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泰国交换的那些事
作为一个零基础的泰国交换生,我大一的那个暑假并没有一点儿自觉性,抱着“到泰国学习在那语言环境下肯定能学会泰语,所以暑假就开开心心的痛快玩耍去吧~”的吊儿郎当心情度过暑假直到2015年8月26踏上泰国的土地。
这种吊儿郎当的状态一直持续到我开始在泰国学习泰语,没错我是这样想的“既然到了泰国只要跟着上课老师学习就能学好泰语”这句话翻译过来是“上课认真听,下课就好好玩”。而我的同学则是来自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年级,当然对外汉语泰语专业占了一大半,英语翻译专业选修二外泰语有四个学姐,剩下的几个就是我们这些门外汉。
我们在泰国的第一个学期(2015年8月28日至2015年12月16日)短短的4个月,学泰语的基础比如元音辅音以及拼读规则。泰语说难不难,但是也绝不简单。泰语说简单些像中国的拼音,它的每个文字都是音节符号加声调符号。说难呢,它有些发音类似拼音但是又稍微有区别:首先是口型以及口腔内部舌头位置的细微区别;其次是中文不会注意的尾(辅)音,比如有些词拼完后需要把立刻双唇闭上不让让口腔的气流出去,形成“bo”的尾音,但是是不发声只有气流的阻断声,如果单单用学习拼音的思维去理解泰语肯定是错误的,而我就因为思维上的错误在泰语发音上绕了好多弯;接着是泰语的声调问题,泰语和拼音不同在于它有五个声调,所以刚开始学习时你会拼着拼着就按照拼音的声调拼读,而且泰语的声调还很狡猾,有些辅音上标的声调是第二声,但你得自己反应过来应该读第三声,有些音节没有标声调符号,但是按照拼读规则其实它是读第五调。感觉和泰语拼读规则打交道就像一场斗智斗勇的游戏,基础不学好,那么就不能拼对它。
那么这一阶段的我是怎么学泰语的呢?上课认真听课无奈老师全泰文授课,除了每天练习写泰文外,其他的语法知识都是半懂不懂的,而下课脸皮很薄又不敢问老师,当时泰文都没有认全也没想到查字典,手上的资料全是泰文,对于零基础的我简直是听天书。而我的小伙伴未雨绸缪,早在暑假就自学了一点泰语基础知识,上课自然是越来越有劲,如今修炼成了泰语学霸秒杀其他对外汉语泰语方向的同学。我呢,上课听不懂就问我的小伙伴,但是我问的都是拼读规则。我忽略了一个很大的漏洞就是——我是用拼音思维读泰文,忽略许多口型和发音的细枝末节,直到期中考试要当面读给老师听时才知道原来自己都拼错了。
发现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由于我的家乡话发音习惯(或许是在语言上真的缺根筋),我竟然无法发出一些泰语的辅音,甚至我发现我活了20年竟然一直不会发后鼻音!这一认知导致我从学泰语的脸皮薄变成了自卑,无论我的朋友矫正多少遍我还是无法理解也听不出那些音的细微差别。我开始行动起来,上网寻找《基础泰语1》的音频来听,可是治标不治本,我只能模仿发音却不知道口腔内部应该是怎么样的,我开始越来越焦虑,直到第一个学期的期末考试后,我依旧不得要领,再次面对面读课文给严厉的博士老师听时,她说让我在假期好好练习,开学再读给她听。于是乎我的假期过的又焦虑又忐忑,而又找不到门路,像一只被干扰了超声波的蝙蝠找不到方向一直在狭小的空间里乱窜乱撞,最后我选择了旅行,我想从旅行中了解泰语,建立对泰语的兴趣。
那个假期我去了华欣看周润发《安娜与国王》电影中的宫殿原型拷汪宫来了一场和猴子奇妙邂逅,在泰国国王的行宫“爱与希望之宫”留下孤独的背影;也去了曼谷的后花园——suan pheang和绵羊一起在英式庄园里玩耍;两个女生坐在从曼谷来往泰国北部清迈的绿皮火车上跨过2015年;从没开过电动车的我和朋友开着摩托车飞奔在拜县崎岖的山路上、半夜开车穿过荒无人烟的森林时贪恋漫天繁星差点摔下山沟……
