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会(4):可能我无法改变任何事,可我就是特别想和谁较一较劲
特殊原因,禁止转载。
此后,大约又在大龄未婚和日本问题上打了几个滚儿,比如大家若聊上自己周围有几个女的30多了还没结婚的问题,就难免拿出主流社会那一套,说肯定不是心理有问题就是太挑剔之类,或者发那些类似[转到200万个微信群日本就会道歉,收回“中国人是垃圾”的发言,大家转起来]的无脑信息,说实话我都不大生气,不是因为我气量大,实在是在网络上看太多,早有心理防备,所以我只是默默地站出去说一句“友情提醒,这里就有个30多未婚的”或者“大家不要轻信和转发谣言”,不知道是不是错觉,总觉得我还没尴尬呢,大家倒是先我一步尴尬了,使劲儿和我解释这些话不是针对我,忘了我还没结婚。我说这和我结婚没结婚没有关系,就算我结婚了也不能让你们这么想这么说。后来大家再没说过,至于是不是改到别的地方说去了,我并不关心。
国仇家恨婚姻取向这类大关大坎都过了,我没想到最后我在一个细节上和同学们大战了一场。
班里有个男生,个子挺高,说话从不粗门大嗓,姓胡,因为即使一起走在高声叫嚷的男生堆里也一向比较平和安静,所以被起了个外号叫胡媚娘(当时大家都在迷看《新白娘子传奇》),后来这个外号的衍生版更让人难以忍受:胡娘们儿。
十八年过去了,大家在群里依然这么喊他,他就表示了几次抗议,但没人在乎,有次气得他说了几句再这么喊我不聊了,之后真就潜水了。每次有人在群里喊“娘们儿在吗?娘们儿今天你是夜班吗?娘们儿你这次又跑外地吗?”我就特别不舒服,既然看到他抗议了,我就放心大胆地出去帮腔,劝大家不要叫外号了。前前后后地过了一周多,无论我是半开玩笑地劝说,还是一本正经地阻挡,都没有任何效果。
直到有一天,这个男生出来聊天儿,大家起哄叫他大点儿声说话,“别像个娘们儿一样” ——我一下子就火冒三丈。
男生说这几天嗓子发炎了,不能大声说话。
男生说刚从诊所回来,刚按医嘱服了药,嗓子疼得不行。
男生说大家都三十多岁了,有家有业的大人了,别叫外号了。
男生说别闹了别闹了,你们这么聊,我没法外放,叫媳妇孩子听到会尴尬。
男生说今天大家放过我吧,等我歇两天嗓子好了我再大声说话行不行,现在我说话都是强撑。
……
换来的是什么呢?
你看,他一直都是个娘们儿。
胡娘们儿,来,有点儿出息,大声说句话。
不行,这算什么大声啊,你是不是这辈子都不会大声说话了?
你们就别指望了,当初上学的时候,他就像个娘们儿,到今天也没改,没戏了。
胡娘们儿,你今天就是死,也得大声儿一回,来来来大家投票,同意他给咱来一个的吱个声儿啊。
……
除了我在越来越难以控制的情绪里一句一句地挡着拦着,没有一个人出来说一句,算了,他不乐意我们这么叫他,我们不叫就是了。随后,他们开始拿我开涮:
你为什么帮他说话,你是不是看上他了?
你看就你自己一人向着他,你怎么这么没有眼力见儿?
叫外号怎么了,这是同学间的亲密你懂不懂,不懂上一边儿玩儿去。
娘们儿这词怎么了,怎么有羞辱性了?你不是娘们儿吗?难道你是爷们儿?
你怎么就觉得他是真的嗓子疼?你是不是在他身边儿?你看到医院给开的单子了吗?
