扰到了隔壁房间。散了回各自房间,还收到他的信息—— 你不会幸福的。
第二天早起,我一双眼肿成桃,照例和他开晨会,讨论着海上拍摄要用多少摄像机。
三.
在台北拍摄那几晚,频繁的做梦,梦到带着摄像师和收音师赶场,在前一个场景要给人戴mic, 那人竟是b先生,用他忧郁兼具冷漠的眼神打量我,说不愿意戴mic,我竟无力劝说。又赶到下一个场景,要戴mic的人是ltt, 对我说了一些不那么重但她知道足够能伤到我的话,完全无力招架。就在工作的焦虑和亲密关系破产的挫败感中醒来,有好一会儿都没想起自己是睡在台北深坑的酒店。
从深坑进台北信义区,自己偷偷坐了236公车,途径政大,留心看了,校门口并没有那么多家书店。何以我常常做梦,回到政大校园,只急切的要做两件事:去校门口的书店买书,在校园内多逛几圈。如此急切有时都会把自己给急醒。
没有学够,没有玩够。这大约是成年版的“母乳不足”, 一匮乏就是一辈子。
拍摄完最后一晚,三天只睡了十个小时,还是要和新加入的同事去海里游泳。然而我怕死,抱着救生圈不肯松手。 晚上八九点,已经退潮,风也开始起,我一点一点被吹得离岸很远,又被他拖回来,又吹远,又拖回来。
如果你不抓我,大约我会漂到马来西亚或者印尼。
这个念头从脑子里闪过一刻,其实害怕极了。不仅是怕死,还怕一个人在海上,没人跟我说话。
四.
四月到广州,见了旧相好。好像中间没有任何龃龉一样,一见面也舍得开各种刻薄的玩笑,晚饭时记得旧时习惯,要并排坐着就餐。坐地铁时,还一本正经的怪我,不是给过你羊城通(三年前吧),怎么会忘记带呢。就觉得,跟这样一个远近得宜又自成系统的人相处,是多么心旷神怡。
旧相好的新相好也出现,我躺在沙发上,看这两人交换眼神,悉悉索索说话,大多是旁人插不进去的话题,便觉得,应该适合在一起。如果都能勇敢一点,不怕被挂上exclusive的名号。
我也不懂,从什么时候起,exclusive成了被嫌弃的名词。
还去了郑州,就只是去过而已。
五.
回到上海,把假期日程排得尽可能满。已经跨越了春光无限好只我冷冰冰的心境。一个艳阳天的下午,从淮海东路走到威海路,经过音乐厅旁边的公园,风吹在脸上脖子上腿上,心里痒痒,“顿觉一切皆可原谅”。
所以回来一点点记下了这一季流水账。记完这天就立夏。
一.
元旦在别人家的沙发上醒来,别人家客厅吃早饭,临走前偷拍了别人家的窗帘,暗自下决心,新的一年要有新气象。就去了三亚出差。
录完今年最初的两集,开始寒假前闲适的日子。约会大约一时好,一时坏,好是正常的好,坏起来却可以破纪录的坏,没来由,不能修复,只能装忘记。
庆幸一月份的生日是一起过的。那一天就是正常的好。正常的吃饭,正常的坐在沙发上聊天看电影,正常的互相揶揄又撒娇,说着以为永远说不完的闲话。因为他所成长的文化里没有过生日这一说,所以自以为蜡烛一定要在12点正吹,像迎接新年那样煞有其事倒数五四三二一才准我许愿。
也会有片刻的感动。睡前说了句谢谢你,大约是能说出口的最真心的话。
二.
三月初,无锡录完,早晨的大巴赶回上海。一颗心扑通扑通在高速公路上狂奔。
第一次去新住处,快两个月没见,再见,就是一时坏。怎么坏,坏在哪里,却说不上来。
在马路上并肩行很久,手也并不想伸出来,或许因为天冷,或许因为懒。
现在想起来,再往前追溯,一段超过两年的恋爱关系,最后两人去电影院,欣然接受各自坐一排座位两端,看完一场两个半小时的电影,毫无埋怨。其实就是有你没你都一样,有时候有了你,还能多出一团无名火。
然而来不及细想,因为我从来不是有无名火的那一个。我所有的烦恼忧愁都说得出缘由,爱恨也是。必须说出口来了,才想得清楚哦这是爱与恨。
三月中旬去台湾堪景,在台北林投的仓库里收到信息,不如我们做朋友吧,
回,好。但是有喜欢过我吗?
