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国博游
水墨宣纸画,斑斑点点,色彩交汇很多,反而在远处看才能将那些看似无毫无链接的粗线条看的真切,混为一体
绢本,细腻写实,细看甚至能看到一根根毛发,尤其是描绘女生,将女性的柔美体现的淋漓尽致。
而少数民族少女则多用纸本,线条较粗,更为突出自然的感觉
建筑设计展,对建筑设计确实一窍不通,大概一撇设计图纸,多以左右对称为主,
罗马尼亚文明展,人超多,从石器,青铜,到陶瓷金银,从材质的不断进化到花纹从简单的回形样式到花鸟鱼虫的演变,足以看出文明的发展,绘画作品无论是纸绘还是木板画,色彩整体偏暗,人物轮廓异常突出。服饰多以金色暗红暗绿为主,很奇怪这些颜色搭配到一起总给人一种异域风情,饰品大都是夸张的造型,粗大多层次,与东方的纤细轻巧对比明显
甲骨文金文和古钱币展,我实在是无法欣赏,对我来说无非是看不懂的文字和大小不一的圆片
玉器展,没有岩石那样的坚硬有棱角,也没有玻璃那样透明,玉大多呈现出一种水乳交融的温润状态,无论是做饰品还是器具,多显得高雅而不俗气
书法,行书瘦长飘逸,草书行云流水,那么多书法作品貌似还是楷书最符合现代中国人的审美观点,隶书篆书都太过规矩,行书像杨过,表面狂傲,内心正气犹存,而草书像韦小宝,玩世不恭,毫无章法可言,但也图个潇洒自在,
关于图书馆照相,记得博物馆馆长曾说,不理解大家为什么非要照相,官网上的照片不知道清晰多少倍,但也不乏有官网上没有的,只是要看照相的意义何在,要是觉得意犹未尽拿回去好好研究,照个像也无可厚非,但是总感觉有的人照相之后就是为了炫耀看过,甚至觉得照下来发朋友圈觉得倍有面子,或者是和朋友炫耀说这是什么,那是什么,有的甚至叫不出名字,但是语气里总有一种这是我家的东西的架势,那就大可不必照了,逛博物馆要的是内心的充实,文化的沉淀,而并非景点的到此一游,拍个照片走人内心什么也没有留下,那非得排大队来博物馆干嘛呢?
绢本,细腻写实,细看甚至能看到一根根毛发,尤其是描绘女生,将女性的柔美体现的淋漓尽致。
而少数民族少女则多用纸本,线条较粗,更为突出自然的感觉
建筑设计展,对建筑设计确实一窍不通,大概一撇设计图纸,多以左右对称为主,
罗马尼亚文明展,人超多,从石器,青铜,到陶瓷金银,从材质的不断进化到花纹从简单的回形样式到花鸟鱼虫的演变,足以看出文明的发展,绘画作品无论是纸绘还是木板画,色彩整体偏暗,人物轮廓异常突出。服饰多以金色暗红暗绿为主,很奇怪这些颜色搭配到一起总给人一种异域风情,饰品大都是夸张的造型,粗大多层次,与东方的纤细轻巧对比明显
甲骨文金文和古钱币展,我实在是无法欣赏,对我来说无非是看不懂的文字和大小不一的圆片
玉器展,没有岩石那样的坚硬有棱角,也没有玻璃那样透明,玉大多呈现出一种水乳交融的温润状态,无论是做饰品还是器具,多显得高雅而不俗气
书法,行书瘦长飘逸,草书行云流水,那么多书法作品貌似还是楷书最符合现代中国人的审美观点,隶书篆书都太过规矩,行书像杨过,表面狂傲,内心正气犹存,而草书像韦小宝,玩世不恭,毫无章法可言,但也图个潇洒自在,
关于图书馆照相,记得博物馆馆长曾说,不理解大家为什么非要照相,官网上的照片不知道清晰多少倍,但也不乏有官网上没有的,只是要看照相的意义何在,要是觉得意犹未尽拿回去好好研究,照个像也无可厚非,但是总感觉有的人照相之后就是为了炫耀看过,甚至觉得照下来发朋友圈觉得倍有面子,或者是和朋友炫耀说这是什么,那是什么,有的甚至叫不出名字,但是语气里总有一种这是我家的东西的架势,那就大可不必照了,逛博物馆要的是内心的充实,文化的沉淀,而并非景点的到此一游,拍个照片走人内心什么也没有留下,那非得排大队来博物馆干嘛呢?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