你是在外面呆太久呆傻了吧,一点儿人情味儿都没有,同学之间没那么多讲究知道不?你这叫见外。
……
我的语气从“哎呀大家都成年人啦别扯着外号不放,嗓子不好就别勉强他了大家说是不是呀”,切换到“他不乐意被这么叫外号咱就不叫呗,多大个事儿啊,依了他呗”,再换到“开玩笑要以被开玩笑的人的感受为准,这是个最简单的理儿吧,咱说归说闹归闹,大家都没坏心,就是别太过了”,最后被逼到了“尊重别人的感受这么难吗?原来九年同学情都挡不住你们闭嘴不喊这一声娘们儿?你们不但喊他娘们,有次还喊咱班那谁(一兔唇男生)‘三瓣嘴’,你们真觉得自己好意思?”
我终于大发脾气,连发多条语音,几乎条条逼近60秒,每个和我争辩的人都会被我不客气地回呛,同学们也从一窝蜂地指责我矫情没意思,到开始意识到这么下去完全无法收场,纷纷劝我不要生气,然后唰啦啦一排红包出现,说都是给我的,红包标题也全都是道歉劝慰的话。我怒火冲天地说,你们自己玩儿吧,这不是红包能解决的事儿,钱我不要,群我先屏蔽了,再见。
在这个过程中,那个被喊外号的男生加了我,他向我表示感谢,和我说了很多他对同学的看法,其中有些话,非常直白,他觉得大家看人下菜碟,为什么如今在同学里最有权势的那个人当年的外号从不被人提起,为什么自己一抗议就被群殴起哄说心眼小不男人果然是娘们儿,以前有过小规模同学会,他去了,并不舒服,眼见着就是一帮人围着某几个人转而已。
其实一开始我是有点儿怪他的——你只会和我私聊吗?群里一窝蜂冲我来的时候你就那么老老实实地潜着水。后来我觉得算啦,他也自身难保,而且那个场面俩人并肩作战确实也怪怪的,恰好我也能说会道吵起架来话又密语速又快用词又损并不需要帮手,更不需要这么个温吞水的疑似猪队友。我可能只是想要他站出来时那种道义需求上的好看姿态,可我转念一想,觉得完全没必要计较,反正我发声也不是为了什么同学情——我和这个男生从小学到初中巧到九年都同班,但九年里说的话加起来没有那天的私聊微信说的多。是我自己万分受不了有些人丝毫不拿“娘们儿”这词当回事儿还理直气壮的德行,他帮不帮我,怂不怂,是不是有难处,或是仅仅因为性格上不果敢,都不是我真的想去关心的。最后的最后,这个男生和我吐槽:我刚才去挨个瞅了一眼,群里大家给你的红包,都被刘明一个人给领跑了,怎么有这种糟心的货色。我笑了:原来他还有闲心去观察这个?不知道是不是心太大,也挺好玩儿的。
我屏蔽了群之后,陆续有几个同学加了我微信,有的是来劝我表示其他同学确实做错了的,有的是来说自己当年被叫外号有多么难过的,我听着有些恼火,我不知道此时是该和这几个人推心置腹地说话,还是默默吐槽为什么你们知道那些是错的,知道自己当年多难过可你们刚刚还是要潜水。我想谅解他们,毕竟怂,为难,不想不便或不敢直说,这些情况,我也有过,可我又不想这样去给予他们理解,正是这些沉默的怂,让有些事变得很不好看,明明多一点儿声音一切会不一样啊。在这种纠结和矛盾的心情里,最后我终于和他们说了些没用的,比如,我就是生气,同学们怎么可以这样,为什么不将心比心呢。
过了几个小时,已经是深夜了,我打开了群,补了聊天记录。
有的说,啥大事儿啊居然吵成这样?
