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记(二):上学吃什么
游学的日子,每天都在纠结地照顾着自己的中国胃。
刚来的两个星期,着迷于寻觅便宜好吃的寿司和拉面店。于是尝过号称全京都最好吃的鳗鱼饭,又去试了藏身于巷弄内的米其林一星荞麦面,看到和果子店或抹茶店有人排队,棕也想去排排看。可属于游客的新鲜劲过了,真正安定下来生活,就只觉岛国饭菜精致有余亲切不足,吃来吃去无非就是味增酱油与咖喱,胃的深处总有种不知道打哪里来的空虚感在撕扯。
嗯,这是在国内很难体会到的感觉。任这里的水果再新鲜、服务人员的微笑再亲切也无法填补。
学校正对面有家7-11。每周有三天会午休50分钟,各国同学大多在这里解决午餐。岛国便利店的信息量大概是国内的十倍,午餐菜式也丰富,有完全不辣却标注“激辛”的四川麻婆豆腐盖饭,也有切好的土耳其卷饼,当然也有各种不同形状的饭团、炸春卷和可乐饼之类。开学第一天,看着填满几个大冰柜的便当,便信心满满地想,一天吃一种,把所有便当都尝个遍。可惜挑剔的中国胃究竟不容辜负,连吃三天便利店便当后,就总觉得不新鲜的微波炉味道无法忍耐,于是便开始了在学校附近四处觅食之路。
学校位于市中心,左邻御池乌丸,右接三条名店街,前面是市政府,后面过两个路口步行五分钟的距离,就是号称“京都的厨房”的锦市场。
大阪有黑门市场,京都有锦市场。大阪靠海,因此黑门市场以海鲜闻名,生吃、烧烤、锅物、炸物等等各种海鲜足够让嗜海味之人大快朵颐。而身处内陆的京都由于旧时运输不便,锦市场便以渍物闻名。所谓渍物,其实就是精致一些的酱菜而已。吃惯了北京六必居,当然也不觉得岛国的酱菜有何好味,中午之所以匆忙中来逛锦市场,只是为了一口新鲜的便当摊和比超市便宜不少的水果。
我常去一家叫井上佃煮店的便当铺,可以打包外售,店铺里也有寥寥几个座位可以坐下来慢慢吃。第一次去吃,选了茄子和秋葵为主的两道小菜,又配了米饭,算下来七百日元,带回学校一尝,这哪里是日本,分明就是上海家常菜馆的味道,浓油赤酱里带点甜,一起去的杭州同学连称好吃。我也觉得合口味,这些天就固定吃这家。后来才知道,这家店创立于明治17年(也就是1884年),已经130多年了,日本换了四任天皇,井上家却一直都在这里卖便当。
学校往东走走,三条名店街里就是有名的若狭家。上周午休,与台湾同学去慕名去吃海鲜盖饭,要了海胆、鲑鱼和蟹腿三拼,算下来不过1200日元,比此前在东京筑地市场吃的更合算。以严苛的标准衡量,海胆不够鲜甜,但这个价格已经是感恩到落泪了。可惜我吃海鲜的口福终究有限,每次大快朵颐之后的第二天,手上必长红疹子,一星期才会自然消退。可见属于异邦的食物,不仅胃不适应,就连皮肤也要抗议的。
对于安抚中国胃真正有效的,其实是河原町bal商场里的muji餐厅。岛国饭馆里用餐永远是两个极端:寿司这种生冷食品,或是拉面乌冬面这种又咸又不大健康的面类,胃口渴望一家可以“点菜吃饭”的馆子,却发现最适合的居然是muji。一千日元一份套餐,可以从二十多个菜里选四个菜,两热两冷,可以选味增汤或者西式蔬菜汤,米饭的湿度和口感绝佳。新鲜清淡且可口,选鱼肉和鸡肉的话,作为午餐来说热量也不会超标。
在国内买衣服,muji简直是一个美学避难所一样的存在,没想到来了岛国吃东西,muji居然成了胃口安慰剂。
还有一家常去的食堂,叫Soup Stock Tokyo。在京都站,我住的公寓走过去十多分钟。晚上想喝口好喝的热汤,又不想去拉面馆徒增热量,就会去这家吃晚餐。在日本喝汤很难找到没有味增味的馆子,这家算是东西融合,有中式酸辣汤(虽然辣度一般),也有加了红豆的牛肉浓汤,配个粗粮面包吃,700多日元,又满足又没负罪感。所有的汤都会标好热量,店里一人食的女性顾客居多。不过我想,如果觅到合适的广式煲汤店(觅到的概率应该不大),大概会抛弃这家吧。
最后推荐几个馆子给要来京都旅游的大家。小吃为主。日本味道嘛,抱着好奇的体验之心,偶尔吃吃,确实还是很好的。
1.かね井荞麦,也就是米其林一星的荞麦面。
大德寺前公交站,往巷子里走,步行十分钟以内(善用google地图啊同学们)。其实荞麦面不是我喜欢的食物,因为始终享受不来日本街头巷尾时常飘散着的味增味,但这家确实好。适口的温度,又滑又韧的口感,荞麦面爱好者首选。
