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不勒斯-庞贝之旅
最近在看一本叫《考古学传奇》的书。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这本书讲述的是关最枯燥、最无聊的古代科学的故事。然而,作者却是个十分生动有趣的人。作者首先极力推荐大家从第71页开始阅读,因为这一页开始的章节有关埃及和金字塔,这能增加读者对题材的好感。然后,作者请求读者为了自身的阅读收获起见把书翻回第1页,从头读起,并表示那里的事件同样令人激动无比。 令人激动无比!我好奇是什么令人激动无比的事件为这部传奇奏响了序曲。于是直接翻到第1页,答案果然在那里:“啊,看吧,古老的庞贝城找到了,海格力斯城(赫库兰尼姆)又重新出现!” 公元79年8月24日上午,维苏威火山这次真的喷发了!突如其来的灾难以两种不同的方式彻底毁灭了两座城。赫库兰尼姆消失于一场泥石流,庞贝则淹没于火山灰雨。 1700年后,两西西里年轻的、颇有艺术鉴赏力的王后玛丽亚·阿玛利亚·克里斯蒂娜穿梭于那不勒斯宽阔的花园和宏大的宫殿间,四处搜寻比并发现了一大批塑像和雕刻品。这批艺术品来自维苏威火山区域。王后为这些艺术品着迷,遂请求国王派人去发掘地继续寻找新的雕像。就这样,赫库兰尼姆重现人间。35年后,庞贝也重见天日。 18世纪,一群认知不同,风俗习惯不同的人们有幸开启了古城。他们惊奇地发现城市竟然被火山灰完整而鲜活地保存了下来。灾难突如其来,日常生活戛然而止。“这里的古城并未像花儿枯萎般自然衰亡,充满生命力的城市宛如突如突然触到了魔棒,瞬间凝固在那一刻,所有的时间法则,未来和过去,在它身上全都失去了效力。” 古城出土的文物被文艺复兴后出生的人们称为集古典时期的精华于一身。然而,对两座古城的挖掘工作开始时却是毫无章法。直到德国学者温克尔曼开始撰写关于赫库兰尼姆考古发现的《通讯集》,对当时的考古状况进行了辛辣的批判。此后,他完成了《古代艺术史》和《未发表的古文物》两部著作,在“无先例可循”的情况下为新兴的考古学提供了真正科学的研究方法。 --------以上文字来自讲述最枯燥、最无聊的古代科学的《考古学传奇》-------- 我对考古学一无所知,当我翻到第1章,读到两西西里王后在那不勒斯的蓝天下恳求国王为自己挖掘宝藏的时候,我想起了去年12月底的那不勒斯之行。270多年后的那不勒斯,蓝天依旧,却不见宽阔的花园和宏大的宫殿。




很难形容如今的那不勒斯是个什么样的地方。是著名的旅游城市?是前往庞贝古城的中转地?是披萨的故乡?亦或是花儿枯萎般自然衰亡?从意大利结束度假回家,我跟一个美国同事讲起那不勒斯的城市卫生条件已经到了在有一些地方出门遛狗的人都得把狗抱在怀里的地步。她认真地问我为什么要去那里。我回答说,我的旅游书上说那里有美丽的夜景。她笑道:“我的旅游书上说,最好不要去那不勒斯。”我:“其实我是为了去庞贝。” 然而,即使不去庞贝,有生之年,那不勒斯也是值得去一次的。因为,那里真的有非常好吃的披萨,还有会因为你欣赏他的披萨而拍拍你的肩膀向你竖起大拇指[good]回赞的那不勒斯人。关于那不勒斯的披萨,那个忽悠我去那不勒斯的人还给我讲过一个新闻:有一天那不勒斯人打砸了那不勒斯唯一家麦当劳,因为麦当劳放了一则广告,讲一个快递员送披萨上门,顾客不要披萨而要麦当劳,于是,那不勒斯人怒了,为了捍卫披萨的尊严,他们拿起了武器。我不知道这则新闻的可信度到底有多少。但是,我相信那不勒斯人对披萨的执念。 直到最近看了《考古学传奇》,我才真正庆幸自己去过庞贝。 去庞贝当天,我病倒了,头痛得要命。但想想自己一路颠簸到那不勒斯的目的就是庞贝,所有还是恍恍惚惚地去了。我颤巍巍地登上庞贝城,坐在一户人家门口的台阶上休息。12月的庞贝阳光明媚,微风和煦--------我全身痛。隔壁台阶上一条狗正在午休,几个游客安静地围着它拍照。同行的朋友很快消失在大街小巷当中,我又找了块向阳的石头坐下。看着手里的地图,我想我会不会是今天最虔诚的吊唁者。





本该在公元79年消亡殆尽的一切在18世纪又燃起了重生的希望。庞贝会复苏吗?“那些沉迷于科学,无视宗教虔诚的学者,将这种灾难视为特殊的幸运。”他们有幸参与了一次为期“一瞬间”的穿越,把1700年前那一瞬间的故事带到了18世纪,又流传至今。庞贝会复苏吗?正如那些痴迷的学者所言,所有的时间法则,未来和过去,在它身上全都失去了效力。 关于那条睡觉的狗 它不一会儿就醒了,然后就走了。像一条流浪狗。后来,我们又在餐厅门口见到它。同行的朋友买了汉堡包给它吃。下山之后,在山脚又见到它。它看见我们就走过来摇尾巴,大家笑说这只胖狗一定还想再来一个汉堡包。这时我才注意到它的肚子上的肉坠着一块不成比例,应该是怀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