有的说,赶明儿我也找个机会生气,没想到生气都能有这么多红包。
海鱼说,我觉得你们喊她三瓣嘴和娘们儿确实是不对的……哎呀,原来不是喊她呀,那她生啥气呀,对不起我断章取义了,情况不妙,我撤,我撤。
你们看,一片战后的废墟中劝我别生气的,继续给我发红包的,喊我回群聊天儿的,一次次让那几个带头起哄的人给我道歉的,我都没记住,我就记住了这几个,我确实是个很没度量的人。
我点开了众多红包中的两个,果然是被刘明领走了,其他的我也就不再一一验证了。期间也确实有几个同学在反复喊他叫他把红包吐出来,他也没反应,我觉得这个事儿比那被喊外号的男生暗搓搓把所有红包都验证了一遍然后来和我“告状”更有意思。
刘明,这个人留在我记忆里最有印象的一件事是这样的:当年他和霍前是好友,高一的刘明打了初三的学弟,学弟找来高三的大哥哥们帮忙打群架要收拾刘明,刘明就拉上了霍前还有我们班一些男生一起去迎战,结果除了霍前,其他人一见到那群高三大哥哥全部秒怂,只有霍前一个人上前,被对方一群人揍了个半死,胳膊上又是石膏又是绷带反正特全乎。刘明回家告诉他爹瘦小的自己被膀大腰圆的霍前威逼挟持,所以不得已才前去帮他打群架,于是刘明的爹去找了校长,说霍前不但自己学坏还要硬拉着我们家刘明一起学坏,请学校处置。最后,其他人都只是挨了几顿从家长到老师再到各级校领导车轱辘般的训斥或体罚,只有霍前被记大过。从此霍前和刘明相见如同路人。
啊,果然有些人的本质,是可以从小见大的呢。
而红包这件事再次警告我,不要和刘明打交道,更不要和他交朋友。
那晚补聊天记录时,我在脑海里,默默地想象了一下一些同学打字说话时的模样、情态,虽然,我已经十八年没见到他们,我想到的只是那些年轻的脸。有那么一瞬间,我觉得自己像个世相的窥视者,又像个自视甚高而不自知的人。
此后的一天,当某个人再次喊出那个男生的外号时,另个人连忙阻止:别喊外号了,要不她又要生气了。我笑笑地发了条语音:我路过一下。
嗯,这就是我想要的东西。
尽管,这个东西看起来真是太无聊太没用了。
不要再相信我会哪天更新的鬼话,我为自己感到羞愧。已经开始写另一个我很重视的东西,所以这个我只能保证我会努力更新。
此后,大约又在大龄未婚和日本问题上打了几个滚儿,比如大家若聊上自己周围有几个女的30多了还没结婚的问题,就难免拿出主流社会那一套,说肯定不是心理有问题就是太挑剔之类,或者发那些类似[转到200万个微信群日本就会道歉,收回“中国人是垃圾”的发言,大家转起来]的无脑信息,说实话我都不大生气,不是因为我气量大,实在是在网络上看太多,早有心理防备,所以我只是默默地站出去说一句“友情提醒,这里就有个30多未婚的”或者“大家不要轻信和转发谣言”,不知道是不是错觉,总觉得我还没尴尬呢,大家倒是先我一步尴尬了,使劲儿和我解释这些话不是针对我,忘了我还没结婚。我说这和我结婚没结婚没有关系,就算我结婚了也不能让你们这么想这么说。后来大家再没说过,至于是不是改到别的地方说去了,我并不关心。
国仇家恨婚姻取向这类大关大坎都过了,我没想到最后我在一个细节上和同学们大战了一场。
班里有个男生,个子挺高,说话从不粗门大嗓,姓胡,因为即使一起走在高声叫嚷的男生堆里也一向比较平和安静,所以被起了个外号叫胡媚娘(当时大家都在迷看《新白娘子传奇》),后来这个外号的衍生版更让人难以忍受:胡娘们儿。
十八年过去了,大家在群里依然这么喊他,他就表示了几次抗议,但没人在乎,有次气得他说了几句再这么喊我不聊了,之后真就潜水了。每次有人在群里喊“娘们儿在吗?娘们儿今天你是夜班吗?娘们儿你这次又跑外地吗?”我就特别不舒服,既然看到他抗议了,我就放心大胆地出去帮腔,劝大家不要叫外号了。前前后后地过了一周多,无论我是半开玩笑地劝说,还是一本正经地阻挡,都没有任何效果。
直到有一天,这个男生出来聊天儿,大家起哄叫他大点儿声说话,“别像个娘们儿一样” ——我一下子就火冒三丈。
男生说这几天嗓子发炎了,不能大声说话。
男生说刚从诊所回来,刚按医嘱服了药,嗓子疼得不行。
男生说大家都三十多岁了,有家有业的大人了,别叫外号了。
男生说别闹了别闹了,你们这么聊,我没法外放,叫媳妇孩子听到会尴尬。
男生说今天大家放过我吧,等我歇两天嗓子好了我再大声说话行不行,现在我说话都是强撑。
……
换来的是什么呢?
