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可以释放多少恶意
好久没看电影,都快忘了那些镜头赤裸裸撕开的善与恶。
跑去豆瓣搜罗电影,看到了《狩猎》,评分9.0,微博也有好多人推荐,应该值得一看,在一个阴郁的雨天看这部电影也算是应景。

这部丹麦电影整体色调昏黄阴暗,小镇、木屋、猎枪、聚会,一切人与人之间亲密的交往却并没有让我透过镜头感到一丝温暖,反而让人觉得有种恐怖气氛笼罩始终,让人寒冷彻骨。
故事切入很慢,所有情节都像是一个人在跟你絮叨一个小镇的家长里短,导演没有刻意去突出什么,也没有刻意去强调谁:男主人公离婚之后,在这个小镇找到一份幼儿园的工作,还有几个好友经常一起出去打猎、一起分享猎物,喝酒,碰到了喜欢的女孩,孩子们也都很喜欢和男主嬉闹,一切都不温不火的进行着,让人以为男主似乎可以保持着最初的善意在这个小镇平淡的活下去。

然而冷静理智的镜头之下,压抑、狂躁的情绪似乎随时要喷薄而出。好友的女儿一句话产生了蝴蝶效应,摧毁了男主的生活,也释放了这个小镇所有的恶意。
虽然导演安排了哥哥的朋友给克拉拉(栽赃男主性侵的小女孩)看了一眼情色视频,幼儿园的老师也总是强调克拉拉想象力很丰富,但是总觉得这里导演处理的稍显浅显,情色视频的交代加上想象力丰富的情节,似乎为后面克拉拉的讲述铺垫了线索,但是没有太多关于克拉拉性格的细节支撑,后面的情节总觉得站不住脚。或许导演是为了刻意弱化克拉拉这个孩子的分量。

这个游走在天使与恶魔之间的孩子,她的双眼明亮而空洞,看不到任何情绪,却让人心里发冷。孩子在她仅有的人生经验里不知道成人世界的复杂,也不知道很多时候成人的世界不需要对错,只需要发泄。
她也不理解为什么自己一句话在让父亲和好友反目,让幼儿园人人自危,让整个小镇排斥男主。虽然后来她澄清过两次,但是所有人都把克拉拉的澄清看成为了避免冲突而释放的善意,根本没有人相信“他什么也没做,我只是说了一些蠢话”。
人最可怕的不是撒谎,而是明知谎言却选择去相信,克拉拉的父亲在教堂里与男主对视之间,多年好友的默契让他明白了些什么,可他依然选择和那些愚昧的人一切,把恶意坚持下去。

纵然一年后一切澄清,大家似乎又回到了一起打猎喝酒的欢乐时光,但是撕开的伤口可以复原吗?导演也不认为会,所以最后那个影影绰绰的开枪的人不只是对男主开枪,更是对这个冰冷的社会和人性开了一枪。

导演借由小镇的缩影撕开了人性的恶意,群体暴力是社会的悲哀,尤其是在这个网络渠道极为发达的时代,网络的匿名性为肆无忌惮的发言提供了便利“事情真相不重要,我自己骂的爽才重要”。
昨天看到胡歌王凯又上热搜,粉丝迷妹们开始乱撕,明明是华鼎奖的失误,最后却牵扯进了侯鸿亮、伪装者官微、唐人、胡歌、王凯工作室等,总之就是说多错多,网友们的神逻辑我也是给跪了,这也是我极度讨厌贴吧的原因,缺乏理智和基本的判断力,就像一个巨大的漩涡,叫嚣着吞噬一切。

记得大学看《狗镇》这个舞台剧时也有和这部电影相似的感受,平心而论,国内电影在挖掘人性的角度上镜头处理能力确实不强,《狗镇》推荐大家看一看,一定会颠覆你的价值观,不过太过阴郁,豆瓣评分8.5,喜欢小清新的绕行。
最后借用作家野夫的话结尾“刺已经扎进我们肉里,需要剥皮或许才能拔出,干完脏活的人,没有如此轻松就能洗底的”。所以请克制自己的恶意,相逢一笑没有那么容易,结痂的伤口也会不时被撕裂出血,别让戾气郁结成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