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寺的庙会
我们村附近的一个村庄叫北岳庄,村里出了一位有名的高僧,法号隆悟。很小的时候,隆悟法师还不叫隆悟法师,隆悟法师的真名叫高升儿,似乎是他现在成为高僧的预言一样。小时候因为父母经常吵架,隆悟法师在7岁时一个人跑去五台山,自愿出家当了和尚,多年以后回到家乡的时候已经是得道的高僧。村里的人们都传说隆悟法师童年的异于常人的表现,比如一个7岁的小孩子是如何一个人从广灵跑到五台山出家的;也更好奇如今的隆悟法师如何处理他特殊的身份,比如隆悟法师回到家里,怎么称呼自己的父母、亲戚,是叫爸妈还是叫施主。我二舅和隆悟法师是小时候的玩伴,我们问他你见了隆悟法师的时候叫他什么,我二舅略带窘迫的回答说,我叫他高升儿,他不太答应。听说他叫他爹也叫名字。大家就一哄而笑了。最近几年隆悟法师把朝阳寺建设的有模有样,甚至有外县和外省的有钱人都来朝阳寺上布施,听说贴出来的名单中有的人上好几十万的布施。我妈就上过几十块钱的布施,我不关心我妈像菩萨祈求了什么,我也不太相信那些上布施金额大的人就能祈祷成功。至今我从没有在佛像前磕头做揖,可能是害怕和佛像发生联系,并不纯粹是不相信。
小时候我去过很多次朝阳寺,现在叫朝阳古寺,规模已经远非童年记忆力的寺庙。每年4月中旬是朝阳寺庙会,持续一个多星期。小时候,下午放学早,北岳庄离我们村不过4里路左右,放学之后,我们就会结伴走路去朝阳寺赶庙会,那时候天气也逐渐转暖,放学后赶庙会的心情是欢快的,已经记不清庙会的情景,但清晰的映像停留在去朝阳寺的路上,下午的阳光温暖而明亮,到处都是匆忙赶路去朝阳寺的放学学生和骑着自行车或摩托车的青年男女。如今的朝阳寺早就不同以前的几间平房和大殿,在依小山而建的寺庙的上方也就是小山的顶端还盖起了塔楼,从高中毕业之后我就没有去过朝阳寺,因此不知道寺内现在的样子,更不知道每次过年回家在车上看到的山顶上的塔楼里面是什么。
朝阳寺里的和尚和尼姑们我不认识,但却有两个人很出名,一个不记得名字,只记得他的事迹。有一年朝阳寺赶庙会,照例有很多卖肉、卖酒、卖麻页儿(我最喜欢在庙会吃的东西)、卖衣服的商贩来做生意,不巧的是这一年一个商贩的酒有问题,据说是参了甲醇,导致许多人过后得了病到医院,后来又听村里人说有一个和尚,吃肉吃坏了肚子,一个和尚竟然吃肉,吃肉就吃肉,还吃坏了肚子,这件事直到过了很久依然是附近村庄的餐桌谈资。还有一个就是俗家弟子,大家都叫她湘子,湘子不是尼姑,我亲眼看见湘子很少洗的像毡片一样的头发,也和她说过话。湘子见了人都会问好,见了当时还是小学生的我也会傻笑着问“去赶庙会?”,但可能是大家都认为湘子平日说话呆头呆脑的智力有问题,所以许多年前人们都叫她“呆湘子”。后来朝阳寺的一个有名的和尚死了,听说在处理财产的时候其他的和尚闹得不好,只有湘子一个人本本分分,符合人们心目中对出家人的映像,慢慢的人们提起她时就改口叫湘子了,听说后来湘子经常出现在隆悟师傅参加的活动身边。
