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朋友看投缘,不是靠讨好
![]() |
小学时期每个班都有一个孩子王,我们班的恰恰是一个女生,学习好胆子大会社交有头脑还是班长,她男女通吃,跟全班上下打成一片。从幼儿园开始就作为“跟屁虫”的我,理所当然的继续跟在她身后,和另一个女生一起成为人前的“铁三角”。
但是这“铁三角”的关系维持的有点累。
怎么说呢,这个女孩子喜欢指挥她说的她做的我们都不敢“抗旨”,生怕一句“不跟你玩了”毁灭了一切,她喜欢的东西我们也不敢争。比如玩喜欢的动漫的角色扮演游戏时,她先选择她喜欢的角色,然后就是我们亲近小跟班选,再接着就是更加生分一点的朋友选,硬生生形成了等级制度。
不过当年做小跟班还有一种“狐假虎威”的感觉,自以为很牛逼,实则不然。
好景不长,幼儿园大班开始维持了七年的“深厚革命友谊梦”在六年级的某一天被我无心的一句话打碎了,剩下的时间里她就开始无情的孤立我,以至于每每下课我只能去跟隔壁班级同样被孤立的女生做朋友。
虽然最后的最后和好了,但是那噩梦般的半年,总是在我记忆中留下深刻的阴影,导致小学毕业后再也没有找她联系的欲望。
但是“跟屁虫”和不断的退让和讨好似乎跟着我升上了初中。
初中女生革命性的友谊是建立在共同去厕所上的,于是每天下课我都在厕所里等着,因为我朋友要梳头!噢,天啊,同情当年那个不会打扮还要跟在漂亮女生身旁的自己。
于是三年交到的是两个嗲声嗲气喜欢到处约聚餐的朋友。
高中就随性了太多,现是跟宿舍的几个女生打成一片,走读后就开始跟同桌玩的好,一向薄脸皮不敢跟男生讲话的我,霎时间不管是男是女,只要是聊得来的,我都交朋友,无所谓能不能成为所谓的“最好的朋友”,无所谓能不能陪我去厕所。
似乎我突然开窍了,强求来的友谊并不是你真心想要的友谊。
高中里感觉大家都成熟了太多,也或许是学业太重,大家说话分知道轻重了,不喜欢谁谁谁也不会到处多嘴八卦;不会动不动就“不和你玩”或是一个班搞分裂。
出国这件事唯一的知情人是以前我宿舍里一个性格很好的女生,我们呆在一起可以讲自己看过的小说,互相推荐,每每大课间不用做操,我们就一圈一圈地绕教学楼转,聊着各种,她不是我的任何一任同桌,但是我和她但在一起特别舒服。
这就是缘分吧。
投缘的两个人或几个人呆在一起,仿佛有许多话题要讲,就算是偶尔的沉默,大家也不会尴尬,在一起,我们可以随意聊各种情感聊各种男生,聊今后聊未来,聊梦想聊现实,聊学业聊就业。
你讲时我听着,你的见解我喜欢;我讲的时候,你也不会走神,我的见解你也理解。
因为大家都会在乎对方的感受,所以相处起来不都很舒服吗。
古语有言:“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自小作为乖乖女的我,想cool好像也cool不起来。于是出来之后,我交到的朋友也都是乖乖孩子们,不管是international还是local,大家靠学习聚在一起,不以一同去夜店酒吧或一同打游戏陶冶的感情,也非常深厚。
跟我玩的最亲的是两个上海小姑娘,一个呢是我现在的室友,另一个呢嫌我“太吵”不愿意跟我住一起独自在别的地方租房。
大学前,我们仨总将两张单人床并在一起,打横睡,一熄灯就开始畅聊人生,当实在困的不行的时候看一眼闹钟,噢已经四点了。
第二天早上大家的屁股都掉进了床缝隙里。
上了大学后,因为学的专业不同,也各自有男朋友的陪伴,在一起的时间非常稀少,三人的微信群也通常因沉默被其他聊天记录挤到了很后面。
上周朋友发消息来约brunch:“同志们,我想你们了。”
“噢好巧,我也是。”
而且啊,不是靠讨好的来的朋友,许久不见,甚是想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