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慢”,本身就是一种“快进”
结婚后,好一段时间未参加金陵读书的活动。对“不参加”,甚至比“参加”来的更加慎重,十年如是。我在努力进取的青春中,未涉足过很多东西:考研究生、考编制、考雅思托福,从来不随大流。其余决心要的一切,必然又狠又准,痛击要害,一蹴而就。
经常在玩味过来之时,有些惭愧和自卑之情萦绕左右,比如金陵读书的主要理事许老师,说自己在苏北的老家,自小全年级第一;春亮比我大一岁,是南大的中文系的才子;半岛比我大一岁,是北大的外语系才子;红进比我大一岁,是南大的金融系才子。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读书是否正应了精英集团的门槛,确实可以撇除出身、撇除经历,但却必然是生来的“上人”?虽空了诸多期活动不参与,忙于课务奔走的我,还是在寒假集全了“中华经典藏书”,薄薄的有注释有翻译的简本,在春寒料峭的一个月里,旁若无人地一天一本翻看50本全套,剩余我未读过的《淮南子》《人物志》《孔丛子》《管子》《六韬鬼谷子》《古文观止(下)》《梦溪笔谈》《搜神记》《商君书》《山海经》《楚辞》……不是考研的那种熟读袁行霈的《中国文学史》4本(大一就买全了南大中文系的考研书目),而是就着一份培训机构中学语文的职业,索性不图什么,单单海阔天空地看书罢了。喜欢,也就随性地过活,踏踏实实地将日子过成,每一年每一天的,切实自己完全规划的样子。那些书目,哪怕是一篇序的写作,也是喷香和叫人感叹万千的。触目惊心和崇山峻岭之后的柳暗花明,在随性无羁绊的日子里,大概经常遇见,也不为然。
所以我经常有一些很有意思的遇见。在总统府的花廊下随处一坐,把玩开开心心买到的一副《水浒传》纸牌(中考考纲的重点,跑了新华书店等许多大店没买到),就有一个黑龙江的老师,在一旁主动跟我攀谈,说他自己教了八年语文,现在机关单位工作。坐在南图的椅子上翻书,也能遇到南信大教国画的美术老师,上来跟我攀谈宗教。包括在豆瓣上、在等车、在地铁的座位旁,人内在的气息就是磁石,总把那些差不多性情的人一起“召唤”出来,你们就恰巧萍水相逢了。最可恶的是我跟我妈抱怨,说我那么一个散淡的人,怎么会挤在我们单位这样一个,咄咄逼人、张牙舞爪的地方。我妈轻描淡写地解释一句,你没觉得你在骨子里跟她们一样要强吗。她们不管高考比你高了多少分,你从来就不服输的。
我从来没硬碰硬地追逐过什么。唯一放手去做的只有读书。时光那么短巧,我只是在静下心来想想这竞争的世道里:能比得过他人强势的,只有自己的天性——从未妒忌过谁,但大学时一门选修过的科目,改变过我的轨迹——那时我还是个满心“功名利禄”考证,只背单词书的学生。大三选修日语的时候,由于20岁才开的小语种不比幼时的记性好,人往往要花巨多时间的代价,来攻克一个仅仅是及格或良好的分数。但在60个人,十个80以上的分数中,有这么一个女孩子。两个小时的日语考试里,她一个小时就考完了。她交了卷站在门口,不时召唤着她的手,跟里面的我们调笑——快交吧,有什么好写的。她每次都是99分,扣去的1分不是她真的写错了什么,而是老师说她自满。我没事的时候问她日语怎么会学得那么好,她告诉我,在打水的时候、洗脸的时候、赶课的时候,那些英语、日语和中文同一个意思的句子,就会排列在她的脑海里,她只是喜欢没事琢磨语言本身罢了。我没妒忌过家里比我条件好的人,没妒忌过比我漂亮的女孩子,但我只妒忌过她。也是她让我放弃了用了整整3年从这60个人最后一名,奋斗到这个班一半位置的英语——决心继续从事我热爱的写作——人能最终出彩的,一定是他的天性。