一场旅行彻底改变了我,看到旅途中同学能游刃有余的和司机说去哪里玩而不像我窘迫得说泰语人家听不懂非要拿出手机给司机看图片才知道,买火车票时只能跟着能和泰国人从容自然聊天的朋友一起买票,所以新的学期开始我发誓要好好学习泰语,从此每天下课后泡图书馆,意外找到了许多中国出版的泰语学习书。于是我从头看起,找到了有图示的泰语发音口腔图。还记得走在回宿舍的路上我按照书上的图示尝试发后鼻音给同学听,她惊喜的发现我这一次没有发错,多尝试几遍后也没有发错!(我以前发后鼻音通常读10次中间有一次是正确的,再发又发错了)虽然发音依旧很僵硬不灵活但是我终于摸索到了窍门,看到了一丝光明而只要沿着它走下去就能突破黑暗!而在图书馆的又一幸运是我认识了许多学习中文的泰国朋友,他们能听懂我说的中文,也能陪我用泰语聊天一点一点纠正我的读音,有时作业写完作业还能让他们帮忙修改。晚上吃饭时本来只有我一个,但是他们看见我后马上都端盘子和我坐一起,而他们的其他朋友看到他们在这里也加入我们,我的朋友圈突然在下学期扩大了许多,泰国人、中国人、各式各类的专业朋友都有。而我也不再像以前在中国许多人聚会时一样扭扭捏捏安静的偏于一隅,变得可以和任何人都谈笑风生。在一个月前我还和新的朋友们一起去泰国朋友pipik家开party。现在博士老师教我们“说泰语课”,每个人都要用泰语演讲,而这几次她给我的分数一点一点的提高终于严酷的脸上对我露出笑容。
泰国假期很多,可是我都没有选择回国,不是不思念父母不思念祖国,是希望在一生难有的异国一年里好好锻炼自己。大学以前亲戚们都认为我娇生惯养没有主见什么事都依赖父母:而在泰国的这半年,我遇到的麻烦不管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我都能自己解决。
然而我在这泰国半年时光里最大的收获,不是学会了泰语,也不是独立坚强,而且调整了对待人生的态度,从吊儿郎当的得过且过调整成每一天都要过得有意义。我希望以后我白发苍苍时,靠在躺椅上回忆人生时不是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工作退休的基本模式,而是有从立春到大寒的24节气变更,有从子鼠到亥猪的12纪年轮换。
这种吊儿郎当的状态一直持续到我开始在泰国学习泰语,没错我是这样想的“既然到了泰国只要跟着上课老师学习就能学好泰语”这句话翻译过来是“上课认真听,下课就好好玩”。而我的同学则是来自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年级,当然对外汉语泰语专业占了一大半,英语翻译专业选修二外泰语有四个学姐,剩下的几个就是我们这些门外汉。
我们在泰国的第一个学期(2015年8月28日至2015年12月16日)短短的4个月,学泰语的基础比如元音辅音以及拼读规则。泰语说难不难,但是也绝不简单。泰语说简单些像中国的拼音,它的每个文字都是音节符号加声调符号。说难呢,它有些发音类似拼音但是又稍微有区别:首先是口型以及口腔内部舌头位置的细微区别;其次是中文不会注意的尾(辅)音,比如有些词拼完后需要把立刻双唇闭上不让让口腔的气流出去,形成“bo”的尾音,但是是不发声只有气流的阻断声,如果单单用学习拼音的思维去理解泰语肯定是错误的,而我就因为思维上的错误在泰语发音上绕了好多弯;接着是泰语的声调问题,泰语和拼音不同在于它有五个声调,所以刚开始学习时你会拼着拼着就按照拼音的声调拼读,而且泰语的声调还很狡猾,有些辅音上标的声调是第二声,但你得自己反应过来应该读第三声,有些音节没有标声调符号,但是按照拼读规则其实它是读第五调。感觉和泰语拼读规则打交道就像一场斗智斗勇的游戏,基础不学好,那么就不能拼对它。
