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审视:玻璃后的玻璃
积累的所谓“关系”的瞬间破裂,让我在至少一段时间内都会陷入低落情绪,这并不令人疑惑,我是关系锁链里的一个环节,锁链的断裂会让我感到部分的安全缺失。
不过更多的是我对于假性亲密关系的认识又多了一个层面,作为利益相关者和利益相关者的正门冲突,任何一方的利益失衡,或者暂时性的失衡都能打破这条关系链,因为你对于对方的利益效益远远是大于感情效益的。这层关系继续还是结束其实对于本质的自我是没有影响的,问题只在于以后在这个亚关系网中的认同感缺失,说大可大,说小可小,毕竟我是情绪动物。
对于自己的内心做出客观探析是一件很残酷的事情,你必须撕破自己给自己戴上的面具,那曾经一度自己也认可并信服的面具。换句话说,我们人人都是这样,就似乎每个人面前都隔着一片玻璃,我若想认识玻璃后的他人,要打破两层玻璃,往往我们只能做到打破别人的,而透过自己的玻璃去审视。而要打破自己的,仍照上面,是残酷的,甚至我现在觉得的残酷都是隔着玻璃的产物。人心的善大多是出于对象和本身并无利益交集,似乞丐,似脚边你放走的蜘蛛,而一旦有情感乃至物质利益的牵扯,人便成了利益的盘算者,而大多人还是认为自己是道德的化身。人是政治的人,社会的人,所以我们被困束于道德这个框架下,它不属于我们,但它让我们在群体中能够找到群体认同感,产生依赖,便下意识的将其归我所谓“自我”。然而这道德只不过是浮动在玻璃上的,一旦打破,那就是失衡,它会渗透下去,和自己真正的内心产生剧烈的反应---人性本恶,无论如何道德都是不会原谅本性的。这让我在一段时间内会矛盾下去,但同时,我害怕终于会有不矛盾的那一天,那时或许我成为了一个极端的两面体,或者一个格格不入的平面。
但愿真情是长久。
4.3
不过更多的是我对于假性亲密关系的认识又多了一个层面,作为利益相关者和利益相关者的正门冲突,任何一方的利益失衡,或者暂时性的失衡都能打破这条关系链,因为你对于对方的利益效益远远是大于感情效益的。这层关系继续还是结束其实对于本质的自我是没有影响的,问题只在于以后在这个亚关系网中的认同感缺失,说大可大,说小可小,毕竟我是情绪动物。
对于自己的内心做出客观探析是一件很残酷的事情,你必须撕破自己给自己戴上的面具,那曾经一度自己也认可并信服的面具。换句话说,我们人人都是这样,就似乎每个人面前都隔着一片玻璃,我若想认识玻璃后的他人,要打破两层玻璃,往往我们只能做到打破别人的,而透过自己的玻璃去审视。而要打破自己的,仍照上面,是残酷的,甚至我现在觉得的残酷都是隔着玻璃的产物。人心的善大多是出于对象和本身并无利益交集,似乞丐,似脚边你放走的蜘蛛,而一旦有情感乃至物质利益的牵扯,人便成了利益的盘算者,而大多人还是认为自己是道德的化身。人是政治的人,社会的人,所以我们被困束于道德这个框架下,它不属于我们,但它让我们在群体中能够找到群体认同感,产生依赖,便下意识的将其归我所谓“自我”。然而这道德只不过是浮动在玻璃上的,一旦打破,那就是失衡,它会渗透下去,和自己真正的内心产生剧烈的反应---人性本恶,无论如何道德都是不会原谅本性的。这让我在一段时间内会矛盾下去,但同时,我害怕终于会有不矛盾的那一天,那时或许我成为了一个极端的两面体,或者一个格格不入的平面。
但愿真情是长久。
4.3
![]() |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