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么?《洛丽塔》其实是个“蝴蝶梦” ——一个老头的浪漫故事
![]() |
关于纳博科夫,中国人最熟悉的可能就是那被誉为“一树梨花压海棠”的小说和同名电影——《洛丽塔》。无论评论家给出多少哲学的思考和文学的分析,世人永远记住的都是那从骨子里透出的欲望和抑制不住的占有。我们都能记住这句经典:
![]() |
事实上,对于这位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作家而言,《洛丽塔》仅是他文学才华的冰山一角,他不仅有丰富的创作理论广阔的创作主题,其本人更是以小说家、诗人、批评家和翻译家的身份享誉文坛。然而不太为人所知的是,他同时也是个自学成才的蝴蝶专家。
![]() |
他和蝴蝶
事实上,无论在哪个行业,一旦某人引某一面出名,其光环势必遮盖其其他面。所谓被“盛名所累”说的就是这个问题吧。作为一位成就极高的蝴蝶专家,纳博科夫对蝴蝶的迷恋遗传自父母:童年的每个夏天,他都和父母一起,沉浸在捉蝴蝶的乐趣中;八九岁时,他就尽其所能找出大量蝴蝶研究的专业类书籍进行研究,并逐渐开始把自己发现的稀有蝴蝶寄给世界上所有最伟大的鳞翅目专家…而当他在剑桥大学读书时,他的第一篇论文和文学,艺术完全无关,是关于蝴蝶的。
![]() |
童年手拿标本书的纳博科夫和他常年收集的珍惜蝴蝶标本 |
据他自己说,如果不是1919年的“十月革命”导致纳博科夫一家流亡海外,他也许会成为一个职业鳞翅目昆虫学家。
![]() |
纳博科夫极其专业的研究 |
关于他蝴蝶的研究成果,因为过于专业,这里仅举一个例子。他流亡欧洲的1940年代,纳博科夫致力于研究一个极易混淆的品种的细分:蓝灰蝶(Polyommatus blues)。这种广泛分布于亚洲大陆的蝴蝶品种,有超过50个子品种。如何将其一一分类,以及为什么这个品种的分布会如此之广,是学科研究的一个问题。
![]() |
卡纳蓝蝴蝶 |
在观察了数十种蓝灰蝶后,纳博科夫提出了跟进蝴蝶生殖器官的的不同进行区分的方法,同时,他也假设了蝴蝶种群是如何演化的轨迹:他推测它们起源于亚洲,穿越白令海峡,再一路向南来到智利。对于这种假设和方法合适与否的结论,我们姑且不论,但对于一个纯粹自学的人而言,这确实已经很难得了。他说:
“与在显微镜下发现一种新的器官或在伊朗或秘鲁的山坡上发现一种新的物种给人带来的喜悦之情相比,文学灵感带来的快乐和回报算不得什么。要不是俄罗斯发生了革命,我很有可能完全投入到鳞翅目昆虫学的研究中去了,根本就不可能去写小说。”
蝴蝶和“洛丽塔”
关于蝴蝶和“洛丽塔”创作的联系,纳博科夫直言:
“我认为,在一件艺术品中,存在着两者之间的某种融合,即诗的精确与纯科学的欣喜。”
——同样的迷恋:
“洛丽塔”讲的就是一个关于“迷恋”的故事。中年的继父亨伯特对年少洛丽塔的情欲的迷恋以及洛丽塔产生的对亨伯特的迷恋,以及对迷恋后找不到归属的逃离。是什么在诱惑着彼此,又是什么摧毁了两人,我们无从知晓,可能洛丽塔不知道,亨伯特也不知道,估计纳博科夫本人也不知道。
![]() |
洛丽塔剧照和纳博科夫与他的蝴蝶 |
纳博科夫对此的唯一解释是:“这个男人有一种迷恋,我认为我的很多人物都有着突如其来的迷恋,各种不同的迷恋。”这种迷恋正如我对蝴蝶的迷恋一样。尽管亲戚们视他的爱好为怪癖,但我明白:“似乎世界上再没有什么东西对于我会更加甜蜜,胜过能够凭着一次好运,给早经别人命名的凤蛾的漫长名单增加某些值得注意的新种类。”
![]() |
纳博科夫的蝴蝶图 |
——美好的名字:
一个高超的作家,其作品中埋藏的“妙处”是很多的,而作家也希望读者能读懂,看到这些“用意深刻”的地方。纳博科夫就是这样的,他坚信:
“一个优秀的读者,应该有想象力,有记性,有字典,还要有一些艺术感。我们不能只读一本书,只能重读一本书。”
书中,洛丽塔又名“多洛蕾丝”,这个美丽的名字来自1952年,纳博科夫捕捉到一种特殊的雌性蝴蝶,这种蝴蝶后来以“多洛蕾丝”命名。而洛丽塔和蝴蝶一样,最喜欢的食物是水果;在大百科全书中蝴蝶的序号是22,而洛丽塔的学号也为22;当亨伯特带着洛丽塔周游美国,以及奎尔蒂跟踪并拐走洛丽塔后,他们在旅馆登记用的化名几乎都与蝴蝶有关……这一切细节的巧合,仿佛纳博科夫为读者布下了一个美妙的迷阵。
![]() |
洛丽塔62年和97年两版剧照 |
——蝴蝶给予洛丽塔的美学魅力:
可以说,洛丽塔就是一只羽化了的蝴蝶。
首先,“洛丽塔”是一只美丽强悍的蝴蝶。洛丽塔像蝴蝶一样,拥有美好的形体,轻佻又流动,让人沉溺。同时,她也像蝴蝶一样,一生不断迁徙,不断变幻自己的形态;柔弱到坚强,从匍匐到羽化成碟。她对于亨伯特的感情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迎合再到躲避逃离。
![]() |
其次,“洛丽塔”是一只黑色妖娆的的蝴蝶。蝴蝶天生就有“摹拟”自保的功能:炫目的斑纹是危险的警告色。而洛丽塔也常精心塑造自己或软弱,或娇羞的样子。纳博科夫说“两者都是魔法的一种形式,两者都是一个奥妙的巫术与欺骗的游戏。”
![]() |
当然,这也是只“变态”了的蝴蝶。至于为什么,相信每位读者都有自己的联想和判断了。
![]() |
这些就是纳博科夫的洛丽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