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头看看消费中的沉没成本
何为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意为已发生或承诺、无法回收的成本支出。
在以往的消费中,是否有沉没成本的现象?毋庸置疑,必须是有的。沉没成本最生活的例子就是健身卡。
健身卡这种东西,需要一次性付出,并在一年内使用完。更何况,自己办德是买半年送半年的那种。意思就是需要在前面半年内去健身48次,才能享受到后半年的健身服务。48次,平均下来,每月8次,每周2次。办卡前,觉得每周两次还是可以完成的。但是人都是过于自信的,相信自己能够完成规定的次数。
第一个月,每周能去健身房3次,一个月就是12次,已经完成了1/4。第二、三、四个月,因为健身效果不理想、有应酬、太累,各种原因,加起来去健身的次数不到15次。还剩下两个月的时间,要想享受到后半年的优惠,必须得每周去健身3-4次。有点难度了,除了第一个月保持每周3次的频率外,之前的几个月都是不规律的。可想而知,这样的情况,是肯定没有享受到后半年的优惠了的。
整个半年期间,越到后期,自己越觉得,反正钱都已经花出去了,去健身和不去健身也没什么区别。
健身卡消费,对于我来说,就是沉没成本。健身房的经营者也了解大众的这种心理,所以都是按年度销售健身会员卡。办理健身卡,坚持下来的人少之又少,大部分是在办卡的前一个月斗志昂扬,能保证健身的频率。越往后,去的越少,就越不去了。
除了健身卡,还有哪些是沉没成本了?
穿过一次的衣服。
女生都存在这样的情况,每到换季的时候,打开衣柜总觉得没有衣服穿。或者衣柜里面总是会存在穿过一次的衣服、没有摘下标签的衣服等等。这样产品,在买的时候都觉得自己很喜欢,以后可以搭配很多衣服等等。实际情况可能是,除了买的第二天会想到去穿新衣服,其他的时间都还是穿经常穿的那几件。
衣服,只要不买特别贵的,大部分女生都可以接受。重点是,现在淘盛行,各类团购层出不穷。有时看到某某团购团的东西,好美,自己应该有一件这样的衣服,就下手了。买的衣服也越来越多。沉没成本也越来越多。
面对已经发生的沉没成本该怎样处理?
1.果断放弃。既然是已经无法挽回的了,要果断放弃。要给衣柜留出更多的空间。
2.转换成本。像未摘吊牌的衣服,可以选择二手转卖,回收一定的成本。
个人认为,既然谈到了沉没成本,就不能说说心理账户。
心理账户是人为设置的,会把资金分别放在几个不同的账户里面,如日常消费账户、娱乐账户、学习账户等等。每个账户里的资金是互不相干的。
心理账户会根据收入来源的不同消费用途不用。工资是用来保障日常生活中,年终奖是用来大吃大喝的,意外收入是用于奢侈消费的。
正是因此上述原因。对于健身卡的消费是属于健康账户,既然早在半年前就花出去,何必半年后还在斤斤计较?
不理性消费,有一部分是受了心理账户、沉没成本的影响。还有一部分是偏见(交易偏见、比例偏见)、过于自信等。
具体相关内容见《别做正常的傻瓜》。
————————————————————————————————
此文有些表达可能不太清晰,结构不太清楚。如心理账户就没有说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