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手册的起点,新浪潮的黎明
如果说《电影手册》孕育了法国新浪潮,那么objectif 49则催生了《电影手册》
objectif 49 起初作为成立在法国巴黎的电影俱乐部,让·谷克多作为会长,网罗了当时全法国,甚至可以说是全世界最优秀的电影人。即便它的存在不过短短三年(1948-1950),但其影响却是无远弗届。
最初成员包括:
《法国银幕》杂志影评人:安德烈巴赞、亚历山大·阿斯楚克(摄影机钢笔论倡导者)
《电影杂志》的创办者让-乔治·奥里奥尔、雅克·多尼奥-瓦克罗兹。
《电影文摘》的创办者,让-查理·塔凯拉。
以及作为电影导演的罗伯特·布列松、雷内·克莱芒,
作为作家的莫里亚克,以及来自法国电影资料馆的协助者,皮埃尔·卡斯特等等。
还有此后通过巴赞的介绍,弗朗索瓦·特吕弗也被邀请加入。
而让-吕克·戈达尔、苏珊·席夫曼、让-马里·斯特劳布等十几二十来岁的年轻人们也随之相继参与其中。最后集结成49人的团队,他们每周四相约在一起,放映讨论着电影(简直就是群!英!会!
![]() |
1950年迎来离奇的转折,让-乔治·奥里奥尔不幸车祸逝世,《电影杂志》(La Revue du cinéma)也就随之停刊。为了纪念该杂志,1951年4月 1日,安德烈·巴赞、雅克·多尼奥尔-瓦尔克洛兹和尤瑟夫-马利·洛杜卡共同创建了一份新的电影杂志,而这也就成了《电影手册》(Les Cahiers du cinéma)的诞生由来。同年,埃里克·侯麦主编,集结了里维特,戈达尔,特吕弗等年轻影评人的《电影公报》(La Gazette du cinéma)也在随后一同并入手册当中。整个巴黎的电影评人们因此齐聚一堂,而一场历史性的电影革新,也在此悄然发生。
![]() |
电影手册的首创刊,封面是《日落大道》葛洛丽亚•史璜森
让-乔治·奥里奥尔的突然离世,导致了objectif 49的解体,但另一面也促成了《电影手册》,乃至整个新浪潮的提前到来。或者说,objectif 49不过是它们的前身、雏形而已。不仅仅在成员上,《电影手册》仍延续了objectif 49的原班人马,而更在电影理念上,完美承袭、发扬了objectif 49所倡导的作者电影。让·谷克多发起的“被诅咒的电影节”festival du film maudit 就是这一理念的最佳体现。
![]() |
“被诅咒的电影节”是对主流国际电影节的对抗,也是对具有真正艺术价值电影的救赎。
1948年的威尼斯电影节是电影史上耻辱的一年。评委会将金狮奖颁发给劳伦斯·奥利弗的《哈姆雷特》,而奥逊·威尔斯的《麦克白》则完全受到冷遇甚至无视。
在如此不公正的待遇之下,让·谷克多从保罗·魏尔伦在《被诅咒的诗人们》中对马拉美诗歌的重新评价中获得灵感,以“被诅咒的电影节”之名,掀开了电影史上第一次为作者电影正名的序幕。
![]() |
1949年,法国,比亚里茨。让·谷克多在 “被诅咒的电影节”的开幕词中如是说道:
「所有的错误源于,仅从商业的角度来看待电影。电影虽不过由机械产生,但它所创造的,却不应该是如同纺织品般被贩卖。虽然明显没有商业票房价值的作品,对电影来说确实是致命的缺陷。但实际上,在这些作品中却有着真正杰作的荣誉所在。电影不是商品,就像和文学,绘画,音乐一样....。就好像红酒有着丰收之年,电影却并不会有一样...。美丽的电影就像是从天而降的意外之事,会受到既成的价值体系的羁绊与束缚。而这样的电影正是,视规则于无物的异端,是已被诅咒的电影」
![]() |
当时参加电影节,17岁的特吕弗和18岁的戈达尔
附1949年被诅咒的电影节榜单
世界在谁手中?Kuhle Wampe oder Wem gehört die Welt? (Slatan Dudow, Germany, 73’, 1932)
操行零分 Zero for Conduct(Jean Vigo, France, 47’, 1933)
亚特兰大号 L'Atalante (Jean Vigo, France, 89’, 1934)
归途路迢迢 The Long Voyage Home(John Ford, U.S.A., 105’, 1940)
新奥尔良之光 The Flame of New Orleans (René Clair, U.S.A., 79', 1941)
云中四部曲 Four Steps in the Clouds(Alessando Blasetti, Italy, 95', 1942)
伟大的安巴逊 The Magnificent Ambersons (Orson Welles, U.S.A., 88', 1942)
夏日时光 Lumière d'été(Jean Grémillon, France, 112’, 1943)
对头冤家 Ossessione (Luchino Visconti, Italy, 140’, 1943)
