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油
这个词既然输入法里有,说明普通话里也是常用的。
但我还真没怎么用普通话说过这个词。
如果真的要说到,懒惰的我会直截了当地说“猪油”,以免再费口舌解释。
好像没见过有卖脂油的,也可能我心里认定这东西是DIY的从没找过。
熬脂油的时候,猪肉和油脂的香气会弥漫到整个家里。
凉了之后,其实就是一大坨白色的脂肪。
高中化学课讲到饱和脂肪酸的熔点要比不饱和脂肪酸高,眼前立刻浮现出脂油的样子。
这年头人们就愁吃得太好,很多人肥肉也不吃的,对脂油怕也是避之不及。
所以大概真的没有产业化卖脂油的,菜场小角落里找找,或许有。
印象中,脂油在我们家有两种用途。
第一,熬豆沙。
第二,放汤里。
我一直爱吃甜食,豆沙包是所有包子里的首选。
小时候到亲戚家吃豆沙包,一口咬下去,也不是不甜,但总觉得哪里不对:馅儿是灰红色的,结成块或者索性散成粉,往往还会伴着一点水汽的馊味。
自家的豆沙馅儿才不是这样,红褐色的,滑滑的,一咬就流出来。
到大了以后,才知道熬豆沙要放油,脂油是首选。
幼年时生活条件不如现在,不舍得放料的人家不是少数,可能也有些人家干脆不晓得豆沙要熬的,加水拌糖煮熟算数。
我们家的豆沙馅儿,全仗着我娘亲舍得放糖放油,才能长期博得我的欢心。
红豆奶茶也好喝,但蜜豆到底只加了糖而已,比起油得发亮的豆沙馅儿,到底还是差一点。
当然,这东西的热量想来是高得吓人,好吃的东西,大抵如此。
汤里放脂油又有两种情况。
烧素汤的时候,要放脂油。
可能是因为当时没有什么色拉油,亲戚送来的菜油,卖相又确实不佳,譬如番茄蛋汤,若是放菜油,上面就会浮着一层半黄不绿的东西。
若是改放脂油,化开后没有颜色,顿时菜色就提高了一个档次。
现在用色拉油这样的素油倒是也无所谓。
另一种要放脂油的汤就是面汤了。
我小时候因为进食太慢,一碗面往往吃了半天仍是涨开的一碗,所以并不爱吃面,对面汤里放不放脂油也是无感。
长大以后终于有了正常的进食速度,一个人住,煮面算是性价比高的吃法。(这个“价”其实是指时间。)有时会顺便炒个菜,但也有懒到直接吃阳春面的时候。
醋是少不了的,但放了醋也是清汤寡水,不得已,我会放麻油。
这个时候对脂油无比怀念。麻油也香,但在我心里,脂油才是正统。
昨天到别人家吃饭,主人极其讲究吃得健康,几个蔬菜做得淡到感觉像忘了放盐,要不是有一碗因为我来才做的红烧肉,我回家还得再另外觅点吃的。
临走了这不健康的红烧肉自然也归我带走。
主人的女儿吃红烧肉是要把肥肉咬掉的,看着上面足有五毫米厚的一层油,建议我把肉夹出来。
我和她妈妈同时否决:这是脂油,下面条的时候挑一块,最好吃了。
我真是不好意思说红烧肉还是其次(因为也是淡了那么一点……),但这层油,我是看中了的。
至于健康么,我学生物的,大概也了解一点。食物并非所吃即所长,我吃下去的脂油不会直接堵在我的血管里,重点还是看整体食谱和食量。我哪怕每天晚上(并没有!)下面条放一块猪油,或是吃一个馅儿油亮滑腻的豆沙包,也还在适量的范围内,强过大多数桌菜、火锅、烧烤之类的饭局。
但我还真没怎么用普通话说过这个词。
如果真的要说到,懒惰的我会直截了当地说“猪油”,以免再费口舌解释。
好像没见过有卖脂油的,也可能我心里认定这东西是DIY的从没找过。
熬脂油的时候,猪肉和油脂的香气会弥漫到整个家里。
凉了之后,其实就是一大坨白色的脂肪。
高中化学课讲到饱和脂肪酸的熔点要比不饱和脂肪酸高,眼前立刻浮现出脂油的样子。
这年头人们就愁吃得太好,很多人肥肉也不吃的,对脂油怕也是避之不及。
所以大概真的没有产业化卖脂油的,菜场小角落里找找,或许有。
印象中,脂油在我们家有两种用途。
第一,熬豆沙。
第二,放汤里。
我一直爱吃甜食,豆沙包是所有包子里的首选。
小时候到亲戚家吃豆沙包,一口咬下去,也不是不甜,但总觉得哪里不对:馅儿是灰红色的,结成块或者索性散成粉,往往还会伴着一点水汽的馊味。
自家的豆沙馅儿才不是这样,红褐色的,滑滑的,一咬就流出来。
到大了以后,才知道熬豆沙要放油,脂油是首选。
幼年时生活条件不如现在,不舍得放料的人家不是少数,可能也有些人家干脆不晓得豆沙要熬的,加水拌糖煮熟算数。
我们家的豆沙馅儿,全仗着我娘亲舍得放糖放油,才能长期博得我的欢心。
红豆奶茶也好喝,但蜜豆到底只加了糖而已,比起油得发亮的豆沙馅儿,到底还是差一点。
当然,这东西的热量想来是高得吓人,好吃的东西,大抵如此。
汤里放脂油又有两种情况。
烧素汤的时候,要放脂油。
可能是因为当时没有什么色拉油,亲戚送来的菜油,卖相又确实不佳,譬如番茄蛋汤,若是放菜油,上面就会浮着一层半黄不绿的东西。
若是改放脂油,化开后没有颜色,顿时菜色就提高了一个档次。
现在用色拉油这样的素油倒是也无所谓。
另一种要放脂油的汤就是面汤了。
我小时候因为进食太慢,一碗面往往吃了半天仍是涨开的一碗,所以并不爱吃面,对面汤里放不放脂油也是无感。
长大以后终于有了正常的进食速度,一个人住,煮面算是性价比高的吃法。(这个“价”其实是指时间。)有时会顺便炒个菜,但也有懒到直接吃阳春面的时候。
醋是少不了的,但放了醋也是清汤寡水,不得已,我会放麻油。
这个时候对脂油无比怀念。麻油也香,但在我心里,脂油才是正统。
昨天到别人家吃饭,主人极其讲究吃得健康,几个蔬菜做得淡到感觉像忘了放盐,要不是有一碗因为我来才做的红烧肉,我回家还得再另外觅点吃的。
临走了这不健康的红烧肉自然也归我带走。
主人的女儿吃红烧肉是要把肥肉咬掉的,看着上面足有五毫米厚的一层油,建议我把肉夹出来。
我和她妈妈同时否决:这是脂油,下面条的时候挑一块,最好吃了。
我真是不好意思说红烧肉还是其次(因为也是淡了那么一点……),但这层油,我是看中了的。
至于健康么,我学生物的,大概也了解一点。食物并非所吃即所长,我吃下去的脂油不会直接堵在我的血管里,重点还是看整体食谱和食量。我哪怕每天晚上(并没有!)下面条放一块猪油,或是吃一个馅儿油亮滑腻的豆沙包,也还在适量的范围内,强过大多数桌菜、火锅、烧烤之类的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