朝阳寺的庙会一般会请省力或市里的戏班子唱戏,小时候我们对唱戏完全不感兴趣,但是喜欢站在寺庙的高处看对面戏台花花绿绿的戏子来来走走,呜哩哇啦的叫来叫去。但说也奇怪,有一次我竟然很认真的在一大群老头老太太中间看了一场戏,就是“金水桥”,还清楚的记得有几句台词是:“秦英你太无理,你不该去钓鱼,打死老太君,可怜他命归西”。后来也不知道为什么,很长一阵时间这几句都在脑子里回荡。我老爷就很喜欢看戏,也会唱戏,听说我姥爷会唱大花脸,我一直想象着他太戏台上唱大花脸的神态和步伐,不过我从来没有听过,在我老爷去世十几年以后我才发现这一点。会有很多事情是在时过境迁后才会发现原来自己当初处于懵懂的状态,就像那天电话那头爸告诉奶奶去世的消息一样,并没有感到特别悲伤,尽管身边的同事询问是不是今天不开心,但我真实的发现自己已经完全接受了奶奶去世这一现实。突然在假期的某个晚上闹子里冒出了曾经的一些人,就记下了这些。
小时候我去过很多次朝阳寺,现在叫朝阳古寺,规模已经远非童年记忆力的寺庙。每年4月中旬是朝阳寺庙会,持续一个多星期。小时候,下午放学早,北岳庄离我们村不过4里路左右,放学之后,我们就会结伴走路去朝阳寺赶庙会,那时候天气也逐渐转暖,放学后赶庙会的心情是欢快的,已经记不清庙会的情景,但清晰的映像停留在去朝阳寺的路上,下午的阳光温暖而明亮,到处都是匆忙赶路去朝阳寺的放学学生和骑着自行车或摩托车的青年男女。如今的朝阳寺早就不同以前的几间平房和大殿,在依小山而建的寺庙的上方也就是小山的顶端还盖起了塔楼,从高中毕业之后我就没有去过朝阳寺,因此不知道寺内现在的样子,更不知道每次过年回家在车上看到的山顶上的塔楼里面是什么。
朝阳寺里的和尚和尼姑们我不认识,但却有两个人很出名,一个不记得名字,只记得他的事迹。有一年朝阳寺赶庙会,照例有很多卖肉、卖酒、卖麻页儿(我最喜欢在庙会吃的东西)、卖衣服的商贩来做生意,不巧的是这一年一个商贩的酒有问题,据说是参了甲醇,导致许多人过后得了病到医院,后来又听村里人说有一个和尚,吃肉吃坏了肚子,一个和尚竟然吃肉,吃肉就吃肉,还吃坏了肚子,这件事直到过了很久依然是附近村庄的餐桌谈资。还有一个就是俗家弟子,大家都叫她湘子,湘子不是尼姑,我亲眼看见湘子很少洗的像毡片一样的头发,也和她说过话。湘子见了人都会问好,见了当时还是小学生的我也会傻笑着问“去赶庙会?”,但可能是大家都认为湘子平日说话呆头呆脑的智力有问题,所以许多年前人们都叫她“呆湘子”。后来朝阳寺的一个有名的和尚死了,听说在处理财产的时候其他的和尚闹得不好,只有湘子一个人本本分分,符合人们心目中对出家人的映像,慢慢的人们提起她时就改口叫湘子了,听说后来湘子经常出现在隆悟师傅参加的活动身边。
朝阳寺的庙会一般会请省力或市里的戏班子唱戏,小时候我们对唱戏完全不感兴趣,但是喜欢站在寺庙的高处看对面戏台花花绿绿的戏子来来走走,呜哩哇啦的叫来叫去。但说也奇怪,有一次我竟然很认真的在一大群老头老太太中间看了一场戏,就是“金水桥”,还清楚的记得有几句台词是:“秦英你太无理,你不该去钓鱼,打死老太君,可怜他命归西”。后来也不知道为什么,很长一阵时间这几句都在脑子里回荡。我老爷就很喜欢看戏,也会唱戏,听说我姥爷会唱大花脸,我一直想象着他太戏台上唱大花脸的神态和步伐,不过我从来没有听过,在我老爷去世十几年以后我才发现这一点。会有很多事情是在时过境迁后才会发现原来自己当初处于懵懂的状态,就像那天电话那头爸告诉奶奶去世的消息一样,并没有感到特别悲伤,尽管身边的同事询问是不是今天不开心,但我真实的发现自己已经完全接受了奶奶去世这一现实。突然在假期的某个晚上闹子里冒出了曾经的一些人,就记下了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