不回有或没有,回的是,我不恨你。末了附一句,我不在上海,请不要来我家找我。
像是受到了天大的羞辱,近半年所有相处的坏全在眼前过了一遍,便把事情理解成了用一个大的羞辱来终结无止境的迂回和我永远不能理解的抑郁。
这个人,正式的和我没关系了,他的郁郁寡欢我再也不用承受了,不用去费心猜他到底是嫌我太近还是生气我太远,不用再担着负疚感谈论他的朋友,不用小心翼翼的谈论我的朋友。
在台北的晚上,和政大的同学们见面,用的就是这种调调。(可以分手的原因太多了,不分开才是奇怪)
席间谈起六年前,我离开台湾的前几晚,我们在谁家里开趴,看了一部女同志片(并不是我记忆中的哈利波特),打了一些荒唐的赌,我输了。她们到2016年还记得,我夸下的海口(原来都是信口雌黄)。时间在她们那里,好像停住了一样。六年前邀请我喝酒的人们,六年后还是亲如姐妹,就连小团体的新成员,也是原本谁的谁,绕不开一个圈。可是问到我呢,六年前我躲在卧室里打电话的人,早就分开啦,三年前带来台北和你们一起喝酒的人,也不在啦,这次再和你们见面,又恰逢被甩,简直像是用聚会来为人生打卡留念一样。
喝得上头,回酒店依然开了短会,做了excel, 第二天继续堪景。不像三年前或六年前,失眠接失眠。
到垦丁,垦丁大街上住过的那家民宿还在,招牌装潢都没变。(同事也这么说,四年前做假纹身的摊主,还坐在那) 夜晚又喝酒,有同事还有上司。男上司大约是借着酒意,问我私生活,我给了真实答案,他又表现出不能接受的样子,指着我鼻子说,你这样不会得到幸福的。
眼泪唰的下来,还是要镇定,反驳,你这样一个把娶妻生子当任务完成的人,有什么资格告诉我幸福的事呢。
上司也欲反驳,被同事拦住。吵成一团,都惊扰到了隔壁房间。散了回各自房间,还收到他的信息—— 你不会幸福的。
第二天早起,我一双眼肿成桃,照例和他开晨会,讨论着海上拍摄要用多少摄像机。
三.
在台北拍摄那几晚,频繁的做梦,梦到带着摄像师和收音师赶场,在前一个场景要给人戴mic, 那人竟是b先生,用他忧郁兼具冷漠的眼神打量我,说不愿意戴mic,我竟无力劝说。又赶到下一个场景,要戴mic的人是ltt, 对我说了一些不那么重但她知道足够能伤到我的话,完全无力招架。就在工作的焦虑和亲密关系破产的挫败感中醒来,有好一会儿都没想起自己是睡在台北深坑的酒店。
从深坑进台北信义区,自己偷偷坐了236公车,途径政大,留心看了,校门口并没有那么多家书店。何以我常常做梦,回到政大校园,只急切的要做两件事:去校门口的书店买书,在校园内多逛几圈。如此急切有时都会把自己给急醒。
没有学够,没有玩够。这大约是成年版的“母乳不足”, 一匮乏就是一辈子。
拍摄完最后一晚,三天只睡了十个小时,还是要和新加入的同事去海里游泳。然而我怕死,抱着救生圈不肯松手。 晚上八九点,已经退潮,风也开始起,我一点一点被吹得离岸很远,又被他拖回来,又吹远,又拖回来。
如果你不抓我,大约我会漂到马来西亚或者印尼。
这个念头从脑子里闪过一刻,其实害怕极了。不仅是怕死,还怕一个人在海上,没人跟我说话。
四.
四月到广州,见了旧相好。好像中间没有任何龃龉一样,一见面也舍得开各种刻薄的玩笑,晚饭时记得旧时习惯,要并排坐着就餐。坐地铁时,还一本正经的怪我,不是给过你羊城通(三年前吧),怎么会忘记带呢。就觉得,跟这样一个远近得宜又自成系统的人相处,是多么心旷神怡。
旧相好的新相好也出现,我躺在沙发上,看这两人交换眼神,悉悉索索说话,大多是旁人插不进去的话题,便觉得,应该适合在一起。如果都能勇敢一点,不怕被挂上exclusive的名号。
我也不懂,从什么时候起,exclusive成了被嫌弃的名词。
还去了郑州,就只是去过而已。
五.
回到上海,把假期日程排得尽可能满。已经跨越了春光无限好只我冷冰冰的心境。一个艳阳天的下午,从淮海东路走到威海路,经过音乐厅旁边的公园,风吹在脸上脖子上腿上,心里痒痒,“顿觉一切皆可原谅”。
所以回来一点点记下了这一季流水账。记完这天就立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