所以在当年全班都去做了外贸时,我改做了杂志编辑,但能系统学习中国文学,只有教学相长的教书来的更妥帖,于是又去了某知名培训机构做老师。在强手环绕、甚至学历泛滥,聪明最不缺失的单位,我从来没有什么闪光之处。唯一要说有的,就是读这些无用之书。身边的同事人才纷纭,有着名牌大学研究生的学历,晋升中高层管理,甚至试图考研究所的不乏其人。也只有我能力浅显闲云野鹤,在一年纳起一座6层的书架。精雕细刻地在一个中型城市,别人都赚高薪、还房贷的时候,如入无人之境地读书。也过上了20几年来,真正想过的生活。一开始的时候,还未读古书,只单是爱写作,于是高考五三成为我阅读范本,把全国17个省份1个上海市,选文的出处的那些书买回家;中考五三是我的写作范本,要是能恒定地写出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一个市,唯一被选中的那篇记叙文阅读的水平,也很了不得了。所以别人在物质世界里只手遮天地驻足做一个城市人,而我在精神的世界深入语文也就是中国文化,试卷的题深究起来,按顺序一列一列放置,也就渐渐成了语文的全景。
我出身在工人家庭,父亲木讷质朴,自三年级以后,他除了叫我饭前洗手,在做人和学业规划上,再没有给过我什么;母亲常年在外奔波,在我成长的将近10年里,每月也只有偶尔着家。20岁很多人都说我站在人群里,气质出挑,领导说我家教极好,肯定是知识分子家庭出身,他们只是没想到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子,每天在南师大的随园校晚自习十年,仅仅是想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甚至我一直在二三流的学校读书,成长并不一帆风顺,我有全优全能、简历斐然的老公和一拨拨同事,但我自己没有,只有书单——我只是在20岁看到那个日语考99分女孩的那个点,选择了一条“最慢”的路,既然家世和天资都没有,就去读无用之书吧。
无用给我带来过,一重重意想不到的瑰丽。它最重要的能耐是“避祸”,在紧要的关卡,智慧会力排众议地告诉你,什么该毅然决然地放弃,什么去单枪匹马地追逐。比如我至今如果一定要后悔什么,就是没遵从在本科毕业考的那张小学教师资格证。一个挚爱文科,却无顶级资质的人,不是去做报社记者,每天12小时打拼换来你这个人其实可有可无;不是做一个合格,并有闪光和优势的中学老师;而是既然这么拼劲和使力,就该选择一个“低”处,切实而又跟民生紧要的隘口,做一个在自己的层面,真正无人能及的人。“器”的斐然根本不在名声的高低,而在最游刃有余,在它的那个层面里的绝伦和独一,赞誉和金钱自然会滚滚而来。这是我工作6年后,才想通的一个问题。
所以,不要海阔天空劳力地去追逐一些什么。即便不屑于所谓的成功,但幸福的本质需要,用更精准的透视度去抵达。就像老公在还是我男朋友的时候,到我家装书架,当他看到5个中华书局书目堆满,甚至包括24史在内的书架时,他赶忙掏出手机拍我在阳台上的,我思维体系的“全景图”要给他爸爸看。他在那一刻说,你不仅仅能教中学了,跟读过了研究生也没什么区别——他是唯一一个被我带回家的男人。但我在见他第一眼,听他脱口而出“你们单位也没什么了不起”的时候,我就饶有兴味地决定追求他——因为他的起点决定,他不可能追求我,人一定要在婚姻里学会追他人,而不是被追,这样才是在往高质量的婚姻中走。那个觉得你有的东西挺好的人,肯定是他本身的不怎么样。无数个夜晚,老公载着我回到尧化门那么远的住宅区时,每一次我望着他的胖脸,我泛起的都是荣耀和得瑟,因为是我揣着如此优异的一个人归家。
毕业很多年后,我参加过一次高中同学聚会。作为一个二三流学校的中等生(只有中等生才会对明星教师的身份,亟亟可待),我选了一件打1折后100块的连衣裙,很大众地出席。当天来的也都只有班干和留学回来的家境傲然的同学,他们有的在事业单位,有的在银行,但他们对于曾经是一个中等生的我,如今的“别样”却稍显冷漠——因为暂且什么都不缺的,只有我一个人。我经常会想到,在无数次契机中,既然每一个人都在为无极限的“好”在拼搏,“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人通常有很多种“快进”的方式,而不需要成本的、最让人忽视的,也就是读无用之书了吧。
