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幼儿园,最重要的是孩子不要受到伤害
![]() |
最近朋友说她准备帮女儿转幼儿园,我问她原因,她说有两点。
第一个原因是她当初只想报半年的托班,可是学校的校长说必须要一年才能报,而且小班制,在同一个班级直接升小班,人数控制在30人左右。不过,当她女儿上到托班下学期的时候,她发现班级里又增加了一些插班生,人数已经超过35人,如果到小班再插班进来,说不定要超过40人。她一方面考虑到班级人太多,两个老师和1个保育员照看不过来,另一方面觉得学校没有诚信,明明是可以读半年的托班,偏偏当初跟她说不行。
第二个原因是她发现女儿在家里,对待毛绒玩具的态度越来越恶劣,把玩具放在沙发上,对他们很凶的说:“你们都给我乖点,不然让你们罚站。”或者是说:“再不听话,小心打你。”她说家里人从来没有说过这样的话语,肯定是从学校老师那里学来的,她通过婉转的方式得知女儿的确被罚站过,不过是否有暴力行为,她尚不得知。而且,她朋友的小孩也在同一个班级,有次放学发现孩子的鞋子穿反了,问老师情况,老师反而把孩子责备了一番。朋友觉得这样的幼儿园不是她想要的,她不需要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学多少知识,只希望老师能把孩子照看好。
![]() |
那什么叫做把孩子照看好呢?说起来很简单,就是孩子在学校里不受伤害,吃饱穿好。
先说说不受伤害,这里的伤害并不是指其他孩子带来的伤害,幼儿园的孩子因为还小,冲突难免,但是不至于很严重,只要老师妥善处理就好了。不过,幼儿园老师如果没有看好孩子让孩子接触到锐利的东西,就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此外,就像朋友女儿在家的表现,可以反映出该老师在学校里比较凶,到不至于说打孩子,但是对于处在学习模仿的孩子来说,很容易把老师的这一套学会,然后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别人。
如果担心孩子会被打,会受到其他的隐形伤害,《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一书里,尹老师有较好地建议:“不要直接问老师骂你没,老师给有没有给你吃药之类的,那样会给孩子不良的暗示,也可能问不出来。可以态度轻松地说一句:**幼儿园规定不让回家告诉家长每天吃什么饭,然后问孩子你们幼儿园有规定什么不能跟家长说?”我朋友刚开始直接问孩子是不是被罚站过,孩子说没有。于是,她采用问别人的情况,再引申到自己孩子上,孩子就正面回答自己被罚站过的事实了。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一方面可以通过孩子在家的表现得知,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婉转的沟通来获知。
再说说吃饱穿好。这虽然很简单,但是在学校里做起来并不容易,一个班级人数少还好,人一多,老师的确可能出现照顾不来的情况。也不会时时刻刻注意孩子是否热了,是不是要脱衣服,是否冷了,是不是要加衣服。所以,刚上学的小朋友有些体质差的,就很容易生病。再回到朋友的朋友家孩子鞋子穿反的事情。其实,很有可能是老师没有在意而反穿了,但是她却责怪孩子没事一直倒腾自己的鞋子,是他自己最后反穿了。可是,作为老师却一直没有发现,的确也有些说不过去。这样看来,老师的责任心和职业素养极为重要。
说了这么多,其实,回到最根本的是选择怎样的幼儿园?我觉得这对于家长来说的确很头疼。毕竟,目前来说,我们的教育资源还是稀缺的,尚未配备许多的公立、私立幼儿园。对于家长来说,大多是希望就近原则读幼儿园,这样接送方便一些。也希望学校能把孩子照看好,如果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就再好不过了。
幼儿园的硬件固然重要,不过老师的责任心、职业素养更为重要,与孩子的接触方式等都很有讲究,如果孩子特别喜欢上幼儿园,特别喜欢老师,对于家长来说就不需要担心了,如果孩子在上了几个月后的幼儿园,还很排斥,特别讨厌老师,那作为家长就不能马虎了。对于幼儿园来讲,尚不像小学、初中那边必须要有学区房,私立的幼儿园是不需要学区的,家长在自己有能力的情况下,先对学校作了解,再了解学校老师,帮孩子做最好的选择,班级小班制是最优选择。不过,如果没有选择,那更需要家长多跟老师沟通,多与孩子沟通,多多关注孩子的变化,或者从其他家长那边了解班级老师的情况,毕竟,对家长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孩子不要受到心理和生理的任何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