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分钟的九份
九分钟的九份
究竟为什么要去九份的理由已经忘记了,大概是心血来潮。于是纠集了共三人,在网上搜寻了很久那里的旅店,最后选中了一间小阁楼。
其实在去之前我所了解的九份仅仅是《悲情城市》的取景地。甚至就连《悲情城市》也没看过,只知道导演是那个导了台语《刺客聂冻蒜》和还不错的《海上花》的侯孝贤。所以在去之前用手机下载了《悲情城市》,打算在火车上看完。
可我还是抑制不住一坐到火车上就打盹的习惯,电影还没看二十分钟就昏昏欲睡,在一路遥遥晃晃中闭着眼和眯着眼度过了全程。
我们先到达的是基隆。由于时候还早,便在基隆逛了逛。在我初中时,由于经常玩一款大富翁台湾版,所以对基隆这个地方很熟悉,听到这个词就好像熟稔在我的童年里一般。可实际上我根本没来过这里。
基隆靠海。其实大部分台湾的城市都靠海,因为台湾岛的中部是一大片山地,主要的城市都不得不建在海边。不过基隆算是个很大的港口了,很多货船都停靠在海边。我们先去基隆的吃食街上逛了下,在途中经过了一处很赛博朋克的天桥,或者还是房屋之类的,混凝土被雨水击打过后的蓝黑斑迹就那么悬在我们路人的上空,很压抑,并不可怖。
吃食一点也不可口。意料之中的事情了。我们沿着靠港口的海边走回来时的火车站,那里有去九份的客车。不曾想到的是基隆海港边的海风吹得我们很舒服,淡淡到不可辨别的盐味,和渐渐昏黑下来的天空。甚至动了住在这里的念头。走回去的路上拍了不少靠海的楼房照片,真的很赛博,也就是说很像香港。末世的昏暗色调在这里一点也不稀奇,海水好像随时都会涌成潮汐扑倒我们,而人群则不得不尖声叫着涌向高楼。
之后找到了能直达瑞芳和九份的公车,三人坐了上去。其实我很奇怪,为什么竟然有开那么远的公交汽车?我们在途中感觉像有两个小时的感觉,而沿途风景的变化就好像你穿过了一整个省份。
自从出了基隆市区,外边成了上上下下的山峦之路,绿树环映,好似郊区。间或有几栋楼房伫立在那儿,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最奇妙的是每每此时路边就会出现一站路牌,公交车缓缓停下,老头老太们蜂拥而至。
后来到了瑞芳市,涌上了一大群游客,想必是从台北或台南而来。返程时也是这站,周末刚放学的学生窝着一个个和返程的游客挤占着位置。真是太奇妙了。不过这也说明台湾的景点与市区相隔不远,且无太大差别。长此以往将失去独特的竞争力。
慢慢地公车爬了好长一段上山路,雾也淡淡涌了出来。我意识到九份已经不远了。那狭窄的山道几乎不能承载两辆大客车并行,一旦有客车从山路下来就不得不有一路人马退让。这过程百般惊险,吓得我出了一身冷汗。
后来大概在下午时分到了九份吧。九份是个山城,恰逢那天出了很大的雾,几不能看清五十米开外的东西。当时我就感慨,赶上了一个好时节啊。
其后摸索到了旅店。旅店有五层,底下打开和最上层打开都是街道。这让我想起了重庆,很妙。我们的阁楼很小,有股潮湿的味道。想必是雾的原因吧。
安置好行李后我们就去了有名的九份老街。的确不错,虽然同样充斥着愚蠢的纪念品商店,可好歹有些真材实料。我喝了一碗心血来潮的牛肉汤,一般但解了馋。尝了几个粉圆,味道不错。在某些角落的确有着不思议的感觉,有如一条奇妙街道。走出了街道后看见了弥漫于群山的雾群,听见讲天津话的女生。
我们走上了一条小道。天下起了雨,由小转大,我们匆忙找着避雨处。可攸然间雨水又由大转小,兴致盎然的我跑了起来,在无人的潮湿街道上打起了转儿,四围是蓝黑色的民居。
之后我们决意返回旅社。在此途中我见着了此生无法言说的密地。那就好像是汤婆婆的屋子横矗在百米开外的山崖上,你丢失了父母,你...会怎么办?迷雾笼罩,好像我是那千百堆白骨中的一具。真是迷离的世间啊。
回旅社后下起了大雨。我们趴在栏杆上看来来往往的人群,甚是有趣。人均逐渐稀少,我们也没了兴致,到旅社看了会儿电视后肚子饿了,出去找全家买吃的。街头涌起了密布的雾,大-雾。全家没剩下的吃食了,我胆战心惊地跑向百米外的7-11,害怕此时从迷雾处涌来一群怪物将我吞食。买来便当后我们坐在外边的木椅上吃,雾气缓慢地飘过,突然一阵大风,尽数消散。可不多时,又重新聚拢。我强压心底的恐惧,吃完便当便回了旅社。
第二天早晨雾没那么浓了,我们去了金瓜石。当时还不知道《牯岭街》有几场戏是在这儿拍的,没怎么仔细逛,就爬了座还蛮高的山,山上还有座神社,我供奉了一张十元人民币,在一堆中华民国的硬币里甚是扎眼。
下午就回了台北,抢了张金马影展《海滩的一天》修复版的票。乏善可陈。
究竟为什么要去九份的理由已经忘记了,大概是心血来潮。于是纠集了共三人,在网上搜寻了很久那里的旅店,最后选中了一间小阁楼。