寂寞芳心None but the Lonely Heart (Clifford Odets, U.S.A., 113’, 1944)
无法投递Address Unknown (William Cameron Menzies, U.S.A., 75', 1944)
布劳涅森林的女人们Les Dames du Bois de Boulogne (Robert Bresson, France, 90’, 1945)
最后的机会 The Last Chance( Leopold Lindtberg, Switzerland, 113’, 1945)
大地之光 The Southerner (Jean Renoir, U.S.A., 92’, 1945)
在桥下 Under the Bridges, Helmut Käutner, Germany, 99’, 1946)
罗马,自由的城市 Rome, Free City, Marcello Pagliero, Italy, 81’, 1946)
铁路战斗队 The Battle of the Rails, René Clément, France, 85’, 1946)
素娥怨 Mourning Becomes Electra (Dudley Nichols, U.S.A., 173', 1947)
烟火 Fireworks (Kenneth Anger, U.S.A., 20’, 1947)
血洒胭脂马 Ride the Pink Horse (Robert Montgomery, U.S.A., 101’, 1947)
上海小姐 The Lady from Shanghai (Orson Welles, U.S.A., 87’, 1947)
入门仪式与起乩之舞 Initiation à la danse des possédés (Jean Rouch, France–Niger, 25’, 1949)
节日Jour de Fête (Jacques Tati, France, 70', 1949)
附1950年被诅咒的电影节榜单
夜逃鸳鸯 They Lived by Night (Nicholas Ray, U.S.A., 94', 1949)
布赖顿硬糖 Brighton Rock (John Boulting, U.K., 92', 1947)
金石盟 Kings Row (Sam Wood, U.S.A., 127', 1942)
俘虏 The Capture (John Sturges, U.S.A., 91', 1950)
双雄斗智 Crossfire (Edward Dmytrk, U.S.A., 86', 1947)
Jammin' the Blues (Gjon Mili, U.S.A., 10', 1944)
Give us this Day (Edward Dmytryk, U.S.A., 120', 1949)
The Spider and the Fly (Robert Hamer, U.K., 92', 1949)
Désordre (Jacques Baratier, France, 18', 1949)
selection of “Pete Smith Specialties” (U.S.A., 1940s)
趁火打劫 Intruder in the Dust (Clarence Brown, U.S.A., 87', 1949)
I fuorilegge (The Outlaws, Aldo Vergano, Italy, 81', 1949)
格尔尼卡 Guernica (Robert Hessens & Alain Resnais, France, 13', 1950)
皇帝的歌鸲(The Emperor's Nightingale, Jiri Trnka, Czechoslovakia, 67', 1948)
某种爱的纪录 Cronaca di un amore (Michelangelo Antonioni, Italy, 98', 1950)
我的童年 (The Childhood of Maxim Gorky, Mark Donskoy, U.S.S.R., 98', 1938)
The Third Thrust (Igor Savchenko, U.S.S.R., 1948)
三十九级台阶 The 39 Steps (Alfred Hitchcock, U.K, 86', 1935)
荒岛酒池 Whiskey Galore (Alexander Mackendrick, U.K., 82', 1949)
巴巴拉上校 Major Barbara (Gabriel Pascal, U.K., 131', 1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