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了外婆家
10岁以前,常去外婆家小住。可能是因为妈妈刚出嫁的缘故吧!那时外婆家,对妈妈的孩子们都很亲切。 年岁稍大,便不常去外婆家了。一是在那里没有玩伴。来来去去就是三姨三舅,还有忙忙碌碌的大舅,二舅和舅妈们。二是觉得外婆家的人对我有了疏离感,即便是隔了好长一段时间再去,也还是只吃家常便饭。 到了十几岁,家附近的那个学校招不来学生。学校解散了,我没有学校可上。后来和弟弟一起转到了外婆的村子上读书。吃住都在外婆家。 问题来了。家境不算富裕的外婆家一下子多了两个吃饭的。我们小孩子不管这些,每天细心领悟一些大人们制造的恶作剧。 外婆听到下课铃声才生火做饭。一大锅凉水,烧啊烧,好不容易等到水开。下进米面,学校的预备铃已经响了。只好盛一碗不熟的粥,碗里放些盐和菜油搅拌一下,慌慌张张喝了下去,赶紧去上课。菜和馍是没有的。 中午放学,外婆和三姨依旧拖延着不做饭。我和弟弟只好把早上的剩饭热一下再吃。依旧是没有菜和馍。有时碰到二姨夫或舅爷来。这天外婆做饭不敢拖延了。外婆看到我们即将吃到可口的饭菜,会说: “墙上挂着馍哩,怕上学晚,去吃点走吧!”我这才看到馍挂在高高的墙上被一堆乱物掩盖着,脚下垫了一个很高椅子依然够不着。 “今儿不晚。”我说。这时看到外婆失望的眼神。她低头用烧火棍捣着地,心想这回可失算了。要丢掉白白一大碗米饭,再配了菜。哎,这些没吃过菜的,说不定还会多吃一碗呢。 在外婆家过着凄冷的日子。事隔经年,仍然历历在目。一天3碗稀粥,我和弟弟营养不良,眼睛都近视了。只吃一样的饭量。十几岁的我们都是83斤。一年半的时间里没有吃过菜和馍。 那时外婆家的人吃东西会等在上课时间,趁我们不在家。那一年农历10月1日,这一天在农村是要隆重过一下的节日。他们家是炸了油条。那天下着雨,有些凉。对于吃不饱饭的人来说,是寒冷。放学回家的路上,牙齿直打颤。没有奢望在这一天能吃到什么。然而,他们一家的怪异行为,让人更加心寒了。 他们的午饭也是放在下午上课之后才开始的。这样的结果是他们提前吃好了晚饭。平时的晚饭是糊汤面条。这一天,他们是要泡油条吃的,所以面条很稀。锅里没几根面条,几片菜叶漂在水面上,掩映着下面,根本下不准手能多捞几根面条上来。可能是用炸油锅做的饭吧,看上去油水很足。 桌上放着一碗油条,可能更多的油条他们存到别处了吧! “也没剩恁些,桌上的是供食。”二舅说。他们一家坐在屋里说笑的。看到我们下学,他们的脸上还洋溢着笑容。那意思是这一场粮食保卫战他们做到了详尽周全。供食是给逝去的先祖们吃的,我们当然不能吃。我们兄弟2人只喝了两碗漂着菜叶的水。如他们所愿我们最终没有吃到这一天的油条。 他们是立志坚决不让我们吃到馍的,所以在这一年半的时间里,我们最终没有吃到过他们手头上的馍。 我们总是低着头走路,可能是太瘦弱了吧!偶尔抬眼会遇到正在恶狠狠瞪着我们的双眼。外公的。三姨的。 周六放学,还有十几里路要走。我们要回家。 大舅一家这时被分了出去。住在村东头的地里。那里有一处破草房。我们回家路过这里。大舅妈站在路口,把我们叫到她家。给我们两块馍。此时的农村粮食充足,馍是每个家庭中24小时不缺的东西,然而我们却吃不到。 大舅妈不是为了讨好谁,就是出于人道主义吧!我们如获至宝,边吃边落泪,因这两块馍,终于有力量走完十几里的全程。 回到家,村子里的人听说了我们的遭遇。把自己家里的好吃的都送了过来。 20多年过去了,非常感激大舅一家。也感激外婆一家,让我们有学校可上,没有失学。就算是那样艰难的忍耐,也没有开口赶我们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