整个店的氛围是属于京都的高冷。手写菜单,很少人讲话,大家多少带着点朝圣的心情来品尝,自然轻声细气,还有人边吃荞麦面边拿着本文库本小说在看。每天中午十一点半开门,卖完即止。整个店只有七张桌子,基本上要在十一点就到门口排队,才能赶上第一波。
2.京极炭烧鳗鱼饭。
不预定,不用排队,也不高冷。来京都一个月,所有的服务行业听到的“谢谢”都是ありがとう,只有这里的店主说的是关西独有的おおきに。鳗鱼烤得微焦,不腥,在北京尝过好几家所谓有名的鳗鱼饭馆子,都无法企及这家的十分之一。价格也亲民,2100一碗。鸡蛋烧也好吃。
地址:中京區六角通新京極東入松竹枝町45,又在我学校附近,哈。
3.若狭家
三条名店街内,想吃海鲜,又要求不太苛刻,可来这家试一下。不要点海胆,毕竟海胆这种东西是检验海鲜店是否新鲜的最高标准。其他都好。蟹腿虽然贵一点,但好吃,不比蟹道乐这种蟹名店的差。想随便吃吃的不妨来这。
4.第一旭拉面。
要排队!离我的公寓走路五分钟的距离,每次经过都看到排着长长的队,早上五点开始营业到深夜两点关门,据说每时每刻都要排队。而且基本没有什么游客在排,都是日本本地人。有天下雨,觉得排队的人会少,就去排了一下,不到二十分钟就入场了。
比其他面馆便宜,好像是750-780一碗拉面。如果会觉得日本拉面太咸,又喜欢浓浓的鲜味,大可来尝这家,应该不会失望。叉烧好吃,煎饺也好吃,适合中国胃。
地址:下京区東塩小路向畑町845
5.进进堂
啊!每天的早餐所在地,最爱的面包店!有好多家连锁店,也是个百年老店了,在每天早上从电车站到学校的必经之路上,有时候早上没煮粥就来这里买一个面包和咖啡,带到学校去吃。
早上经常想着来早一点,就可以像店面里的游客和本地老爷爷一样悠闲地要一份火腿煎蛋和沙拉,但每次都要跑着去上学,完全没办法把时间花在吃早餐上。但,这样的适度紧张也真的是件挺幸福的事。嗯。
(更多文章请见公号bixiongzeizei)
刚来的两个星期,着迷于寻觅便宜好吃的寿司和拉面店。于是尝过号称全京都最好吃的鳗鱼饭,又去试了藏身于巷弄内的米其林一星荞麦面,看到和果子店或抹茶店有人排队,棕也想去排排看。可属于游客的新鲜劲过了,真正安定下来生活,就只觉岛国饭菜精致有余亲切不足,吃来吃去无非就是味增酱油与咖喱,胃的深处总有种不知道打哪里来的空虚感在撕扯。
嗯,这是在国内很难体会到的感觉。任这里的水果再新鲜、服务人员的微笑再亲切也无法填补。
学校正对面有家7-11。每周有三天会午休50分钟,各国同学大多在这里解决午餐。岛国便利店的信息量大概是国内的十倍,午餐菜式也丰富,有完全不辣却标注“激辛”的四川麻婆豆腐盖饭,也有切好的土耳其卷饼,当然也有各种不同形状的饭团、炸春卷和可乐饼之类。开学第一天,看着填满几个大冰柜的便当,便信心满满地想,一天吃一种,把所有便当都尝个遍。可惜挑剔的中国胃究竟不容辜负,连吃三天便利店便当后,就总觉得不新鲜的微波炉味道无法忍耐,于是便开始了在学校附近四处觅食之路。
学校位于市中心,左邻御池乌丸,右接三条名店街,前面是市政府,后面过两个路口步行五分钟的距离,就是号称“京都的厨房”的锦市场。
![]() |
一眼看不到头的锦市场 |
大阪有黑门市场,京都有锦市场。大阪靠海,因此黑门市场以海鲜闻名,生吃、烧烤、锅物、炸物等等各种海鲜足够让嗜海味之人大快朵颐。而身处内陆的京都由于旧时运输不便,锦市场便以渍物闻名。所谓渍物,其实就是精致一些的酱菜而已。吃惯了北京六必居,当然也不觉得岛国的酱菜有何好味,中午之所以匆忙中来逛锦市场,只是为了一口新鲜的便当摊和比超市便宜不少的水果。
我常去一家叫井上佃煮店的便当铺,可以打包外售,店铺里也有寥寥几个座位可以坐下来慢慢吃。第一次去吃,选了茄子和秋葵为主的两道小菜,又配了米饭,算下来七百日元,带回学校一尝,这哪里是日本,分明就是上海家常菜馆的味道,浓油赤酱里带点甜,一起去的杭州同学连称好吃。我也觉得合口味,这些天就固定吃这家。后来才知道,这家店创立于明治17年(也就是1884年),已经130多年了,日本换了四任天皇,井上家却一直都在这里卖便当。
