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澜2
·哪里有什么孤独?是因为太闲了吧。如果有人找我玩固然很好,但即使没有也无伤大雅。我自己一个人的话,就可以安静地看书,专注地写文章,随性地找乐子,不需要半点迁就。丰富得很,哪里有什么孤独。
·因不被人理解而沉郁实际上十分好笑,我干嘛要强求别人一定要理解我,反正我也很少理解别人。其次不被人理解我就活不了吗?我是为被人理解而活吗?况且这个命题本身就是不成立的,怎么会没人理解我,我自己就很理解自己。
·现在的班会课基本上成了睡觉课,因为改成了由同学来开,然而都不会写文章,所以统一模式为放几个盗来的视频,读几段抄来的文字,来几次莫名其妙的笑场,强行点几下题,也就结束了。不如自习大用,不如睡觉潇洒。
·“不会”不只是cannot,还有don't want
·现在的老师家长,禁止学生后代做某件事的理由往往是高考不考。高考还不考吃饭呢,那是不是就不给吃了啊。
·中国没有百年家族没有百年企业又怎么样呢?新中国成立到现在都还没有满一百年。
·我活了这么久,就没真正见过什么文青,除了照镜子的时候。
·出丑就出丑,反正不想出都出了,还停留在过往纠结什么。再者,有时候我并不是多么重要。
·小说很多都是人编造的。虽然我不喜欢小说,但这也证明人的意识是强大的。也正因为这样,江湖变得险恶。
·人老了以后总是想尽办法让自己接着活,通常神学最正中下怀,所以汉武帝晚年就变得迷信,牛顿晚年就去研究上帝。
·人在威胁人的时候常用的一句话就是“你死定了”。这是一句废话,人活着肯定会死。
·不知道吃不惯到底是什么概念,吃饭明明只有好吃和不好吃两个概念以及吃饱和吃不饱两种结果。
·如果读完了高中就出来混,那读一中和读十中有什么区别。
·如果我随脑做事,很多时候身心俱疲事倍功半;如果我随心做事,就可以乐在其中乐而不疲,人爽起来以后不是看什么都痛快吗。所以要先做人再做事。
·有人说批评别人之前要先做好自己,那你批评一个蛋不好吃前自己要先学会下蛋?那你批评一瓶奶不好喝前自己要先学会挤奶?
·这年头的歌,为了押韵都把词写得莫名其妙不知所云牛头不对马嘴,而且押的还都是些烂大街的韵,听了上句几乎就能猜出下句,那一下就能听腻了还有什么意思。正是因为这样,有的歌就把一部分歌词删掉了,改成全是歌手在呜哩哇啦乱叫,不知道是因为作词词穷了还是歌手认为这区区小词展现不了自己的唱功,所以要多叫两声。
·一同学在宿舍大谈自己过去的一场“光辉”比赛,眉飞色舞讲了一大段以后居然还把结果吃了让我们自己猜,结果当然是你赢了,你如果输了还好意思说吗。
·最近没什么书看了,想起冯唐评过韩寒捧过王小波,我就去翻了两下,发现王小波和冯唐合起来正是闷骚。王小波很闷,写来写去都是在回忆文革,我需要你给我介绍文革吗,况且我也对文革不感兴趣;冯唐很骚,不论写什么东西都能联系到性那里去,文风始终不离脐下三寸。这也好理解,他主业是个妇科医生。
·有人说萧伯纳成功的原因是他说的话大多数人都爱听。我说的话有没有人爱听就不知道了,算了反正我又不是为了让大多数人爱听才说话。
·闲来没事翻开某一本著名杂志,看过以后我就不明白这样的文章怎么都能被印刷出来。我印象最深的是《北大只值六万块》一文,标题很吸引人对吧,然而就是标题党。梗概是一百年前司徒雷登欲办学苦于找不到合适土地,就花六万块买下了北大附近的一块空地,创办燕京大学,后来被北大吞并了。故事没什么意思,也不知道作者写这个是要表达什么,唯一亮点只有标题,而且还是闪黑光的。看完和没看一样,就像跟一个路人谈了几句天一样,所以我管它叫谈话文。难道这就是所谓的阅读平民化趋向了?