经常在玩味过来之时,有些惭愧和自卑之情萦绕左右,比如金陵读书的主要理事许老师,说自己在苏北的老家,自小全年级第一;春亮比我大一岁,是南大的中文系的才子;半岛比我大一岁,是北大的外语系才子;红进比我大一岁,是南大的金融系才子。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读书是否正应了精英集团的门槛,确实可以撇除出身、撇除经历,但却必然是生来的“上人”?虽空了诸多期活动不参与,忙于课务奔走的我,还是在寒假集全了“中华经典藏书”,薄薄的有注释有翻译的简本,在春寒料峭的一个月里,旁若无人地一天一本翻看50本全套,剩余我未读过的《淮南子》《人物志》《孔丛子》《管子》《六韬鬼谷子》《古文观止(下)》《梦溪笔谈》《搜神记》《商君书》《山海经》《楚辞》……不是考研的那种熟读袁行霈的《中国文学史》4本(大一就买全了南大中文系的考研书目),而是就着一份培训机构中学语文的职业,索性不图什么,单单海阔天空地看书罢了。喜欢,也就随性地过活,踏踏实实地将日子过成,每一年每一天的,切实自己完全规划的样子。那些书目,哪怕是一篇序的写作,也是喷香和叫人感叹万千的。触目惊心和崇山峻岭之后的柳暗花明,在随性无羁绊的日子里,大概经常遇见,也不为然。
所以我经常有一些很有意思的遇见。在总统府的花廊下随处一坐,把玩开开心心买到的一副《水浒传》纸牌(中考考纲的重点,跑了新华书店等许多大店没买到),就有一个黑龙江的老师,在一旁主动跟我攀谈,说他自己教了八年语文,现在机关单位工作。坐在南图的椅子上翻书,也能遇到南信大教国画的美术老师,上来跟我攀谈宗教。包括在豆瓣上、在等车、在地铁的座位旁,人内在的气息就是磁石,总把那些差不多性情的人一起“召唤”出来,你们就恰巧萍水相逢了。最可恶的是我跟我妈抱怨,说我那么一个散淡的人,怎么会挤在我们单位这样一个,咄咄逼人、张牙舞爪的地方。我妈轻描淡写地解释一句,你没觉得你在骨子里跟她们一样要强吗。她们不管高考比你高了多少分,你从来就不服输的。
我从来没硬碰硬地追逐过什么。唯一放手去做的只有读书。时光那么短巧,我只是在静下心来想想这竞争的世道里:能比得过他人强势的,只有自己的天性——从未妒忌过谁,但大学时一门选修过的科目,改变过我的轨迹——那时我还是个满心“功名利禄”考证,只背单词书的学生。大三选修日语的时候,由于20岁才开的小语种不比幼时的记性好,人往往要花巨多时间的代价,来攻克一个仅仅是及格或良好的分数。但在60个人,十个80以上的分数中,有这么一个女孩子。两个小时的日语考试里,她一个小时就考完了。她交了卷站在门口,不时召唤着她的手,跟里面的我们调笑——快交吧,有什么好写的。她每次都是99分,扣去的1分不是她真的写错了什么,而是老师说她自满。我没事的时候问她日语怎么会学得那么好,她告诉我,在打水的时候、洗脸的时候、赶课的时候,那些英语、日语和中文同一个意思的句子,就会排列在她的脑海里,她只是喜欢没事琢磨语言本身罢了。我没妒忌过家里比我条件好的人,没妒忌过比我漂亮的女孩子,但我只妒忌过她。也是她让我放弃了用了整整3年从这60个人最后一名,奋斗到这个班一半位置的英语——决心继续从事我热爱的写作——人能最终出彩的,一定是他的天性。