![]() |
井上佃煮店 |
学校往东走走,三条名店街里就是有名的若狭家。上周午休,与台湾同学去慕名去吃海鲜盖饭,要了海胆、鲑鱼和蟹腿三拼,算下来不过1200日元,比此前在东京筑地市场吃的更合算。以严苛的标准衡量,海胆不够鲜甜,但这个价格已经是感恩到落泪了。可惜我吃海鲜的口福终究有限,每次大快朵颐之后的第二天,手上必长红疹子,一星期才会自然消退。可见属于异邦的食物,不仅胃不适应,就连皮肤也要抗议的。
对于安抚中国胃真正有效的,其实是河原町bal商场里的muji餐厅。岛国饭馆里用餐永远是两个极端:寿司这种生冷食品,或是拉面乌冬面这种又咸又不大健康的面类,胃口渴望一家可以“点菜吃饭”的馆子,却发现最适合的居然是muji。一千日元一份套餐,可以从二十多个菜里选四个菜,两热两冷,可以选味增汤或者西式蔬菜汤,米饭的湿度和口感绝佳。新鲜清淡且可口,选鱼肉和鸡肉的话,作为午餐来说热量也不会超标。
在国内买衣服,muji简直是一个美学避难所一样的存在,没想到来了岛国吃东西,muji居然成了胃口安慰剂。
![]() |
我的鸭川食堂——muji |
还有一家常去的食堂,叫Soup Stock Tokyo。在京都站,我住的公寓走过去十多分钟。晚上想喝口好喝的热汤,又不想去拉面馆徒增热量,就会去这家吃晚餐。在日本喝汤很难找到没有味增味的馆子,这家算是东西融合,有中式酸辣汤(虽然辣度一般),也有加了红豆的牛肉浓汤,配个粗粮面包吃,700多日元,又满足又没负罪感。所有的汤都会标好热量,店里一人食的女性顾客居多。不过我想,如果觅到合适的广式煲汤店(觅到的概率应该不大),大概会抛弃这家吧。
最后推荐几个馆子给要来京都旅游的大家。小吃为主。日本味道嘛,抱着好奇的体验之心,偶尔吃吃,确实还是很好的。
1.かね井荞麦,也就是米其林一星的荞麦面。
大德寺前公交站,往巷子里走,步行十分钟以内(善用google地图啊同学们)。其实荞麦面不是我喜欢的食物,因为始终享受不来日本街头巷尾时常飘散着的味增味,但这家确实好。适口的温度,又滑又韧的口感,荞麦面爱好者首选。
整个店的氛围是属于京都的高冷。手写菜单,很少人讲话,大家多少带着点朝圣的心情来品尝,自然轻声细气,还有人边吃荞麦面边拿着本文库本小说在看。每天中午十一点半开门,卖完即止。整个店只有七张桌子,基本上要在十一点就到门口排队,才能赶上第一波。
![]() |
かね井荞麦 |
2.京极炭烧鳗鱼饭。
不预定,不用排队,也不高冷。来京都一个月,所有的服务行业听到的“谢谢”都是ありがとう,只有这里的店主说的是关西独有的おおきに。鳗鱼烤得微焦,不腥,在北京尝过好几家所谓有名的鳗鱼饭馆子,都无法企及这家的十分之一。价格也亲民,2100一碗。鸡蛋烧也好吃。
地址:中京區六角通新京極東入松竹枝町45,又在我学校附近,哈。
3.若狭家
三条名店街内,想吃海鲜,又要求不太苛刻,可来这家试一下。不要点海胆,毕竟海胆这种东西是检验海鲜店是否新鲜的最高标准。其他都好。蟹腿虽然贵一点,但好吃,不比蟹道乐这种蟹名店的差。想随便吃吃的不妨来这。
4.第一旭拉面。
要排队!离我的公寓走路五分钟的距离,每次经过都看到排着长长的队,早上五点开始营业到深夜两点关门,据说每时每刻都要排队。而且基本没有什么游客在排,都是日本本地人。有天下雨,觉得排队的人会少,就去排了一下,不到二十分钟就入场了。
比其他面馆便宜,好像是750-780一碗拉面。如果会觉得日本拉面太咸,又喜欢浓浓的鲜味,大可来尝这家,应该不会失望。叉烧好吃,煎饺也好吃,适合中国胃。
地址:下京区東塩小路向畑町845
5.进进堂
啊!每天的早餐所在地,最爱的面包店!有好多家连锁店,也是个百年老店了,在每天早上从电车站到学校的必经之路上,有时候早上没煮粥就来这里买一个面包和咖啡,带到学校去吃。
早上经常想着来早一点,就可以像店面里的游客和本地老爷爷一样悠闲地要一份火腿煎蛋和沙拉,但每次都要跑着去上学,完全没办法把时间花在吃早餐上。但,这样的适度紧张也真的是件挺幸福的事。嗯。
(更多文章请见公号bixiongzeiz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