你看,他一直都是个娘们儿。
胡娘们儿,来,有点儿出息,大声说句话。
不行,这算什么大声啊,你是不是这辈子都不会大声说话了?
你们就别指望了,当初上学的时候,他就像个娘们儿,到今天也没改,没戏了。
胡娘们儿,你今天就是死,也得大声儿一回,来来来大家投票,同意他给咱来一个的吱个声儿啊。
……
除了我在越来越难以控制的情绪里一句一句地挡着拦着,没有一个人出来说一句,算了,他不乐意我们这么叫他,我们不叫就是了。随后,他们开始拿我开涮:
你为什么帮他说话,你是不是看上他了?
你看就你自己一人向着他,你怎么这么没有眼力见儿?
叫外号怎么了,这是同学间的亲密你懂不懂,不懂上一边儿玩儿去。
娘们儿这词怎么了,怎么有羞辱性了?你不是娘们儿吗?难道你是爷们儿?
你怎么就觉得他是真的嗓子疼?你是不是在他身边儿?你看到医院给开的单子了吗?
你是在外面呆太久呆傻了吧,一点儿人情味儿都没有,同学之间没那么多讲究知道不?你这叫见外。
……
我的语气从“哎呀大家都成年人啦别扯着外号不放,嗓子不好就别勉强他了大家说是不是呀”,切换到“他不乐意被这么叫外号咱就不叫呗,多大个事儿啊,依了他呗”,再换到“开玩笑要以被开玩笑的人的感受为准,这是个最简单的理儿吧,咱说归说闹归闹,大家都没坏心,就是别太过了”,最后被逼到了“尊重别人的感受这么难吗?原来九年同学情都挡不住你们闭嘴不喊这一声娘们儿?你们不但喊他娘们,有次还喊咱班那谁(一兔唇男生)‘三瓣嘴’,你们真觉得自己好意思?”
我终于大发脾气,连发多条语音,几乎条条逼近60秒,每个和我争辩的人都会被我不客气地回呛,同学们也从一窝蜂地指责我矫情没意思,到开始意识到这么下去完全无法收场,纷纷劝我不要生气,然后唰啦啦一排红包出现,说都是给我的,红包标题也全都是道歉劝慰的话。我怒火冲天地说,你们自己玩儿吧,这不是红包能解决的事儿,钱我不要,群我先屏蔽了,再见。
在这个过程中,那个被喊外号的男生加了我,他向我表示感谢,和我说了很多他对同学的看法,其中有些话,非常直白,他觉得大家看人下菜碟,为什么如今在同学里最有权势的那个人当年的外号从不被人提起,为什么自己一抗议就被群殴起哄说心眼小不男人果然是娘们儿,以前有过小规模同学会,他去了,并不舒服,眼见着就是一帮人围着某几个人转而已。
其实一开始我是有点儿怪他的——你只会和我私聊吗?群里一窝蜂冲我来的时候你就那么老老实实地潜着水。后来我觉得算啦,他也自身难保,而且那个场面俩人并肩作战确实也怪怪的,恰好我也能说会道吵起架来话又密语速又快用词又损并不需要帮手,更不需要这么个温吞水的疑似猪队友。我可能只是想要他站出来时那种道义需求上的好看姿态,可我转念一想,觉得完全没必要计较,反正我发声也不是为了什么同学情——我和这个男生从小学到初中巧到九年都同班,但九年里说的话加起来没有那天的私聊微信说的多。是我自己万分受不了有些人丝毫不拿“娘们儿”这词当回事儿还理直气壮的德行,他帮不帮我,怂不怂,是不是有难处,或是仅仅因为性格上不果敢,都不是我真的想去关心的。最后的最后,这个男生和我吐槽:我刚才去挨个瞅了一眼,群里大家给你的红包,都被刘明一个人给领跑了,怎么有这种糟心的货色。我笑了:原来他还有闲心去观察这个?不知道是不是心太大,也挺好玩儿的。
