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忧愁》观后感
木心说“我好久没有以小步紧跑去迎接一个人的那种快乐了。”一场接一场的期中考下来,我的心情也大抵如此。 久违的闲适周日下午,终于看了在上海的第二场话剧——艺海剧院孟京辉先锋剧场《你好忧愁》,一部根据法国作家弗朗索瓦丝·萨冈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独角戏,讲述了一个关于青春反叛的故事。 •好奇、期待 虽然没读过原著(庆幸,据说毁原著),但已经大致了解小说内容——借用一位豆瓣网友的话,“看剧之前,我在心里为编导和演员捏了一把汗。如果您读过萨冈的小说,您大概就能明白。虽然这部小说确实具备了很多吸引眼球的要素,”我们具备了一场悲剧的所有要素:一个勾引女人的男人,一个半上流社会的女人,一个有头脑的女人”,但相比虚浮的情节,小说最动人的东西,却是那种若有若无、欲说还休的青春忧愁,剪不断理还乱,就像小雨朦胧的夜晚路灯下扑闪的飞蛾,横亘在心中。“那种感情以烦恼而又甘甜的滋味在我心头萦绕不去,对于它,我犹豫不决,不知冠以忧愁这个庄重而优美的名字是否合适。” 想要把这种心绪搬上舞台,用言辞和肢体恰到好处地表达出来,确实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点不到,很容易成为矫情做作的朦胧意识流,而如果点过了,又可能变成恶俗庸常的琼瑶言情。 •惊讶、震撼 灯光灭,幕布开。屏气凝神。

舞台设计不错。(如图,略) 最值得一提的是演员黄湘丽。110分钟的独角戏,用吉他演奏,唱歌,肢体舞蹈等多项表演撑起了整部剧。看得出来非常努力用心,将最难体现的17岁少女的纠结心情展现无余。期待看她的另一部成名作《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但是! 很客观的评价—— “可惜了舞台设计留出的发挥空间,可惜了努力用心的演员!这部剧整个儿跑偏了方向。它从一个青春少女,还在模模糊糊的怪梦中缠绵,却被早晨斜射进窗台的阳光照醒,揉着眼睛轻轻叹息:"你好,忧愁……”这种画风,猛烈地转成为,一个打着鼻环的非主流,抱着电吉他在汽车修理厂的破烂汽车上用粗野的声音吼道:”你丫好啊!!!忧愁!!!!!”这种画风。是的,萨冈抽烟颓废,萨冈笔下的女主角也抽烟颓废,但是小说文字里的那种意境,是天真无知的无意义无目的,而不是问题少女情欲横流的放纵啊。 剧中出现的几个有关情欲的场景,都被改编得欲念横流,龌蹉不堪。小说中那些单纯而又无知,带着青春气息温柔的傲慢和不安,在用力过猛的台词设置和表演之中完全流失了,就像是您在山雾缭绕的草棚里,焚起一注清香,刚想泡上一壶茶,却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一个涂脂抹粉劣质香水味刺鼻的女人,赖在您身边不肯走。 举个具体的例子,比如女主角塞西尔和年轻男朋友陷入爱情。小说的描写纯真而又坦率,感情真实青涩,而舞台上女演员把一瓶乳白色液体,缓缓倒在自己裙子上,加上夸张的呻吟和肢体表演……用力太猛,校园青春片生生被编成了岛国动作片,实在是败笔。 原文大概是这样的,舞台上台词也差不多,可是表演出来却是阿姆斯特丹风光: “是你吗?你怎么来这儿了?" 我示意他别这么大声说话。“要是他母亲来了,看见我在她儿子的卧室里,可能认为…再说,谁又不认为,…我觉得害怕起来,便朝门口走去。 "你去哪儿呀?"西利尔说,"回来吧…。赛茜尔。" 他一把抓住我的手臂,笑嘻嘻地把我拉住。我朝他转过身,望着他。他一脸变得煞白。 大概我也如此。他放开我的手,但马上把我搂在怀里抱着走。我思绪混乱地想着:这事要来了,这事要来了。接下来的是爱情的环舞:恐惧之中混着情欲、柔情、疯狂和突然的痛苦,那种痛苦过后,便是成功的快乐。自这天起,我有幸--而西利尔则有必需的温柔--体验到这种快乐。” 除了这些大场景的设置,其他小细节也都是同样套路,从头到尾强化女主不良少女的形象。整个剧目把女主角对安娜复杂多变的态度粗野地舍弃,变成了一个完全低俗、抵抗任何高尚、诡计意外害死安娜后却没有太多愧疚心态的问题少女。改编不是不能这么改,只是这么改,原来小说所有闪光的地方,所有让人感动和感叹,让人心头泛起复杂情感的地方,就都被粗暴地清除了。这样的改编,有什么意思呢? 另外让人跳戏的,还有强硬植入的笑点。比如(自以为)很接地气的”这些题目是在太难了,都不会做啊,安娜是个大SB!”(大意)之类,太生硬无聊。您甚至都能听到编导的脑波字幕,”哎呀,演了这么久,观众们都睡着了,我来加几段笑话叫醒他们吧!”。植入技术和笑点质量实在太差。 •后续 希望能抽出时间来看看原著,摘录一段有感觉的文字如下—— “只是在黎明时分,我躺在床上,听着巴黎街上唯一的汽车声时,记忆有时违背我的意愿冒出来:夏天和所有关于它的回忆复返了。安娜,安娜!在黑暗中,我轻轻地,久久地呼唤着这个名字。于是什么东西涌上我的心头。我闭上眼睛,呼着它的名称来欢迎它:你好,忧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