其实在去之前我所了解的九份仅仅是《悲情城市》的取景地。甚至就连《悲情城市》也没看过,只知道导演是那个导了台语《刺客聂冻蒜》和还不错的《海上花》的侯孝贤。所以在去之前用手机下载了《悲情城市》,打算在火车上看完。
可我还是抑制不住一坐到火车上就打盹的习惯,电影还没看二十分钟就昏昏欲睡,在一路遥遥晃晃中闭着眼和眯着眼度过了全程。
我们先到达的是基隆。由于时候还早,便在基隆逛了逛。在我初中时,由于经常玩一款大富翁台湾版,所以对基隆这个地方很熟悉,听到这个词就好像熟稔在我的童年里一般。可实际上我根本没来过这里。
基隆靠海。其实大部分台湾的城市都靠海,因为台湾岛的中部是一大片山地,主要的城市都不得不建在海边。不过基隆算是个很大的港口了,很多货船都停靠在海边。我们先去基隆的吃食街上逛了下,在途中经过了一处很赛博朋克的天桥,或者还是房屋之类的,混凝土被雨水击打过后的蓝黑斑迹就那么悬在我们路人的上空,很压抑,并不可怖。
![]() |
吃食一点也不可口。意料之中的事情了。我们沿着靠港口的海边走回来时的火车站,那里有去九份的客车。不曾想到的是基隆海港边的海风吹得我们很舒服,淡淡到不可辨别的盐味,和渐渐昏黑下来的天空。甚至动了住在这里的念头。走回去的路上拍了不少靠海的楼房照片,真的很赛博,也就是说很像香港。末世的昏暗色调在这里一点也不稀奇,海水好像随时都会涌成潮汐扑倒我们,而人群则不得不尖声叫着涌向高楼。
![]() |
![]() |
之后找到了能直达瑞芳和九份的公车,三人坐了上去。其实我很奇怪,为什么竟然有开那么远的公交汽车?我们在途中感觉像有两个小时的感觉,而沿途风景的变化就好像你穿过了一整个省份。
自从出了基隆市区,外边成了上上下下的山峦之路,绿树环映,好似郊区。间或有几栋楼房伫立在那儿,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最奇妙的是每每此时路边就会出现一站路牌,公交车缓缓停下,老头老太们蜂拥而至。
后来到了瑞芳市,涌上了一大群游客,想必是从台北或台南而来。返程时也是这站,周末刚放学的学生窝着一个个和返程的游客挤占着位置。真是太奇妙了。不过这也说明台湾的景点与市区相隔不远,且无太大差别。长此以往将失去独特的竞争力。
慢慢地公车爬了好长一段上山路,雾也淡淡涌了出来。我意识到九份已经不远了。那狭窄的山道几乎不能承载两辆大客车并行,一旦有客车从山路下来就不得不有一路人马退让。这过程百般惊险,吓得我出了一身冷汗。
后来大概在下午时分到了九份吧。九份是个山城,恰逢那天出了很大的雾,几不能看清五十米开外的东西。当时我就感慨,赶上了一个好时节啊。
其后摸索到了旅店。旅店有五层,底下打开和最上层打开都是街道。这让我想起了重庆,很妙。我们的阁楼很小,有股潮湿的味道。想必是雾的原因吧。
安置好行李后我们就去了有名的九份老街。的确不错,虽然同样充斥着愚蠢的纪念品商店,可好歹有些真材实料。我喝了一碗心血来潮的牛肉汤,一般但解了馋。尝了几个粉圆,味道不错。在某些角落的确有着不思议的感觉,有如一条奇妙街道。走出了街道后看见了弥漫于群山的雾群,听见讲天津话的女生。
![]() |
![]() |
![]() |
我们走上了一条小道。天下起了雨,由小转大,我们匆忙找着避雨处。可攸然间雨水又由大转小,兴致盎然的我跑了起来,在无人的潮湿街道上打起了转儿,四围是蓝黑色的民居。
之后我们决意返回旅社。在此途中我见着了此生无法言说的密地。那就好像是汤婆婆的屋子横矗在百米开外的山崖上,你丢失了父母,你...会怎么办?迷雾笼罩,好像我是那千百堆白骨中的一具。真是迷离的世间啊。
![]() |
![]() |
![]() |
回旅社后下起了大雨。我们趴在栏杆上看来来往往的人群,甚是有趣。人均逐渐稀少,我们也没了兴致,到旅社看了会儿电视后肚子饿了,出去找全家买吃的。街头涌起了密布的雾,大-雾。全家没剩下的吃食了,我胆战心惊地跑向百米外的7-11,害怕此时从迷雾处涌来一群怪物将我吞食。买来便当后我们坐在外边的木椅上吃,雾气缓慢地飘过,突然一阵大风,尽数消散。可不多时,又重新聚拢。我强压心底的恐惧,吃完便当便回了旅社。
![]() |
第二天早晨雾没那么浓了,我们去了金瓜石。当时还不知道《牯岭街》有几场戏是在这儿拍的,没怎么仔细逛,就爬了座还蛮高的山,山上还有座神社,我供奉了一张十元人民币,在一堆中华民国的硬币里甚是扎眼。
![]() |
![]() |
![]() |
下午就回了台北,抢了张金马影展《海滩的一天》修复版的票。乏善可陈。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