我屏蔽了群之后,陆续有几个同学加了我微信,有的是来劝我表示其他同学确实做错了的,有的是来说自己当年被叫外号有多么难过的,我听着有些恼火,我不知道此时是该和这几个人推心置腹地说话,还是默默吐槽为什么你们知道那些是错的,知道自己当年多难过可你们刚刚还是要潜水。我想谅解他们,毕竟怂,为难,不想不便或不敢直说,这些情况,我也有过,可我又不想这样去给予他们理解,正是这些沉默的怂,让有些事变得很不好看,明明多一点儿声音一切会不一样啊。在这种纠结和矛盾的心情里,最后我终于和他们说了些没用的,比如,我就是生气,同学们怎么可以这样,为什么不将心比心呢。
过了几个小时,已经是深夜了,我打开了群,补了聊天记录。
有的说,啥大事儿啊居然吵成这样?
有的说,赶明儿我也找个机会生气,没想到生气都能有这么多红包。
海鱼说,我觉得你们喊她三瓣嘴和娘们儿确实是不对的……哎呀,原来不是喊她呀,那她生啥气呀,对不起我断章取义了,情况不妙,我撤,我撤。
你们看,一片战后的废墟中劝我别生气的,继续给我发红包的,喊我回群聊天儿的,一次次让那几个带头起哄的人给我道歉的,我都没记住,我就记住了这几个,我确实是个很没度量的人。
我点开了众多红包中的两个,果然是被刘明领走了,其他的我也就不再一一验证了。期间也确实有几个同学在反复喊他叫他把红包吐出来,他也没反应,我觉得这个事儿比那被喊外号的男生暗搓搓把所有红包都验证了一遍然后来和我“告状”更有意思。
刘明,这个人留在我记忆里最有印象的一件事是这样的:当年他和霍前是好友,高一的刘明打了初三的学弟,学弟找来高三的大哥哥们帮忙打群架要收拾刘明,刘明就拉上了霍前还有我们班一些男生一起去迎战,结果除了霍前,其他人一见到那群高三大哥哥全部秒怂,只有霍前一个人上前,被对方一群人揍了个半死,胳膊上又是石膏又是绷带反正特全乎。刘明回家告诉他爹瘦小的自己被膀大腰圆的霍前威逼挟持,所以不得已才前去帮他打群架,于是刘明的爹去找了校长,说霍前不但自己学坏还要硬拉着我们家刘明一起学坏,请学校处置。最后,其他人都只是挨了几顿从家长到老师再到各级校领导车轱辘般的训斥或体罚,只有霍前被记大过。从此霍前和刘明相见如同路人。
啊,果然有些人的本质,是可以从小见大的呢。
而红包这件事再次警告我,不要和刘明打交道,更不要和他交朋友。
那晚补聊天记录时,我在脑海里,默默地想象了一下一些同学打字说话时的模样、情态,虽然,我已经十八年没见到他们,我想到的只是那些年轻的脸。有那么一瞬间,我觉得自己像个世相的窥视者,又像个自视甚高而不自知的人。
此后的一天,当某个人再次喊出那个男生的外号时,另个人连忙阻止:别喊外号了,要不她又要生气了。我笑笑地发了条语音:我路过一下。
嗯,这就是我想要的东西。
尽管,这个东西看起来真是太无聊太没用了。
不要再相信我会哪天更新的鬼话,我为自己感到羞愧。已经开始写另一个我很重视的东西,所以这个我只能保证我会努力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