·因不被人理解而沉郁实际上十分好笑,我干嘛要强求别人一定要理解我,反正我也很少理解别人。其次不被人理解我就活不了吗?我是为被人理解而活吗?况且这个命题本身就是不成立的,怎么会没人理解我,我自己就很理解自己。
·现在的班会课基本上成了睡觉课,因为改成了由同学来开,然而都不会写文章,所以统一模式为放几个盗来的视频,读几段抄来的文字,来几次莫名其妙的笑场,强行点几下题,也就结束了。不如自习大用,不如睡觉潇洒。
·“不会”不只是cannot,还有don't want
·现在的老师家长,禁止学生后代做某件事的理由往往是高考不考。高考还不考吃饭呢,那是不是就不给吃了啊。
·中国没有百年家族没有百年企业又怎么样呢?新中国成立到现在都还没有满一百年。
·我活了这么久,就没真正见过什么文青,除了照镜子的时候。
·出丑就出丑,反正不想出都出了,还停留在过往纠结什么。再者,有时候我并不是多么重要。
·小说很多都是人编造的。虽然我不喜欢小说,但这也证明人的意识是强大的。也正因为这样,江湖变得险恶。
·人老了以后总是想尽办法让自己接着活,通常神学最正中下怀,所以汉武帝晚年就变得迷信,牛顿晚年就去研究上帝。
·人在威胁人的时候常用的一句话就是“你死定了”。这是一句废话,人活着肯定会死。
·不知道吃不惯到底是什么概念,吃饭明明只有好吃和不好吃两个概念以及吃饱和吃不饱两种结果。
·如果读完了高中就出来混,那读一中和读十中有什么区别。
·如果我随脑做事,很多时候身心俱疲事倍功半;如果我随心做事,就可以乐在其中乐而不疲,人爽起来以后不是看什么都痛快吗。所以要先做人再做事。
·有人说批评别人之前要先做好自己,那你批评一个蛋不好吃前自己要先学会下蛋?那你批评一瓶奶不好喝前自己要先学会挤奶?
·这年头的歌,为了押韵都把词写得莫名其妙不知所云牛头不对马嘴,而且押的还都是些烂大街的韵,听了上句几乎就能猜出下句,那一下就能听腻了还有什么意思。正是因为这样,有的歌就把一部分歌词删掉了,改成全是歌手在呜哩哇啦乱叫,不知道是因为作词词穷了还是歌手认为这区区小词展现不了自己的唱功,所以要多叫两声。
·一同学在宿舍大谈自己过去的一场“光辉”比赛,眉飞色舞讲了一大段以后居然还把结果吃了让我们自己猜,结果当然是你赢了,你如果输了还好意思说吗。
·最近没什么书看了,想起冯唐评过韩寒捧过王小波,我就去翻了两下,发现王小波和冯唐合起来正是闷骚。王小波很闷,写来写去都是在回忆文革,我需要你给我介绍文革吗,况且我也对文革不感兴趣;冯唐很骚,不论写什么东西都能联系到性那里去,文风始终不离脐下三寸。这也好理解,他主业是个妇科医生。
·有人说萧伯纳成功的原因是他说的话大多数人都爱听。我说的话有没有人爱听就不知道了,算了反正我又不是为了让大多数人爱听才说话。
·闲来没事翻开某一本著名杂志,看过以后我就不明白这样的文章怎么都能被印刷出来。我印象最深的是《北大只值六万块》一文,标题很吸引人对吧,然而就是标题党。梗概是一百年前司徒雷登欲办学苦于找不到合适土地,就花六万块买下了北大附近的一块空地,创办燕京大学,后来被北大吞并了。故事没什么意思,也不知道作者写这个是要表达什么,唯一亮点只有标题,而且还是闪黑光的。看完和没看一样,就像跟一个路人谈了几句天一样,所以我管它叫谈话文。难道这就是所谓的阅读平民化趋向了?
还没有人收藏
私密豆列或部分疑似不友善内容不展示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为什么我们会和错的人结婚?192篇内容 · 24.0万次浏览
- 谈过很多次恋爱后才明白的道理265篇内容 · 225.2万次浏览
- 贫穷是一生的潮湿54篇内容 · 26.9万次浏览
- 梗图续命,笑到通气38篇内容 · 136.9万次浏览
- 中年人感悟特别多2357篇内容 · 1239.7万次浏览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1316.8万次浏览
- 哪一瞬间让你对生活有了实感?1.0万+篇内容 · 94.6万次浏览
- 我身边闷声发财的普通人1.0万+篇内容 · 184.4万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