那么这一阶段的我是怎么学泰语的呢?上课认真听课无奈老师全泰文授课,除了每天练习写泰文外,其他的语法知识都是半懂不懂的,而下课脸皮很薄又不敢问老师,当时泰文都没有认全也没想到查字典,手上的资料全是泰文,对于零基础的我简直是听天书。而我的小伙伴未雨绸缪,早在暑假就自学了一点泰语基础知识,上课自然是越来越有劲,如今修炼成了泰语学霸秒杀其他对外汉语泰语方向的同学。我呢,上课听不懂就问我的小伙伴,但是我问的都是拼读规则。我忽略了一个很大的漏洞就是——我是用拼音思维读泰文,忽略许多口型和发音的细枝末节,直到期中考试要当面读给老师听时才知道原来自己都拼错了。
发现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由于我的家乡话发音习惯(或许是在语言上真的缺根筋),我竟然无法发出一些泰语的辅音,甚至我发现我活了20年竟然一直不会发后鼻音!这一认知导致我从学泰语的脸皮薄变成了自卑,无论我的朋友矫正多少遍我还是无法理解也听不出那些音的细微差别。我开始行动起来,上网寻找《基础泰语1》的音频来听,可是治标不治本,我只能模仿发音却不知道口腔内部应该是怎么样的,我开始越来越焦虑,直到第一个学期的期末考试后,我依旧不得要领,再次面对面读课文给严厉的博士老师听时,她说让我在假期好好练习,开学再读给她听。于是乎我的假期过的又焦虑又忐忑,而又找不到门路,像一只被干扰了超声波的蝙蝠找不到方向一直在狭小的空间里乱窜乱撞,最后我选择了旅行,我想从旅行中了解泰语,建立对泰语的兴趣。
那个假期我去了华欣看周润发《安娜与国王》电影中的宫殿原型拷汪宫来了一场和猴子奇妙邂逅,在泰国国王的行宫“爱与希望之宫”留下孤独的背影;也去了曼谷的后花园——suan pheang和绵羊一起在英式庄园里玩耍;两个女生坐在从曼谷来往泰国北部清迈的绿皮火车上跨过2015年;从没开过电动车的我和朋友开着摩托车飞奔在拜县崎岖的山路上、半夜开车穿过荒无人烟的森林时贪恋漫天繁星差点摔下山沟……
一场旅行彻底改变了我,看到旅途中同学能游刃有余的和司机说去哪里玩而不像我窘迫得说泰语人家听不懂非要拿出手机给司机看图片才知道,买火车票时只能跟着能和泰国人从容自然聊天的朋友一起买票,所以新的学期开始我发誓要好好学习泰语,从此每天下课后泡图书馆,意外找到了许多中国出版的泰语学习书。于是我从头看起,找到了有图示的泰语发音口腔图。还记得走在回宿舍的路上我按照书上的图示尝试发后鼻音给同学听,她惊喜的发现我这一次没有发错,多尝试几遍后也没有发错!(我以前发后鼻音通常读10次中间有一次是正确的,再发又发错了)虽然发音依旧很僵硬不灵活但是我终于摸索到了窍门,看到了一丝光明而只要沿着它走下去就能突破黑暗!而在图书馆的又一幸运是我认识了许多学习中文的泰国朋友,他们能听懂我说的中文,也能陪我用泰语聊天一点一点纠正我的读音,有时作业写完作业还能让他们帮忙修改。晚上吃饭时本来只有我一个,但是他们看见我后马上都端盘子和我坐一起,而他们的其他朋友看到他们在这里也加入我们,我的朋友圈突然在下学期扩大了许多,泰国人、中国人、各式各类的专业朋友都有。而我也不再像以前在中国许多人聚会时一样扭扭捏捏安静的偏于一隅,变得可以和任何人都谈笑风生。在一个月前我还和新的朋友们一起去泰国朋友pipik家开party。现在博士老师教我们“说泰语课”,每个人都要用泰语演讲,而这几次她给我的分数一点一点的提高终于严酷的脸上对我露出笑容。
泰国假期很多,可是我都没有选择回国,不是不思念父母不思念祖国,是希望在一生难有的异国一年里好好锻炼自己。大学以前亲戚们都认为我娇生惯养没有主见什么事都依赖父母:而在泰国的这半年,我遇到的麻烦不管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我都能自己解决。
然而我在这泰国半年时光里最大的收获,不是学会了泰语,也不是独立坚强,而且调整了对待人生的态度,从吊儿郎当的得过且过调整成每一天都要过得有意义。我希望以后我白发苍苍时,靠在躺椅上回忆人生时不是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工作退休的基本模式,而是有从立春到大寒的24节气变更,有从子鼠到亥猪的12纪年轮换。
来自 豆瓣App