所以在当年全班都去做了外贸时,我改做了杂志编辑,但能系统学习中国文学,只有教学相长的教书来的更妥帖,于是又去了某知名培训机构做老师。在强手环绕、甚至学历泛滥,聪明最不缺失的单位,我从来没有什么闪光之处。唯一要说有的,就是读这些无用之书。身边的同事人才纷纭,有着名牌大学研究生的学历,晋升中高层管理,甚至试图考研究所的不乏其人。也只有我能力浅显闲云野鹤,在一年纳起一座6层的书架。精雕细刻地在一个中型城市,别人都赚高薪、还房贷的时候,如入无人之境地读书。也过上了20几年来,真正想过的生活。一开始的时候,还未读古书,只单是爱写作,于是高考五三成为我阅读范本,把全国17个省份1个上海市,选文的出处的那些书买回家;中考五三是我的写作范本,要是能恒定地写出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一个市,唯一被选中的那篇记叙文阅读的水平,也很了不得了。所以别人在物质世界里只手遮天地驻足做一个城市人,而我在精神的世界深入语文也就是中国文化,试卷的题深究起来,按顺序一列一列放置,也就渐渐成了语文的全景。
我出身在工人家庭,父亲木讷质朴,自三年级以后,他除了叫我饭前洗手,在做人和学业规划上,再没有给过我什么;母亲常年在外奔波,在我成长的将近10年里,每月也只有偶尔着家。20岁很多人都说我站在人群里,气质出挑,领导说我家教极好,肯定是知识分子家庭出身,他们只是没想到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子,每天在南师大的随园校晚自习十年,仅仅是想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甚至我一直在二三流的学校读书,成长并不一帆风顺,我有全优全能、简历斐然的老公和一拨拨同事,但我自己没有,只有书单——我只是在20岁看到那个日语考99分女孩的那个点,选择了一条“最慢”的路,既然家世和天资都没有,就去读无用之书吧。
无用给我带来过,一重重意想不到的瑰丽。它最重要的能耐是“避祸”,在紧要的关卡,智慧会力排众议地告诉你,什么该毅然决然地放弃,什么去单枪匹马地追逐。比如我至今如果一定要后悔什么,就是没遵从在本科毕业考的那张小学教师资格证。一个挚爱文科,却无顶级资质的人,不是去做报社记者,每天12小时打拼换来你这个人其实可有可无;不是做一个合格,并有闪光和优势的中学老师;而是既然这么拼劲和使力,就该选择一个“低”处,切实而又跟民生紧要的隘口,做一个在自己的层面,真正无人能及的人。“器”的斐然根本不在名声的高低,而在最游刃有余,在它的那个层面里的绝伦和独一,赞誉和金钱自然会滚滚而来。这是我工作6年后,才想通的一个问题。
所以,不要海阔天空劳力地去追逐一些什么。即便不屑于所谓的成功,但幸福的本质需要,用更精准的透视度去抵达。就像老公在还是我男朋友的时候,到我家装书架,当他看到5个中华书局书目堆满,甚至包括24史在内的书架时,他赶忙掏出手机拍我在阳台上的,我思维体系的“全景图”要给他爸爸看。他在那一刻说,你不仅仅能教中学了,跟读过了研究生也没什么区别——他是唯一一个被我带回家的男人。但我在见他第一眼,听他脱口而出“你们单位也没什么了不起”的时候,我就饶有兴味地决定追求他——因为他的起点决定,他不可能追求我,人一定要在婚姻里学会追他人,而不是被追,这样才是在往高质量的婚姻中走。那个觉得你有的东西挺好的人,肯定是他本身的不怎么样。无数个夜晚,老公载着我回到尧化门那么远的住宅区时,每一次我望着他的胖脸,我泛起的都是荣耀和得瑟,因为是我揣着如此优异的一个人归家。
毕业很多年后,我参加过一次高中同学聚会。作为一个二三流学校的中等生(只有中等生才会对明星教师的身份,亟亟可待),我选了一件打1折后100块的连衣裙,很大众地出席。当天来的也都只有班干和留学回来的家境傲然的同学,他们有的在事业单位,有的在银行,但他们对于曾经是一个中等生的我,如今的“别样”却稍显冷漠——因为暂且什么都不缺的,只有我一个人。我经常会想到,在无数次契机中,既然每一个人都在为无极限的“好”在拼搏,“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人通常有很多种“快进”的方式,而不需要成本的、最让人忽视的,也就是读无用之书了吧。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