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个性和家庭成员和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1. 童年频繁迁徙,地域变化对于孩子影响是巨大的,离开熟悉的环境去一个陌生的环境会带来巨大的不安。和过去的物和人无法建立一种联系,新的生活面临着重新学习,有挑战也有诸多不适应。
如果家庭成员会帮助孩子也许会消除一些影响,如果忽视孩子的这种感受,孩子的不合群和不被接纳会延续很久。
2. 孩子在家庭里面和父母的关系,会影响孩子以后的和周边同事以及自己家庭成员的关系,因为一种模式的形成会养成一种行为习惯,即或是会自我修正,也难改变。比如家长的长时期的重男轻女,不公平的对待会激发一种叛逆,而得不到爱的包容会让孩子通过索取或者是用偏激的方式获取关注或者满足。于是不会安定和服从,会将难处的标签带上身。
3.人生不能倒着来,当我们明白我们做错什么的时候,我们已经没有办法挽回。身体的成熟不代表心理的成熟,有了孩子不懂得教育,也会因孩子的成长让人反思自己的不足。身为教育者更加意识到教育是多么不容易。我们可以客观对待别人的孩子和别人的家长,我们是清醒的。等面对自己的却很难跳出来。
4.我们有幸成为父母的子女,我们不幸因为他们的选择和决定带了我们的困惑和苦痛。
我深深理解台湾人的乡愁,那种断离带来的思念和伤痛是成倍的放大的难受。我三次几乎是连根拔起的生活过往经历,让我失去故土,失去刚刚建立好的朋友感情,失去与那片土地的记忆,包括语言。找不回来五岁前武汉的生活;找不回来十二岁前延边朝鲜族的生活;找不回来鄂西土家族的生活。等我回到武汉我在19岁曾经写过:我是一个丢在沙滩上的鱼,没有人知道我不属于这里。
碎片,片片都将要离去。那伴随着的语言和土地,我的家园的流离是我不能深刻下去的根本原因。我的生活前半生听从了父母的安排,后半生也没能挣脱一种魔怔。
生活是一种选择,在听话和不听话;在孝顺和不孝顺;在爱与不爱;在条件和关系中。我们选定一种,是自己选的含着泪也要走下去。多么悲怆而又壮烈的呼吁。
谁能明白,谁又能读懂。没有同样的经历是不知道其中的苦辛。
如果家庭成员会帮助孩子也许会消除一些影响,如果忽视孩子的这种感受,孩子的不合群和不被接纳会延续很久。
2. 孩子在家庭里面和父母的关系,会影响孩子以后的和周边同事以及自己家庭成员的关系,因为一种模式的形成会养成一种行为习惯,即或是会自我修正,也难改变。比如家长的长时期的重男轻女,不公平的对待会激发一种叛逆,而得不到爱的包容会让孩子通过索取或者是用偏激的方式获取关注或者满足。于是不会安定和服从,会将难处的标签带上身。
3.人生不能倒着来,当我们明白我们做错什么的时候,我们已经没有办法挽回。身体的成熟不代表心理的成熟,有了孩子不懂得教育,也会因孩子的成长让人反思自己的不足。身为教育者更加意识到教育是多么不容易。我们可以客观对待别人的孩子和别人的家长,我们是清醒的。等面对自己的却很难跳出来。
4.我们有幸成为父母的子女,我们不幸因为他们的选择和决定带了我们的困惑和苦痛。
我深深理解台湾人的乡愁,那种断离带来的思念和伤痛是成倍的放大的难受。我三次几乎是连根拔起的生活过往经历,让我失去故土,失去刚刚建立好的朋友感情,失去与那片土地的记忆,包括语言。找不回来五岁前武汉的生活;找不回来十二岁前延边朝鲜族的生活;找不回来鄂西土家族的生活。等我回到武汉我在19岁曾经写过:我是一个丢在沙滩上的鱼,没有人知道我不属于这里。
碎片,片片都将要离去。那伴随着的语言和土地,我的家园的流离是我不能深刻下去的根本原因。我的生活前半生听从了父母的安排,后半生也没能挣脱一种魔怔。
生活是一种选择,在听话和不听话;在孝顺和不孝顺;在爱与不爱;在条件和关系中。我们选定一种,是自己选的含着泪也要走下去。多么悲怆而又壮烈的呼吁。
谁能明白,谁又能读懂。没有同样的经历是不知道其中的苦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